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主神王爺》第四百八十五章 童貫的弱點!
父子關系,本來是至親的關系,可一旦與權力沾了邊,就容易出現微妙的變化,尤其在古代!
特別是權力的最高點,皇位面前。而那怕是可能性,還不是皇位也可能引起人性的罪惡性膨脹。像蕭乾這種人在歷史上有許多,他和他的兒子很像,像這種父子不會是第一對,也不會是最後一對。
當然了,在他們對面的大宋那個朱子龍的便宜皇帝老爸,那麽不靠譜,其實骨子裡也是一樣的。宋徽宗,一個不適合當皇帝的藝術家與鑒賞家。金兵第一次大軍南下,他想逃到南方去,但京城怎麽辦?於是他把皇位讓給太子趙桓,太子也不是傻子啊,不從,哭昏了過去。就在他昏倒時,黃袍加身了,老爹跑路了。等到金兵退去,已經成為皇帝的宋欽宗把太上皇從南方接了回來。
這個太上皇夠無恥的,感覺危險過去了,又想再當皇帝了,於是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在某次規格極高的宮廷宴會上,太上皇親自給宋欽宗斟了一杯酒,表示你很辛苦,讓國家轉危為安,幹了這一杯。
但宋欽宗堅決不喝這杯酒,無論大家怎麽勸,他都堅決不喝。原因很簡單:他害怕酒裡有毒。這情形夠尷尬吧,太上皇只能放下酒杯,大哭,跑回自己宮裡去了。
趙佶與趙桓這種父子關系,在歷史上不多見——按常規是父親去世後,兒子才能繼位當上皇帝。但父親把皇位讓給兒子的也不少見,不管是真心禪讓還是被逼無奈,父子同為皇帝,相處起來總歸有些尷尬,比如唐朝的幾位父子皇帝。
更坑爹的是,朱子龍現在也是其中之一,畢竟趙佶同志有一百個兒女,他是跑不掉的老二啊。
好吧,這個老二聽起來更坑!
-
事實上如果朱子龍在遼軍軍帳裡,聽到蕭乾這麽說,一定會很驚訝。
因為在真實的歷史上,也就是那個原來沒有修改過的歷史裡,,蕭乾確實是當年勸降過郭藥師一次,不過按時間算,應該是幾個月到一年左右之後。當然現在歷史時間變動了!
只不過,原來的歷史上,是蕭乾自己進城勸降的。而在這裡的現在,卻是蕭乾決定將自己的兒子送進去,有的小小的變化。
不要以為身處上位者不敢冒險,如果沒有李世民武門置死地而後生,殺兄鎮父,他能當上皇帝?
如果隋二世帝,沒有殺父,他能當上皇帝?
歷史上將自己處於死地而後生,冒極大風險而成大事的人,比比皆是。
風險有多大,利潤就有多大。當然,大部分人都賭輸了!
而就在朱子龍的分身賭上梁山軍,而蕭乾賭上兒子,郭藥師賭上自己的時候。童貫在軍營裡也沒閑著,直接了當的就是帶上最後一些親信出了營,直向河間府中臨時住下。
而其它軍營不日也將撤退向這邊!
宣帥府內!
“原本應該是個多大一統西軍的好機會啊,現在卻給搞成了這般,恨呀……”童貫在堂內來回渡步,最後嘴中發出了一聲悠長的歎息。
馬植伺候在他的身邊,低聲答道:“宣帥,機會看似是好,可卻是其中風險太大,讓楊可世他們配合一下,已經是仁至義盡了……耶律大石未回,遼軍最後的精稅隨時會歸。西征方臘的人馬不日可到,但我等如果貿然北上接應郭藥師,只怕到時郭藥師那邊的戰況已分勝負。如今這般,借了遼人的手,僅滅了梁山賊軍招安之殘部,也消耗了遼軍的實力。叵是那郭藥師得幸殘部歸來,

又可將之功勞算在宣帥頭上。西軍之事,失之西而得至東,也不算太壞!”
童貫一陣表情默然,最後陰冷笑一下道:“謀也是如此想的……如此事後奏報裡頭,也有點東西好寫……而且,陰了本帥的人,也算給本帥收回了些利息了。只要西征軍還在我手上,回得朝中一樣沒得人可以對付我。等到了收復燕雲十六州,有怨報怨,有仇報仇,他們一個都跑不了!”
說到這,童貫看向了馬植,走上前去輕拍了幾下他的肩,一臉誠摯的表情說道:“出使一場,什麽烏龜王八的事兒都翻出來了!不過害我的人自己也麻煩了,有線報,蔡家誰知道他們父子,怎麽就鬧了一個水火不相容!卻是讓人看了笑話!其他人,王纀,梁師成,高逑也都在各自己為政。為今本帥能依靠的人也不多了,深之,只有你還忠心耿耿的在旁邊為某家出謀劃策。以我看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光依靠郭藥師反叛南下是不成的,還得按照你說的,聯那女真為盟才是上策!”
“深之,女真之事,你現在就快馬加鞭的開始進行。 一切某都專責於你,全權各人手皆你調動。某只要燕京城,先下一城好做表章,過程不重要。不管是怎麽到手的,只看結果!”
馬植一臉的動容,深拱一禮,答:“宣帥終於想通了,要徹底翻過此死局,唯有借兵女真,讓他們南下結盟共同為戰!甚至於,我看我們可不動一兵,遼國以歲兵安百年平,女真為什麽不可以。到時候從女真手中,買回燕京城來。也是可行的,不交戰其實比戰更可以懾敵於外!”
不得不說,馬植會這麽想,也這麽做,站在他的角度和童貫的角度上來看,是可以理解的。
以歷史記,童貫使遼,植獻“聯金滅遼”之策,童貫改其姓名為李良嗣。歸宋,又獻策曰:“女真恨遼人切骨,若遷使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真,與約攻遼,興國可圖也。”徽宗大喜,賜姓趙,任直龍圖閣,加佑文殿修撰。
這是他的個性,也是一生所向。
不會因為區區一個郭藥師反叛,意欲南下就動搖這個想法。
而站在童貫的角度上來講,他會在有了郭藥師投降這個好消息後,還是悄悄的主張馬植的計劃。也是可以理解!
同樣也是因為他的性格,沒錯,膽小,害怕。
驚一看,似乎不可思議。但卻有歷史為證,童貫統軍二十年,在欺負青唐諸羌,拓地千裡的大小戰役當中,都是以強凌弱,沒吃過什麽大苦頭,可以說打的都是順風戰。
所以才沒人看出他統帥大軍的根本弱點,沒有打大逆風戰的膽識和經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