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崇禎有把槍》第142章 西線
  崇禎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夜,同一時刻,在昌平以東數十裡外的北京城中,在乾清宮正殿,崇禎皇帝朱由檢和他麾下的文臣武將們聚在殿上,密切商議京師防禦示事宜。

  正式開戰前,朱由檢苦心經營的京師防禦圈基本成形,從西山,密雲延伸向京師的多重防線構築完成。

  考慮到皇上與建奴談判徹底破裂,明清雙方對彼此也不存在任何信義可言,因此北京之戰爆發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就在多爾袞派遣使者談判的第二天,明軍各部已經按照部署進入各自陣地。

  昌平至北京縱深五六十裡的戰線上,依次散布著總計三萬明軍,層層布防,做好了與八旗主力決戰的準備。

  從崇禎十七年三月份,崇禎皇帝鏟除陳演黨羽,掌控京畿地區後,便開始著手修築京師密雲防線。

  按照中長期規劃,到崇禎二十三年年底(如果崇禎年號一直存在的話),也就是六年半以後,北京至密雲西山一帶將被完全堡壘化,明軍在該區域各種兵力部署工事修築要能達到抵擋兩萬西班牙方陣進攻的地步。

  當然,這都是假想,遠在萬裡之外的西班牙軍團此時不可能出現在遠東戰場上。不過從中可以看出,朱由檢的視野並不局限於東亞。將來與歐羅巴爭雄也是可以預見的事情。所以就要考慮到都城被敵軍圍困時的場景。

  理想固然遠大,現實卻是如此殘酷。

  到崇禎十七年五月底,也就是大明皇帝征服全球計劃提出的五個月後,前無古人的都城防禦計劃隻完成十分之一不到。

  八百座座棱堡隻竣工二十座,環繞京城長達五十裡的巨型壕溝剛開始挖掘,防線所需的六萬隻據馬只打造了一千五百隻,而偉大的北京城護城河疏浚工程則根本沒有啟動。

  幸而防禦圈建設由外向內,由西向東,最西線的外圍防禦工事大致完成,和歐洲列強比劃當然是扯淡,不過對付野豬皮應該不在話下,正是因此,朱由檢才有和多爾袞開戰的資本和底氣。

  已經建成的西部防禦體系共分為三部分,分別是西山棱堡群,密雲女牆壕溝工事,京城核心防禦陣地。分別由新編第三軍,藩王軍,中衛軍駐守,守軍共計兩萬三千人。

  密雲至昌平之間的西部戰線同時是最外圍防線由二十座鏈形棱堡組成的,這些棱堡與昌平棱堡設計大致相同,高四丈周長三十丈,全部棱形設計,保證至少有攻擊面可以對付來犯之地。

  與昌平棱堡不同的是,建造密雲棱堡所用材料是鋼筋混凝土,較臨清磚更為堅固。大明工程師現在還不能鍛造出高質鋼材,小火爐鍛造的劣等鋼清脆易折,這種鋼材用來鑄造火器軍艦當然天方夜譚,不過用在棱堡上卻完全足夠。

  按照崇禎皇帝要求,密雲棱堡城牆保證能夠正面扛住紅衣大炮連續兩個時辰轟擊。當然,持續兩個時辰炮擊也不是

  相鄰兩座棱堡距離不超過兩裡,這個距離剛好在大佛朗機射程之中,棱堡之間相互策應,保證各個角度射擊無死角。

  每座棱堡駐軍三百,守軍配備有大佛朗機炮兩門,紅衣六磅炮五門,以及改良版的虎蹲炮八門,鳥銃弓箭不計。

  棱堡前安放有大量據馬,挖有壕溝,可以遲滯敵人盾車逼近。

  此外,棱堡之間的空地上還秘密修築有一百多座暗堡,這種暗堡仿照一戰英德雙方陣地設計,全部隱藏地下,隻留射擊孔與排氣孔在地面,每座暗堡留有五至八人防守,

布置有佛朗機炮,三眼銃,以及萬人敵,適宜近距離作戰。  負責西部防線的明軍是新編第三軍也就是流民炮灰團,指揮官是新任山西總兵谷大用。

  新編第三軍滿員一萬二千人,棱堡駐軍六千多人,暗堡駐軍一千多人,剩余五千人作為預備部隊,在防線被攻破後退守第二線。

  第二線防線也就是從密雲至京城之間的中部防線由藩王軍負責。

  崇禎十七年正月以來,陸續已經有三萬多藩王軍進入京師,在崇禎皇帝朱由檢地獄拉練下,其中一萬余人淬煉成軍,這支部隊算是朱由檢的嫡系之一,戰鬥意志極為堅定,對大明皇帝絕對服從。因此被朱由檢部署在最關鍵的位置。

  崇禎皇帝判斷,只要多爾袞不惜血本,傾盡全力,肯定能夠突破明軍第一防線。如果不能留住建奴,消耗八旗有生力量,便不能對多爾袞形成反殺,到時放虎歸山不說,京師殘破也會讓蟄伏在大同已經快要餓瘋的闖軍蠢蠢欲動。

  因此中部防線對整個戰役的成敗具有決定性影響。

  必須把建奴留在這裡,最大可能消滅其有生力量。

  換句話說,中部防線不能太過堅固,至少要給多爾袞一種唾手可得的錯覺。

  簡單來說,中部防線有鐵絲網,壕溝,據馬,女牆組成。

  在長度不超過三百米,寬度不超過五十米的狹小區域類,依次分布有據馬,壕溝,鐵絲網,女牆也就是矮牆。

  散布在最外圍的成百上千的據馬是用來遲滯八旗騎兵進攻,在這個時代,騎兵騎牆衝鋒還是非常的恐怖的,崇禎皇帝研製設計的馬克沁機關槍的黑科計劃遲遲未能實現,在機槍沒有問世之前,和建奴騎兵正面硬鋼明顯不是明智之舉。

  據馬身後分布著一條一米多深,三米多寬的壕溝,壕溝左右延伸,橫貫整座陣地,除非建奴想繞道八百多裡,天津保定一線攻打京師,否則就必須從這條壕溝穿過。

  壕溝背後是連續三道鐵絲網,按照崇禎皇帝命令,鐵匠們布置在這裡的都是生鏽鐵絲,確保建奴被鐵絲劃傷後傷口化膿感染。

  在鐵絲網後面不足五十步的地方還不是明軍主陣地,一道半人多高的矮牆擋在陣前前面,牆高經過周密計算,完全符合通古斯人種身高特征,確保建奴

  將近一萬藩王軍由太子朱聿鍵指揮,這道防線由鐵絲網,壕溝與矮牆組成,可以算是棱堡防禦的延伸。最外圍一道防線是

  分派到每座棱堡的兵力不足五百人,與當初鎮守昌平的秦王軍配置大致相同。由於這些棱堡建設時間比較充裕,所以大都要比昌平棱堡高大堅固,棱堡射設計要求能正面扛住百步之外的紅衣炮兩個時辰以上持續轟擊。相較秦王軍所使用的初代鳥銃,炮灰團們手中的火器更加犀利,銃手們手持的全部是經過火器局改造的新式鳥銃,點火時間更短,射擊威力也更大。

  以朱由檢眼下的實力,遠不能將八旗軍隊全部殲滅,不過全力以赴,必定會予以重創,胡人畏威不畏德,不把他們打疼,他們是不會對大明敬畏有加的。

  而且朱由檢已經沒時間和這些野豬皮耗費時間了,漕運改革初見成效,天津海港即將建成,接下來就是建設大明海軍的重頭戲,唐山境內幾座優質煤礦也在開采之中。對於大明來說,發展是第一要務,而要想發展,就要有和平的環境。

  誠如《1984》書中所言,戰爭就是和平,和平就是戰爭。

  所以,朱由檢迫切需要打一場大仗,一場讓對手膽戰心驚,從此不敢再對大明懷有任何覬覦之心的大仗。

  至於對手是誰倒並不重要,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多爾袞,抑或是即將馬上風而死的德川家光,所有敵人,終將被朱由檢碾碎。

  為了準備這場大仗,崇禎皇帝殫精竭慮,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對於吝嗇的朱由檢來說,這次可算是下了血本,除了新近練成的由華北流民組成的炮灰團,鎮守北京城的還有各路藩王軍隊,以及崇禎皇帝最精銳的中衛軍。

  屆時崇禎皇帝本人也將親自登上城頭與八旗戰甲作戰,至於戰場指揮,直接交由各個小旗官負責就好,無論是炮灰團還是藩王軍,在經過數月地獄拉練之後,各人早已具有非人化傾向,說的更具體些就是變成了一架架殺人機器。朱由檢深知,他手下這些兵士論個人武力或許敵不過八旗戰甲,不過等他們組成戰陣,上了戰場,黑壓壓一片往前推進,在這個時代,沒有任何地面軍事存在能夠抵擋住他們步伐。

  崇禎皇帝決心身先士卒與建奴搏殺的想法自然遭到身邊各人一致反對,他們態度堅決,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天子身份尊貴,不可冒箭石之險。

  朱由檢決心已定,無視眾人反對,一句話便讓眾人啞口無言。

  “當初陳演,周奎等人叛亂,朕不也親自手刃叛逆?成祖太祖有靈,會庇佑大明天子的!倘若阻攔,京師不保,誰能承擔罪責!”

  眾人遂不再多言,高文彩密令鎮撫司二十多名百戶千戶,暗中保護皇上,其實這完全算是多余,掄起戰力,朱由檢那十二名中衛軍親隨遠在錦衣衛之上。退一步說,即便沒有任何護衛,以朱由檢個人武力,對付三五個建奴戰甲沒有任何問題。

  而且大明皇帝還有“成祖太祖庇佑“。

  趁著眾人不在身邊,朱由檢壓低聲音對王承恩道:

  “王承恩,帶上兩個心腹太監,去把朕藏在乾清宮後面巴雷特搬過來,不要讓其他人看見。”

  王承恩心領神會,認真的向皇上點了點頭,他不知道巴雷特是什麽含義,他只知道那是一條比鳥銃還長的火器,是成祖爺顯靈贈送皇上的寶物,用來對付建奴再好不過了。

  想象一下崇禎皇帝朱由檢手持一把重型狙擊槍,埋伏在北京城樓上狙殺建奴的畫面,實在是太酸爽。

  如果不過癮,還可以使用噴火器,就像兩個月前乾清宮火燒叛軍那樣。

  這麽長時間一直隱忍不發,不把最終大殺器拿出來,就是為了等待這個時刻來臨。

  “多爾袞是不能直接殺死的,”

  半個時辰,朱由檢登上崇文門城樓,手指拂拭著冰冷黢黑的槍口,心中默默念道。

  “建奴還需要一個代理人,下一次決戰才能將他們一舉消滅,”

  這般身先士卒除了鼓舞士氣,更重要的

  大明海軍建設也被提上日程,島國日本愈演愈烈的內亂需要大明帝國前去終結。

  環繞在京師四周的三十座棱堡早早駐滿了大明軍隊,作為京師最外圍陣地,負責鎮守棱堡的都是近三個月

  當聽到說,明國皇帝要己方立即釋放秦王朱常渭,鑲黃旗步兵統製鼇拜臉色頓變,臉頰青筋暴漲,若不是多爾袞在場,他只怕是要掄起拳頭打在包衣奴才佟養顏臉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