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包三黑》第116章 不1樣的書院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包拯沒有刻意的宣傳,但包知縣千裡運錢糧,引天雷活劈劫匪、神眼查案擒獲殺人要犯的傳說已不脛而走。

 這一天縣衙裡很熱鬧,天長縣的富豪士紳,凡是有點兒頭臉的人物都來到了,他們是來向包知縣祝賀的,祝賀包知縣抓獲搶劫巨匪為民除害。

 這些人並不都是真的心存感激,而是因為包拯到天長縣後就和這富人乾上了,城裡的首富梁國不給知縣大人面子觸了霉頭,先是被包拯將屁股打的皮開肉綻,這還不算完,這次又被包拯抓了起來押送到提刑衙門,說是涉及到了殺人大案,弄不好人頭不保。這個知縣大人下手可夠黑的。

 為了免於惹知縣大人不高興,大家才過來向知縣大人示好,同時也探探包拯的口風。別什麽都不知道撞在包拯的槍尖上。

 包拯滿臉笑容的向大家拱手致謝,在場的這些人只是天長縣全體人口中的一小部分,但卻是整個縣的決定力量,他們掌握著縣中絕大部分財富,對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在一片相互吹捧之聲中縣衙內的氣氛很是融洽。

 這時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走出來對包拯說道:“我認為大人為官一任,要注重對百姓的教化,那天雷劈匪什麽的還是少施展的為好。”說話的是天長縣縣學的教諭李成。包拯到了天長縣之後救濟災民發動富豪捐款,平日裡與窮人和富豪人走的都很近,到了從來也沒有主動去尋求縣內讀書人的支持,這令以李成為首的縣內讀書人感到自己被冷落了,心中多有不滿。今天看著一群富人圍著包拯這通吹捧讓李成更是憤怒,於是他借機發聲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包拯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成,這個人他是認識的,心想拖欠的工錢工都發了,肯定也包括這位教諭的錢,李成的話怎麽聽也不像是誇讚之言,不過包拯表現的還是很謙虛的。恭恭敬敬的向李成問道:“先人認為怎樣對萬民進行教化呢?”

 “大人應多向百姓宣教孔孟之言,給縣學更多的投入,讓更多的學子求學上進,得中功名,這才是治縣之本。”李成見包拯今天的態度還算誠懇,心中比較滿意於是好心的提點了包拯幾句。

 “先生這話恐怕是本末倒置了吧?”包拯卻一點兒也不給李成面子,張嘴就開始反擊。說話一點兒也不客氣。“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要想讓百姓知禮言德還是要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人要是衣食無憂自然會變得知情達理。”

 包拯一張嘴連先賢的話都搬了出來,這讓李成張張嘴一時不知說什麽好。

 “我會增加對縣學的扶持,投入更多的金錢擴大縣學規模,讓更多的人能夠到裡邊學習,希望我們天長縣能有更多的人一路高中。”包拯最後還是對李成進行了一下安撫,畢竟這時的讀書人是很有政治地位的。

 李成雖然很不滿包拯所說的錢多了就會明白事理的還禮,不過包拯答應給縣學多投錢他絕不反對,見目的達到了他也不再說什麽了。

 眾人怕李成再說出什麽讓知縣大人不高興的話紛紛向包拯祝賀,叉開了話題。一群人就這樣高高興興的來高高興興的走,雖然沒辦什麽實事卻也表明了一種態度。

 送走了眾人,包拯獨自在書房中思考著問題。對於縣學的投入包拯是沒有什麽興趣。縣學教書的目標就是為了應對科舉,學生們想著一朝金榜提名時,揚名立萬天下知。裡邊的老師也隻教一些詩詞歌賦、四書五經,讓學生背誦一些聖人之言。而這些人對包拯卻一點兒用處也沒有。還好大宋是一個比較開放的社會,除了各地由政府辦的學校之外一些人還開辦了書院,這些書院也招收學生,請一些名人來講課,宣傳自己的思想。包拯現在想的就是要不要開辦一所自己的書院,而這個書院肯定要與別人不同,包拯想在書院中講授一些現代的知識,培養一批能乾實事的人。

 開辦一個書院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不但要花費大量的金錢,而且由誰來主持也是個難題。錢的問題包拯可以慢慢想辦法。這個書院的山長卻不那麽好選擇。如果請外人來的話肯定要請司一定名氣的人,而這樣的人不見得能按包拯的想法進行教學。那麽包拯辦學的目的就達不到了。

 想來想去包拯想到了一個和適的人選。那就是包拯未來的老丈人前吏部天官李文業李員外。李文業的名氣絕對夠大,如果他能來天長縣協助包拯辦書院,那麽將會為書院增色不少。而且通過接觸包拯覺得李文業不是那麽死板的人。況且大家將來是親戚許多都好說。

 下了決心的包拯立即寫了一封書信差人送到隱逸村,邀請李文業來天長縣做那還沒有蹤影的書院的山長。

 包拯的信在李家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李老夫人首先表態:“反對,堅決反對。”她的理由是李文業辭官回家生活剛剛安定了下來,一家人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比什麽都好。也只有包拯會想出讓李文業跑到天長縣建書院的想法。

 以李雲清為首的四姐妹同樣站在了母親一邊,李雲清的分析更客觀,以她的想法建立一個書院要大量的開銷,包拯的家只是個土財主,而且家財又不屬於包拯, 即便是包拯當知縣有俸祿也不夠維持書院的運行。到時候書院被迫關門那將對父親的聲望造成很大的損害。

 可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這事的最終決定權還在李文業手中。李文業像是聽進了大家的勸告,沒有立即答應包拯的邀請,但也沒有回絕。過了好幾天李文業做出了最後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全家都吃了一驚。

 李文業決定不但接受包拯的邀請,而且要舉家前往。全家搬遷,一起到天長縣投奔包拯。

 聽到李文業的決定最驚慌的要算李雲清了。如果全家都去了天長縣的話李家與包拯的聯系將更加緊密,想要退掉這門婚事就會有更多困難。可這個家一向是李文業作主,李文業一旦作出了決定其他人根本沒有反駁的機會。雖然萬般的不願意也只能按李文業的決定辦。

 在天長縣的包拯接到了李文業的回信,看完信包拯興奮的差點兒跳起來,這個老丈人真是夠意思,不但答應來天長主持書院,還要將全家搬過來,那麽包拯就可以見到朝思暮想的李小姐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