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查士丁尼的羅馬》第6章 在那遙遠的東方
    5月中旬的中亞南部。

  ……

  中亞,下噴赤。這裡有一處俄軍營地。

  噴赤河對岸就是阿富汗的土地。

  俄軍進攻阿富汗是有難度的,他們面對噴赤河、阿姆河以及興都庫什山的阻擋,可以說是千難萬險。

  不過,俄軍在俄阿邊界西段的兵力更具威脅性,因為俄國邊界在西邊已經越過了阿姆河,可以直接威脅西部古城赫拉特。

  哥薩克騎兵和俄軍步兵在邊界北側枕戈待旦,駐印英軍也開進阿富汗。進入阿富汗的英軍士兵們都繃緊了神經,因為對於阿富汗目前的英國部隊而言,他們現在的數量大大居於劣勢,幾乎面對著阿富汗以北中亞俄軍的全部兵力。

  阿富汗北方,俄軍編組的中亞第一集團軍的主官是尼古拉・彼得洛維奇・利涅維奇上將。該集團軍編有三個軍以及一個哥薩克師。總兵力105100人,其中騎兵8900人。

  中亞各地鐵路網的貫通,使俄國還有能力向中亞南部再投送至少十萬兵力。至於過上一段時間形成三十萬人的兵團,也不是不能做到――當然,補給肯定十分緊張,這也是俄軍一直沒有直接武裝攻擊阿富汗的原因。

  尼古拉・彼得洛維奇・利涅維奇上將,對於進攻一點把握都沒有,俄軍開始集結僅僅一個月,連中亞各地的部隊都沒有完全整合起來,準備一點也不充分,士兵的士氣還算可以,在“大博弈”之中度過了多年歲月的軍官也躍躍欲試,可是他本人心裡是很虛的,他手中掌握的力量,想要攻擊對面阿富汗的崇山峻嶺中防禦嚴密的英軍,很可能會遭遇一場失敗。

  在尼古拉・彼得洛維奇・利涅維奇上將看來,俄軍或許可以較容易地攻佔西部古城赫拉特,北部重鎮昆都士或許也能拿下,但是對於喀布爾、坎大哈,就極為困難了,東面突破瓦罕走廊(如果真的能突破的話)後,也會被阻止在克什米爾。而且現在俄軍補給不足,搞不好被英軍反推回來會全軍覆沒。

  況且,這不是一個阿富汗的問題,也不是一個印度的問題,不是軍團的問題,也不是補給的問題。

  對面可是大英帝國啊!強大、堅韌的大英帝國!

  ……

  “見鬼,俄國人難道真的敢於挑戰大英帝國?”

  道格拉斯下士,當然,他的姓氏不是黑格,不滿地嘟噥著。他的部隊現在就在蘭加爾――就是洛巴諾夫外交大臣提到的那個地方,負責防禦瓦罕走廊――這地方也是從大清帝國手中搶來的。

  ……

  “俄國人挑釁大英帝國的威嚴已經差不多一個世紀了……”亞瑟・貝爾福首相得知中亞邊境的形勢時,十分緊張,但又有一種果然如此的感覺。

  “希望他們能保持理智吧……”

  ……

  “我們真的隻是打算舉行一次軍演!我們的腦子都很清醒!你也知道的。”

  這句話同時被應用在尼古拉二世與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的談話中,以及外交大臣洛巴諾夫與英國大使的交談中。當然,英國大使對此是抱著十二分的不相信的。

  “把將近二十萬軍隊(其實被高估了)部署在阿富汗的邊境,這是理智和負責任的行為嗎?”

  “當然是,隻要沒有越過界河和界碑,我國在自己的領土上進行任何活動,都是合理合法的。”

  如果你們已經越過了界河和界碑,也輪不到我在這裡抗議了。

  英國大使相當鬱悶,

他感覺俄國人越來越無恥了,說話總是這麽流氓。  “一點也不流氓,我是怕英國人耍流氓,所以我不得不流氓一下,讓他們在某些時候不要做出流氓的行為,因為我們就是兩個地位平等的流氓。”

  某些時候,指的是什麽時候呢?

  “清帝國,哪怕是和諧社會的鋼鐵長城,也阻擋不了俄羅斯帝國進軍的腳步!”

  1903年,俄國部署在遠東地區的總兵力約達15萬,當然,這包括了駐扎關東州和濱海地區(烏蘇裡江以東)的兵力,所以機動兵力相當不足,即使到1904年4月,機動兵力也隻有9萬人。

  但是現在這些部隊足夠對付清帝國了。俄軍在長春集結兩個月後,見日軍基本沒有敵意,便抽出5萬軍隊撤到江北,然後集結到外貝加爾地區。

  而且俄軍其實並沒有停止向遠東增派兵力,隻是規模比較小,而且被中亞地區的目前正在變得愈加緊張的局勢掩蓋了而已――在那裡,俄國軍隊的兵力以二十萬為目標在增加――打印度是極為困難的,但是想防守那是固若金湯,如果想佔領阿富汗北部也是能夠做到的,就是對英國保持威懾力。

  而在遠東,外東北的俄軍正在通過鐵路集結到外貝加爾的伊爾庫茨克一帶,歐俄本土送來的部隊和補給物資也就到那――西伯利亞大鐵路貝加爾湖段一直沒有修通,但是俄軍又不是去打滿洲,也不是和日軍作戰。

  ……

  和諧社會,這曾經是一個尼古拉二世極為敬仰的詞語。但是現在,他已經不屑一顧了。

  接下來他的目標是外蒙古,可能還有更多。

  外蒙古的人口,直到1921年也隻有70萬,今天也才300萬左右。直到今天,它始終牢牢佔據著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的寶座,七武海傲視全球,誰與爭鋒?

  所以設立“外蒙古省”直接吞並毫無壓力,對付外蒙古比治理藏區還容易。俄國在外蒙古滲透多年,情況摸得一清二楚,數量少而腐朽落後的清國軍隊根本不能對俄軍的推進造成阻礙,甚至日軍也不能――他們的補給能力和滿蒙的交通根本不足以支持他們在外蒙古作戰,想打庫倫城?你空腹跑步過來嗎?

  而外蒙古礦產資源豐富,戰略縱深廣大,外蒙古在俄羅斯帝國手中,西伯利亞大鐵路就有了保障,俄國軍隊就可以隨時對中國首都保持著巨大的威脅。

  外蒙古,是尼古拉黃俄羅斯計劃的第二步(第一步是滿洲,前任幫他做到了)。

  所以尼古拉決定調集軍隊,集結在外貝加爾和新西伯利亞一帶,一舉吞下整個外蒙古。這場作戰事實上並不需要太多準備和謀劃,因為清帝國的軍隊嘛,尤其是中西部和邊疆地區的部隊,水平實在就是那樣了。至於外蒙古的王公,不知道和俄國人有多少千絲萬縷的聯系呢?連哲布尊丹巴活佛也和俄國人關系密切。

  俄國人早已有入侵外蒙古的計劃,即使沒有,尼古拉二世一聲令下,制定計劃也不是什麽難事,因為整個計劃實在令人乏味,就是攻城略地、追殲殘敵,指望清軍在外蒙古組織一場像樣的會戰,算了吧。

  如果需要,俄國軍隊最多用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準備。

  “但是現在不應該輕易行動。”尼古拉二世慎重地說。

  “等到1905年再說,那時候西伯利亞大鐵路已經修通了,我們在遠東就沒有對手。而且我的胃口恐怕更大,計劃要擬定好。”

  俄軍會聯絡爭取外蒙古王公的支持,如果他們不支持,俄國增派兵力就是了。

  沒有哪個國家會為了外蒙古和俄國開戰,他們也沒有能力阻止俄國在外蒙古的進攻。

  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俄國不僅僅想要外蒙古。

  大清,要完啊。

  ……

  冬宮之中。“外蒙古肯定是俄羅斯帝國的囊中之物了,甚至包括整個蒙古地區!”

  尼古拉二世躊躇滿志地說。作為一個立志要踏破和諧社會鋼鐵長城的人,如果戰略地位重要的蒙古不拿走,就不是俄羅斯帝國皇帝了。

  突然,洛巴諾夫走了進來,臉上還帶著不理解的表情。

  “陛下,您要的人已經出發了,這是對他的調查報告。”

  眼睛一亮,尼古拉二世拿過報告看了看,滿意地點點頭。

  “很好,這個人還有救,他還可以搶救一下。”

  尼古拉口中這個“還可以搶救一下”的人,就是建立巴列維王朝,開創近代新伊朗的偉大君主禮薩・沙阿・巴列維。

  禮薩・沙阿・巴列維是波斯男性和突厥某民族女性的混血兒,他於1878年3月16日出生在波斯北部馬讚德蘭省的貧困山區。他出生後40天,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帶著禮薩・沙阿・巴列維,輾轉來到波斯首都德黑蘭。

  禮薩・沙阿・巴列維出生的時候,波斯正處在腐朽的愷加王朝統治時期。這時昔日輝煌的波斯帝國已經徹底沒落了,曾經是波斯一部分的阿富汗,已經在1747年由當地總督據兵自立。英國和俄國屢次入侵波斯。1703年,巴林脫離波斯獨立,並被英國逼迫於1820年簽訂波斯灣總和平條約。至於俄國,經過俄伊戰爭,奪取了東亞美尼亞和北阿塞拜疆,又將波斯北部劃作自己的勢力范圍――包括波斯首都德黑蘭。

  當時德黑蘭的老百姓饑腸轆轆,眼看快要餓死,德黑蘭的上層社會卻大擺宴席。當時德黑蘭隻有八萬人口,窮的要死的老百姓住在土房子裡,德黑蘭唯一惹人矚目的建築,就數各大列強駐扎在德黑蘭的領事館。

  面對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國家,波斯愷加王朝的歷任國王們,毅然決定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挽救祖國和民族的深重危機。

  第一個舉措是積極出洋考察,對歐洲國家的社會經濟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歷任愷加王朝國王常年旅居歐洲,對歐洲名列前茅的賭場、夜總會和高級妓院的風貌與經營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考察,親身體驗,總結經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末代國王艾哈邁德在被禮薩・沙阿・巴列維發動政變廢黜時仍然旅居法國,學習著西方的先進文化,實乃可歌可泣,但惜壯志未酬。

  另一個重要的措施是引進外資,廣開財源,促進本國經濟的近代化,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充實國庫,改善民生,波斯國王把開辦電報、修築鐵路、開采礦物、經營銀行、開發森林、煙草專賣權等權利,以不菲的價格轉賣給了西方國家,同時默許鴉片貿易,這些舉措充分地滿足了人民的需要。

  當然了,波斯國王是有底線的,他們堅定地維護國家主權,對於關系國(王)計(室)民(財)生(路)的貴金屬、寶石等礦產資源的掌握與開采,堅定不移,寸步不讓,總之,狠狠地打(滿)擊(足)了歐洲殖民者的囂張氣焰與貪婪欲望。

  ……

  禮薩14歲的時候,加入了沙俄“幫助”波斯訓練的哥薩克師。這個哥薩克師的軍官是俄國哥薩克人,但應征的士兵是波斯人,而且波斯語裡士兵也叫哥薩克。這好比英國人訓練的“中國軍團”。

  17歲時禮薩和自己的一個表妹結婚(尼古拉二世:“我們有共同點……”),18歲波斯國內爆發動亂,各民族紛紛要求獨立,政府派兵討伐。

  禮薩・沙阿・巴列維在戰鬥中十分英勇,並且思維敏捷,判斷敏銳,有軍事才能,被提拔為軍官。

  與後來的厭惡俄國對波斯的軍政控制以及英國的粗暴干涉不同,直到1903年為止,禮薩・沙阿・巴列維就像“中國軍團”中的中國士兵一樣,並不對祖國的現狀有什麽感觸,相反,他熱愛軍旅生涯,崇拜俄國軍隊的強大力量,想要在戰鬥中取得更大的功勳,並不顧及同胞如何,也不認為自己是在為侵略者賣命,他覺得,在哥薩克師裡,自己有尊嚴,有待遇,有地位,有榮譽,有戰友,也有前途,比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高上一等。總之,此時的禮薩・沙阿・巴列維,自我感覺良好,深深地認為自己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按照歷史的劇本,轉變是從今年年中開始的。

  5、6月份左右,當時他的部隊在波斯與伊拉克的邊境剿匪,結果被三倍兵力的敵人伏擊,而他的部隊隻有兩挺馬克辛機槍。眼看就要被敵人殲滅了,機槍手被嚇傻了;禮薩搶過一挺機槍,換了七八個地點向對方射擊,讓敵人誤以為己方有多挺機槍,最後成功擊退敵人。這次戰鬥後禮薩獲得了禮薩・馬克辛的外號。

  當年,在此之後的某一天有一次,禮薩俘虜了一個土匪頭子,那個人傷勢過重,在臨死前對禮薩講了很多事情,諸如民族主義、自由、愛國主義等;此外他還要禮薩睜大眼睛,看清心懷鬼胎的外國人,說他們想讓波斯淪為他們的殖民地。從他的語氣來聽,一點不像是乾土匪這個行當的(沒錯,你壓根就是中共地下黨黨員)。禮薩聽了他的話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決定以全副軍禮埋葬他。從此禮薩開始懷疑自己是在替邪惡的一方賣命。

  ……

  這個劇本,我是不是在哪裡看見過?好像但凡漢奸轉正、反派醒悟、浪子回頭,不都是這樣嗎?不管主角原來如何窮凶極惡、誤入歧途,隻要有主角光環在頭頂上照耀,自然有男女配角前仆後繼地領便當啊。

  從此,盡管禮薩仍然英勇奮戰,步步高升,但他已經身在俄營心在波了,時時刻刻想將俄國軍官都趕出哥薩克師,把俄國人趕走,然後是英國人,最後實現波斯的解放和獨立。

  禮薩汗還用實踐證明了自己絕不僅僅是野心家,他以凱末爾為榜樣,與和平教逗比們激烈鬥爭,浴血奮戰(真的爆發了很多叛亂),同時以各類武力和非武力手段抵擋英國和蘇聯的覬覦,然而最終他的國家被以“反法西斯”的名義,由過去百年來覬覦波斯的兩個強盜佔領,傳位於子,流亡海外。

  禮薩汗死去了,他的兒子被推翻了,他的世俗化政策也隨著巴列維王朝的覆滅而告終。但是禮薩汗沒有消失,他還活著,活在伊朗人的心裡,他的足跡留在波斯的土地上,他的豐碑還在矗立――獨立的伊朗,獨立的伊朗人,這是他要守護的東西,他們仍長存於歷盡滄桑的中東……

  “真是可歌可泣,回憶得我自己都想哭了……不過幸好你還沒有遇見那個地下黨員,不然我們就不能愉快地玩耍了,現在洗腦,時機正好……”

  ……

  禮薩・沙阿・巴列維接到長官的命令,離開了波斯的土地,帶著一些疑惑和期待奔赴北方大帝國的土地。

  尼古拉二世雖然準備重點培養禮薩,但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所以禮薩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到波斯西部邊界剿匪,但尼古拉二世讓他實地參與了一場戰爭――“把這個人派到恰克圖的第52龍騎兵團。”讓芬蘭和伊朗的兩個國父打個照面,交流理想……

  洗腦是實踐和理論結合的過程,禮薩在中俄外蒙古戰爭中充分見識到了俄羅斯帝國力量的強大,充滿了崇拜之心。

  於是到戰爭結束之後,尼古拉二世開始在本國推行改革以及宣傳國家主義思想的同時,也對因功升職的禮薩進行了洗腦的理論工作。尼古拉二世也是蠻拚的,親自上陣,給禮薩灌輸俄波友好、集體防禦、共同發展、國家改革的思想。

  尼古拉二世給禮薩・沙阿・巴列維勾畫了未來波斯實現現代化的藍圖――建立世俗化政府,政教分離,建立伊瑪目和清真寺不能再乾預國家的政治生活;男女平等,人民穿著歐式服裝,婦女可以摘除面紗――“如果庫姆的伊瑪目有誰不服,可以考慮去那裡把他從清真寺裡拖出來狠狠揍一頓!”尼古拉二世看熱鬧不嫌事大地建議道,禮薩深以為然――他後來就這麽乾過;創辦國營經濟,也鼓勵私人工商業;收回外國控制的產業,廢除治外法權――“俄國會帶頭,你隻要對付英國人就行了。”;建設近代法制,廢除以《古蘭經》和教義、聖訓為基礎的伊斯蘭教法,“以世俗之法治世俗之人”。革新軍隊,建立新軍,發展海軍。普及教育,等等。

  ……

  於是在尼古拉二世的建議與幫助下,禮薩・沙阿・巴列維制定了“十六點綱領”――

  1.政教分離,廢除伊斯蘭教法和伊瑪目、清真寺的特權,采用西方民法、商法、刑法,建立世俗化政府。

  2.保衛波斯的領土完整、民族獨立和國際上應有的地位。

  3.廢除佃農製,凡是大地主佔有的土地,均應重新分配給農民所有。

  4.全部森林和水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5.發展國營經濟,也鼓勵私人工商業。

  6.提高底層勞動人民的經濟地位,促使企業所獲利潤有勞資雙方分享。

  7.實行普選,特別是婦女都要參加普選。

  8.全面改進國民教育,以世俗教育取代宗教教育。逐步普及初等教育。擴大教育資源,凡是應服兵役的高級中學畢業生,均可擔任教師。

  9.要建立一支由各科醫生所組成的衛生工作者大軍,到農村去進行免費醫療工作。

  10.要建立一支促進農業發展的大軍。

  11.在所有的農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12.制定全國性城鄉建設的規劃。

  13.改組所有政府機關,推動部分行政權力下放。

  14.收回外國控制及本國租讓的重要產業,廢除治外法權,俄國駐北波斯的軍隊職責限定為為波斯的獨立與國家安全提供保護、幫助和支持。

  15.俄國和波斯實行集體防禦,俄國取得一個盟友的協助,而波斯則保證了自身安全的同時可以在地區擴張影響力――像英日同盟下的日本一樣。

  16.俄國和波斯進行全面經濟合作,互相給予最惠國待遇,實行自由貿易,俄國對波斯工農業發展進行援助。

  於是到1904年8月1日,在俄羅斯帝國支持下,禮薩被“推薦”為裡海南岸吉蘭省的軍政長官,並在拉什特成立了波斯國家黨(1908年以前暫時為秘密狀態),以俄波合作、民族獨立、國家主義為宗旨。在吉蘭省進行了一些改革,打擊了圖謀分裂的少數民族,獲得了波斯國王的青睞(國家獨立之類的,國王陛下並不怎麽關心)。

  ……

  一年以後的事情在此不必詳述,尼古拉二世現在在考慮的是那個難辦的問題――血友病。

  “血友病有沒有根治的辦法?”

  顯然是沒有的,而且在這個時候,連替代療法也沒有實施的條件。

  不過尼古拉二世有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所以你就別出生了!”

  不要誤會,不是打胎之類的,阿列克謝出生於1904年8月12日,所以現在都沒影呢。

  於是沙皇陛下以後一年多時間,不是往亞洲跑就是到莫斯科,或者“指導”科學家的工作,或者點科技樹,對造人工作一點也不感興趣了,皇太后對此表達了不滿,其他的皇室成員也提出了疑慮,尼古拉二世的回應是――

  “反正就算有皇儲也是有血友病的,還不如不要了,俄羅斯帝國又不是沒有偉大的女沙皇,我決定修改皇位繼承法……”

  此消息一出,皇室和守舊派貴族一片哀鳴,不斷派代表給尼古拉二世上奏,施加壓力,最後尼古拉二世不得不妥協,暫時擱置此事……

  抱歉,上一段隻是個笑話。

  “想什麽呢?都1903年了!”尼古拉二世根本就不予理睬。

  在一個現代社會(西方的現代概念)的帶軍事封建性的歐洲帝國主義國家,皇權是強大的,但是皇位傳承之類的,說老實話,對龐大的國家機器而言造不成任何影響,聲音再大,也隻是聲音罷了,一項措施如果有人反對,反對者是存在社會基礎的,如果沒有基礎,你也就嚷嚷一陣子了,反正資本家還是資本家,貴族地主還是貴族地主,工農還是工農,除了奧麗加・尼古拉耶芙娜・羅曼諾娃女大公一下子變成了歐洲王室矚目的皇儲和求婚對象,地球仍然24小時轉一圈,非要精確一些,就是23小時56分4秒……

  回到復活節中午,基什尼奧夫。

  這一次衝突,盡管軍警一開始就進入社區,猶太人和基督徒還是各有幾十人傷亡。

  斯托雷平安排官員向農民和猶太人解釋,受傷或死去的猶太人得到撫恤金,農民也得到了補償。

  基督徒被殺害的男孩和死去的女童,斯托雷平督促徹查,最終證實,男孩被殺隻是普通的殺人案,而且是基督徒犯下的,至於女童的死亡,也和猶太人沒有關系,應該是一個意外。

  斯托雷平傳達了沙皇陛下的命令,當前情況下,猶太人繼續留在基什尼奧夫顯然不安全了,他們可以帶上所有的財產,房屋可以以較低的價格由政府購買,整個社區的人集體遷往遠東,沙皇在那裡劃出360萬俄畝的土地面積成立了阿穆爾猶太自治區。驚魂未定的猶太人盡管不太願意離開,但顯然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因此他們也別無選擇。

  城內的一處猶太社區內,軍醫正在察看一名被砍得重傷的猶太人。

  “嗯,傷得很重,不過,他還可以搶救一下……”

  ……

  “命真大,從懸崖摔下來還沒有死,真是上帝保佑,他還可以搶救一下……”這是西伯利亞大鐵路伊爾庫茨克附近的一處施工地點,貝加爾湖畔的懸崖峭壁上,鐵路工人在十分惡劣和艱苦、危險的條件下工作,哪怕稍有不慎,就會跌落而送命。

  伊爾庫茨克,軍隊正在集結,俄羅斯帝國正準備向遠東方向,發動它新一輪的領土擴張。

  ……

  黃金,永遠是令人著迷的東西。

  1903年5月1日,某個皇帝正在勞動節這樣一個神聖的日子,非常認真與嚴肅地思考著如何不勞而獲的問題。

  “印度人民,不能怪我,要怪就怪某位大神,從伊拉克寫到巴基斯坦,從中東南亞寫到第三帝國,凡是他寫的小說,總是不放過你們那座破廟,反正你們拿到了也是當文物,還不如給我用來發展軍備和振興工業……”

  看來,罪惡的帝國主義者從來是不分國別與時代的,他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這一次,俄羅斯帝國主義者的總頭目和總代表,顯然已經要把國際國內的矛盾和問題,轉移到善良樸實的印度人民身上了……

  “不搶沙皇非好漢,不劫破廟愧英雄。”

  這句時空盜賊俱樂部增加財富值的經驗之談,害得尼古拉二世的私人金庫和秘密寶藏以及印度人民的某座破廟,被無數時空的無數強盜搜刮了無數遍,如果各個時空能夠重疊在一起,恐怕隻留下遍地腳印了。

  尼古拉二世本人就是沙皇,不用自己搶自己,而作為一個擁有沙皇寶藏的好漢,尼古拉二世還想做一回英雄。

  於是他自然就打起了那座破廟的主意。

  “哎哎,說起這座破廟的名字,我知道,不過,我都不好意思開口下令,這都被搶過多少次了……”

  帕德馬納巴史瓦米,本來是充滿了寶藏的財富寶庫,不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尼古拉二世更喜歡稱呼它為“那座破廟”。

  那座破廟位於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建於16世紀,系由當時統治該地區的土邦特拉凡科王國的國王下令修建。數百年來,當地一直傳聞稱,特拉凡科國王將他的大量財富全都埋藏在帕德馬納巴史瓦米廟厚重的磚牆和地下密室之中。

  2011年6月29日,當工作人員沿著通道進入密室深處後,他們頓時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驚得目瞪口呆――他們發現了一個黃金寶藏!據報道,在密室“A”(它和密室“B”自從1872年以後再也不曾被打開過)中發現的寶藏包括――1200多根、長9英尺、重2.5公斤的金鏈;3個黃金皇冠;近1噸重的黃金飾品、鑽石古董珠寶、用絲纏繞的寶石;17公斤重東印度公司時期金幣;18枚19世紀初拿破侖時期硬幣;重量超過1噸的金幣金飾;1隻黃金製成的小象。

  至於如何盜竊這座破廟……

  ……

  ……

  ……

  難道還有什麽好說的嗎?讀者可能比作者還清楚……

  那座破廟沒有什麽新聞。

  “想想就覺得難為情,那座破廟早就沒有什麽新聞了……”尼古拉二世很不好意思地自言自語。

  關於這座破廟唯一還可以說點什麽的東西,估計就是那些盜竊的工具了。

  除了各類開門撬鎖的經典工具之外,莫辛納甘步槍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經典裝備。

  盜竊破廟這麽不道德的事情,不能隻俄羅斯帝國一個國家背鍋。

  丹麥“被提供”了友情讚助。在一戰中其發展型被大量采用的丹麥1903年式輕機槍――剛剛誕生就正好派上用場。

  尼古拉二世也認識到,武器不能總是靠引進外國的,最起碼也要做到抄襲外國。

  尼古拉二世下令研製氣冷式的MG08/18式輕機槍,同時也要求研製本國的通用機槍,同時也不忘記盜版美國的M2HB式大口徑機槍。同時就衝壓件等技術進行研究和技術儲備,希望十年後能上馬MG42機槍之類的神器。

  美國也出了大力氣,盜竊用的卡車來自萬國卡車公司。

  萬國卡車()的歷史基礎可以被追蹤到1830年,當時從弗吉尼亞完成了他的一台用馬拉的收割機的版本。

  1902年,由,和三家公司合並組成多元化製造商,涉及建築機械,燃氣輪機,卡車,公共汽車,農業機械等很多領域,這就是著名的(萬國聯合收割機公司),二戰時期,提供了著名的KB系列卡車,這也是蘇聯吉斯150與我國解放CA10的原型。

  “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話真是一點不假。”

  瑪莎・科斯頓在1847年就成為寡婦,當時她才21歲。她要撫養四個孩子,但她不知道該怎樣做。當她翻閱她死去的丈夫的筆記簿時,她發現了一些平面圖,上面畫有可以讓船只在夜晚傳遞信息的照明彈系統。科斯頓為這個系統申請了測試, 但是測試失敗了。

  科斯頓不為所動。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她不斷修改和完善她丈夫設計的有色照明彈系統。她谘詢過科學家和軍事人員,但她不知道如何製作出既能在短時間內方便使用,又可以持久發出明亮光線的照明彈。一天晚上她帶孩子去看煙花,偶然想到了將煙花技術應用到照明彈系統的主意。這個系統終於可以使用了,美國海軍買下了專利權。科斯頓有色照明彈系統在內戰中得到廣泛使用。

  不幸的是,對科斯頓來說照明彈系統不是養活家人的最好方式。根據軍方文件,科斯頓在內戰中按成本價為海軍生產了120萬枚照明彈。她本應該得到12萬美元,但是海軍隻支付她1.5萬美元;在她的自傳裡,科斯頓把海軍拒絕付款的原因歸咎於她是個女人。

  所以此時照明彈也已經大大發展了。

  接下來就是情報部門行動人員的嚴格審查與挑選,體貌特征、語言以及忠誠度都有嚴格的考核,尤其是忠誠度,每個人都能得到豐厚的獎賞,足夠他做一輩子富翁,但是如果背叛……

  接下來,經過半年多的潛伏、調查與準備,當中俄外蒙古戰爭爆發之際,整個世界的目光都被轉向遠東時,當談判正在進行時,1903年12月26日凌晨,印度的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附近。

  情報人員接到了命令他們在當天深夜動手的電報――

  “我們遵循著英雄的教導,借鑒著大特務的經驗,走在雄霸南亞的道路上。是的,那座破廟沒有什麽新聞。”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