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征服者威廉大帝》第三百二十二章 加冕2
加洛林王朝起源於今日法國中部的日耳曼民族之法蘭克人部落,在當時混亂不安的時代,只要有能力就極有可能出頭。

 丕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本身有能力並得到軍隊的支持,於是推翻了部落中舊王,自行任命自己是新王。

 而就在此時羅馬帝國的邊境出現了外族人即倫巴底人的入侵,當時羅馬教會的教皇就想出了一個彼此互利的點子:就是請丕平與羅馬帝國的軍隊一同出兵攻打倫巴底人,若打勝仗則羅馬教皇就會公開為丕平王進行加冕儀式,立他作王。

 沒想到驚奇的事情發生了,丕平竟然打勝仗了,並且把所佔領的倫巴底人的領土的一部份送給了羅馬教皇,當作是一份大禮,其作用是:使其羅馬城周圍有一個安全且緩衝的保護,使敵人不容易入侵,這就是歷史上的‘丕平獻土’。

 所以之後歐洲的一些土王因著丕平的例子,開始了一個新的認知:只要王能獲得羅馬教皇的加冕,則就算當初是自立為王,此時也具有合法性了,同時也讓百姓們可以信服、有實質的權柄來指揮所屬的百姓和領土。

 這就是歷代歐洲君主加冕的由來,特別是對威廉這樣的自立為王的君主來說,他急需通過羅馬教皇為他舉行加冕儀式,以此來使自己的王位具有合法性,獲得各國諸侯的承認,使貴族和百姓信服。

 威廉的加冕典禮中,需要用到的器物除了王冠之外,還有權杖、寶球和寶劍。

 權杖分為節杖和權棍。節杖是王權發出命令的象征,也提醒統治者正義的重要性,君主必須被授予這一物品以獲得上天的王冠。在中世紀,權杖和王冠一道成為王室的兩種主要象征物。

 公元848年,西法蘭克國王大膽查理在奧爾良的祝聖是權杖作為一種加冕禮飾物第一次出現在記載中。在876年,當他加冕為皇帝不久後,查理使用了權杖和一根長棍作為象征物。

 權棍或權棒被認為來自牧羊人的棍或柄杖,象征國王統治具有田園式的一面。古埃及人和近東人民最先使用它作為王權的象征。羅馬人運用的較晚,權棍代表地方行政官職。

 節仗和權棍太過繁瑣了,在威廉的建議下,哈梅林主教將節仗和權棍合二為一,稱為權杖,它由黃金製成,配有寶石和珍珠,頂端有十字架。

 寶球這一古代帝王象征物表明羅馬遍布整個世界的統治,代表基督的權威(十字架)君臨整個世界(球)。在公元4世紀,狄奧多西一世皇帝增添了一個十字架,因而賦予寶球以基督教意義。

 在西方,寶球作為純粹的圖像符號開始於11世紀,當時被教皇本篤八世提供給薩克森皇帝亨利二世的加冕禮(1014年)。但是,直至亨利六世的加冕禮才有切實的證據表明,寶球確實被用於皇帝的加冕禮。據說,亨利從教皇那裡接受象征物受到很大質疑,因為接受寶球就表明,皇帝的世俗權力來自於教會,而非直接來自上帝。

 在英格蘭,直到作為一種圖像符號被引入數個世紀後,人們才將寶球作為一種實際的王權象征物加以使用。

 懺悔者愛德華的第一封印上使用了寶球圖案,從而使其成為一種王家象征,當中描繪著懺悔者愛德華左手手持一個不帶十字架的寶球。哈羅德追隨愛德華的腳步:貝葉掛毯中展現出他威嚴地坐著,手拿一個帶有十字架的寶球。征服者威廉被展現為拿著一個節杖寶球,這是一種專為英國君主所用的寶球形製(節杖寶球的明顯特征是十字架插在寶球的杆狀物上,而非直接插在球體上)。

 寶劍象征著君主的權威以及在戰爭中的領導角色,它被引入到加冕儀式中,可能是早期教會通常將異教習俗基督教化的一個例證。教會參與授予儀式是在823年加洛林皇帝洛塔爾的加冕禮上,當時洛塔爾佩戴著教皇授予的一把寶劍。

 加冕儀式上的寶劍具有兩種象征性職能,分別是捍衛教會和保護人民,授予寶劍象征著將王國交給國王治理。

 寶劍即被認為是王權最有效的象征物之一,與王冠和節杖同等重要,端著或捧著國王的寶劍,是重要人物承認其依附性和隸屬性的方式。

 加冕的儀式已經大致確定在1042年的6月2日舉行,在這之前,威廉必須要向各國君主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前來觀禮。

 威廉的準嶽父西班牙皇帝和卡斯提爾國王費迪南一世是必須要邀請的對象,此外新加冕為英格蘭國王的愛德華,法蘭西國王亨利一世也是重要的邀請對象。

 盡管威廉和亨利一世的關系不睦,甚至是有很深的仇恨,但教皇陛下即將到來,同時作為一國之君的體面,亨利一世即便多麽仇視威廉,也不得不前來參加威廉的加冕典禮。

 佛蘭德斯公爵鮑德溫五世、加洛林家族的正統末裔和維曼杜瓦伯爵厄德.加洛林、蘭斯大主教、香檳公爵蒂博.德.布洛瓦、勃艮第公爵羅貝爾.德.勃艮第、阿基坦和普瓦圖公爵紀曉姆七世.德.普瓦圖、圖盧茲公爵龐斯紀曉姆.德.圖盧茲等法蘭西諸侯,以及英格蘭的威克塞斯伯爵厄爾.戈德溫和其子哈羅德.戈德溫,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公爵拉蒙.德.巴塞羅那,阿拉貢的國王拉米羅.希梅納,納瓦拉的國王加西亞五世, 西班牙的阿普利亞公爵凱撒.德.歐特維爾等等。

 這些邀請觀禮的人員名單是威廉和貴族們深思熟慮的結果,其涵蓋了法蘭西各家諸侯、英格蘭的大貴族、西班牙的國王和公爵以及意大利的大諸侯,都是和威廉有著密切關系或是有著各種糾葛的諸侯貴族。

 威廉唯獨沒有邀請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貴族參加他的加冕,一是他覺得自己和德意志諸侯關系並不密切,且互相之間關系較遠,影響不到對方,因此沒有準備邀請對方。

 不過後來阿道夫伯爵勸阻了威廉,他希望威廉也能一視同仁,邀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和諸侯一同前來觀禮。

 在斟酌一番後,荷蘭公國的公爵德克四世.赫魯費因、上洛林公爵戈德弗裡德三世、下洛林公爵弗裡德裡希.馮.盧森堡,盧森堡公爵吉斯伯特.馮.盧森堡,薩克森公爵伯恩哈德二世.比隆格等十多位德意志大貴族被列入威廉的邀請之列。

 不過說到底,這些被威廉所邀請的諸侯貴族和各國君主是否會親自前來,亦或是派遣使者前來觀禮,甚至是直接拒絕,威廉都無法確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