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對你家主公的風評可不怎麽樣啊!聽聽,背信棄義,反覆小人!”袁紹手持曹操書信,當著眾位謀士的面,笑問陳宮。
陳宮面不改色心不跳,不卑不吭回答道:“要說背信棄義,唯獨曹阿瞞沒有這個資格!想當初,劉公山視其為兄弟,依其為臂膀,結果呢?兗州的基業全部落入曹阿瞞的手中。若是不我家主公相救,劉公山早就屍骨已寒,命喪曹賊之手。”
“阿瞞”是曹操的小名,陳宮如此稱呼,是對曹操的一種蔑視。
袁紹沒想到,這個陳宮思維如此敏捷,嚴詞如此犀利。遙想十八路諸侯反董卓的時候,劉岱、曹操都是自己陣營的盟友,現在同室操戈,袁紹作為這個盟主什麽也沒有做,實在是有一點令人汗顏。
逢紀看出袁紹的尷尬,接過話茬道:“劉公山之遭遇,我家主公早就譴責過曹操。無奈,幽州公孫瓚這個亂賊覬覦冀州之心不死,總是騷擾冀州的百姓,我家主公也騰不出手主持公道啊!”
逢紀說得好聽,曹操與劉岱、呂布在兗州打得天昏地暗,袁紹高興得好來不及,何來譴責曹操一說?但袁紹騰不出手是真的,若是能夠騰出手來,袁紹必定會參與到兗州之爭,想盡辦法將兗州奪取到自己的手中。
陳宮微微一笑,也拆穿破逢紀的場面話,繼續道:“現如今南陽小兒把持朝政,天下能與之匹敵者,唯有袁公您!我家主公拚死從豫州之地突圍,就是仰慕袁公之高義。難道袁公也懼怕南陽小兒之名,不敢接納您的仰慕者嗎?”
陳宮這一番連哄帶騙的說辭,成功激起了袁紹的好勝心,袁紹當即就想拍板答應下來。袁紹帳下的首席謀士審配趕緊站出來道:“我家主公威震海內,天下皆知,無須做什麽事情再來證明這一點。某家審配,且來問你,呂布投效之後,可是遵我家主公為主?”
陳宮道:“這是自然!”
審配再問:“我軍與公孫瓚鏖戰於界橋,戰事久不得突破。呂布可敢領兵前往,助我軍一臂之力?”
陳宮內心幽幽一歎,心道果然如此,面上卻無遲疑,恭敬道:“敢不效死命!”
“既如此,我沒有意見,同意接納呂布,共為主公效力!”審配轉身面向袁紹,道出了自己的最終意見。
袁紹面色一喜,顯然對於審配與陳宮敲定的幾個問題非常滿意。
“主公,某有不同意見!”袁紹帳下另一位頂級謀士田豐出列反對道:“審正南純粹因利而接納呂布、驅使呂布,呂布同樣只會因利而依附主公,毫無忠誠可言。從短期來看,呂布固然是一大助力,但從我軍的長期發展來看,呂布是個隨時可能出問題的隱患。對陣公孫瓚還好說,若是對戰何鹹那樣的強敵,呂布在關鍵時刻出現任何問題,對我軍都是致命的!”
陳宮有些驚訝地望向袁紹身邊這位面容刻板的田豐,哪怕是從呂布的角度來解讀田豐的這番話,陳宮也有一種無言以對的感覺。因為不得不承認,田豐說得很有道理。袁紹不以誠心待我,憑何要求我以真心侍你?
若是袁紹接受了田豐的意見,那就意味著呂布需要重新流浪,或者說得冒險突圍到並州去開辟一片天地。陳宮需要極力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
陳宮趕緊道:“聽聞海納四方者,不但要能讓自己的追隨者信服,更要讓自己的懷疑者臣服。袁公遲早是要君臨天下的人,難道連一個小小的呂布都容納不了嗎?”
“陳公台此言誅心!汝南袁氏世代為公,深受陛下恩澤。吾之所作所為皆為天下百姓,君臨天下這樣的話,還是休要再提!”袁紹神色嚴厲呵斥道,實在內心竊喜。因為陳宮說到了他的心坎裡。
陳宮趕緊躬身,連稱受教。袁紹便揭過這一話題,朗聲道:“呂奉先乃先帝親封的天下第一武將,劉景生乃漢室宗親三公之屬,於公於私吾都不能見死不救。審配~”
“屬下在!”審配聞言,出列聽命。
“給奮武將軍所屬配齊一應錢糧物資,前來鄴城修整,不日跟隨本將北上伐燕!”
“諾!”審配領命,轉身領著欣喜萬分的陳宮前來提領物資,主要就是錢糧。
袁紹最終還是接納了呂布,這個結果早在南陽軍的預料之中。雖然何鹹按照自己的節奏整合著豫州的勢力,恢復豫州的生產。豫州地域不廣,但處於中原腹地,人口眾多。曹操雖然不甘心,卻對袁紹接納呂布的事實無可奈何。從名義上說,袁紹曾是曹操的盟主;從實力上講,袁紹比曹操隻強不弱。
真正影響巨大的,是幽州公孫瓚。袁紹與公孫瓚在界橋一帶爆發了第三次大戰,前兩次,都是袁紹小勝,但是公孫瓚也沒有太大的損失。這一次,袁紹以呂布的五千西涼騎兵作為伏兵,在袁紹的大戟士與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交戰之後,呂布領軍從側翼殺出。負責鎮守公孫瓚軍左翼的大將單經在呂布的猛攻之下,節節敗退。外圍方向被攻破,呂布騎著赤兔馬,手持方天畫戟長驅直入突入中軍。單經逃避不及,一個照面便被呂布斬落馬下。單經時候,公孫瓚軍左翼全面奔潰。左翼的潰敗進而導致中軍與前軍的聯系斷絕。公孫瓚的前軍大將嚴綱,被鞠義的三千先登死士並一千強弩兵死死圍住。嚴綱戰死,八千白馬義從全軍覆沒。
如果不是赤城甄道領著三千烏桓精騎,拚死頂住了呂布親衛飛熊軍的第二次突襲,護住了公孫瓚的中軍,隻此一戰,公孫瓚將全軍覆沒。第三次界橋大戰,是已經鏖戰了數年的幽冀大戰的分水嶺。此戰之後,公孫瓚再無獨自抵抗袁紹的實力。再加上薊縣劉虞在糧草後勤上多加支肘,公孫瓚帶著人馬一路向東,退守到遼東、玄菟、樂浪三郡,順手將朝鮮半島南端的馬韓,辰韓、弁韓三個小部落攻滅,直接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繼續抵抗袁紹。
幽州牧劉虞則率眾向袁紹效忠,袁紹得到幽、冀、並三州的大部分土地,聲勢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