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道另一端的順王朝,南方的大戰已經結束了近兩年時間。因為火器技術和部隊質量的進步,即便不像外族的清朝那樣有武大郎開店、要限制綠營兵力和軍事力量的問題,也沒有必要維持太大規模的部隊兵力了。連同各封地用於治安的人口加起來,全國也最終隻保持六十萬左右的兵力。其中真正用於野戰的力量只有數量在十萬左右的內陸水師與騎兵。可是在大口徑線膛武器與鋼製無後座力套筒散彈炮還有足夠的船只和馬匹將野戰主力武裝起來、用帶刺刀的燧發槍將各地的治安力量武裝起來、並且在不少地方都修建了信號塔之後,整個王朝的統治力似乎還在消耗更少的情況下大大加強了。土地與財富的重新分配乃至武裝力量負擔的減少並沒有帶來想象中那樣的統治力削弱。多年的戰爭鍛煉乃至大浪淘沙很大程度上還讓上上下下的人和效率甚至比朱元璋時代的明初要高上不少。戰略通信的改善和中央技術武力的強化也帶來了類似的效果。唯一似乎在外人看起來有些不安的是對南方的戰事大大強化了劉方亮的地位,不過李自成對此卻似乎並不以為意。
近兩年時間以來的忙碌讓戰後的內政稍稍有些安穩之後,李自成平日裡的時間裡也開始多了一些。能夠抽空用於看書的時間也更多了。不過一些新的簡化字讓知識底子並不算有多高的李自成讀起來有些困難,為了方便理解,也經常讓宋獻策跟隨自己一起坐而論道。尤其是在讀到資料庫裡的一些未來社會或文科方面的書籍的時候。
“據說那個世界上三四百年後,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思潮和制度,可我籠統看這幾本歷史方面的書籍似乎還是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社會主義制度、新自由主義這些具體是指的什麽?東西方又為何而冷戰呢?”李自成還是有些疑惑的問道。
在這方面稍微有點兒天賦的宋獻策當然也能理解的更多,平時用於讀那些非保密類的社科類的書籍的時間似乎也更多一些。
“我的理解,所謂社會主義,似乎有些像秦漢時代的公田概念。又或者管仲官山海政策。最初的時候是處於一種以仁為本的民本思想。主張控制過度的重商帶來的貧富差距和諸多道德問題。而後來,這種從民本出發的思想就成為了一些比較弱勢和落後的國家加強政府財政、像秦國那樣集中力量‘耕戰’的一種手段。是變種的秦製。所謂自由主義或新自由主義,我看更切合道家或陶朱公的某種結合。主張以私利做為經濟的根本驅動,是商人治國的結果。他們冷戰的本質,應該是官員和商人,誰應該是國家的主宰。。。”宋獻策思考了許久之後回道。
“那在先生看來,誰的主張比較貼合實際呢?”李自成的詢問似乎十分平淡。不過著卻讓思維開始有些發散侃侃而談的宋獻策感覺到了一種不安。於是在思索片刻之後隻好回道:“在我看來,這兩種思想都有偏頗之處,而且看似相互對立,實則同出一脈。比如他們在理論上都否定君主的作用,起帶來的最終結果,必然是失去了君主製衡的各種貴族富家利益的膨脹,概莫能外。比如那蘇聯,在史達琳時期和國家時刻處於淪亡危險的情況下就能夠精誠團結,克服種種困難,從一個落後國家成為在科技上都能夠與美國最終並駕齊驅的大國。而到了後來,官僚權益膨脹而缺乏帝製卻帶來君主權力衰弱。其結果也就與過去的朱明王朝大同而小異了。君權的缺乏、在擁有了足夠核武之後國家淪亡危機戰爭需求的解除,都會讓那種形同秦製的制度變得不可持續。。。”
“那,你是主張西方的價值是對的了?”李自成這樣詢問的時候似乎並沒有什麽不滿的口吻,不過宋獻策卻終究不敢冒險,而是說道:“重商的危害,晚明即可多見。或許如果僅僅局限於幾個資源富饒的小國范圍內,貧富差距或社會矛盾終究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然而如果是終不可能在人均物產上十分豐富的大國或世界,這種制度也會終究造成大的危機。。。”
宋獻策的發言看似保守中立,可是李自成卻能感覺到:他其實是傾向於西方的自由主義的。只是在自己面前不好直言與現有順朝制度差別過大的意識形態罷了。
不過想起又一件比較疑惑之處李自成又問道:“我聽說過社會民主主義或所謂的第二國際是他們當中的一種思想?介於兩者之間?可是我也終究不知道他們的主張是什麽?”
宋獻策仔細思考片刻後回答道:“所謂社民, 脫胎於馬恩,但最終同自由主義殊途同歸。都主張基於民主政治原則下的商品經濟,都主張私有產權的保護,最多國有成分是一成還是三五成、對底層的福利是僅僅提供食物,還是接近最低工資標準罷了。本質上,是商人們為緩和社會矛盾在一些政策上的適當調節而已。。。”
這幾年的時間裡李自成對儒家大致有所了解,主張人性論和利義之辯的儒家最終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更傾向於後者是不奇怪的。只是想起了自己過去曾經經歷過和見過的許多事之後,李自成的心中早已有了定見:因為過去不為人知的一些事情,自己實際上已經喪失了擁有後代的能力,繼承者也不過是過繼而來的。家天下在別人看起來或許很重要,但是對於自己來說,已經並非是最重要的事情了。不論是幾十年還是百年後,自己一定要還給全天下民眾一個能夠幸福生活的朗朗乾坤。
而就在這時候,似乎有急報的傳信送了過來。
“是劉方亮那裡送來的急報?”宋獻策見狀也知道似乎出了問題。劉方亮尋常時候的通信可從不會用這種容易引起不安的傳信規格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