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主神王爺》第三百三十八章 西夏堅在,其實都是有人養寇自重!
朱子龍和梁中書一但談好,雙方扯下了最後的遮羞布之後,又無外人說話就方便多了。

 少時,朱子龍更是將高衙內叫回,三人在一間房間裡密謀起來。

 約定,以後大名府的黑X和盧府掌握的商道,由高衙內和朱子龍負責,當然表面上主要是高衙內負責。他一介富官二代,這麽做是可以的。由官身的人表面上來做,總是不好的。

 高家只要以大宋殿前司軍資轉運的名義,以後走這經商更好方便。而且,還可以不走私女人和工匠。因為路費省出了一大塊!

 因為,行商羈旅,最大的成本不是貨物,而是路上的運輸損耗,更多的則是沿路豪強和貪官汙吏的勒索,各種買路錢、保護費等等不一而足。

 每每,十成貨物如果沒有上下打點的能力,從開始地出發,到達目的地之時,一般只能殘存50-60%。

 如果能吞並了盧府的商隊插上“殿前司軍資轉運”的旗號,加上有梁中書的人上下打點。不但盜匪望風披靡,各路大小豪強和官吏沒一個敢伸手的,僅此一項每年就省錢不下幾十萬貫左右。

 可以說,有此巨利,完全不用走私女人和工匠,那才值幾個錢?

 什麽,生辰綱十萬貫,說出來真是沒啥了不起的。一年幾個綱都是小事!

 而且除此之外,更可以調用禦河兵船轉運物資和銀錢,運費又省下一大筆,實在是筆劃算的買賣。——隻除了一點,殿帥府,朱子龍,梁中書,各分股多少罷了。

 最終,朱子龍和他們二人約定,各佔三成,還有一成,做為共控之股,暫時放在朱子龍那裡。若是有啥其它的還要打點之處,就由這一成股份裡的錢,來進行打點。

 既然價碼基本談妥,大家夥也就成了自己人,畢竟一起狼狽為奸了嘛。

 朱子龍從懷裡拿出另一個文件,笑道:“梁大人,小王這番粗淺的計較,您老可得看顧著些。免得小王年幼無知,有甚行差踏錯之處。此時,借了你的東風,不知可否行了這上面的好處,也好為我等大事更為方便?”

 梁子美接過來看了一下,都是自己能力之內的職權可以做到的。當下開口便笑:“高賢侄和王爺為了朝廷如此盡心竭力,當真為我大宋的棟梁啊,愚自當看顧則個。一切照此行事僅可!”

 一樁樁黑暗的交易,就此塵埃落定!

 -

 數天后,朱子龍帶隊一行風塵仆仆地出現在東京汴梁城郊外,車仗人員一個不少,行囊還比出發時多了不少。高衙內暫時留在了大名府,如何奪盧家財產之事,自然由高衙內和梁中書來做就是了。

 朱子龍卻是帶著梁中書的另一個生辰綱,和自己的好處,先行返回。

 見到汴梁城池在望,朱子龍沒來由的暗笑一聲。原以為自己帶了這麽多財寶,半路上會上演“智取生辰綱”或者“赤松林剪徑”之類的戲碼。不過想想,這一路上,自己盡管人數不多,但關勝,林衝,扈三娘等,個個好手,外加還有禁軍在側。

 別說有外敵,就算有內鬼,也不怕甚。除非撞上正規軍,否則哪會有什麽搶劫之事發生。

 梁中書給蔡京的第三筆生辰綱可是個不可久留之物,朱子龍決定轉道直接入的城中,送到蔡京府上去。路經太學附近的一家酒店市集,卻是聽得一群太學士子讀書人,聚在一起談論國事,聲音甚大。

 走在街道之上也能聽見!

 忽聽一人高聲道:“朝議既已決定賜童,以再取夏國城堡,便是已有定計,諸君在此談論,不知何補於國?”

 朱子龍在馬車裡聽了一怔,便讓馬車慢行,到後來乾脆駐足旁聽。

 卻聽得樓內另有一讀書人,高聲道:“今上登基以來銳意進取,奮勇開邊,複青唐、湟中,累破羌人,斷夏國右臂,正當犁庭掃穴,以期全功,奈何半途而廢?區區方臘,何必呼回童之以換位?”

 此言一出引來不少附議,朱子龍要下面卻是聽的一陣冷笑。

 這幫大門不出,平時只知道喝酒泡妞,掛科等關系混官位的年輕人。還真看不起方臘了?

 那貨的威脅可不比西夏弱幾分!

 在朱子龍看來,西夏能一直活到現在,全都是宋遼之間要一些緩衝地帶,以及歷史問題才如此的。西夏沒有天險可守,周圍又與回紇、吐蕃、北宋、遼接壤,這麽多國家隨便打打就夠受的,他還在中間很尷尬啊!

 北宋最後20年的雄起,西夏眼看要被包餃子了,然後沒有然後了!

 童貫最遠打到節佔城,通常認為其為今新疆且末縣。童公公還真是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真要血拚,還真能拿下的。說到底,這裡面的貓泥很多喲!

 其實如果西夏的鄰國少了任意一個(吐蕃除外)它都會滅亡,大國間的互相牽製是西夏夾縫中生存的首要條件。

 至於其他理由都是次要的,西夏的鐵鷂子再能打,也乾不過北宋有錢。

 在朱子龍看來,穿越一年多,了解這麽多真實的歷史情況。其實有句話,大家都是在心照不明的。特別是對奸臣來說,宋朝文貴武賤發展到了一個極端,文官一直在打壓武將。作為武將的最大團體,西軍,有一個詞是千年不變的——養寇自重。

 沒錯,童大爺和種師道,直所以還能到現在,沒給文臣們按在地面上使勁的磨蹭生熱。其主要原因,就是武將和他們等等,都是故意給西夏一條活路。

 每次打個半死,佔點便宜就撤退,美其名為對方有後招,窮逼不可深入。其實就是養寇自重!

 你文奸巴不得我們大宋的武將沒活路,我們正面扛不過,也不是傻子,就不能找外援?

 至於說到, 西夏不滅影響陸上絲綢之路。扯淡吧,現在誰不知道,大宋經濟發展主要是海上絲綢之路了,那陸地上走上一二年,海上都來回幾個回合了。

 該賺的錢都能賺到,那陸地上的,就扔在那裡吧。

 君不見,後世的美國總是沒事就拿*****出來,軍方好要經費。大宋的邊軍和但凡有點本事的將軍,也都知道。西夏威脅論,它在遠比消失了要強。

 最大的威脅,還是遼國。這幾乎是宋朝武將的統一觀點,當然,只是以後玩大發了。許多事不受控制!

 -

 就在朱子龍準備不宵的走開,繼續讓馬車前行之時。

 突然,酒樓外面走來一女子,出言譏諷裡面的那群書生,道:“一群手無屠雞之力的書生,不知農桑四時,不知柴米油鹽,卻在這裡空談軍國大事,當真是可笑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