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包三黑》第240章 公孫策
一秒記住【67♂書÷吧】,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東京日報》的第一期還十分簡陋,只有一個版面,抬頭除了印著“東京日報”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做為報紙的標志外,頭條文章就是包拯以承恩為筆名寫的文章《巍巍大宋》。有識字的老夫子拿著報紙一邊看一邊向眾人講解著,這是他們最為享受的時刻,充分顯示出了一個識字人的優越性。

“這文章的題目還不錯,顯示出了我大宋的氣度。可下邊的文章卻有點兒太粗俗了,只是用白話介紹了我大宋的物產、山川,那怎麽能行。像這樣的文章就應該用駢體文,應當壓韻那樣讀起來才有氣勢,才能顯露作者的才華。這個承恩,花錢散發報紙肯定是為了讓更多的貴人看到他的文章,可就憑這樣一篇文章,是很難入得了達官貴人的法眼的。他的心思白費了。”老夫子搖頭晃腦的解釋著。

“那這張紙就沒有一點兒用處了?”眾人聽老夫子這麽一說,都在想要不要將這張紙帶回家去。

“也不盡然,看這文章的下邊還登了一首詞,這首詞還有點兒意思。”

“給我讀一下,讀一下。”

老夫子做盛情難卻狀,推辭了幾次才讀道: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老夫子讀完聽眾們大多還是一臉的迷茫狀態。老夫子無奈的搖搖頭說道:“這可是難得的好詞啊,這個作者希仁可比那個寫文章的承恩要強的多。這首小詞寫的清新秀麗。可以稱的上佳作了。”

原來包拯在編輯這第一期的報紙時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他想用一些盡量直白的語言來向宋人進行宣傳,讓更多的底層民眾能夠明白文章的意思,所以他的文章差不多都是用大白話來寫的。

包拯也知道這樣的文章很難為大宋的文人接受。所以他接下來毫不客氣的抄了一首蘇軾的詞來壯壯門面。

這大文豪果然功底深厚,只要稍微有點兒文學功底的人都可以看出這首詞的與眾不同。

為了能夠留住看報的人,包拯乾脆在報紙的最後來了個小說連載,他向靜靜那裡兌換來了成本的《西遊記》小說。然後在第一期報紙上登上半回。後邊的故事誰想看那就去找下一期的報紙。

老夫子在那裡看著下邊的《西遊記》。那些聽眾已等不及了,“下邊的文章寫的是什麽啊,給我們講講。”

“下邊是講一個猴子的故事,想聽故事去找說書先生給你們講。”老夫子自己看的入神,沒有心思再和這些愚昧的人瞎聊,將他們打發走了。

老夫子自己看完故事心中很是癢癢,這個辦報紙的人太不地道,故事講一半來個且聽下回分解,跟那些說書的人一個德行。看來明天還要早來領一份報紙,接著看下半截故事了。

這報紙的最後還有一段聲明,意思是歡迎向報紙投稿,所投稿件一旦被采用,將付給一貫錢的報酬。老夫子想這道是好事,能將文章登在這報紙上到處傳播揚了名,還有錢可拿,看來這個辦報紙的還是個善人。

報紙上寫著東京日報社的地址,老夫子想哪天自己也去試試,至少自己寫的會比那篇都是大白話的文章要強。

至於報紙上提到了要招聘會寫文章之人,待遇優厚,老夫子則沒怎麽關心,自己老了,已沒有那個精力了。

老夫子對東京日報社的招聘不感興趣,

卻有一人想要得到這個職位。這個人就是公孫策。公孫策為廬州府人士,從小就有才名,被當地人稱為神童,很小的時候就考中了秀才,這讓公孫策對通過科舉走上仕途充滿了信心,可是造化弄人,這之後公孫策科舉的道路卻十分的不順利,屢試不第,十幾年過去了,公孫策已經二十五歲了,卻還沒有考中進士,成為大宋官員仍然沒有希望。更為要命的是他這些年來一直醉心於科舉,花光了家中的積蓄,到後來到開封參加考試沒有得中後不但沒有了回去的盤纏,連在開封住店的錢也沒有了。隻好借住在了開封城中的大相國寺,靠和尚的施舍過日子。

公孫策除了讀書沒有其他的技能。連給人家打工都沒人要他,他想用自己的常識找個教書先生的職位,可人家看他是外鄉人不放心,沒有人願意聘用他。

這種寄人籬下,靠施舍過日子的境況十分難熬。這時公孫策看到了報社的招聘啟示,他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靠寫文章養活自己也算是自食其力了。他相信報紙上那樣的簡單文章自己肯定能寫。

公孫策拿著報紙,按照上面的地址找到了東京報社的所在。

公孫策到了報社之時正趕上包拯在那裡趕稿子,這每天寫一篇文章是很痛苦的事,聽說有人來應聘包拯激動的不得了。終於有人可以將活接過去,自己不用事事躬親了。

包拯出來見到公孫策,雙方互通了姓名,包拯一下子就呆住了。“公孫策啊,跟了包拯一輩子的開封府主簿,小計諸葛智多星。歷史上包拯的得力助手,他還真的又找來了。”

包拯盡量讓自己顯得十分淡定,不能有過激的表現將公孫策嚇跑了。

“先生既然來應聘就知道來這裡是要寫文章,可不可以現場寫一篇文章給我看看。”包拯決定還是要按程序來,雖然他在想即便是公孫策一個字都不寫也要將他留下。

公孫策哪知道自己還有免試的待遇,拿過紙筆,搜腸刮肚的寫好了一篇文章交到了包拯手中。

包拯能考中進士,絕對不是浪得虛名,對於文章他也是行家。

他一看公孫策所寫的文章充滿了華麗的詞藻可立意卻不十分高遠。這可能是公孫策始終醉心於科舉,讓他掌握了太多的文章套路,所以展現才華的機會反而少了。這也是他屢試不第的主要原因。

“好,寫的不錯。這個報社以後就由你來打理了,每月給你一貫銅錢做為報酬。”包拯很滿意的對公孫策說道。

“這就行了。”公孫策有點兒意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