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佔興泉府城,控制三縣之地後就擴軍,這已經是李軒早就已經決定下來的事,而且即便是大唐王朝裡的諸多高級文武官員也都是知道的事。
甚至他們在進入興泉府城後所忙碌的諸多事務,都是和擴軍有關,哪怕不是直接的也是間接的。
比如內要在最短時間內在其他兩個縣也設立縣、鎮、村三級行政機構,建立稅務系統,這不僅僅是為了建立完善的行政統治,更是為了在最短時間內籌集到足夠的糧餉,用以維持軍隊的開支。
軍隊的擴張,可不僅僅是招收新兵就可以的,還得配套大量的裝備以及糧餉呢。
自古以來,軍隊就是吞金大戶,哪怕如今的大唐新軍並沒有發放俸祿的習慣,但是不可能一直這麽持續下去,遲早是要發的。
哪怕是李軒拖著不發餉銀,但是軍隊總得吃飯啊,上萬人所需要的糧食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且武器裝備也是需要耗費大量銀子的!
因此為了維持部隊的擴張,內那邊是需要籌集大量的糧草以及銀子的。
當然了,糧餉金銀這些都還可以暫緩,最重要的自然是招募新兵了,這一次,大唐新軍需要招募的新兵數量不在少數,僅僅是預計招募的第一批新兵就達到了三千人,而後續還會再繼續招募,一直到把總兵力擴充到萬人規模。
為了招募到足夠的新兵,兵部在第二天開始就是派出了大量的人員到附近各地設立征兵站。
樞密院那邊也是相應的新設立了多個新兵訓練營。
甚至還沒有打下來的連和縣,兵部都已經是納入了征兵的范圍,連和縣隻是縣城沒有打下來而已,但是廣闊的鄉野地區卻是沒有大量明軍存在的,因此並不影響兵部派人去征兵。
此外內那邊也派遣了官員是準備隨同王單旭率領的部隊一同前往,王單旭打他的連和縣縣城,內那邊就會直接在連和縣建立縣級以及各鎮的行政機構。
如今時間對於大唐王朝來說非常寶貴,因此很多事情都是同一時間來齊步並進的,並沒有說一件事辦成了,再辦另外一件事,而是同時一起辦的。
下屬官員們忙碌著,李軒自己也沒有閑著,擴軍是既定政策,甚至擴軍多少兵力也是有了定數,但是擴軍後的部隊怎麽編制,這卻是個大問題了。
因為目前大唐新軍裡的最大編制就是營了,一個步兵營的總兵力不過四百余人,混成營更少,隻有兩百五十多人而已。
如果兵力少的話,李軒還能夠通過直轄各營的方式來統帥部隊,但是隨著大唐新軍的兵力逐漸增加,乃至到了萬人規模後,直轄各營是肯定不行的了。
而這種情況實際上在第二次瀾江戰役的時候就已經暴露出來了諸多問題。
第二次瀾江戰役以及之前的渡江戰役,大唐新軍實際上一分為三,郝柏年統帥的主力規模一度達到了一千四百多人,包含了兩個主力步兵營、一個混成營以及其他附屬部隊,如果加上青壯民夫,總人數達到了兩千人。
實際情況已經顯示,大唐新軍已經是需要了一個比營更高級別的編制了。
為此,李軒和作戰司的曾子文商討了數個小時後,決定了在編制上進行改動!
首先就是擴充現有的步兵營編制,使得步兵營具備最基本的獨立作戰能力,除了現有的四個步兵隊外,再配屬一個步兵隊,這個隊視情況可以是火槍隊、長矛隊、也可以是刀盾兵或弓箭手隊,具體配屬根據武器短缺以及作戰性質來看,額外配屬一個騎兵排、一個輕型火炮排、一個輜重排。
其騎兵排的規模比較小,隻有十六騎,主要是用來充當偵騎,提供前沿偵查。
輕型火炮排,將會轄有兩門輕型火炮,這種輕型火炮工部那邊已經初步製造出來了樣炮,是一款短管炮,專門發射散彈,預計最大有效射程為一百五十米,至於最大射程,倒是可以打幾百米,但是最大射程對於這個時代的火炮精度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雖然有效射程短了點,但是勝在重量很輕,作戰狀態下全重隻有一百五十斤,還安裝有輪子,作戰的時候士兵們直接推著輪子就能夠輕松進行短距離的機動。
而且這玩意的炮架和炮管是可以拆解的,平時行軍可以用馬匹拉著整門火炮走,也可以拆解開來用馬匹馱著走,再不濟也可以好幾個士兵一起抬著走,這機動性是沒的說的。
嚴格上說起來,這種火炮很類似於後世的臼炮,隻是它隻能發射散彈。
一個營配屬兩門這種輕型步兵支援火炮,可以有效的加強步兵營的火力!
而輜重排,自然就是用來運輸後勤物資了。
增加了一個步兵隊和其他附屬部隊後,一個步兵營的規模就能夠擴充到七百人的規模。
由於步兵營進行了擴充,其性質已經是變成了混成營,原有的混成營編制也就意義不大了,為此李軒乾脆是把現有的兩個混成也是改變為正規的步兵營,第一混成營改編為第六步兵營、第二混成營改變為第七步兵營,加上之前從各營抽調兵力組建的第五步兵營
這樣算起來的話,大唐新軍一共會有七個步兵營,每一個步兵營都擁有初步獨立作戰的能力。
然而這還不夠,因為七個步兵營哪怕是全部擴充完全後了,其總兵力也不過五千人,距離萬人規模還差一半呢。
為此,他在王單旭率領第五步兵營前往連和縣的第二天,就是正式下達了新建第八步兵營、第九步兵營、第十步兵營的命令。
這樣一來,擴充完畢後,大唐新軍將會擁有十個步兵營,單單是這十個步兵營的總兵力,就能夠達到七千人了。
至於剩下的三千人空缺,自然是有用處的,因為大唐新軍也不單單隻擴充主力步兵營啊,他還有其他諸多兵種呢。
比如說炮兵,按照計劃,謝梓煒的炮兵隊將會升級為炮兵營,下設四個炮兵隊、一個輜重隊、一個工兵隊,總兵力將會達到八百人。每個炮兵隊轄有火炮六門,每門火炮擁有炮手若乾,而每個炮兵隊除了炮手外還會有火槍手若乾,用於敵人衝上來了和敵人作戰,保護炮兵。
炮兵們配屬的火炮也不是指那些配屬步兵營的輕型支援火炮,而是長管加農炮,有效射程必須達到四百米以上。
此外,因為之前李軒刻意壓製火炮的重量,當時是為了隨軍行動,給步兵營提供火力支援,但是現在,步兵營自身就會裝配兩門輕型火炮,因此炮兵營裡的火炮,就得往射程和威力上發展了。
以往的八百斤炮之前看不怎麽樣,但是現在李軒看著卻是覺得挺不錯的,適合作為大戰役的主力火炮使用。
然而後面趕製出來的五百斤火炮火炮說實話有點不倫不類,片面追求輕重量和射程,但是炮彈本身的威力卻是過小了,換句話說,這些火炮的口徑都比較小,發射的炮彈也不夠大。
為此,李軒已經是責成工部的兵器作坊,五百斤的那種不倫不類的火炮就不要了,主力火炮鑄造八百斤的火炮,乃至威力更大的火炮。新研發威力更大的火炮自然是有難度的,不過為了控制製造難度以及炸膛的風險,他並沒有在射程上做出過多的要求, 隻要達到四百五十米的標準有效射程即可。
畢竟火炮這玩意,重量、口徑、射程這三個方面的數據是無法兼得的,你要求更輕的重量,又要求足夠的射程,這口徑也就大不到那裡去,你要口徑大的,重量輕的,這射程也就上不去了。
工部的兵器作坊裡的那些老工匠們,都造了好多炮了,李軒一說要求後,他們直接更改了設計就是把相關新炮的數據送了上來,這火炮的重量有點大,達到了一千三百斤,口徑達到三寸一分,彈重達到了七斤,身管倍徑為二十倍,預計有效射程能夠達到四百五十米,最大射程能夠達到三千六百米。(注1)
比起之前的八百斤炮,各方面的性能數據都有了質的提升,之前的八百斤炮,發射的實心彈不過是五斤六兩,實際有效射程也就四百米,最大射程三千米。(注2)
其中射程都還說,說實話四百米和四百五十米的差距在實戰中並不大,最最關鍵的是威力提升了,五斤六兩的炮彈和七斤的炮彈,那可是兩碼事,如果用西方人的算法,那可就是六磅炮和九磅炮的區別了。
唯一讓李軒有些猶豫的是,這火炮重量有點大,一千三百斤呢,這換算成為後世的千克,那可就是七百二十多千克了,這個重量機動起來可是相當麻煩,光光是行軍時拉炮的馬匹就得六到八匹馬,而且還得是高頭大馬,如果是如今唐軍所擁有的那些小矮馬,得十匹左右。
這種火炮,對於位於西南山地地區的大唐新軍來說,實在是太重了。
但是李軒又舍不得這種重炮的龐大威力,一時間讓他有些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