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廠公為王》第153章 洪武31年 下
齊泰與黃子澄兩人都是朱允炆身邊比較親近的人,彼此之間算是同僚也算是親信。【全文字閱讀】但從某個角度上上來說,他們還算是敵人。

 都是自詡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人,誰也不服誰,所以偶爾也會有些爭執。從本心上來說兩人都是為了朱允炆,為了這個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所以他們今日坐在了一處,商談今後的安排,以免出了什麽誤會,爭執起來,徒惹人笑。

 政治其實就是一個取舍進退的過程,想要做成什麽事情,通常需要一定的讓步。

 黃子澄提出削藩,先易後難,齊泰同意了。齊泰提出了要開武舉,強軍奮武,黃子澄也同意了。這就是一步進退。而接下來,還有不少其他的事情要談。

 黃子澄提出要肅清吏治,齊泰有提出要清查田畝。黃子澄提出要重農,齊泰又提出要抑商。兩人你來我往的將整個大明朝都重新規劃了一番。一個東宮侍讀,一個兵部左侍郎,搞得好像皇帝和宰相一般,若被外人瞧見了,說不定會譏笑一番。

 而為了不讓別人譏笑,兩人的話題慢慢的轉了個彎。

 “黃兄大才,足為天下棟梁,我看做個太常寺卿兼任翰林學士當是綽綽有余。”

 “哪裡哪裡。”黃子澄臉上笑的跟朵花一樣:“倒是齊兄於武備上的一番見解,我覺得比兵部尚書茹瑺要深刻的多了。”

 “黃兄過譽了,齊泰可擔當不起啊。”

 兩人互相的恭維吹捧,談笑間就為對方封了官,許了願,美好的未來近在眼前,他們已經有些等不及了。

 。。。。。。

 朱允炆可不知道自己的官位已經被兩人做了主,此刻,他正在徐如意的陪同下,在武英殿中接見一個人,一個看起來平平常常,但氣質令人折服的讀書人。

 他就是朱元璋點名從蜀地漢中叫到朱允炆面前的,人稱“正學先生”的方孝孺。

 四十一二歲的年紀,一雙眼睛炯炯有神。下頜三尺美髯,面如冠玉。身材勻稱,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後背微微有些駝,但一身的正氣確實讓人心儀。

 “正學先生遠道而來,一路上累了吧,來,”朱允炆親自給方孝孺斟上茶水,微笑道:“先生嘗嘗,這是上好的紅袍,孤雖然不甚懂茶,但也覺得這茶味道不錯。”

 方孝孺起身拱手,恭敬地說道:“多謝長孫殿下賜茶,微臣感激不盡。”

 若說起來,方孝孺在洪武十年的時候便考中了舉人,那一年,他才十歲。這在當時可算是不折不扣的才子,神童。每一個看過他文章的人都會讚一聲好,按理說考個進士功名也是不在話下。

 可偏偏的,還沒等他入京參加會試,他爹方克勤被卷入了空印案之中,被朱元璋砍了腦袋。而他也不得不回家守孝。

 之後的日子裡,他每天刻苦讀書,修身養性。在之後的幾年中,他的名氣和才氣越發的大了,幾近天下聞名的程度。

 洪武十五年,浙江巡撫吳沉將其舉薦給了朱元璋,朱元璋接見之後,說了一聲:“現在還不是用他的時候”,便派他去漢中做了一個講學官,專職給漢中的儒生們教書。

 所以說,方孝孺自稱“微臣”,倒也不算錯,雖然他的官職有些奇怪。

 看方孝孺靜靜地品茶,朱允炆想了想,開口問道:“先生對於當今天下大事可有何見解否?”

 朱允炆一時間其實也沒什麽想說的,所以就來了這麽一句,大概的意思就是讓方孝孺隨便的說,凡是對江山社稷有用的,他都願意聽。

 方孝孺放下茶盞,沉思片刻,開口道:“當今聖上為長孫殿下制定的律法制度已經很完善了,除藩王之策或有瑕疵之外,其它的,臣不認為有什麽可改之處。”

 “哦?”朱允炆來了興致。

 他見過太多在他,或者他皇爺爺面前誇誇其談,針砭時弊的人,可從沒見過像眼前方孝孺這般,三緘其口的。

 朱允炆疑惑道:“先生此言,可是欲效仿漢初曹參之舊事嗎?”

 曹參,也就是“蕭規曹隨”這個成語中所說的曹,繼蕭何之後當上了宰相,對蕭何所定下的一切政策不做絲毫的改動。

 方孝孺微微一笑:“長孫殿下,其實您心裡應該清楚,當今天下在聖上的治理下,百姓已然安居樂業。若你想讓百姓們過得更好一些,不能說不可能,但是很難。而且也沒有必要。”

 “哦?為何沒有必要?”

 “百姓們沒有太多的追求,他們想要的,不過就是一日三餐,能有口飽飯,手裡稍微攢下一點余錢即可。其它的他們不會去想,殿下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去給。”

 “若孤想給呢?”

 “那就難了。”方孝孺微笑著,侃侃而談:“北方一夫耕田三五十畝,畝收麥一石以上。夏麥秋粟合為兩石上下。南方土地肥沃,兩季稻谷畝產可達四石。不計其它苛捐雜稅,朝廷對於田稅的征收為三十稅一,若是加上其它苛捐雜稅並入田稅中計算,大概可以折為二十稅一。

 而朝廷每年除了花費在水利等各項工程上的必要用度之外,余者大多都用在了給朝中官員發放俸祿上以及籌措軍備上。

 也就是說,殿下若想讓百姓們多些存餉,就必須繼續減少官員們的俸祿。而減少俸祿的後果,就是讓貪腐更加嚴重。這一點我不說,相信殿下也能明白。”

 。。。。。。

 “正學先生確有大才,殿下若能有此人相助,是天下百姓之福,亦是殿下之福。”

 方孝孺離去後,徐如意對朱允炆正色說道。

 “哦?”朱允炆驚訝的看著徐如意:“從沒見你如此推崇一個人,今日你二人只見了一面便得出如此結論,詳細說說,你是怎麽想的?”

 “殿下,奴婢懂得不多,但卻也知道,治理天下,不外乎文治武功。正學先生不懂軍事,點出藩王之弊,卻不細說,說明此人有自知之明,不是紙上談兵之人。而說起文治,他從民生入手,將百姓的收支說的頭頭是道,又以數字為依據,令人信服。最後又講決策之權交到了殿下手中,說明他知進退,尊上。這樣的人,難道還不是大才嗎?”

 說實話,徐如意心中對這些古代的道學先生們印象並不是很好,尤其是接觸了黃子澄,齊泰等人之後,反感尤勝。

 全憑想象做事,誇誇其談,不切實際,剛愎自用。書生誤國,指的就是他們這群人。

 原本以為這方孝孺也是一丘之貉,如今一看萬全不是一個概念,在這裡,徐如意不得不敬佩朱元璋識人之明。

 朱允炆若有所思的回味著之前方孝孺和徐如意所說的一番話,徐如意也不打擾,靜立一旁。

 不知何時,殿外一個小黃門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

 “殿下,殿下!哎呦!”小黃門在門口被絆了一跤,摔了一個大馬趴。臉上都嗑出了血,卻顧不得擦,三步兩步“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口中呼喊道:“殿下,大事不好了!”

 朱允炆還沒反應過來,徐如意上前厲聲喝道:“慌慌張張的像什麽樣子!有什麽事情想清楚了再說!”

 “是!”小太監被徐如意的樣子嚇了一跳,咽了一口口水,勉強穩定心神,哆哆嗦嗦的說道:“殿下,皇上剛才在禦花園中賞花,突然口吐鮮血暈倒了,至今昏迷不醒,已經被抬到了養心殿中,張公公他。。。”

 “你說什麽!”朱允炆聽到此處,站起身驚呼一聲,隨後身子晃了一晃,眼見著就要暈厥過去。

 “殿下!”徐如意趕忙扶住,右掌貼在朱允炆後心處,一股溫和內力注入,穩定朱允炆心脈氣血。

 “我,我。。。皇爺爺!”總算沒有倒下,朱允炆大喝一聲,向著養心殿奔去,徐如意緊隨其後。

 “皇爺嗚嗚嗚。。。。”氣喘籲籲的跑到養心殿門口,朱允炆開口就要呼喊,卻被身後的徐如意一把捂住了嘴:“殿下,小點兒聲,小心驚擾了皇上!”

 “啊,哦!”朱允炆點點頭,隨後盡量的輕手輕腳的急急走了進去。

 龍床上,朱元璋雙目緊閉,面色慘白。一個老邁的太醫在一旁閉目號脈。

 朱允炆揮揮手止住就要下拜的宮娥太監,隨後雙目緊緊地盯著太醫。每一次太醫眉頭皺起,他的心都跟著“咯噔”一聲。

 半晌,太醫放下了朱元璋的手腕,輕輕的放在錦被中掖好,向殿外一指,輕聲示意道:“殿下,請跟我來。”

 養心殿外,朱允炆迫不及待的問道:“皇爺爺到底怎麽樣?”

 “殿下。”太醫低聲說道:“據微臣看來,陛下氣血充盈,脈象平穩有力,好似壯年男子。。。”

 “這麽說我皇爺爺沒事?”朱允炆驚喜道。

 太醫搖頭道:“殿下,恰恰相反。陛下如今已是七十高齡,還有如此脈象,實屬反常。據微臣猜測,當是陛下練過霸道的內家真氣導致。”

 “所以到底是什麽情況啊?”朱允炆記得都快哭了。

 徐如意上前一步,沉聲說道:“你就直接說,聖上為什麽會暈,又什麽時候能醒過來,其他的不必細說!”

 太醫看看徐如意,又看看朱允炆,澀聲道:“陛下會暈倒,當是因為受了頭風或一時心氣不振,導致體內真氣躁亂所致。臣馬上開一副藥,聖上每日按時服了,短則七八日或可醒來,但也可能。。。”

 “也可能怎樣?”

 太醫歎息一聲,搖了搖頭。

 朱允炆驚呼一聲,昏死過去。

 “殿下!”

 “長孫殿下!”

 “快傳太醫!”

 “我。。。我就是啊。。。”

 。。。。。。

 三月初九,朱元璋病倒,昏迷不醒。經太醫連番救治,終於四月十五醒來。但朱元璋醒來之後神智已然不清,時常發燒,說胡話,口流涎水,癡癡傻傻。身體也一日比一日的衰弱起來。

 在朱允炆的含淚默許之下,大內總管老張開始帶領著各司監宦官們準備皇帝大行所需一切用度,棺槨,白綾,孝帶,靈堂,種種布置。

 天子病危的消息在朝中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畢竟天子的身體狀況近臣們都是有所預料的。倒是遠在八方的各路藩王接到皇帝病重的消息,心中不安。紛紛輕車簡從,奔赴京城。

 藩王之中,只有一人例外,那便是燕王朱棣。多年頭疾,在接到父皇病重的消息時,一時受不住打擊,失了魂魄。每日裡面向南京方向跪拜,眼神呆滯,好似癡了一般。消息傳來,朝臣都表示理解,並稱讚燕王純孝。

 朱允炆、徐如意、黃子澄等人自然明白朱棣的狼子野心,但還是沒有說什麽,畢竟天下輿論誠誠,若輕下誅心之言,恐怕會讓藩王不安。

 。。。。。。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九,天子再度吐血,陷入昏迷。

 太醫診斷後稱:“或有不可言之事,宜早作準備。”

 消息一經傳出, 眾臣不安,天下惶恐。監國皇太孫朱允炆下令,罷朝十日,衣不解帶的日夜伺候在床榻之前。

 “殿下,東廠提督太監徐如意求見。”小圓子輕聲說道。

 “宣,”話音剛落,朱允炆又改口道:“罷了,還是孤去見他吧,免得驚擾了皇爺爺。”輕輕將朱元璋枯槁的大手掖回被子裡,朱允炆起身向屋外而去。

 “長孫殿下。”徐如意躬身下拜。

 “平身吧。”朱允炆擺了擺手,皺眉道:“皇爺爺病重,孤心亂如麻,有什麽事情你先做了,回頭向朕通秉一聲就是。”

 “殿下,這件事奴婢可做不了主。”徐如意開口道:“不可言之事或在眼前,各路藩王不日便會入京,京中兵馬調動還需殿下手諭。”

 “啊?哦。”朱允炆先是一愣,隨後明白過來,也不多說什麽,幾步來到書案前提筆落墨,複又拿出印鑒蓋上,遞給徐如意:“你看著辦吧。”

 “奴婢遵旨。”徐如意躬身退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