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權傾南北》第2330章 律法和沈君高
官銜比較低的官員們沒有再叨擾,紛紛告退。

 最後隻留下沈君高和陳叔慎陪著陛下。

 畢竟這麽多人在這裡侃大山,雖然也是因為現在國內各項事務都已經步入正軌,所以遠比之前輕松,但也總歸不能顯得自己太清閑了。

 陛下靜靜看著兩岸風光,沈君高和陳叔慎也不說話。

 兩個人的目光交錯,同樣也有一種物是人非、世事滄桑的感覺。

 追隨陛下這一路走來,總歸實現了當初的夢想。

 看到這兩岸的人和物,大家就不後悔。

 尤其是沈君高想到自己當年還曾經在陛下和世家守舊勢力之間搖擺不定,如果不是局勢的變化太快,再加上當時的沈婺華及時向他發出警告,恐怕真的要釀成大錯。

 當初那些叫囂著陛下是逆行倒施、違背千百年祖製的世家們,雖說還殘留於世間,但是現在的世家也不過就只剩下祖宗的榮耀了,在外面誰敢吹胡子瞪眼真把自己當做一塊社會棟梁來看?

 而這個被詛咒的大漢,並沒有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因為違背了數百年延續下來的傳統就分崩離析,甚至正是因為丟掉了這些傳統的束縛,方才一路大步向前。

 大漢如同一顆小樹苗,在大家的呵護和努力下,抽枝發芽,生長成而今令所有人都為之炫目的參天大樹。這張開的樹冠已經足以為天下人納涼。

 李藎忱的目光掃到沈君高,看著這位一手制定了大漢法律體系的長輩,多少也能猜到他在想什麽。

 時代更迭的面前,總歸是有一些人搖擺不定,尤其是像是沈君高這種已經位高權重又是一家之主的人,自然做出選擇的時候更是要謹慎再謹慎。

 沈君高在乎的倒並不是那些功名利祿,而是自家敬愛的兄長留下來的家業不會在自己的手中付之東流,因此他當初願意選擇觀望風向,而不是直接就跑到李藎忱的對立面去,實際上已經很顧念舊情了。

 最終沈君高選擇站在李藎忱這邊,更是讓李藎忱手中可以掌握的力量倍增。

 並不是說當時沈君高所帶領的沈家有多大的實力,實際上從沈君理到沈君高,沈家都是以文治家,再加上沈君理去世之後,沈家雖然身為皇室外戚,卻並不被太子陳叔寶待見,因此沈家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有些尷尬,歷史上沈君高被排擠到嶺南並且客死此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可是不管怎麽說,李藎忱登基時的沈家依舊是建康府中數得上的大家族,而且相比於徐陵的徐氏和吳明徹的吳氏等支持李藎忱的新舊勳貴,沈家因為當年沈君理以及更高幾代人努力,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自然是一股具有足夠影響力的力量。

 徐陵雖然在陳頊時期就已經開始執掌大權,但是陳頊的多疑讓他並不敢也不願意擴張徐氏的實力,而吳明徹的影響力更是只在軍方。因此當時李藎忱的陣營之中雖然有好幾個大佬坐鎮充當台柱子,卻缺少一個在朝野間有足夠人數和影響力的大家族支持。

 沈家的投靠,就填補了這個空白,也讓李藎忱在對上江南其余世家的時候,再無缺點。

 論陛下自己的戰功,論徐陵等大佬們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論家族的聲名,李藎忱這邊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沈家的存在,更是讓李藎忱能夠在衝突發生之後快速把握輿論。

 因此李藎忱並不怪罪沈君高當初的猶豫,易地而處,李藎忱思考的時間可能不見得比沈君高少多少。尤其是投靠李藎忱,可是意味著在短期內將會失去大量的利益,還有可能成為千夫所指。

 李藎忱知道當時沈君高最終下了站在李藎忱這邊的決斷之後,沈氏族中都有很多表達不滿的人,其余世家的冷嘲熱諷更是不計其數。

 對於沈君高的付出,李藎忱自然也給出了足夠豐厚的回報。

 一個刑部尚書,其實不算什麽。

 沈君高是當初曾經執掌南陳國政的人物,一個尚書其實都有點兒屈才了。真正重要的是修訂法律這個任務。

 一個青史留名的機會。

 對於沈君高這種不在乎什麽功名利祿的人來說,這個機會太重要了。因為這意味著他的姓名還有沈家的姓名都有機會被後人傳唱。

 這也是為什麽現在的沈君高對李藎忱愈發的死心塌地。

 一開始只是《大漢律》的制定,後來是各項法律的制定,而今大漢已經開始建立起來自己的律法體系,涵蓋從生產到戰爭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律法在約束著百姓的行為,也在約束著朝廷的行為,讓朝廷不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來。

 當然,現在的朝廷在李藎忱和禦史台虎視眈眈之下,在大小官吏都忙得團團轉以至於加班都快變成常態的狀態下,有什麽出格的事情的確也不太可能。

 貪汙受賄可能還有時間,魚肉百姓屬實是沒空啊。

 百姓送上門來,腳不沾地的官老爺們都只會說一句“有事就說,沒事就走”。

 百姓不來給他們找麻煩,大家就謝天謝地了。

 可是這樣的情況到底是因為大漢是一個新生的國度,整個國家上下都彌漫著奮發向上的精氣神,而經過幾次吏治整頓之後,坐在青天老爺位置上的有多半都是胸懷抱負的年輕人。

 這不代表著在百年之後、在這個國家的發展逐漸趨於平緩之後,還不會發生什麽問題。

 所以律法教化百姓很重要,約束官吏甚至於朝廷這個整體也很重要。當朝廷朝令夕改的時候,也就是觸犯法律的時候,刑部、禦史台乃至於大漢百姓,都有資格依托律法問罪於執政官員。

 沈君高不只是一次在律法之中強調,王子與庶民同罪。

 大漢的律法,並沒有秦朝律法那麽嚴苛,也沒有漢朝律法那麽寬松,而是在其中尋找平衡點,並且不斷的擴展律法所能覆蓋的范疇,細化律法的條目,讓再奇葩的罪名也能夠得到正義的審判。

 也就是曾經在各地為官、見識過官場百態,又出身世家、家學淵博的沈君高,能夠承擔起來這個責任了。

 當然,沈君高不後悔自己去完成了這個任務,甚至把大漢的律法視如己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