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看到錢富貴的這條私聊,不由得有點遺憾。建虜到這時已經醒悟過來,要是多再耗耗就好了。
不過滿清這次的傾國之戰也拖了好多天,算是可以了。更為關鍵的是,科爾沁族的背後那一刀,已經捅了一大半了,可謂收獲很大。
這麽想著,崇禎皇帝便點了海蘭珠的圖標,把錢富貴的消息做了傳達,並囑咐她道:“建虜已經重新排兵布陣,開始圍追堵截你們了。不過現在剛行動,你們還有時間。建虜的糧田,能多破壞一些就多破壞一些。差不多時,也不要戀戰,迅速遠遁,平安歸來!”
“是,陛下!”海蘭珠聽到,便答應一聲,而後就退出了聊天群,對身邊騎在馬上的吳克善說道:“剛陛下傳來消息說,清國騎軍出動了,對我們圍追堵截,其中豪格所部更是一人雙馬,追我們來了。”
吳克善聽到,一邊還在看著他的手下在破壞眼前的糧田,一邊不在乎地說道:“從遼陽過來,就算一人雙馬也還早著呢!”
他不用別人說,就知道自己這次行動的功勞,在於能破壞建虜多少糧田。有明國大軍在前線配合,拖住建虜主力的情況下,自己這邊能破壞的糧田,必須達到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量,這樣才能顯出自己的功勞。免得那些明國人說都是他們的功勞,是他們拖住了建虜主力。
他這樣想著,以至於都沒去聽海蘭珠接下來繼續傳達崇禎皇帝的那些話,或者就算聽到了,他也有自己的主意,聽不聽都難說。
海蘭珠說完之後,看著吳克善,臉色有點嚴肅地說道:“哥,我看再過一天,我們就必須回了!”
“好的,再看吧!”吳克善心不在焉地回答了一句,看到眼前的糧田已經破壞地差不多了,便轉頭命令身邊的親衛吹號集結,而後領著這兩千騎軍繼續趕往下一處。
與此同時,在草原上,跟在布和後面轉場的科爾沁族人,就算再笨也感覺到不對了。底下牧民不敢說什麽,但有些頭目,老人之類的,就來找布和問了,說以前的草場根本就不在這邊,如今的路程,按以上來劃分的話,都已經快到敖漢部族所在了。而敖漢部族,離明國的寧錦一線並不遠,這可有點危險的。
布和在一開始的時候,只是敷衍著他們,等到了最後,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來問了,也覺得差不多了,就不瞞他們了,召集所有的族人,大聲向他們宣布道:“我們這次,確實不是轉場,而是前去投奔明國……”
一聽到這話,頓時,所有聽著的人都發出一片驚呼之聲。他們怎麽都沒想到,竟然是去投奔明國!
立刻,科爾沁族人的態度明顯有了分化,主要分為兩類。
有的人驚訝之後是高興,立刻向周邊的族人訴說他們之前聽來的消息,說其他投靠明國的那些東部蒙古部族,在歸化城那邊是活得多好,每家每戶都有堅固的房子,風吹不倒,雨淋不進,雪壓不垮,而且再也不用擔心牛馬羊不足,或者發生瘟疫而導致的饑荒。那邊的漢人開墾了很多糧田,而且糧田會越來越多,有這個基礎保證在,聽說那邊的牧民都幸福著呢!
當然,除此之外,也有的人表示了擔憂,擔心科爾沁族和大清走得如此之近,這麽去投靠明國的話,明國會饒了科爾沁族?並且他們還舉了兩個例子,說那什麽部族,被一個叫吳三桂的明將所滅,還留下了“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的話。科爾沁族以前得罪明國的程度,甚至都遠甚於那幾個部族。如今這一去,搞不好的話,萬一羊入虎口怎麽辦?任由明國宰割?
這第二種人的想法,很快影響了其他人,影響了第一種人。畢竟他們雖然也想要有一個像其他部族那樣的生活,可在外人看來,科爾沁族和大清乃是最好的盟友,明國一定要算舊帳的話,鐵定會先和科爾沁族算帳的。
看著眾多族人在討論著,並逐漸悲觀,布和卻一臉平淡,神態顯得波瀾不驚,又似雲淡風輕,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有熟悉布和的人看出了點什麽,不由得問了。
到這時,布和才伸出雙手,示意所有人安靜,而後才淡淡地說道:“其實,我們科爾沁族是第一個和明國結盟的,我們一直在暗地裡為明國效力。我還可以告訴你們一個消息……”
說到這裡,他故意停了停,看著所有人一臉期待地等待他說話時,心中似乎得到滿足,才緩緩地說道:“我們科爾沁族已經和明國結為親家,海蘭珠將是明國皇帝的貴妃!”
這個消息,還真是個天大的消息,一下把所有人都震住了。那麽多人,硬是一點人聲都沒有。
如果海蘭珠真得成為了明國皇帝的妃子,那麽科爾沁族投靠過去,就肯定不會被秋後算帳了。 其他部族所獲得的那些待遇,科爾沁族也肯定有,甚至還可能會比他們更好!
在放心的同時,許多人的腦中,頓時就想得精彩了。
布和這一家,還真夠可以的。自己的妹妹嫁給了清國皇帝,而後又把自己的女兒也嫁給了清國皇帝,轉過頭來後,把自己當寶一樣的大女兒,嫁給了清國皇帝的對頭,明國皇帝。這……這是讓明清兩國皇帝結成了親戚關系麽?
其實,在古代封建王朝,大家族要想長久下去,在亂世的時候,往往會多方勢力下注。像這種嫁女給不同勢力的事情,不要太平常。只是擺在布和身上,就顯得有點怪怪的。妹妹和女兒共侍一夫,另外一個女兒又嫁給對頭,這不是把自己的妹妹和小女兒坑了麽!
雖然他們心中這麽想著,可誰也不會傻到說出來。當然,有些人與此同時,也體會到了布和身為科爾沁族的族長,是費盡了苦心,對於科爾沁族來說,絕對是個好族長!
經過布和的解釋後,科爾沁族終於帶著興奮之意繼續趕路,前去投奔明國。而有的人,卻為此付出了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