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錢律頒後,所引起的動蕩規模之大,興許中低層的民眾感受還不迫切,因為這一部分的民眾都是農民居多,他們看天吃飯,上面進行什麽金融改革和他實際關系不大,頂多,頂多就是兌換銅錢的時候不怎麽方便而已。
但是對於最近展迅工商業而言,所造成的動蕩卻是要大的多。
當然了,這種動蕩並不是說什麽金融危機之類的,就目前剛萌芽階段的錢業,還沒有這個體量來造成所謂的金融危機。
最大的影響是造成大額支付的不便,同時因為金銀和銅錢之間的兌換變的困難和麻煩,直接導致銅錢的價值上漲,而絕大部分普通民眾日常使用的都是銅錢,這也就代表是通貨緊縮,換句話說,市面上的銅錢不夠用了。
而對此,大唐稅部也是早有預料,所以大唐錢律頒的時候,各地的皇家銀行也是同一時間營業,大量早已經是提前鑄造好的銅錢、銀幣在各地的皇家銀行用來兌換!
貨幣的行,也正是這一次金融改革的核心之一!
行的貨幣參考了以往的貨幣體系,並加以改革。
行的大唐貨幣以硬幣為主,有一兩、五錢、一錢、十文、五文、一文一共六種面值的硬幣。
其中的一兩,實際上就是參照一兩銀子鑄造的銀幣,公布含銀量為一兩,五錢銀幣,公布含銀量為五錢,一錢銀幣,公布的含銀量則是一錢。
也就是說,一兩的銀幣,等於十枚一錢銀幣!
而十文、五文、一文這三種,則是作為輔幣使用,采用銅為主,加入其中金屬製造,和銀幣的兌換價格為,一千分等於一兩。
實際上幣值最低的一文錢,其價值和現在流行的標準一文錢也是相當。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輔幣並不是單純銅來鑄造,也就是說實際含銅量達不到面值,而是還加入其他大量的金屬。
如果大唐王朝不給予規定的話,民眾認不認可這些新銅錢都還是一個未知數,所以要給予官方保證:上述銀幣和銅幣,是能夠用來繳納稅收的。
如果民眾繳納稅收的時候,使用其他種類的銅錢、銀塊、金塊甚至是其他實物,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來進行兌換。
大唐行銀幣和銅幣,其實也並不是單純的為了統一貨幣,還為了賺錢!
造幣其實是一個很賺錢的行業,要不然的話,民間為什麽會有這麽多人私下鑄造銀塊、銅幣啊,因為賺錢啊!
怎麽賺錢呢,很簡單:一枚面值一文的銅錢所含有的純銅,實際價值是不到一文錢的,但實際交易中卻是按照一文錢來計算。
這裡頭就有差價出來了,而這些差價就是利潤了。
同時大唐王朝是把大唐銀幣、銅幣作為標準貨幣使用,而其他類型的銀塊、銅錢,則是一律按照實際含銀量、含銅量進行折算。
這一進一出,哪怕是加上了鑄造的加工費用,實際上也是有得賺的。
隻不過每一枚銅錢所賺的比較少,但是架不住數量大啊!
當你造它個幾千幾億枚銅錢的時候,這利潤可就大了!
同樣道理,造銀幣也是賺錢的!
大唐王朝收攏造幣權,簡單來說就是把那些原本屬於私造貨幣的利潤收攏到官方的手中!
這種事如果放在明王朝,估計又會被噴成‘與民奪利’。
不過李軒不怕噴,所以這錢賺的心安理得。
此外造幣,除了賺錢外,還在為後續的深入金融改革,尤其是行紙幣做準備。
其實李軒是有想過直接在這一次的金融改革裡行紙幣的,但是這想法剛說出來呢,
就是被一群大臣們勸阻,一個個都是在說‘陛下三思’。這是因為,現在的紙幣早已經是被明王朝給玩壞了,行的寶鈔泛濫,而且官方還不認帳,所以一旦大唐行寶鈔,那麽基本上就會被認為是坑錢了。
而大唐初立,現在這樣搞,很容易引起風波,敗壞名聲,所以李軒乾脆是打消了這個年頭。
不過行官方紙幣的年頭雖然打消了,但李軒也是準備另辟蹺徑。
金融司不行紙幣,這是因為民眾不信任官府,說白了就是官方紙幣的公信力太低!
但是如果把紙幣換一個方式,比如說弄成銀票,那麽就可以繞過這一道口子了。
而銀票、或者說莊票等早已經是出現,而且被商人們廣為接受,並用以大額交易,畢竟做生意的時候,商人們不可能直接帶著幾百斤重的金銀去交易的,很多時候都是直接拿出銀票來交易的。
那些錢莊們都可以這麽搞,皇家銀行就更加可以了。
而且為了提高皇家銀行行的銀票的公信力,官方直接做了擔保:繳納大唐稅收時,可以使用皇家銀行出具銀票。
等皇家銀行的銀票具備了公信力,廣泛流通之後,那麽實際上就可以當成紙幣使用了。
這一系列的金融改革,雖然也造成了一些動蕩和影響,但是因為皇家銀行的存在以及充足的準備,倒也是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動蕩,也就是少數地區出現了問題,不過很快就是得到了解決。
但是很快,金融司就現一件很怪異的事,官方行的銀幣和銅幣流入市面後,浪花都是沒有翻出來,然後很快就是消失不見,尤其是銀幣,每天通過皇家銀行流出去眾多,但是缺沒有多少能夠收的回來。
難道這些銀幣憑空消失了?
然而一調查卻是現,這些銀幣沒有消失,而且被人收藏起來了!
收藏的理由就是,這些大唐銀幣真材實料,而且製造精良,花紋精美,人們認為這種銀幣要比那些普通的銀塊價值更高,所以一旦收到這種銀幣,就不往外花了!
這讓金融司的人苦笑不得!
大哥們,你們知不知道,這銀幣裡的含銀量可沒有一兩的純銀啊,甚至比市面上的銀塊的含銀量都要少一些啊!
原本金融司的人還擔心銀幣和銅幣行後,會貶值,人們不認可面值呢,但是沒有想到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這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這是好事啊,大好事啊!
銀幣和銅幣行出去,再把市面上的金銀以及銅錢都收回來,然後鑄造城銀幣和銅幣,這一進一出,那可都是利潤啊!
什麽,造幣局的產量不夠?
擴張!
一家不夠,兩家!
兩家不夠,五家、十家!
正所謂是有錢不賺王八蛋!
而後稅部的金融司報告上來,說預計今年造幣的利潤有可能達到五十萬兩銀子的時候,李軒和一群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這錢,似乎來的有點容易啊!
隻是把市面上的銀、銅收上來,鑄造一番再行出去,就能造出這麽大的利潤來?
如果讓那些錢鋪的老板們知道了,肯定會痛心疾,你們這些傻貨,掌握著這麽好的渠道和技術,這一年才賺五十萬兩銀子?你是不是傻啊,換成我來,一年不賺個百來萬兩銀子,老子把頭給摘下來給你當球踢。
貨幣的行,有所波瀾,但是也沒有搞出太大的動靜來,就算是皇家銀行的開設,也是造成太大實際性的影響,唯一影響比較大的,也就是那些錢鋪了。
不過錢鋪在大唐治下也算不上多達,隻能說有,但並不是金融主流,所以也折騰不起風浪來。
而且那些錢鋪也不傻啊,膽子大的,心思靈活,對大唐充滿信心的錢鋪都是去拿了銀行許可證,然後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民間銀行, 即便是要繳納一些保證金也是在所不惜。
當然了,也有些膽子小,擔心大唐王朝完蛋的錢鋪直接轉行了!
同樣也別驚訝,這年頭的錢鋪實際上很多都是兼職的,兌換、造幣也不是他們唯一的營生,很多隻是兼職而已,偽唐不讓乾,不乾就是了。
於是乎,一夜之間,好多錢鋪都是直接轉行了,同時也是冒出了大幾十家的民間銀行出來繼續經營,當然了,這些民間銀行雖然登記注冊了,也是換上銀行的名頭,但是經營模式還是傳統的那一套。
對於皇家銀行的影響並不大,皇家銀行雖然剛剛成立,但是前後籌備期已經是達到了一年多,而且在大唐的有效控制區裡,基本每個縣都會有一個皇家銀行的分行存在。
這個皇家銀行,同時還承擔著官方資金儲存的任務,簡單來說,大唐王朝的地方稅收,都是直接存放在皇家銀行裡的,即便是國庫裡的銀子,也都是放在皇家銀行的總行銀庫裡。
同時規定,大唐王朝官員們的薪資,不再放現銀,而是改為以皇家銀行的銀票支付。
而這一手段,還是為了保存皇家銀行內的金銀保有量,因為隻要手持銀票的人不去兌換現銀的話,那麽這些現銀就會一直在皇家銀行裡。
而官員的數量是龐大的,他們薪資開支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如果官員們拿著銀票直接消費的話,那麽這些現銀就能夠持續保留在皇家銀行裡。
而這些手段,都是為了增加皇家銀行的金銀儲備!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