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體仁見禮之後,崇禎皇帝便讓他看了左應選的奏章,而後問道:“溫卿,因為災荒,戰亂等等,我大明的無主之地該有不少吧?”
這個無主之地,自然是指能耕作的田地。溫體仁聽了,立刻便回答道:“陛下明見,還有一些田地,因為所產不多,甚至連賦稅都不夠交,田主往往便棄了這部分田地。”
崇禎皇帝一聽,眉頭一皺道:“還有這樣的事?大明的田賦並不是很高啊!”
“回陛下,正賦確實不高。”溫體仁對於這一塊,顯然了解地多,因此又能馬上回答道,“但因為我大明的各種雜稅皆以田地為依據,且勞役也是以田地來分派。這些遠比正稅要多且勞民,因此棄了田地的農民,多是因為這些!”
原本的崇禎皇帝,對於這些並不是很了解。而魂穿過來的胡廣,就更是不了解這些古代的稅收了。因此,這一塊內容,就有點空白。
崇禎皇帝之所以召溫體仁前來,原本還不是因為這個,他是基於另外一個想法。此時知道,便皺著眉頭問道:“這塊稅賦方面的餓來龍去脈,卿且說給朕聽聽。”
“陛下,此事當追溯太祖開國之初。”溫體仁自然答應給他講道,“太祖因為出身,對於農民很是仁慈,而有痛恨於貪官汙吏,因此……”
崇禎皇帝一聽開頭,就不由得無語,看來這個鍋又要明太祖來背了。不過確實,他當初以為的一些不錯制度,其實都是一個個坑,如今終於擋不住。別人都說坑爹,他是坑子孫,也是無語了!
“太祖規定田賦約為十分之一左右,算是很低的了。按理來說,這點田賦是不夠我大明正常使用。不過太祖另有他法:令我大明軍隊自給自足,皇權不下鄉,各村堡實行自治。另外在洪武時期,朝廷多用大明寶鈔來應付各種開支。且我大明官員為歷代最少,做事多雇吏員。”
溫體仁差不多已經了解眼前的崇禎皇帝是什麽樣一個處事態度,因此,知道這種話說得直白,淺顯,有些地方不合乎禮節卻也沒關系。他說到這裡,偷眼確認了下崇禎皇帝的臉色,知道自己沒猜錯,皇帝在認真聽著,便又繼續說道:“臣有過估算,如今我大明有官兩萬零四百左右,而吏則有五萬一千左右。官吏算起來也才7萬余人,卻要治理我大明整個天下。雖說節約了費用,可做事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或者是為了證明他所說的話並非危言聳聽,溫體仁便又補充道:“五萬余名吏員,大部分還同時供役於軍,其中只有一萬五千人左右在各州府縣衙做事。而我大明共有一千一百三十八個縣。這意味著我大明最大的縣也不會有超過30個有俸祿的職位。”
崇禎皇帝對於這個事情,也是大概知道,但這數字真正一出來就有點吃驚了。要知道就算最大的縣,最多30個職位來算,他們是要管理一個縣的所有地方行政事務,包括稅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小說網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薦閱讀: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收、審理案件、維護治安、管理交通、教育、公共工程和社會賑濟等等,這些可都是要耗費大量精力的事情,絕非一個人簡簡單單一下就能辦好的。
雖然說古代的一個縣人口並不多,遠不能和後世相比,但相對於的,這管理的官吏人數也太少了,都趕不上現在的隨便一個政府單位。且古代交通不便,通訊不便等等,也同時加大了管理的難度。
這麽想著,崇禎皇帝不由得有點頭疼。
這大明要改革的事情還真多啊!與此同時,溫體仁還在繼續介紹道:“太祖所定稅制一直沒改,可朝廷和地方皆無錢糧,則做不了事情。便有了各種加派和勞役,後來也可用銀兩折勞役。對於這些,並沒有一個定製,也是因為如此,朝廷……朝廷和地方無錢則會進行加派。而有事要做,亦是讓百姓服役。”
聽到這裡,崇禎皇帝倒是知道一點,大明的勞役,是無償的,且還要自帶工具和口糧,確實最低限度的花費官府的錢了。
其實,剛才溫體仁停頓了一會,是稍微猶豫了一點,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比如這種加派,大明歷代皇帝也是有帶頭的,且加派都是經過皇帝允許的。就算地方官府自行加派的一些費用, 也是以為有例可考,朝廷是默認允許的。
這些其實就是所謂的苛捐雜稅了,這裡面的事情很複雜,如果要全部攤開了說,怕是連溫體仁都無法全部說清楚。
“陛下該是知道,知府一年的俸祿大約為六十二兩左右,而一個知縣一年的俸祿則為二十七兩左右。他們底下的官吏就更少了,這樣的俸祿,確實節約了朝廷大量的支出。但他們不夠用錢的情況下,自行加派,各種撈取就順理成章了。而這一些,基本上又成為有田地者的支出。”
溫體仁說到這裡,深深一躬身道:“臣知陛下了解這些,亦是會有革新。此事事關重大,遠不止造成一些百姓棄田而逃的危害,還請陛下下定決心,臣亦全力以赴!”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這個太祖留下的坑必須填平了。最佳的解決方法自然是免除農業稅,但對於這個時期來說,田賦為國家稅收最重要的來源,要免除,呵呵,那只有在晚上做夢的時候。
不過有一點,還是可以做到的。崇禎皇帝如此想著,便嚴肅地溫體仁說道:“溫卿,商稅收取的事兒,必須加快了。朕的意思,以後朝廷稅賦,必須從田賦上轉移,否則重稅傷農,大明不穩!”
“陛下高見,農乃一國之本。中興大明,揚威海外,亦要根基穩健才行。”溫體仁立刻附和地說道,甚至還點了點皇帝的夢想,而後從袖子中拿出一份奏章道,“陛下,此乃內閣收到的一份奏章,有悖一直以來的主流。然臣以為此奏章所言之事,卻正合陛下剛才所言。”
崇禎皇帝一聽大喜,連忙讓內侍去把奏章呈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