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隻爭朝夕的張偉在權衡之後沒有打算先積累火藥工藝甚至是試製更先進的礦山炸藥再去開礦。因為之前面對太陽王朝進攻時的備戰再加上多年來因為自己的事情夏地原有政權的一些備戰,庫存的傳統黑火藥還是有不少。大概十余萬斤總計五六十噸的規模,這些傳統工藝黑火藥如果同臨高帶來的那些黑火藥兵器,或者精乾兵工最新試製出來的那些近代工藝黑火藥相比,效能至少相差三倍。如果同一些礦山炸藥的樣品相比,那威力至少相差十倍。
可是這樣算來,就算是效能隻相當於近現代礦山炸藥十分之一,再加上打眼工藝和技術也比較落後再打個幾折,那算起來也隻少能一次炸萬立方米小幾萬左右的礦石。完全可以供近萬噸鐵或者幾千噸鋼的冶煉需求了。
幾千噸鋼或者一萬噸鐵說起來是個很不起眼的數字,可是如果完全用來組織兵工、至少一次可以把所有夏地的七八萬可動員兵源潛力全副武裝起來的前提下還徹底實現農具鋼化外加滿足現有一些設備的用鐵需求。以現有的條件就算“勇攀科技高峰”沒有幾年的時間也根本搞不定。
就這樣,做為一次重要行動的“采礦遠征”很快就動員組織起來。
在神武一族還根本沒有控制夏地的時候,為了應對沿河威脅就本已經有不少船隻,太陽王朝控制夏地時期出於打漁和維持給養的原因也沒有破壞那些船隻。因此二百艘安裝有人力螺旋槳裝置的小船很快就攜帶著庫存的黑火藥還有大概五六百公斤左右新試製出來的現代工藝黑火藥出發了。此時夏地還根本沒有像樣的三酸兩鹼工業,硝銨炸藥僅僅是實驗室級別的幾十公斤的規模,僅僅用於測試和評估效果而已。
這麽多的小船與其說是為了運送開山用的炸藥,不如說是準備往返運輸選礦人手和可能的礦石。
似乎是上一次瞬間殲滅性打擊百余名礦區附近的遠古青壯、並且還有不少幸存者逃回去所形成的威懾力。這一次二百艘船乃至三千人規模的采礦大軍在出動的時候幾乎再也沒有遇到人影。就連一些遠古時代比較愚鈍而不知畏人的猛獸們如今似乎也都變得聰明了。見到了這種陣勢往往一裡以內的遠觀都有些不敢了。
跟隨張偉來的當然也有明末位面從事過礦山開采的一些搞爆破的工匠,在大順政權中,這些人才並不算少。經過了一年多時間以來簡單的文化培訓。采礦作業的理解也比張偉要深的多。
一名這方面的工匠在張偉準備直接親手鑿孔的時候看了看計劃圖紙,並對張偉說道:“我不知道這異界的炮眼為什麽只有不到一寸粗細、深只有一人左右的距離,分布排列間距有一米左右。我只是覺得:聖主決定把炮眼擴大為三四寸大概一人胳膊左右的粗細,深度和排列密度卻不變有些保守了。這鐵山不同於尋常的石頭山,我看排列的密度至少縮小到兩尺為好。而且一次同時引爆這麽多炮眼有把握麽?我建議還是分批次進行引爆、一次隻一同引爆不超過九個眼比較好。如果把炮眼的直徑擴大到五寸左右,挖掘上也要相對容易些了。。。”
張偉雖然不知道這個匠人的意見十分正確,但寧可浪費也不能炸出的礦石不夠細的思路總是沒錯的。
這樣的炮眼讓張偉多少也要花費些功夫才能利用準備好的鐵器在那專門挑選出來的鐵礦含量似乎比較多的地方開鑿起來。其他人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往往先用火炮在十幾米左右的距離上發射初速上百米每秒的鐵杵在岩石上炸出一個孔來,然後再以人力慢慢的進行加工,多少也能起到一些幫助性的作用而不是全由張偉負擔。
這樣經過連續三晝夜的忙碌,終於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幾天完成了八百多個炮眼一共百余組爆破點的布置。
到了這個時候,在沒有專門的鑿孔機的情況下整個采礦大軍所攜帶的鐵器幾乎都被消耗一空。
謹慎的張偉當然沒有選擇一同引爆那些炮眼,而是先試探著引爆一組看看效果。如果炸出來的石頭有問題或者對火藥的威力估計有誤,那麽就只能試情況看看能不能運回去加工了。
張偉還記得自己父母小的時候就從事過以人力砸石頭一類的重體力勞動。在人體消耗很大的情況下一個人一天就能粉碎三十噸石料?那麽這樣就算保守一些,幾千人忙碌數日到十日也是很容易將那些被炸出來塊頭太大太不規則的石頭加工成比較適合的鐵料。選礦則當然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一次試爆的時候,多多少少還是給了張偉一些小時候在滿城漢墓附近的水泥廠附近觀摩爆破石山時的感覺。當然,似乎也有些不同。足足七十五公斤黑火藥在爆炸的時候產生的硝煙可比尋常近現代工業炮眼的三四公斤硝酸銨大多了。 這讓爆炸產生的音響與煙火似乎更匹配一些。
真實的近現代礦山爆破給人的感覺:是震撼整個山丘一般的動靜可爆炸起來的硝煙往往僅僅是山脈中冒出來的小小棉花點。可見:恐怕很多影視甚至戰爭紀錄片乃至戰地記者新聞紀實都無法反應的事實是:爆炸帶來的音響效果往往隔著鏡頭被大大的低估了。
大量的黑火藥在爆炸的時候產生的聲響也不似硝酸銨那樣清脆,而更似悶雷或放大版本的響鼓。一連八個炮眼的六百公斤黑火藥在爆炸的時候徹底讓方圓十丈范圍內被濃煙所籠罩。
當濃煙漸漸散去的時候,被爆破的山峰依然巍峨挺立,僅僅是似乎被崩一堆碎石而已。
這些石頭有些如同床或假山一樣大,小的也有磨盤一般大小,而且十分不規則。在工具不夠的情況下,最終的結果是只能張偉親自表演以石擊石的破石術。可這樣下去,就連張偉也不知道要拖延多長時間,這一趟采礦遠行所攜帶的食水夠不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