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麽聊著,君臣兩人聊了很長時間。胡廣對盧象升很滿意,確認這是位真正文武全才的奇才。不管是帶兵治軍,還是對陣奇襲,都有自己的一套。
而盧象升對這位年輕的皇帝,也相當佩服,談話期間幾次貢獻的成就值就是證明。他特別是對皇帝所說十六字真言,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簡直是道出了東江軍力今後行動的真諦: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盧象升心中都有種迫不及待地感覺,真想馬上趕赴東江,整合出一支精銳,在遼東大地上實施皇帝所說的這種打法。
兩人談到最後,胡廣滿意地說道:“朕決定由卿巡撫登萊,整合東江軍力。只是目前朝廷財力有限,朕會盡量給你資源。不過得有心理準備過一段艱苦的日子,卿以為可以麽?”
盧象升一聽,立刻站了起來,躬身領命道:“陛下旨意,臣自當遵從。登萊之事,臣必令建虜寢食不安!”
胡廣聽得連連點頭,隨後吩咐道:“你且先在城內住下,好生將養身體,務必不留隱患。等勤王軍齊聚京師,論功行賞之日,朕便會下旨給你。”
“遵旨!”盧象升回應一聲,而後說道,“臣身體無礙,還是回城外和將士們一起為好!”
這是以身作則,並不只是口頭說說與兵卒同甘共苦。胡廣聽了,不由得點點頭,便也由了他。
等盧象升出了皇城,在外面等候的家丁盧大,一見到他時,就驚喜交加地稟告道:“老爺,您快去天安門外看看,您快去看看!”
“嗯,何事?”盧象升聽了稍微有些吃驚。
昌黎之戰,家丁死傷慘重,就只有盧大等六人還活著,其中兩人還傷殘不能再戰。因此,雖然立下大功,可朝夕相處的同伴一下沒了這麽多,盧大等人都沉默了不少。至少在盧象升的印象中,已經好久沒見到盧大這樣驚喜地表情了。
此時盧大發現自己太激動了,便詳細稟告道:“陛下下旨在太廟邊上,天安門外廣場修建大明忠烈堂。所有為大明戰死者,皆可供奉在內,享百姓香火,與國同存!”
“什麽,還有這等事?”盧象升大吃一驚,當即毫不猶豫地一揮手道,“走,去看看!”
大明忠烈堂之事,目前還只是京師范圍的人知道。因此盧象升他們也是第一次聽到,很是意外也就不奇怪了。
沒多久,一行人便到了大明忠烈堂地址所在,看著工匠們正在劃線挖地基,問個清楚之後,盧象升不由得面向文華殿所在方向,仰聲長歎道:“陛下必為大明中興之主,隻此舉,便盡收大明軍卒之心也!”
他感慨完了之後,便轉頭吩咐盧大道:“你留在京師打聽打聽,看京師還發生了些什麽事情?”
盧象升的直覺告訴他,皇上肯定還有驚人之舉。這點從他和皇上的對話,還有皇上敢遣開勤王軍,以身為餌這些事上能感覺到。
“是,老爺!”盧大興奮地答應道。
等盧象升離去後,他還在原地站了很久,呆呆地看著那些工匠在乾活。
他沒法不激動,那些朝夕相處的同伴進了這大明忠烈堂,與國同存,雖死無憾矣!
良久,他的眼角噙著淚珠,喃喃自語道:“老七,你不用再報怨生了女兒以後沒人給你燒紙錢了!老十六,你雖未婚,可卻有天下人……”
將近傍晚之時,盧象升正在營帳中對著遼東地圖沉思,盧大回來了,向他稟告了京師最近發生的事情。
殺駱斬袁,殺曹於汴,禁風聞奏事之權,糧食管制,集中廠衛抓捕黑道等等。
這些事情,盧大一邊說著,盧象升一邊聽著,並不時點頭。
盧大說到最後,激動地語氣忽然頓住,變成略微有點擔憂地稟告道:“京師也有傳言,說皇上前幾天召了京師有名氣的泥瓦匠進宮,要選個什麽老師傅出來。最後好像留了三人,而後皇上不理朝政,就和那些泥瓦匠在一起。京師有人說……說……”
“說什麽?”盧象升眉頭一皺,盯著盧大問道。
盧大沒再猶豫,就立刻稟告道:“說皇上和先皇乃是親兄弟,先皇喜歡木匠活,皇上喜歡泥瓦匠的活,也是順理成章之事。說搞不定皇上以後也會專注泥瓦匠的活,不理朝政,導致出什麽溫逆、曹逆什麽的,都是有可能的!”
“胡說!”盧象升聽得怒喝一聲,一手拍在桌面的地圖上,發出“啪”地一聲。
面對他的怒火,盧大閉了嘴巴。
盧象升在說完之後就回過神來了,隨即吩咐道:“這話不要隨便亂說。我今日和皇上談了許久,敢說皇上絕不是這樣的人!”
盧大點了點頭,就因為一個大明忠烈堂,他就不願意相信京師那些人所傳的流言。不過他想了下,還是繼續稟告道:“老爺,當時我也這麽訓斥那些亂說皇上的人。可他們還說……”
“還說什麽?”盧象升眉頭一皺道。
盧大吞了口吐沫,接著說道:“他們說前唐有唐玄宗,曾有開元盛世,可後來卻一樣有安史之亂。說皇上以前勤政得很,可最近……最近……,說皇上似乎是三把火燒完,很可能就像唐玄宗,就知道享樂……”
“胡說!”盧象升一聽,怒喝一聲,又是一掌拍下。這一次,就聽到“啪”一聲,桌子被他拍斷了:“小人之言,其心可誅!”
此時的盧象升,甚至有一種衝動,想馬上去皇宮,向陛下奏明,抓捕這些散布謠言者。
可最終他還是按捺下了這個心思,心情有點不好地對盧大道:“這些中傷之言,不要外傳,亦不能信。明白麽?”
“明白!”盧大答應一聲,沒其他事了,便退了出去。
盧象升低頭看看那張破了的桌子,轉頭看向皇城方向。就憑皇上那番真知灼見,自己就一萬個不信!陛下以後要是真有這種苗頭,自己亦當全力勸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