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征服者威廉大帝》第四百四十六章 對立和統1
此時威廉的未婚妻烏拉卡.希梅納早已在數月前就已經返回西班牙卡斯提爾王國的布爾戈斯宮廷。

依照傳統,結婚前雙方要進行長達40天的結婚預告,未婚夫婦在此期間不得同室而居,也不能互相見面。

40天的數目是一個特別的含義,也是一個象征。

基督教會中,耶穌曾經在曠野中經受魔鬼40天的誘惑,因而,將這含義引申出去,也即是要人們效法耶穌經受40天的考驗。

在40天的結婚預告期中,二人以及各自的家族會多次宣布計劃聯姻,以此來讓一些隱藏的不符合教會規定的事情透露出來,比如二人是屬於教會禁止的近親,或者是二人中有一人先前有婚約卻並未解除等等。

這些措施一方面是使結婚的關系更加透明化,另一方面,也是使結婚的性質更加純正化,避免違反規范之外的婚姻。

因為威廉極為重視這場婚禮,需要長時間的準備,烏卡拉.希梅納不得不提前數月離開諾曼底,返回卡斯提爾的布爾戈斯宮廷,同時她也擔負起了加強諾曼人和卡斯提爾人的重任。

作為將要結婚的22歲男子漢,威廉也逐漸收斂起殘暴無情的脾性,在改革英格蘭教會的時候,采用的手段柔和了許多。

同時,蘇格蘭王國南侵的消息也讓威廉生出和羅馬教皇和解的心思,他不想在結婚的時候還背負著一個革除教籍的汙名,被歐洲各國所孤立。

不過威廉卻並不能首先提出和解,因為這會讓他失去主動權,首先提出和解的一方難免在氣勢上弱上一些。

於是威廉派遣秘密使節前往羅馬,和他的盟友傑拉爾德樞機主教聯絡,請求他居中調和,促成威廉和羅馬教皇和解。

為了提高成功率,威廉也邀請了希爾德布蘭紅衣主教進行遊說。

希爾德布蘭曾經在教皇格裡高列六世在位期間被委以重任,被任命為司鐸和教皇秘書,後來格裡高利六世被罷黜後,希爾德布蘭就在托斯卡納的修道院中歸隱。

後來利奧九世極為教皇,他親自延請隱士希爾德布蘭出山,擔任紅衣主教。

希爾德布蘭能力出眾,輔助教皇利奧九世執行克呂尼派改革,深得教皇信任,因此威廉特意請他劇中說和。

自西羅馬帝國崩潰以來,基督教一直都以構建和維護神命的君主政治統治秩序為其神聖天職,因為社會的動蕩與分裂,也意味著教會的受害乃至毀滅。

英格蘭教會經歷了數次英格蘭內戰以及威廉的打壓後,已經成了威廉手中可以隨意擺弄的玩物,完全被威廉掌控,成了他的附庸,隨後又被改組為聖公會這一以威廉為首腦的英格蘭教會組織。

要不是數次戰爭對教會的傷害,英格蘭教會也不會淪落至此,由此可見戰爭對教會的傷害了。

正如史家所指出的,“對教會而盡管羅馬教廷此時不斷乾言,沒有什麽比公共秩序解體和地方權勢者的無政府主義更有害”。

涉各國的內政,但教廷意旨在將各國教、俗權納入其大一統的神權支配軌道,而不希望看到教、俗權衝突導致王權瓦解、政治分裂割據的局面。

在這場威廉和教廷的衝突中,英國教會既是發起者,更是受害者,但這並未使它改變其維護神命王權的傳統。

早在威廉與伍斯特主教衝突時,不少英國主教就紛紛呼籲雙方以大局為重,化乾戈為玉帛。

利西尤斯主教強調,“沒有教會,國王不能獲得拯救,沒有國王保護,教會不能享有和平”。

而魯昂大主教在給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信中聲稱,

教、俗權應精誠團結。因為英國教會和執政者因其本能需要而聯系在一起,以至於一方從另一方獲得巨大力量。

顯然雙方都深寓著教、俗權共同根本利益的真諦,那就是國王需要教會來神化和強化王權,參與王國的複雜政務,而教會則需要王權的庇護和封賜,以求生存和發展。

此外,由於英王國偏於海峽一隅,教廷權力的滲透畢竟有限,而王權對教職選任的長期控制,確保了國王的忠順臣屬壟斷了大多數高級教職,從而賦予了英國教會對王權的政治依附性格。

所有這些,都決定了在英國封建王權與教會“二元統一、對立”的關系中,兩者時有的權益衝突始終服從於雙方政治聯合這一大局。

也正因為如此,英國教會即便在與王權抗爭時,也遠未偏離維護國王權威、反對分裂割據的的基本立場。

約克大主教埃爾德雷德和威廉抗衡時,大多數主教仍站在王權一邊。

而在這次教、俗權力衝突中,英國的主教多未卷入與約翰王的正面對抗。

他們雖反對王權的苛暴之政,並與某些謀反的世俗貴族匯合,但並未情緒化地卷入武裝反抗的鬥爭,而是力圖將反叛勢力聚集起來,疏導到和平談判與政治妥協的軌道之中,以圖建立一種既保有國王的神聖權威又可限制其專斷權力的“有限君權”的政治體制。

不過他們的目的是威廉所不能容忍的,在失敗後教會就遭到了接踵而至的打擊,以至被威廉完全掌控。

奪取英格蘭教會控制權後,威廉急需和教皇和解,以換取歐洲各國的承認,這才是他要求談判的原因。

希爾德布蘭紅衣主教為了消除威廉和教皇間的矛盾,他勸說教皇利奧九世摒棄前嫌,同時他還在國王和教皇之間奔走呼號,化解矛盾,最終促成了這次談判。

1049年1月初,威廉過完二十三歲生日後,希爾德布蘭紅衣主教作為教皇的使者如期抵達英格蘭,他受到了威廉的熱烈歡迎。

雙方在1049年1月進行談判,談判中,與會人員除了國王的代表諾曼底大主教哈梅林和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外,還有跟著希爾德布蘭返回的約克主教埃爾德雷德和3位主教。

威廉和希爾德布蘭商定,他歸還埃爾德雷德和三位主教的教職,再次任命埃爾德雷德為約克主教。

其次,威廉將歸還部分教會資產,將被捕入獄的數名主教無罪釋放。

最後,威廉還承認凱撒.德.歐特維爾的獨立地位,從此阿普利亞公爵不再是威廉的臣屬。

這一點是威廉加上的最大砝碼,他知道利奧九世一支在拉攏阿普利亞的諾曼人,且凱撒和阿普利亞的諾曼人也不受威廉的控制,他也樂得與凱撒解除君臣關系。

作為交換條件,教皇免除了對威廉革除教籍的出發,宣布不再干涉英格蘭的教會事務。

雙方合約簽訂,為期近兩年的王權和教權尖銳對立局面終於迎來了完結,雙方再次和諧統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