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林西亞和維羅納公爵康拉德三世與明喬河畔,阻擊倫巴第的埃佐二世的戰役中慘遭失利,倉皇帶著數十名騎士退回曼圖亞城中。
曼圖亞城中雖屯兵八千余人,但明喬河阻擊戰役的失利不但令康拉德三世損失了無數精銳的德意志騎士和職業士兵,更令駐守在曼圖亞城的軍隊軍心動搖,士氣跌至低估,以至於擁有八千士兵駐守的曼圖亞堅城卻被埃佐二世率領的一萬余倫巴第士兵圍困在城中,束手無策。
埃佐二世雖在明喬河畔擊潰了康拉德三世的五千軍隊,順利包圍了曼圖亞城,但由於他先行率軍渡河的緣故,後續的大型工程器械還未運抵曼圖亞城下。
精銳的倫巴第人或許能在野戰中戰勝人數遠多於他們德意志諸侯軍,但對付堅固的曼圖亞城,埃佐二世卻一籌莫展。
先前他曾數次派遣精銳,再以下馬騎士為先鋒,試圖攀上曼圖亞城牆,但曼圖亞城牆是何等的高聳堅固,他們所攜帶的雲梯數量又少,故而數次進攻皆無功而返。
曼圖亞的典型布局是由規則的部分拚接而成的不規則整體,它是在已有城鎮的基礎上更新擴建而成的,其主體便是古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曼圖亞城。
曼圖亞城經過上千年的不斷擴建,加上歷代統治者的不斷加固,此城早已成為一座堅不可摧的要塞,沒有數倍於守軍的軍隊,是無法攻破曼圖亞的。
何況康拉德三世公爵也不是庸碌之輩,在短時間內,他便將軍心渙散的軍隊整合起來,並在陣線冊封了上百位英勇作戰的士兵為騎士,以激勵軍隊的士氣。
不過曼圖亞城守軍雖士氣有所恢復,但對依舊處於極端不利的劣勢,最終只能躲在曼圖亞城中堅守,落得個束手待援。
對於意大利戰場上的一再失利,拿騷宮廷當然是不能容忍的。曼圖亞的特殊地位和固守其中的八千神羅官兵,促使神羅皇室和德意志諸侯們再一次向意大利派兵遣將,將軍隊緊急派往曼圖亞城,援助康拉德三世公爵。
其中東線的布置基本不變,巴伐利亞、波西米亞和奧地利方面組成東路軍,以下巴伐利亞伯爵,出身馮.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奧托伯爵為先鋒,老將波西米亞公爵布熱季斯拉夫為帥,老將奧地利藩候阿爾德伯特.馮.巴本堡為副帥,領兵近兩萬人,從奧地利的維也納城出發,沿著施泰爾馬克伯國、阿奎萊亞主教國進發,沿著威尼斯灣南下曼圖亞城救援。
而另一路中路軍則是以施瓦本公爵巴本堡家族的奧托三世為帥,匯合薩利安皇室的法蘭克尼亞軍團和布賴斯高、施維茨、聖加侖等伯國軍隊,共一萬八千余人。
這支中路軍團因攻打格勞賓登受挫,加之問詢卡林西亞公國慘遭失利、曼圖亞城被圍的消息,施瓦本公爵奧托三世立即決定放棄久攻不克的格勞賓登,轉到由巴伐利亞公國控制的蒂羅爾伯國、特倫托主教國,翻閱阿爾卑斯山天險,十萬火急地前往支援曼圖亞城。
最後一支由薩克森公爵伯恩哈德二世率領的北路軍團,因距離曼圖亞城路途最遠,來不及在最短時間內趕往曼圖亞,故而他們依舊堅持原計劃不變,準備一路南下日內瓦,準備匯聚薩伏伊公爵的軍隊後,先行殲滅普羅旺斯的叛亂者,再從薩伏伊公國的都靈進軍倫巴第公國的側後,威脅倫巴第人的後翼。
神羅帝國各諸侯來勢洶洶,東西北三路夾擊意大利諸邦,其中東路波西米亞、巴伐利亞和奧地利軍的軍隊最為強盛,對埃佐二世的威脅最大,這支軍隊數量多達兩萬三千人,
更有強大的波西米亞和奧地利騎士。波西米亞人常年和桀驁不馴的西裡西亞和波蘭作戰,著實鍛煉出一支精兵強將,波西米亞騎兵在整個帝國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強兵。
奧地利和巴伐利亞因為直面帝國強敵——匈牙利王國的關系,軍隊數量極多,且極為擅長騎兵作戰。
和軍容鼎盛的東路聯軍相比,意大利諸邦的軍隊則多以步兵和弩兵為主,騎兵數量稀少,甚至有的根本沒有騎兵配備,即便是強盛的倫巴第公國,能夠拿出一千騎兵也已經是他們竭盡全力的結果, 其中騎戰素養也比不上能征慣戰的德意志騎士和波西米亞騎兵。
而他們的對手,光是中路軍中就有超過五千名騎兵,其中重裝騎兵和騎士數量就超過兩千人,不是意大利諸邦所能匹敵的。
面對強勢的東路軍,埃佐二世決定暫避鋒芒,這支東路軍已經不是單單倫巴第一方可以撼動的。
但埃佐二世也不能坐以待斃,一旦東路軍的波西米亞和巴伐利亞鐵騎,以及中路軍的施瓦本軍團,這兩路大軍在曼圖亞城匯合,意大利諸邦將徹底陷入絕境。
為了對抗神羅帝國的兩面夾攻,埃佐二世必須做出決斷:“阿爾卑斯山險峻陡峭、河流,我料想施瓦本公國的軍團翻越山麓抵達特倫托後,定然師老兵疲,我軍當北上迎擊施瓦本的奧托三世,將之徹底擊潰。”
“公爵大人所言甚是,施瓦本的奧托三世雖是軍中宿將,但奧博托大人和阿貝爾托大人也是馳騁疆場的老將,公爵大人您更有料敵先機之能,我軍豈能不勝!”博洛尼亞伯爵烏戈朗聲稱讚道。
“多謝稱讚,博洛尼亞伯爵閣下,此戰正如閣下所言,我軍必將獲勝,但也少不了諸位大人們的鼎立支持。”倫巴第公爵埃佐二世絲毫不謙虛,自信道。
博洛尼亞伯爵乃是倫巴第公爵埃佐二世取得明喬河畔勝利後,從博洛尼亞伯國率軍趕到的第一批援軍,隨同而來的還有帕爾馬伯爵阿朵諾伊所率的托斯卡納北部軍。
這兩支援軍總計有六千余人,再加上他本部倫巴第郡的萬余大軍,此次出征的軍團和中路施瓦本軍相比,並不見得處於弱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