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春色》第958章 馬首是瞻
早朝後的禦門聽政,不知從何時開始時間越來越短。

當年太祖皇帝定的規矩,有不少還算合理,太祖登基後一直勤政、在理政方面尤其嚴謹。譬如禦門聽政,奉天門裡有翰林院當值的官員,負責記錄政務內容,以及當場書寫聖旨;一切重大決策,皆在各衙官吏的見證之下,幾乎不可能有差錯。

但後來的皇帝、漸漸不再喜歡這樣理政,包括如今的朱高煦。大概因為在眾目睽睽之下,皇帝隨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時間稍長比較容易疲憊,鮮有皇帝的精力能與太祖相比。而且,皇帝們應該不喜歡太透明的過程。

演變之後,帝王常常通過太監、近臣之口傳達旨意。禦門聽政,很多時候並不談真正乾系重大的內容。

這樣的變化,到目前為止倒是沒有甚麽問題。包括建文、洪熙在內的皇帝,也經常與文武大臣們見面。於是沒人敢冒大罪矯詔,畢竟君臣相見、立刻就能戳穿偽詔。

今日禦門聽政,朱高煦也是準備走一番過場。他事先示意侯海、讓侯海當眾提出北征遼東的事,以便讓朝廷裡更多的人知情,為後續決策作些準備。

官員們在奉天門裡說起了各種各樣的主張,用大義、道德一類的道理闡述其戰和之策。

就在這時,刑部尚書薛岩出列道:“臣以為攻打泰寧、朵顏二衛之間的科爾沁人,並不用改當初的朝廷方略、便是讓瓦剌諸部與韃靼諸部相互牽製。”

坐在上面的朱高煦沒有表態,先聽著他說話。於是薛岩繼續道:“瓦剌人熟悉之地,乃西蒙古廣闊的草原及荒漠,從未去過哈剌溫山(大興安嶺)以東。韃靼人的陰謀失敗之後、暫且無法利用大明攻打瓦剌諸部,理應更加重視退路;哈剌溫山以東的朵顏三衛地區,不在瓦剌人的威脅范圍,正是阿魯台保存實力之地。故阿魯台支持科爾沁部東進,姿態愈發張揚。”

朱高煦聽到這裡,頓時點頭。

先前朱高煦認為阿魯台的做法、難以理喻,薛岩這麽一說,好像也說得通。雖然大夥兒只是在揣度敵人,但這至少算是一家之言。

薛岩又道:“大明從遼東北進,驅逐科爾沁人在朵顏三衛的勢力。韃靼人退路不安,便不願輕易放棄西邊的地盤,以免失去騰挪之地。假以時日,阿魯台為避腹背受敵,或願意與大明重新修繕關系。”

朱高煦開口道:“薛尚書之言,有幾分道理。”

薛岩作揖一拜,往隊列中退了幾步。

朱高煦的目光多看了薛岩幾眼,這時才意識到,這個年紀不算老的官、其實是個幾朝元老了。甚麽夏元吉、蹇義那些舊黨,不見得比薛岩資歷老;洪武年間薛岩已經在朝廷有幾分地位的時候,那些舊臣還甚麽也不是。

薛岩在洪武年間入仕,至建文年,曾作為朝廷使節到“靖難軍”中假意議和,想拖延靖難軍南下、為勤王軍隊爭取時間。不料薛岩看到靖難軍的軍陣之後,回去便勸建文帝真心求和,嘗試劃江而治,因此被建文君臣排擠。後來靖難軍入城,薛岩撮合了開國功臣武定侯郭家與朱棣家的關系,又繼續在永樂朝做官。

到了洪熙、武德年間,薛岩又因為是朱高煦與郭薇的媒人,又從洪熙朝的大臣,變成了武德朝的大官。

前些年因為朱家內部的皇位更替、動蕩不安,被迫改投門面的官員非常多。相比胡廣這等人尚存的書生意氣,薛岩更加圓滑而識時務。胡廣弄了一身腥,薛岩的處境就好多了。而且薛岩還在安南當過俘虜,仍然沒有名聲大壞。

薛岩的老練之處在於,

他知道該與誰站在一起,卻不會將面子弄得很難看。就像剛才,他必定清楚商議“遼東之役”時、皇帝是主戰派;但他沒有無限度地對皇帝馬首是瞻,而是想到了合理支持戰爭的理由,十分大方地表達了他的主張。

薛岩在“武德新政”上的主張也是如此,他可能不一定認為新政有多好;但因為皇帝支持新政,所以薛岩似乎並沒有讓自己有抵觸新政的心態。

何況薛岩當年與武定侯郭英就有很深的交情,又是當今皇帝皇后的媒人,與皇室的關系更加牢靠……

禦門聽政很快結束了。文武官員們有很多主張,朱高煦沒有表態便離開了奉天門。

眾人簇擁著鑾駕過武樓,到了柔儀殿的大門口。大多隨從在門外止步,朱高煦下車步行,帶著寥寥數人入內,身邊的太監是王貴。

朱高煦進門後,沿著廊屋往正殿走。他在正殿門口的簷台上駐足,看了一會兒風景,這時忽然開口道:“薛岩應該善於推判案件。”

王貴忙附和道:“有幾件大案,便是薛部堂辦的哩。奴婢聽聞,朝中諸公皆以薛部堂善斷疑案。”

朱高煦點頭道:“遼東都司那些走私的武將,牽涉複雜。尋常人去查,怕是既查不清楚,又動不了人。薛岩或可勝任。”

王貴躬身道:“奴婢見著薛部堂,便將皇爺的意思說與他聽。”

朱高煦發出一個聲音,便轉身走進正殿去了。

“遼東之役”還要準備很久,此時才剛剛開始著手;把北平布政使司改北直隸、革新九邊供應的事,也很複雜。但是朱高煦已經沒有了甚麽好操心的,他提前將人選在心裡確定,接下來不過是些按部就班的過程而已。

這幾天斷斷續續下了幾場雨,然後放晴了兩天。

前些天朱高煦曾答應過郭薇,要帶著妃嬪們去舊府賞牡丹花。他把朝廷裡的事大致理順,想起了這事兒,遂派人去舊府瞧過、說是牡丹正在盛開。朱高煦確定了日子,準備陪家眷們去舊府賞花。

朱高煦告訴郭薇的時候,她看起來似乎很驚喜,提了一句“還以為聖上已經忘了”。她的動作也變得輕快起來,晚膳後又拉著朱高煦,幫著她挑選賞花那天穿的衣裙。朱高煦瞧著她在面前旋轉著身子,忽然覺得她仿佛回到了十幾年前剛剛成親的樣子。

郭薇忙活了一陣,大概忽然想起了經書教她的東西,便安靜了稍許,小心勸道:“聖上若有更重要的大事,當以大事為重。”

朱高煦卻馬上笑著搖了搖頭,隻覺彼此不像夫婦,或許因為身份不同尋常,又或並不能天天見面的緣故。

郭薇的臉色一紅,問道:“怎麽了?”

朱高煦道:“沒甚麽,不過咱們不是外人,無須那般刻意,再說你們也很重要。史上有不理朝政,只顧后宮的王,也有薄情寡義,心中只有大志抱負的梟雄。薇兒覺得哪種人好?”

郭薇輕聲道:“聖上這樣便挺好。我不想成那妲己、玉環之類的人,卻也望聖上在心裡時不時念著我。不過我沒幫聖上甚麽忙,一家人卻得到了許多恩惠,只怕不知如何回報聖上。”

“計較那些事作甚?”朱高煦握住她的手,隨口道:“人在世上走一遭,終究不過是獨行者。咱們有緣成為一家人,緣分挺不容易,好生相處,免得遺憾。”

“聽聖上說得,讓人挺難受。你說得對,早先我不認識聖上,哪能想到現在的光景。”郭薇的神情微妙地變化著,她輕歎了一氣,接著道, “不過臣妾愛聽聖上說這樣的話,不像一些人總是在盤算利弊,冷冰冰的。”

“我也和你一樣。”朱高煦附和道。

他在朝堂內外盤算那些事,不管戰略大事,還是小到用人的小處,想起來確實就像郭薇所言、都是在盡量精確地計算利弊。不斷選擇有利的決定,累積起來才會有形勢上的全面優勢。

太過冷靜的日子,確實容易乏味。而女子們好像更易情緒化,一句沒甚麽用處的好話、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便能讓她高興很久。朱高煦有時願意體會這樣的簡單感受。

倆人說了一會兒無關算計的話,朱高煦還是忍不住問起:“現今薛岩與你父親,來往密切嗎?”正好郭薇就在身邊,他乾脆順便問了一句。

郭薇道:“聽家父說,不管家中有甚麽事,諸如生辰壽宴之類的宴席,薛部堂都會親自前來。平素過年過節,兩家也一定會走動,就像親戚一樣。聖上與臣妾相識,還是薛部堂牽的線呢。何況先祖父在世時,薛部堂便與郭家交好了;先祖父被朝廷冷落的時候,也只有薛岩沒那麽勢利,仍然登門。”

朱高煦忍不住脫口道:“他不是不勢利。”他說罷頓了頓又說,“只是不像一些人那樣翻臉如翻書,還算比較可靠講究的人。”

郭薇應了一聲,忽然問道:“聖上想用薛岩做甚麽大事?”

一句話冷不丁把朱高煦問得一愣,他開口道:“薇兒挺聰明,我是不是不該在這種時候說,不應景。”

郭薇搖了搖頭。

晚膳後許久了,此時朱高煦看門外時,發現天色還沒黑。夏季漸來,白日也該越來越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