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主神王爺》第二百二十一章 《檀淵之盟》的潛在真相!
“什麽?你們要我大宋公主和親給遼國皇帝?”

 隨著大宋太子趙恆臉上的表情一冷,脫口而出。宮殿內原本歡愉的氣氛為之一僵,大宋官員都是神色一變。更有人輕輕的自語,什麽蛤蟆想吃天鵝肉,做夢的字眼若隱若現。

 不過,對面的遼國使者卻是仍然一臉笑眯眯的,仿佛沒有看到這些一樣。

 少時,卻是宋徽宗趙佶突然出聲道:“不知道耶律延禧皇侄,看上了鄭的哪位帝姬?”

 遼國使者,上前回道:“嘉德帝姬趙玉盤!”

 隨著他的話音一落,坐在遠遠的一排女屬宴座上的一女子,當場花容失色。此女子正是嘉德帝姬趙玉盤,正好雙八年華,生的一副絕世佳人的模樣。

 但是此時,她卻是眼圈一紅,不由嬌軀微顫,忍不住便要流下淚來。

 “這不可能,本王不同意!”刷的一下,朱子龍也不知道為什麽,可能是來到宋朝越久,代入感越深了。一想到這位公主,和自己這個王爺身份是同一個母親所生,當下忍不住站起來脫口而出。

 而對面的嘉德帝姬趙玉盤一聽朱子龍為其出頭,大感感激之時,也配合的衝上龍椅子,臻首伏在宋徽宗趙佶肩膀上,用女兒向父親撒嬌的模樣,哭泣起來。

 一時間,原本朱子龍這個二皇子國宴上失禮之態,負面影響立消,群官由驚轉佩。對其好感立生!

 皇帝更是大怒,頓時龍顏變色,罵道:“果是庸姿之使,驚駕我大宋帝姬,不可教也!太子且接與此,鄭不願再見。”

 說完,帶上一群公主,就此走人。

 -

 其實,中原漢人王朝,歷朝歷代與逐水草而居的北方政權,多有和親之舉。換個朝代,換個時間點,也許並不會產生這麽大的衝突。

 對於逐水草而居的北方胡人來說,他們固然看中地盤,但更看中金帛、女子。趁漢族政權疲弊,他們進來搶掠一番,佔些便宜後通常都會返回老巢,畢竟中原的文化、氣候、飲食、習俗,不是他們一下子就能接受和適應的。

 漢人強盛的時候,胡人有所收斂,但仍不時侵擾。在佔有漢族女子問題上,胡人選擇了一種較文明的搶掠模式,即所謂的和親。對漢族政權來說,和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種“和”,並非真和,而是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屈辱成分。犧牲一個女子,換來數十年安寧,這筆外交帳,皇帝算得比誰都清楚。

 自西漢至李唐,周邊諸國和親之請不絕,唐朝的和親就特別非常的頻繁。

 不過,唐朝也不是傻子,在和親問題上,包括李唐在內的漢族皇帝通常會耍些花招,嫁到遠藩的正牌公主寥寥無幾。

 自李淵時代起,那些所謂的和親公主均為混充。在混充公主中,有宗室女,有外戚女,甚至還有女妓。

 就拿最有名的王昭群出塞來說吧,婁敬提出和親的建議,但呂後只有一女,不忍心將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的計劃並沒有付諸實際的行動。

 最後讓王昭君充當假冒偽劣公主,和親而去。

 宋徽宗趙佶特別好面子,當著他的臉點名要哪個公主嫁過去。老實說,這在大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自然不會給好臉色看!

 而朱子龍不同意,除了因為那個公主和自己這個王爺身份是親兄妹之外,還有就是知道對面的遼國,這個時間點的所為的皇帝,極其的不靠譜。

 比他這個便宜大宋皇帝老爸,還要垃圾,怎麽可能會願意妹妹跳進火坑裡呢?

 -

 宴會現場的氣氛頓時降到了冰點,那幾個遼國使者似乎也有些坐立不安。

 縱有不服,卻也知道什麽兄弟盟國,兩國不殺使者這事,真要對方發起怒來,那都是扯淡不可信的。還是架起尾巴,暫時做一做老實人吧。完不成差事,對對方不滿,也得保留小命回去,再打回場子!

 於是,這夥臉皮還算厚實的遼國使團,就此也不與其它宋朝官員和太子搭腔。只是自個人和自個人兒,撞杯對飲起來。

 正好酒桌上,全是朱子龍生產的清純果酒,度數其實比一般的酒要高,後勁也足。

 十幾碗下來,這些邁國使者就一個個醉意不淺的,你扶我,我扶你,出了宮殿遠去。此情此景,大宋百官冷漠的看著。

 對於遼國,其實大宋人都有一種輕宵的態度。這是深入骨子裡的一種本能!

 後世有人總說,大宋為了百年的邊境和平,所以和對方簽約了《檀淵之盟》,貢以歲幣,實在是沒有面子的事。

 但是,穿越而來的朱子龍,卻知道,其實真相根本不是如此。

 假如,你生活在一千年前的金國,或者遼國,你做為金國或者遼國百姓,每天養羊養馬,然後過了幾年羊肥馬壯,你把這些賣給大宋來的商人,他給你一把大宋銅錢,你沒覺得有什麽不妥。

 然後用這些錢去買布料,老板也收大宋的銅錢,並找了你一把大遼的銅錢,你也沒覺得有什麽毛病,官府前來收稅,你給了一把大宋銅錢,官府也收。

 然後你就每天不停地辛苦養羊養馬,然而你的生活一直很貧窮。卻不知道,是為什麽!

 其實,這都是大宋士大夫的算計!

 一開始,大遼和宋的貿易還有順有逆,但是大遼賣的東西主要是馬和羊,而大宋的絲綢、陶瓷、甚至酒和農具,哪樣不是大遼需要的,然而馬的輸送,使大宋的騎兵部隊開始組建了。

 此時遼國蕭太后下令不準賣馬, 否則處死,再然後,馬既然不賣了,那麽大遼的財富就源源不斷的流入宋,30萬的歲幣,算個毛線啊。分分鍾賺回來,還反賺一大筆!

 緊接著,更絕的來了,由於長期使用大宋的貨幣,導致大遼和金國對貨幣發行權逐漸取消。

 金國和遼國的百姓,個個心想反正用誰的貨幣不是用?

 就連金國和遼國皇帝本人都覺得只有大宋的貨幣才是貨幣,這樣大宋就掌握了敵國的貨幣發行權,同時也就取得了北方的財政權。就像後世的美國全世界扔美元一樣!

 後來的宋遼大戰,宋金大戰,與其說是國戰,倒不如說是敵國終於醒悟過來,為了搶回經濟發鈔大權,而發動了最終反戈一擊,更恰當一些。

 所以,其實《檀淵之盟》一直都是宋朝的一個陰謀罷了。如此而已之下,自然宋朝人對遼國人等總有一種優越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