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包三黑》第331章 人才公司
一秒記住【67♂書÷吧】,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包拯要調動一下大宋人搞發明創造的熱情,他最初的想法是仿效後事弄個專利制度什麽的。可後來他一想自己有點兒想當然了。專利制度必需有法律上的保障,想在大宋給那些大臣們講明白專利是怎麽回事,然後讓他們通過專利法那可不是一般的難度。光有專利法還不夠,法律的執行在大宋實際上也存在著很大問題的。相對於先前的朝代大宋在法律制度的建設上已經有著巨大的進步,制定了一系列的成文法,整個國家逐漸走向法制化。可要是奢望大宋能將專利法這樣的法律執行下去那就太天真了。

專利制度行不通,包拯乾脆來個直接的,在他名下的買賣內部搞成立專門的部門,如果有人搞出發明創造經過評審就給予一定的獎勵。這種評審在初期可以寬松一點兒,不求獲得什麽有價值的技術,而是要培養大家發明創造也能發財的意識。

光在自己買賣內部挖潛包拯還不甘心,他決定將整個大宋的能人也利用起來。而利用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赤裸裸的用錢說話。

“公孫策你讓那些負責評審發明創造獎勵的人就在包氏錢莊的旁邊買個門面辦公。然後成立一個新買賣就叫包氏人才公司。”包拯覺得將自家的買賣集中在一起沒準還能起到相互宣傳的作用。

“人才也能買賣?”公孫策有點兒跟不上包拯的思路了。

“人才是巨大的財富,當然也就能買賣了。”包拯知道後世的獵頭公司也是很賺錢的。

“那怎麽個買賣法?總不能將那些有本事的人買過來,等有人要再賣出去。”公孫策覺得能夠稱的上人才的怎麽也得是個讀書人吧,把這些人買來買去朝廷也是不乾的。

“不用那樣乾,公司開始主要是為我們自家的買賣招聘一些人才,那些我們不需要的可以登記在冊,然後推薦給需要的人。不過這些都是附帶的業務。這人才公司主要作用是收購有價值的發明創造。開始的時候可以在《東京日報》上發文章宣傳一下,來個造神運動,報道有人因為一個發明而一夜暴富,將自己的發明賣給人才公司,獲得了很多的錢,然後買房置地,娶妻生子過上幸福快樂生活什麽的,老百姓最喜歡這樣的故事了。這不光是宣傳,如果是真有價值的發明一定要舍得給錢,真有人因發明而發財自然會有人將精力放在這上面來。即便是最後我們沒買到什麽能夠馬上使用的發明,也能引領一下大宋人搞發明創造的風氣。這也算是我們投點兒錢對皇帝陛下一向寬厚允許我們發財的回報了。”包拯的想法就是搞發明的人在大宋很難靠專利發財,那就來個直接的自己也算是搞個風險投資,買來的這些技術沒用的可能佔大多數,萬一有幾件能夠發揮作用,沒準就會收回成本了。

“一個發明就能讓人買房置地、娶妻生子,您給的價格是不是有點兒太高了。”公孫策一時還接受不了腦子一動就能得到一生富貴的這種想法,大宋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文人在讀書寫文的閑暇時光做為娛樂而搞出來的。娛樂可以發財那幸福也來的太容易了。

“科學技術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能夠讓大宋的能人將精力投入到發明創造之中花多少錢也是值得的。”包拯知道自己說的公孫策不見得全明白,更不會完全認可,這需要長時間的向他們灌輸和用事實說話。

既然包拯說這錢花的值公孫策就不再說什麽了。他要做的就是將這事具體執行下去就行了。

包氏錢莊旁邊掛著人才公司的牌子開張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人們不知道這是一家什麽樣的買賣。經過《東京日報》的一通宣傳,人們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找工作的地方,包氏人才公司終於開了張,為包拯家的買賣招到了幾個有用的人,還好這樣的買賣也沒有什麽成本,公孫策才沒有因為賠錢將這公司給關了。至於公司貼出的告示要購買技術更是無人問津,在大宋各家的技術都被當成秘密不向外人傳授,而且人們對這包氏人才公司會不會拿真金白銀出來買一些想法感到懷疑。

沒辦法包拯隻好來了個自導自演讓人拿一些現成的發明去公司賣,公司還給了可觀的報酬,然後在《東京日報》上大肆宣傳。這些報道引起了一些人的投機之心。在人才公司開始出現了一些人帶著腦洞大開的想法來問能不能賣錢。當被拒絕後又大罵公司騙人。包拯命令公司對這些人給予了極大程度的寬容,只要是多少有點兒創意的想法公司都用少量的錢買下來。而對真正下了功夫鑽研出來的成果開出了大價錢。看到真有錢可拿人們放下了戲謔之心,公司收到了有價值的東西越來越多了。雖然仍然在賠錢,包拯卻覺得這人才公司前景一片光明。

包拯在工作之余又多了一個樂趣,他讓人才公司將收到的那些奇思妙想整理出來報給他,由於知道千年之後科學發展的方向,包拯在看這些大宋人的想法時覺得更有意思,有人完全是腦洞大開,想法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也有人的想法卻真的找對了發展方向,在大宋被看成是無稽之談的想法會被千年之後的技術所證實。

有些想法雖好,可要變成實用的技術卻有很長的路要走,對包拯來說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比如答應皇帝想辦法的驛站運送信件的問題包拯還沒有個解決方案。

包拯也一個人躲在書房之中苦思冥想,由於大宋嚴重缺乏馬匹,想通過增加驛卒數量的辦法肯定行不通。包拯頭腦中想象著驛卒背著信件一路狂奔的情景,他們所傳遞的信件確實也不能太多。多了背不了,而且速度也快不起來。

數量影響速度,如果速度降下來是不是就能增加數量。包拯的頭腦風暴有了新發現,如今驛站傳遞的信件一般是和軍事有關的情報或者是政府的公文,這些信件的傳遞當然是越快越好,而為百姓傳遞信件對速度的要求卻不會那麽嚴格。那樣就不用騎馬飛奔了,改用馬車是不是就能拉的更多,大宋的馬少就用騾子車。

可是人們對中式的兩輪馬車一向評價不高。說它拉的東西不多,而且坐著十分不舒適。包拯不由想起了著明的兩輪馬車同四輪馬車的爭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