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權傾南北》第2296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
說句實話,李藎忱自己對於遼東之戰,心裡也不是很有底。
  但是他相信,以大漢現在的實力,再來一個水陸夾擊,甚至可以讓仁川登陸提前上千年上演,拿下高句麗雖然不至於太輕松,但是總歸不是什麽問題。
  歷史上的高句麗之所以難以對付,關鍵還是那三千裡山河之中有著太多據險而守的堡壘。這些堡壘放在大漢,絕對比不上那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可是這些堡壘啊、山城啊,偏偏是在遙遠的高句麗。
  無論是隋朝還是唐朝,為了進攻高句麗都不得不勞師遠征,發動舉國之兵,甚至為了防止這些帶兵重將們抓住機會後割據一方,身為皇帝的隋煬帝和唐太宗,無論是後世所謂的昏君還是聖君,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禦駕親征。
  與此同時,歷史上這兩代都曾經出動水師跨海遠征,只可惜都沒有取得什麽明顯的成就。隋朝兩代,隋文帝曾經派遣周羅睺進攻高句麗,結果半路上大風大浪,戰船傾覆,隋文帝時期本來就是本著震懾一下高句麗的意思,高句麗一看隋朝這架勢,立刻上表稱臣。
  隋煬帝時期則派遣來護兒統率水師一路深入浿水,進攻平壤,結果四萬人最後只有千把人回來不說,自家人的腦袋還被高句麗在江邊上摞了京觀。
  之後隋煬帝兩次以傾國之力進攻高句麗,更是次次慘敗而歸,並且再也沒有敢動用水師的力量。高句麗反倒是趁著這幾場大戰屢屢掠奪隋軍之中的青壯勞力,後有中原人前往高句麗,“隋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
  至於唐太宗時期,唐對高句麗之戰可謂是名將輩出,雖然後人常以“慘勝”稱呼此戰,但是總歸還是把高句麗打的俯首稱臣,並且徹底把遼東納入了盛唐的統治范圍內,也算是告慰了一代又一代犧牲在這遼東土地上的華夏兒郎。在此戰中,水師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只是起到騷擾罷了。
  縱觀隋唐兩代對高句麗的征伐,水師其實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這也不怪水師將士們不奮命,而是應該說把內河的水師拉出來去打海戰,本來就是決策上的失誤。
  雖然史書對來護兒四萬人有去無回之戰記載也只能說語焉不詳,但是可以想象的是,這四萬人的水師部隊所能搭乘的肯定還是在隋朝水軍之中佔據主流的五牙大艦。
  這東西李藎忱是親自參與過設計的,當然知道最大的弱點在哪裡。
  低船舷、慢船速,最適合的便是華夏內部江河上的作戰,尤其是順流而下的時候,在水流帶動下能夠把五牙大艦船體又寬又沉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即使是壓斷攔江鐵索都不是難事。
  而放到大海上,在渤海這種地方開一開也就算了,越過青州、進入外海,不出事才怪呢。周羅睺的失敗就是一個教訓,而李藎忱不相信來護兒一點兒都沒有受到海風海浪的影響。
  萬裡遠渡,到達之後恐怕早就已經是船隻破敗、人員疲憊,又緊接著在不熟悉水文地勢的情況下深入浿水,只要高句麗布下埋伏或者扼守渡口,不失敗才讓人覺得奇怪呢。
  唐太宗應該也是吸取這樣的教訓,所以再也沒有敢讓水師擔任主攻,並且自己也親臨陸路,保證所有進攻都萬無一失。
  而現在的李藎忱,卻對大漢的海軍有足夠的信心,原因無他,此海軍非彼水師也。
  海軍的戰船完全能夠實現跨海遠征,再配合以足夠的運兵船,在很多的時間內就可以把遠超過四萬的兵馬投放到高句麗漫長海岸線上的任何一個地方。而且和隋軍水師跨海遠征就跟賭命一樣不同,大漢甚至還能從容的建立起來從青州、遼東等地前往高句麗的海上運輸線,源源不斷的運送各種糧食、器械還有兵員。
  這和來護兒總共就這麽多可調動兵馬和糧草,所以必須寄希望於能夠出其不意、擒賊先擒王不同,大漢海軍完全可以在海岸線上開辟出來一處甚至於好幾處根據地,然後慢慢向前蠶食,甚至於大漢還可以就地建立起來城鎮,直接和周圍的大大小小城塞展開貿易。
  高句麗本來就像是一個城邦聯合體,高句麗王分封麾下文武為各處城主,城主具有很大的權力可以分管地方事務。隋唐兩代進攻高句麗,也是辛辛苦苦的先打破高句麗王親自坐鎮的遼東城,然後還得掃蕩遼東城周圍的安市州等地,不然的話高句麗王的投降可不代表著安市城主的投降。
  所以話說回來, 這些城主的投降與否,實際上高句麗王是約束不了的,只不過大家面對中原王朝的壓迫,所以必須要抱團取暖罷了。可是假如中原王朝給的不是壓迫,而是好處呢?
  這些城主還會忠心耿耿為了高句麗賣命麽?
  尤其是高句麗的南方,並非沒有任何威脅。
  三韓者,高句麗、百濟和新羅,現在單純就整個三韓半島上的局勢來說,佔據優勢的實際上是新羅,新羅在三十年前攻佔了百濟的漢江流域,將三韓半島上最富饒的這一片平原納入掌控之中,並且切割開了百濟和高句麗,迫使百濟臣服於高句麗並且雙方聯手對抗新羅。
  結果這場對抗持續了三十年,也不知道是因為高句麗實際上也眼饞漢江之地,還是因為高句麗的擴張重點依舊在北方,至少現在在三韓半島上,依舊是兩強一弱的態勢,有高句麗在,新羅雖然吞並不了百濟,卻也在暗暗積蓄力量,更重要的是,新羅人顯然意識到了中原已經有一個嶄新而強大的王朝在崛起,因此已經開始派遣使者前來和大漢聯絡。
  歷史上的新羅就是從唐朝借來兵馬,一舉攻破殘存的高句麗和百濟,最後雙方以大同江為界,以北為唐,以南為新羅,新羅也達到了全盛時期。
  現在的新羅人,未嘗不是抱著這樣的心態。
  長期以來,中原王朝都在嘗試著征服這一片曾經應該屬於商代後人的土地。
  只可惜這片土地距離中原實在是太偏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