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征服者威廉大帝》第五百零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
教皇逼迫甚急,意圖再次控制英格蘭、諾曼底和法蘭西的教會,試圖干涉王國內政,這對於控制欲望極為強烈的威廉來說是絕不容許的。

對付羅馬教廷,威廉並沒有多少反製手段,一方面是教皇有神羅帝國的支持,面對這個龐大的帝國,威廉是絕不想與其進行全面戰爭的,因為這樣一來會極大地消耗諾曼王國的實力,使得威廉的敵人取得可乘之機。

故而,威廉將進軍羅馬,廢立教皇這一選項排出掉,就算他要效法神羅皇帝亨利三世的做法,現在也不是最佳的時機,至少要等到薩利安王朝的亨利皇帝去世後再作考慮。

而另一方面,威廉能投射道亞平寧半島上的力量也很有限,在和西西裡國王凱撒解除君臣關系之前,他還能通過凱撒和諾曼人的力量對教廷施加影響,但現在卻不行了。

這裡凱撒自從和威廉解除君臣關系後,先後奪取了拜佔庭帝國的萊切和卡坦扎羅,隨後他有南下全取西西裡全境。

最終與去年1050年9月,在羅馬加冕為西西裡國王,由教皇利奧九世親自為其加冕。

自從威廉和凱撒解除君臣關系後,威廉就失去了地中海的立足之地,想要向羅馬派出兵力,非得繞過伊比利亞半島,橫渡半個地中海才行,這對於威廉來說實在是很不方便。

而原先他準備讓莫裡斯.韋爾夫繼承維羅納和卡林西亞公國的計劃也因為亨利三世大舉南下羅馬,廢立教皇而破產了。

莫裡斯的叔叔圭爾夫.韋爾夫公爵被皇帝奪走了領地,威廉的計劃自然也無從談起。

至於莫裡斯.韋爾夫本人想要繼承阿佐二世的倫巴第公國,那更是有些異想天開。

韋爾夫三世的妹妹庫尼貢德嫁給了意大利埃斯特家族的阿佐二世。

埃斯特家族也是意大利的豪族之一,從阿佐二世的曾祖父開始,他家就是米蘭的統治者。

阿佐二世和庫尼貢德的聯姻使韋爾夫家族士瓦本支在士瓦本的財產落入埃斯特家族手中,兩人有一個孩子叫莫裡斯.韋爾夫,阿佐和第二任妻子也有一個孩子叫富爾克。

但韋爾夫家族已經衰落至此,阿佐二世更是位強人公爵,莫裡斯不可能取代他的弟弟稱為倫巴第和米蘭的繼承人。

既然之前在意大利取得領地的計劃已經失敗,那麽威廉就要從新考慮新的方案,至少要在意大利和羅馬附近取得領地,以此作為立足之地,繼而威脅羅馬教廷,不使其肆意妄為。

環顧整個意大利,孤懸海外但卻直面羅馬的科西嘉島和撒丁島是極為理想的目標。

目前,科西嘉島是威廉的親家,托斯卡納和斯波萊托公爵博法喬尼.迪.卡諾薩的領地,他的女兒瑪蒂爾達正是威廉的兒子小理查的未婚妻。

有這層關系在,威廉倒是不好下手直接將科西嘉島佔領。

倒是可以試試從親家公博法喬尼公爵那裡購買一些撒丁島的領地,或者直接將撒丁島全部購買下來。

這個時候撒丁島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樣子,就是後世也不見得這裡有多麽的發達,想來購買撒丁島的花費不會超過五千磅銀。

除了撒丁島之外,還選定了一處目標,那就是比薩共和國所有的撒丁島,也即薩丁尼亞地區。

撒丁島,也即薩丁尼亞,是意大利西地中海諸島中面積僅次於西西裡島的第二大島。

它位於意大利半島海岸以西200公裡,北距法國的科西嘉島12公裡,南距非洲海岸200公裡,首府是卡利亞裡。

從撒丁島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看出,

薩丁尼亞作為溝通東地中海,連接法國南部沿海、意大利和北非的戰略要地,地理位置極為優越,而這也是威廉選擇它作為諾曼人滲透意大利的落腳點的原因。控制撒丁島的是比薩共和國的意大利人,島上有兩個伯爵,分別是阿爾伯雷亞伯爵馬裡諾亞和卡裡利亞伯爵托克托裡。

威廉的盟友熱那亞共和國是比薩共和國的敵人和主要競爭對手,而他和比薩共共和國根本沒有多少聯系,就連貿易也極少,因此將來他奪取撒丁島的時候無需估計多。

甚至威廉可以聯合盟友熱那亞共和國一同進攻比薩共和國,有熱那亞共和國的幫助,想必奪取撒丁島會簡單很多。

不過這些都只是威廉對將來進軍意大利所做出的計劃,現在還不是實施的最佳時機。

然而近來教皇對威廉威脅日益加大,他急需一種對教皇利奧九世極為有效的反製措施。

威廉將自己關在營帳內,不準任何人入內,準備在幽靜的環境中,從腦海中搜尋對反製教皇有用的記憶。

忽地,一個信息映入威廉的腦海之中,要是歷史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三年後的1054年將發生一件對基督教影響深遠的大事件——1054年大分裂時間。

公元1054年發生了基督教歷史上最大的分裂,即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分離,或稱之為西方教會與東方教會的分裂。

當時羅馬東帝國,拜佔廷帝國的國勢日益衰落,借此機會,羅馬教會意圖繼續謀求居整個基督教世界首席的地位以及奪取意大利南部教會控制權。

事件的起因是1053年時,君士坦丁堡牧首馬格爾賽魯拉留斯把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禮教堂全數關閉,因其拒絕使用希臘禮拜儀式。

這無疑熱鬧了敏感的羅馬天主教會,教皇維篤二世借題發揮,將君士坦丁堡牧首馬格爾開除教藉。

1054年7月14日,羅馬教會樞機主教宏伯特與君士坦丁堡牧首馬格爾談判,但羅馬教皇顯然毫無誠意,雙方談判破裂,羅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互相將對方逐出教會,這標志著基督教正式分裂為羅馬公教(天主教)和希臘正教(東正教)。

無疑,這場分裂的影響是空前巨大的,不僅形成了日後基督教兩大派系天主教和東正教對立分裂的格局,同時也造成了其背後兩大政治勢力西歐諸國和拜佔庭、俄羅斯等國的長期對峙局面。

兩三年後即將發生的這一歷史時間無疑將會極大地吸引羅馬教會的注意力,將教廷的精力牽扯到和東正教對峙中。

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羅馬教會和東方希臘正教的矛盾由來已久,兩派在誰居教會首席地位的問題的爭鬥更是愈演愈烈。

利用兩派間的矛盾,不是沒有威廉操作的空間。

只要操作得當,天主教會大分裂的事件將會提前兩三年也說不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