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主神王爺》第四百二十六章 出使(中)燕雲16州!
這西北連年用兵,當地已經形成了一個以軍需供應為龍頭的龐大市場,全國各地的商人都想著辦法望裡頭鑽。說句不好聽的話,童貫借的這幾十萬貫,朱子龍就是不要他還了,只要以後的雙方生意來者不拒,怎麽的都能賺回來。
而且,那無形的東西,才是朱子龍本體真正想要的。
說到賺錢,現在真心不差太多錢了。那邊日本的金礦都沒挖呢,大宋這邊的產業也一直是良性循環之中。比起鄭家這種暴發戶,朱子龍更像是超級爆發戶,卻還是壟斷經營。網首發
當然,童貫此時的出發點還真是為國著想,這一點也是朱子龍願意全力配合他的原因之一。春荒時節,那時塞下許多奸商必定要趁機哄抬糧價,他們可不會管戰時,還是和平之時。當真是每次都大發國難財!
以這軍糧為例,有的會抬高官價以賺取差價,有的卻會故意壓低官價,到了三四月間青黃不接的時候,這情形將更為嚴重。而戰事吃緊之時,可真管不了那般許多,一來二去,只會是朝廷撥給的錢引等恐怕不足購糧之用,若是最後因此發生變故,最後倒霉的還是大宋的老百姓。
所以,朱子龍這次是好人做到底。不但願意借錢,還表示借來的錢,以一個穩定中間價,由他來幫忙收購糧食給用做軍糧,並且還包運輸。
借錢給朝廷改變成了承攬軍糧收購的任務,這一個臨時起意的措施,但是一但成功。就宛如後世支付寶搶佔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一樣,前期吃虧,後面大賺,好處多多。
仔細一想,這其實就是雙贏的局面。
-
使團一路繼續前行,數日後瓦橋關在朝陽之下巍然聳立,北望燕雲從此方向而望若隱若現。
瓦橋關位於河北平原中部,因地屬古瓦橋,以地為名。約唐末置這關以防契丹。其時在這關的東北面又連置益津關和淤口關,合稱“三關”。
由於“三關”一帶地勢低窪,到處是河湖鹽鹼地面,居民稀少,易為敵人所乘,在此設險,利於防守。
唐代末年,東北部的契丹已日漸強大起來。契丹屢屢南犯,所以“三關”一帶時有戰爭。到了五代,契丹激烈向外擴張,三關更是戰火不斷。後唐同光二年,契丹悍然南侵,犯瓦橋關,竟屯兵不歸。
直到北宋建立,國力不強,未在這一帶國境線上前進一步,僅采取守勢,瓦橋等三關成為北宋的北方邊防要地。可謂是歷來兵家必爭地之一!
北宋初年,集結重兵駐扎“三關”,以防契丹遼軍南侵。可是“三關”四周盡屬平原,無大山大河可作為據守的憑借。守住這裡,可是等同於用無數宋家士兵的血肉之體築成的!
到宋真宗時駐防瓦橋關的六宅使何承矩,“因陂澤之地,瀦水為塞”,壅塞九河中徐、鮑、沙、唐等河流,形成眾多水泊,河泊相連,赫然構成一條南北防線。這情況才稍加好轉一些!
“此地見證了數百年來中原漢人,對於北方契丹人以及外來少數民族束手無策的歷史,直到現在北宋後期了,漢人亦然也只能一味困守的屈辱歷史。而無法繼續向前一步,已經成為了漢人的一塊心病呀!”站在關上看向遠處,朱子龍的分身默默的心想著。
“在我的手上,這一歷史必須得到修改。讓這瓦橋關再也不用見證,一個異族的呼嘯南下,讓漢人產生莫大恥辱而去的歷史。”
就在朱子龍的分身心裡暗暗發誓之時,同時也在另一邊觀望關外景色的童貫也在和副使交談,

言及此地,也是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
聽其細語,似乎更有不收復燕雲十六州,誓不為人之壯語。倒也算的是,太監中的戰鬥機。令朱子龍的分身為之側目,也心生了一份敬佩。
想到這,朱子龍的分身一個上前就是見禮,然後笑道:“國公當真是好氣魄!我朝自太祖太宗以來,朝夕夢想,皆是隻望收復燕雲十六州。此等大業,倘若能在國公和我等手中實現,必定流芳百世。受千秋萬世之後人景仰!得此,人生在世,夫複何求也?”
童貫哼的一聲,算是回應:“若上天能眷顧我大宋,眷顧我童貫,朝中上下一心,本國公定當死而後之。直叫二十年後當叫此關,再也無需駐防我大宋一兵一卒。眼觀之處,盡皆是我大宋之國土是也!”
“國公爺大志爾!”
“我等誓死跟隨,隻圖大業!”一竄的副使和隨從們,紛紛拍起童貫的馬屁起來。
-
次日,使團出關。
瓦橋關之外再行數十裡就是白溝,此河原本不太出名,但自從一百多年前的澶淵之盟後。這白溝就名聲大噪,原因無他,只是被劃作了宋遼疆界的分界河,猶如楚河漢界一般的存在。
一步過河便算是出了國門,到了遼國。
那邊得了消息的遼國官員,卻是也不算完全無視了使團。在那邊兒迎候多時,當下雙方交接,遼國使臣再好生客氣一番之後,就此清點使團人數和人名,以及官名等等。
這也屬正常操作,雙方心中盡管都有些鬼數,但表面上都是笑臉相向。最後,遼國使官將童貫一行引領往北而上, 正式進入燕雲十六州。
首先入的眼簾的便是北涿縣,但聽這地名,可能後世人會沒有任何感覺。
但是,如果換種說法。說這裡就是當年,三國時劉備同志的老家鄉,相信你一定就會提起很大的興趣了。不過從另一面想想看,劉備同志,做為漢室王,後來又稱帝。這裡原本是正統的大漢天下,漢人的中興之地,如今卻在外族手中管著,想想當真是越發氣憤。
倘若劉備泉下有知,不知當作何感想?
只怕是劉老大,關二爺,張三哥等等等等,氣的會在下面也不得安生吧?
一路緩行,經二日後,使團過新城,過涿水。經涿州,渡桑乾水又過良鄉縣。最後到達第一個大城池,幽州城下。
好吧,說幽州城可能更沒啥人有反映。也許有人會說,不過是燕雲十六州之一吧?
這當然是沒錯的,但是又稱燕京,也就是後來新中國的首都,北京呀,同志們,這下知道到哪了吧?
朱子龍分身一想到,哥這是到北京了,好呀。穿越前做為中國人,都從來沒來過。主要是一個字,太窮。沒想到現在穿越了,到過來看看了。
這幽州城的變遷,可謂讓人稀噓萬千。
到達城邊,朱子龍分身眼睛四下亂轉,仔細打量這城池。如今的它在遼人手上,也沒有沒落。畢竟是邊關重鎮之一,只要這裡不失,前八州之地,地處雄要,北依山險,南壓華夏,如同穩坐大堂之上。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會怎麽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