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貞觀大才子》第一百九十一章:風雨飄搖
在李碩被收押的第二天,長安城中再次出現了一個風雲人物——許敬宗!

 據說是,有人親眼看見了他半夜醉酒後,竟然無視宵禁在大街上隨意閑逛,巡街的武侯出來上前盤問,卻被他用短匕當場刺死。

 結果就是,許敬宗一夜之間成為了長安城中的作死風向標。被大理寺的人直接捉拿,下了獄。

 大理寺向來是審理高官大員的地方。大概深陷牢獄的許敬宗也沒想到,這輩子居然還有這種待遇。

 毫無疑問,他是被陷害的,至於為什麽陷害他,明眼的人都清楚,世家要對李碩下死手了!

 首先就是將他的心腹拿下,只要許敬宗能夠站出來指正李碩,那他就真的是萬劫不複了!

 這件事情,李碩到了第三天才知道。那還是房玄齡冒著不小的風險,以審訊為由頭,告訴他的。

 李碩蹲在牢房的角落裡,嫌棄的看著面前的草垛,硬是不願躺倒上面去。

 一連三天,可把他熬哭了。

 如今的局勢對他來說可謂十分不利,若是許敬宗真的扛不住壓力,將他出賣了。那就算是李世民有心保他,也堵不住悠悠眾口。

 畢竟是他一手將事情鬧大的,雖然牽製住了世家,但也牽製住了李碩。

 房玄齡帶來的消息很多,也很雜。不過大抵的意思就是,五姓七宗如今已經聯手,準備勢要將他弄死了!

 這種待遇可真沒哪個人能夠享受的了,怕是只有皇帝才有機會吧?

 不過越是這樣,李碩就越是有希望。李世民斷然不會坐看那些世家擰成一股繩的,那種力量太可怕了!

 所以,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看許敬宗能否扛得住壓力了。

 雖說必須死,但什麽時候死,怎樣死,死後牽扯到什麽人,都要講究火候的。死得太早了,未免有欲蓋彌彰之嫌,惹人疑竇引火燒身,死得太晚了,等到李泰和長孫無忌對馮渡動手,便意味著一切主動權已抓在他們手裡,那時無論馮渡的結局如何,李治終免不了去並州的命運。

 李素選擇了一個穩妥且合適的時機,於是鄭小樓奉命出手,將馮渡一劍擊殺。

 長安城朝堂炸了鍋。

 貞觀一朝的治安大致是非常良好的,當然,史書上說貞觀某年判死刑的只有幾十人未免有些誇張,有鼓吹聖君仁德之治的嫌疑,畢竟聖君治下如果出現太多死刑犯未免有些打臉,各州府瞞報少報之下,死刑犯的數量自然大大減少。李世民龍顏一悅,愈發覺得自己果然是個聖君,滿朝君臣你好我也好。

 不過貞觀一朝確實是歷史上少見的治安良好的朝代,說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也不算過分,這個年代山匪水賊之類的職業沒有生存空間,全國一年的重大刑事案件並不多,尤其是殺官的案件就更少了。

 作為監察禦史的馮渡被人殺在暗巷內,而且是在大唐都城,天子腳下被殺,朝中君臣委實震怒不已。

 而好死不死的,馮渡被殺的當時,恰好李治的車鑾經過案發地點,更要命的是,馮渡前幾日上疏要求成年皇子出京赴任,作為皇嫡子的李治恰好也在出京的皇子之列。

 時間吻合,動機有了,這口黑鍋莫名其妙被扣在李治的頭上。

 一時間朝野竟皆色變,議論紛紛。

 眾所周知,李世民的十幾個皇子沒一個爭氣的,而且大多數的德行品性都不算太好,老爹沒給他們帶個好頭,能指望兒子好到哪裡去?從皇長子李承乾開始,便是有名的昏庸殘暴,沉迷酒色,往後面數那十幾個都好不到哪裡去,除了魏王李泰和晉王李治。

 魏王博學,晉王純樸,尤其是晉王李治,從貞觀九年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便將他和晉陽公主親自帶在身邊撫育,朝臣們可以說是看著這兄妹二人慢慢長大的,對李治的品行大致都了解。

 在朝臣的眼裡,李治確實是個非常不錯的孩子,聰明,孝順,溫和,當然,也有一些小毛病,比如太懦弱,比如愛玩鬧不愛讀書,宮學裡隔三岔五便曠課不見人等等,如果不拿儲君的嚴格標準來要求李治的話,這些小毛病不過是白玉微瑕,可容可恕,朝臣眼裡的李治,仍舊是那個天真純樸的好孩子,大家是打心眼裡喜愛他。

 然而,這次李治卻被卷進了人命官司,而且是性質非常嚴重的刺殺大臣,嫌疑非常重大。

 朝臣們傻眼了。

 雖說有“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句話吧,但凡事總該有個端倪呀,平日裡老實純樸的孩子,毫無征兆的去指使人刺殺朝中禦史,這表裡不一未免太可怕,也太不合邏輯了。

 大多數朝臣知道消息後,內心是不願相信的,皆說是晉王被構陷。

 李世民也是滿腹不信,李治是被他親自撫育長大的,可以說,所有的皇子裡,李世民最了解的還是李治,因為父子相處的時間最久,正因為了解,李世民不可能相信李治會殺人,在他的印象裡,李治這個兒子太老實,一副誰都欺負一下,受了欺負隨時會哭出來的樣子, 而且秉性品行都不錯,這麽乖巧聽話的孩子會殺人,如果被證實的話,李世民的三觀會崩塌的。

 君臣都不信,剛開始隻把李治的嫌疑當作一個笑話。可是兩天以後,李世民和朝臣們漸漸笑不出來了。

 首先是雍州刺史上奏,經過雍州刺史府差役嚴查,馮渡被殺那段時間,由於時近黃昏,城門坊門即將關閉,案發現場周圍並無任何人經過,沒人冒著犯夜的危險在外面閑逛,除了李治的車鑾。

 也就是說,李治是目前能追查到的唯一的嫌疑人。

 其次,太極宮負責打掃宮院的宦官在景陽宮外面的龍首渠裡撿到了一柄折斷的殘劍。殘劍只剩上半段,劍刃上面血跡赫然。劍刃的寬口長度與馮渡胸前致命傷口吻合一致。

 景陽宮,是李治長居的宮殿。

 一個間接證據,一個直接證據,兩樣擺在君臣面前。

 良久,李世民忽然睜眼,揚聲道:“來人,宣召常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