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主神王爺》第三百八十九章 黃唇魚!
“鄭小姐,小生身體小有不適,這就回倉休息便刻。若有冒失,還請見諒。”

朱子龍的分身幾乎是落荒而逃一樣的從甲板上,下來的。一邊走,還一邊緩緩而失神的自言自語念道:“海天誰放冰輪滿……惆悵離情,莫說離情……但值良宵總淚零……隻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剛作愁時又憶卿。”

這是後世清朝時期,《采桑子·海天誰放冰輪滿》,為中國清代滿洲正黃旗人納蘭性德的一首詩詞。

納蘭性德一生所交,多為漢族布衣文人,如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薑宸英、嚴繩孫等,其居淥水亭經常為他與朋友們的雅聚之所,無形中為康熙盛世的清政府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

風格清新雋秀,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遺風,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這其實是朱子龍分身中用這詩詞,來形容鄭家小姐是一個癡呆文婦。

文青不是病,但是病起來真要命!

朱子龍平時裝一裝文化人,那都是有目的性的。但是,真性情卻絕不是文青人兒。

這位鄭員外家的小姐心氣兒高,讀了書以後。又拜的幾位老師也是心高氣傲的主,隨帶的把她自個兒的性格也帶歪了。

在船甲板上的一時半會的聊天,鄭家小姐剛開始還挺正常的。但是隨著聊天的深入,朱子龍發現自己完全跟不上對面小姐的腦回路。而且三觀有些不同,於是頭痛不已!

再說了,盡管朱子龍最近一年多來,因為記憶力過目不忘也學了不少宋朝知道。但當真時間多數用來理財和搞小發明去了,在文學上面當真是沒花太多心思。

都是臨時抱佛腳,能混過去,就混過去。和鄭家小姐這樣的人聊天,比和李清照還麻煩。隻少李清照還知道分寸,並且愛好廣泛。玩一會兒文化人,就會當一會兒女賭王,又畫一會兒畫之類的。

特別是報社開業後,成為女強人後,也總算是有了一個合適的安置地。

但是和這位鄭家小姐,朱子龍的分身是完全不想招惹。就算漂亮又如何,現在本體家裡的那些個女人,哪個不是人間絕色?要名氣有名氣,要容貌有容貌,有身材有身材。

種馬其實是很讓人無語的,后宮和種馬是兩個不同的方向。有的人喜歡數量,有的人喜歡質量。在穿越之前,做為吊絲的朱子龍也喜歡數量。

但是現在人在其位,有了新的目標後,他已經從數量轉變為質量了。

一般的女人,光是長的好看,他已經不會動心了。這位鄭家小姐,如此麻煩。朱子龍自然不會算深入一下的接觸,於是找了個理由就跑路了。

那邊,鄭家小姐本來還想討要木蘭辭的下半部分。結果一看人家,都在暗示自己為癡呆文婦了。文青范兒的自尊心是很重的,當下一跺腳也是走了。

不過,也不能怪她這般。這年月,但凡看了才子佳人書,整日夢想著的大家閨秀們幾乎,80%都是癡呆文婦。那怕是公主也是一樣,宋人畢竟不如唐朝女子那般!

-

“老爺,老爺,大魚,看,你要的大魚……”阿海遠遠的跑進朱子龍分身的房間,自從知道自家的妹夫以後肯定是能當官老爺的之後,這位疍家人小夥子就再也不敢叫朱子龍分身的名字了。而且怎麽勸也不聽,最後隻好任其而為。

看著他這麽一跑進來,後面還跟了幾個漢子抬著一條黃色的大魚進來。朱子龍卻是眼睛一亮,當場從坐著變跳起來,走過去看個究竟。

“好,好,好,果然是真的黃唇魚……哈,

老子二世為人,也算有口福一嘗其味了!”朱子龍一臉的笑意。黃唇魚是中國的特有魚種,屬於後世21世紀新中國二級保護動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中。

成年後體長一至一點五米,重十五至三十公斤。最大可達五十余公斤。體背側棕灰帶橙黃色,腹側灰白色。胸鰭基部腋下有一個黑斑,背鰭鰭棘和鰭條部邊緣黑色,尾鰭灰黑色,腹鰭和臀鰭淺色。

生活在海、淡水交匯的河口海域,鹽度在0.5-18‰之間,有時溯餌在附近幾百裡范疇之內!

當然,這並不是它出色的地方。重點在於,在後世21世紀,朱子龍穿越而來的那個時代,這種魚很出名。特別是在中國很有名!

幾乎每個中國有錢人,都以吃一口這種魚肉為享受!

2009年4月,福建福鼎市兩個漁民出海時,撿獲一條奄奄一息的84斤重黃唇魚,一名溫州老板以98萬元買下,一轉手以125萬賣給一個廣州老板。

2010年2月,漁民在南海捕獲一條140多斤的黃唇魚,在廣東湛江被三名溫州老板以345萬元的價格買走。

2011年元月,海南平潭一漁民網獲一條體長1.93米、重150斤的黃唇魚。一名魚販以150萬元價格買走,轉手以180萬元賣給長樂魚販,而後這條魚再次以400多萬元賣出。

2015年12月,台州溫嶺市松門鎮,當地一魚販從緬甸買來一條黃唇魚,據稱花費五百多萬。

等到了朱子龍穿越前的2020年左右,這種魚因為越發的數量不多。隨便一條隻少是達到了一千多萬元一條, 而且體型不大也是搶手貨!

這種魚,為什麽那麽貴?

一個原因是炒作,另一個原因則是,魚膠能救命,而魚鰓魚鱗被傳可治療不孕不育等等。

魚膠一般是入藥用的,有滋補肝腎的特殊功效,而且它還有止血的奇效,尤其對孕婦產後血崩的情況,據說有藥到病除的神奇效果。

在新中國21世紀解放前,溫州沿海各地常捉到黃唇魚,視為上等補品,尤其魚膘(俗稱“魚膠”)甚為珍貴,素有“貴如黃金”之說。

像朱子龍這等穿越前的窮吊絲,如果沒有穿越宋朝的這種機遇,估計工作一輩子的工資,也嘗不到一口這種魚肉。

-

剛穿越時,朱子龍也沒啥念想。可等到有錢了,有時間了,又有海邊封地了。他的念頭就起來了!

可惜,亦然過了一年左右,還是沒有尋到這種魚到手。

為什麽呢?

原因很簡單,一個是朱子龍下的命令不是死命令,二個是這種魚生活的水深度,隻少是海水下面一百到幾百米。

沒錯,兩宋時期,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近海環境認知能力的不斷提高,宋代的捕漁業也從秦漢魏晉時的灘塗采捕而發展到了以近海采捕為主,部分漁民還從事如貿易等捕魚外的其他活動來以此營生。

但正如火藥也僅僅是在宋朝,剛開始露出研究的苗頭一樣。

宋代的漁業,也僅僅是處於中國歷史上一個新的大起點之處而已。就近捉魚,少量的,還行。大量的,近中海大規模的,那就不太行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