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征服者威廉大帝》第三百七十八章 召開賢人會議
萊斯特郡距離倫敦城和密德塞克斯郡其實不遠,隻隔著北安普頓郡和貝德福德郡兩郡之地,直線距離不到兩百公裡遠,若是北境諸侯聯軍全力南下倫敦城的話,或許用不了三四天就能抵達倫敦城外了吧。

初聞威廉從諾曼王國得到兩萬援軍的消息,即便是最為沉穩的‘長者’麥西亞公爵李奧弗裡克也不禁心中一慌,更不要說那些還很年輕的其他北境諸侯,斯沃德.諾森比亞年長一些35歲,更年輕的諾森布裡亞伯爵奧索夫.班堡,他是斯沃德公爵的女婿,今年也才十四五歲的樣子,還是個年輕人。

“諸位大人,大家先不要驚慌!”麥西亞公爵李奧弗裡克發話了,他的威望和鎮定自若的神態令在場的眾人都不自覺地安靜下來,雙眼用期盼的眼神注視著他。

“嗯咳......”李奧弗裡克輕咳一聲,說道:“我知道大家都畏懼強大的諾曼人,他們的戰鬥力在歐羅巴大陸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們有著比維京人更豪華的裝備,有著維京人所沒有的紀律團結,更有著遠超維京人的勇氣、狡詐和個人戰鬥能力。

面對這樣一個強大的敵人,確實應該慎重對待。

不過,我想諸位的態度都太過激了一些,駐扎在倫敦的諾曼國王威廉得到援軍增援後並未立即北上與我軍作戰,想是他並沒有和我們戰鬥的欲望,我們有希望和威廉達成和平,用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

“難道要我們臣服在那個私生子威廉的腳下嗎?那我寧願和諾曼人一戰。”諾森布裡亞伯爵奧索夫站了起來,高聲叫道。

“年輕人果然沉不住氣。”李奧弗裡克公爵暗自搖頭。

“我們自然要輸人不輸陣,至少要打出北境諸侯的氣勢來,不能讓諾曼人看扁了,只有這樣我們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才能得到有利的條件。”李奧弗裡克解釋道。

“我們聽您的安排就是,麥西亞公爵大人。”北境諸侯紛紛應答道。

隨後,北境諸侯組建的勤王軍隊如潮水而來,他們抵達了倫敦城外,此時倫敦城中旌旗密布、人影幢幢,看上去確實有那麽三四萬人駐扎在倫敦城中。

看著城牆上精銳的諾曼人,北境諸侯們都不禁咽了口唾沫,額頭上冒出豆大的冷汗。

“諸位大人,請諸位大人安心,我軍也有兩萬人之眾,且騎兵眾多,即便是不敵那諾曼人的虎狼之師,但憑借地利優勢自保還是綽綽有余的,因此我們完全不用擔心自身的安慰。

接下來我要派出使者進城和威廉進行談判磋商,諸君且安心等待。”

李奧弗裡克安慰了眾人幾句,便派了自己最信任的伍斯特主教伍爾夫斯坦入城和威廉談判。

談判進行的很是順利,威廉心知自己的計策蒙騙不了北境諸侯多久,對方也想早點通過談判結束戰爭,因此雙方很快就達成了一支,並簽訂了和平條約。

最終,雙方達成和約,避免了這場內戰的爆發。

在合約中愛德華國王沒收了戈德溫家族所有的封地以及官職,並將這些領地和官職轉封給威廉,王后埃迪莎也被送進瓦爾維爾修道院中,一度聲勢顯赫的戈德溫家族,似乎已經被連根拔起。威廉也憑借著從戈德溫家族手中奪取的封地和官職入掌樞機,任命了諾曼人擔任諸多重要的職位,掌控了英格蘭王國的朝政。

雖然作為讓步威廉須送人質與國王作保,似乎國王一方佔據著上風,但其實王室的權威大受損害,甚至可以說掃地已盡。

趁著英格蘭貴族和主教們齊聚倫敦的機會,威廉提議英王愛德華召開賢人會議以確認他對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

賢人會議(英語:itenagemot,簡寫為itan,古英語:itenagemōt)是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英格蘭的一個重要政治機構,是一種由國王主持召開的、會期不定、人數不等的高層會議,與會者主要有被稱為“賢者”或“智者”的高級教士和世俗貴族,包括國王的近臣、王族寵幸和地方長官等。

它產生於7世紀以前,取代了年代更早的歐洲大陸的日耳曼人條頓部落的“馬克大會”或民眾大會,以適應當時盎格魯-撒克遜社會的發展變化,直到11世紀還在發揮作用。

在古日耳曼部落,有召喚公社民眾見證一塊土地所有權轉授的傳統,一般認為這是英格蘭的賢人會議的淵源。無論在6世紀前盎格魯-撒克遜部落中民眾大會的作用和地位如何變遷,600年前後基督教的傳入將不可避免地影響英格蘭社會架構。此後,王權與教權相互交織、密不可分。同時神職人員和世俗貴族佔有大量地產,是當時社會相當利益的攸關者,決策權和司法權落入這些上層階級手中。

第一次有記載的賢人會議發生在約600年,當時由肯特國王艾特爾伯赫特主持頒布了一系列法令。然而,據信在這以前賢人會議就已經出現了。

英格蘭的七國時代的賢人會議是由各國君主親自召集,會期、會址和規模各不相同。盎格魯-撒克遜時代晚期,召開過賢人會議的城鎮有六十多個。當時各國無固定的首都,國王遊幸駐蹕處很多,以至莊園或圍場都可用來開會,所以其會址是無法計數的。

9世紀到11世紀,倫敦成為召開會議最多的城市,聖誕節、復活節、顯聖節等宗教節日是理想的會期。考古資料顯示,較好的賢人會議大廳有130—150平方米,配備有廚房、休息室和資料室等。

在931年3月召開的賢人會議中,有坎特伯雷和約克兩個大主教、威爾士的兩個國王、17個主教、5個修道院長、15個地方官和59個塞恩,共101人。934年的溫徹斯特賢人會議中, 有大主教和主教19人,修道院長4人,威爾士貴族4人,地方官14人和52個塞恩,共81人。

當時交通不便,加之其他原因,個別人接到國王詔令後沒有出席,有時會受到懲罰。這表明,出席賢人會議不但是一種榮譽和權利,還是一種義務。

賢人會議成員屬顯赫人物,職權范圍廣泛。

首先,參與國家內外的重大決策,有權廢黜或擁立國王。例如757年,韋塞克斯的希格伯特因違反習慣法被奪去王位;774年,諾森布裡亞國王阿爾萊德因行為不軌被廢,另選塞爾萊德為王。

第二,賢人會議享有司法權,有權審理各種案件,其判決是集體決議的結果,國王也無權變更。此外,賢人會議為國王提供建議和信息,當時交通落後,歷代國王常到各地遊歷、並在不同地方召集賢人會議,以了解更多的當地情況。

賢人會議天生具有代表氏族貴族的利益來遏製王權膨脹的性質,是早期英國貴族與王權鬥爭的主要形式,並且事實上使得國王暫時沒有獲得其在11世紀後期才擁有的地位和威望。即便著名國王的艾爾弗雷德也不得不經常召開賢人會議聽取貴族們的意見。

諾曼征服後,威廉一世急切的舉行充滿君權神授色彩的塗油加冕典禮,以向世人表示“通過塗油加冕典禮,‘蠻族’政權的國王們不再僅僅是日耳曼原始部落的軍事首領,不再是可以隨意被貴族組成的‘賢人會議’束縛、廢黜、甚至處死的部落領袖,而是代表上帝行使國家政治統治權威的神聖尊嚴的基督教國王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