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優化系統》第106章 就這麽搞定了?
  “陛下,臣蔡邕有事起奏”

  洛陽城皇宮內,一位老者站出席位朝著大殿之上的劉辯一拱手,緩緩地從身上掏出一卷竹冊。

  何進被宦官所殺的時候,袁紹等人衝進宮中也只是殺了掌權的那些太監而已,當然也有不少無辜受害者,所以說,伺候皇上的人還是有太監的。

  劉辯一旁的小太監得到劉辯的指示,趕忙過去接過竹冊回來遞給劉辯。

  在這個年代是沒有奏折這一說的,所以在朝堂上很少有人遞交竹冊,只不過這次科舉之事事關重大,而且內容太多,所以說蔡邕才讓張蘭寫了份科舉具體實施的細節,自己又整理了一遍帶上大殿來。

  “啟奏陛下,國之氣運,在於君,君之臂膀在於辰。君明臣賢則國之興旺,若君明臣虧,則國將不振,故招攬賢才為官乃是國運之根本。今舉賢之法獨舉孝廉而已,多有弊端,臣整頓招攬賢才之策略獻於陛下”

  劉辯跟著張蘭學習了那麽長時間,雖然沒有學習如何治國,但卻可以舉一反三,通過這幾年的實踐運用起來,其實劉辯並不愚笨,只不過是沒有自信心而已,這一點張蘭其實早就發現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武力的提高,現如今的劉辯已經有了幾分英主的氣勢,他快速的看了看竹策上的內容直到蔡邕說完,開口說到“蔡卿給大家說說吧”

  “是,陛下”蔡邕拱手稱是,然後轉身面向各位大臣說到“近幾日我與張丞相討論甚多,近乎完善了一種新的選拔賢才的方式,那就是科舉製,科舉制度顧名思義,那就是分科考之,取其優者,科舉制度分為文試和武試,文試又分為國策、民生兩大項;武試亦為兩項,文武試皆為四考——郡試、州試、都試、殿試,四考為階梯製,通過郡試方可進入州試,通過州試方可進行都試;通過都試方可進入殿試。郡試、州試為地方官員篩選,都試設洛陽城內,由陛下指派官員為考官、陪同陛下親自監考,由考官批閱。殿試則為都試之優勝者的考卷交於陛下親自篩選。科舉制度不分貧富貴賤,一律皆可參加,考題由監考官出題,監考官統一由監考總督指派,開考之前不得泄露考題”

  說到這,朝堂上的大臣已經有幾個臉色已經變黑了,而大多數的卻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很明顯,這是王允的功勞,但畢竟王允並不是跟所有的大臣都同氣連枝,做不到說服說有人,其中袁紹的叔父太尉袁隗便是最佳代表。

  蔡邕見暫時還沒有人站出來反對。便繼續說到“舉考之時,士子將其名寫與一側,以紙乎之,防止士子勾結考官贏取功名,士卒應考,考官不得收取任何費用,進考場之前,需以搜身,除自身衣物和筆墨紙硯外不得帶入任何無關考試之物,符合要求之人,考官無權拒絕任何應考之人”

  聽到這裡,袁隗再也忍不住了,趕忙站出來朝劉辯一拱手說到“陛下,此時萬萬不可”

  劉辯聽得正盡興呢,突然看到袁隗站出來反對,眉頭一皺問到“為何不可?”

  “回稟陛下,正如蔡大人說言,若眾人皆可參考,那麽民則不民,棄田而應考,則天下無糧矣”

  聽了袁隗的話,蔡邕淡淡的笑了笑說到“袁大人為何不聽在下說完?”

  “哦?願聽蔡大人高見”

  “科舉每三年舉行一次,而通了郡試是沒有功名的,過了州試也只有頭銜而已,唯有通過都試方可入朝為官,且郡試取其前三十人,州試取其十人,都試亦取十人,

而殿試則是從通過都試之十人中選其三,分為狀元、榜眼、探花,將其三人唯以重用,其余之人派遣與各州縣為父母官”  “如今紙比金貴,以紙糊名又如何解釋?”

  “呵呵呵呵”蔡邕笑了起來,隨後說到“袁大人此事問的好”

  還沒等他開口,郭嘉踏出一步拱手說到“啟奏陛下,半月前,丞相已發明出新式造紙術,成本極低,而且生產數量極多,近日丞相正在製作活字印刷術,可快速、大量製作書籍,足以讓天下好學之人皆有書讀,更不用說科舉所需紙張的問題”

  聽了郭嘉的話,袁隗的嘴長的很大,足以塞進去一個蘋果,他愣愣的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平複,再看劉辯,好奇心更勝,劉辯原本就對張蘭這個人感到好奇, 感覺張蘭是個無所不能的人,當然這也是因為張蘭表現出來的正好是劉辯所需要的罷了。也正因為如此,在劉辯聽到是張蘭發明的東西那一刻,一直壓抑著的童心再次升起,用急切的目光盯著郭嘉開口問到“郭卿此事當真?”

  “不敢欺瞞陛下”

  “好,準蔡卿所奏,由丞相張蘭、左中郎將蔡邕全權負責科舉制度”

  “陛下”袁隗趕忙出聲想要阻止

  “怎麽,袁卿不滿朕的決定?”劉辯身上的威壓瞬間散發出來。

  一直以來除了張蘭以外,誰都不知道劉辯早就已經練出了一種氣勢,這是張蘭都沒有的一種威壓,在張蘭發現之後,還研究了一番,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劉辯原本就是皇帝,有天地之命運加身,再加上通過張蘭的教導,練習武藝將這股氣勢激活,這股氣勢是會讓人不自覺的產生一種膜拜的心理,除非有大智或者大勇之人,否則很難不受到影響。

  “微臣不敢”袁隗受到了劉辯的這股氣勢的威壓,額頭上的漢都冒了出來,連忙否決

  “哼,諒你也不敢,就這麽定了,退朝,丞相過後來見朕”

  “恭送陛下”

  張蘭一手策劃的方案就這麽給通過了,讓他傻傻的楞在原地沒有反應過來,在他的計劃中應該是困難重重才對,他都已經做好了讓手下的人來個眾賢舌戰群儒的安排,沒想到的是劉辯既然是個“昏君”,如此的信任自己。

  等眾大臣都散去了,郭嘉、諸葛亮等人來到張蘭身邊輕聲喚到“主公”

  這時張蘭才清醒過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