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勝利之鋼蟻雄心》第360章 金山黎明(終)
  超級重炮的射速確實不高,每分鍾只有四發而已。

  但是近百門超級重炮同時炮擊,那個威力就有點嚇人了,宛若火星撞地球一般,全然一派末日的景象,只見沸騰而熾烈的地獄之火,大有毀天滅地之勢。

  一片片衝天而起的氣浪,更是將血水、殘骸、人體,以及其他的雜物,拉上了近百米的高空,將金山凌晨的霧氣攪得支離破碎。

  超級重炮群的實際殺傷力,往往還是其次的,每輪炮擊也射殺不了多少人。

  但是那種吞天噬地的浩大聲勢,以及九級地震般的連連顫動,讓日軍上下心灰如死,不但盡皆心智被奪,而且退無可退,一個個隻好抱著腦袋、緊縮著身軀,靜靜的等待死亡天使從天降臨。

  然而更恐怖的是,超級重炮群似乎長了眼睛一般,從全公亭、金絲娘橋,到漕涇鎮、金山衛東側,射擊范圍由近到遠,依次調整了炮擊的角度,過程宛如行雲流水一般,將三四個主要登陸點一一摧毀。

  原以為躺在地上彈坑裡,就能躲避炮彈的寶貴經驗,在這裡也完全失效了。

  一則是炮彈覆蓋的密度太大,二是炮彈專找人多的地方打。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

  超級重炮炮群的炮擊重點,開始從淺水區轉向陸上區域,數萬已經登陸的日軍,突然覺得時間變得異常的長,分明已經略略發白的東方,突然又黑了下去,在感覺之中,仿佛每一分鍾,都有一年那麽長。

  他們緊緊的卷縮在地上,嘴巴盡量張大,爭取不讓次聲波震碎內髒,如果真被炮彈直接命中,也隻好自認倒霉,瞬間成神,一了百了。

  幸存的日軍艦艇,在不遠處循巡不前。

  當日軍第四艦隊司令官,豐田副武中將驚魂暫定,在旗艦足柄號巡洋艦上點檢他的部隊時,才發現三十多艘軍艦,竟然只剩下了七八艘較快的驅逐型軍艦,所護送的十多艘萬噸級運輸艦,早已全軍覆沒。

  不僅如此,連登陸的五六萬部隊,也只剩下了幾千人。

  歷來禍不單行,豐田中將還接到了一個噩耗,一個讓他差點剖腹自殺的消息,因為浪漫而多才的朝香宮鳩彥親王,竟然沒能逃出登陸場。

  這廝真的很想再次衝入登陸海域——救回親王殿下,但是他的理性告訴他,這是一種極其愚蠢的行為,將會導致所幸存的七八艘艦艇,全部覆沒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那才是最大的恥辱。

  豐田司令隻好決定事後再謝罪了。

  按說在日軍的第11軍中,現役將軍與皇室成員也不在少數,而朝香宮鳩彥的軍銜也就中將而已。

  這廝有這麽重要麽?

  不過萬事皆有例外,鳩彥親王不但是某位老駙馬的兒子,具有純正的皇族血統,而且在1910年,這廝自己又娶了明治天皇的女兒,因此連在位的昭和天皇,也得喊他一聲皇叔。

  另外,這廝還歷任了近衛師團長等軍政要職,在日軍之中也頗有一些聲望,是皇族在日軍中的代表,因此很得天皇的看重。

  不過說到鳩彥親王,也是劉亦誠最想殺掉的鬼子之一,自從得知這廝任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有可能在金山衛登陸之後,就一直在琢磨如何弄死這貨,所以他急忙從川西基地,運來了五十隻螞蟻機器人。

  劉少將親率螞蟻軍團,在杭州灣金山衛以西,沿海岸線二三十公裡的九龍山中,不分晝夜的修築重炮陣地。

  還好他的好老婆孔玉玲,沒有忘記他當初的囑咐。

  孔大小姐不但通過孔氏家族的勢力,將讓她的表哥張伯玉,即刻從陝西漢中調任到嘉興,還當上了嘉興縣縣長,兼任該縣的民團司令,並秘密的將九龍山一帶,圈為孔氏家族的領地,將數千噸進口鋼鐵藏納其中,以備劉司令有朝一日大用。

  劉鄖仗著“先見之明”,以及事先布下的種種暗手,現在終於全都付諸於實現了。

  這廝打算采用超級重炮群,狙擊日軍的兩棲登陸。

  59.9級的螞蟻機器人,每秒可以采礦或加工2.78公斤,而且還有五十多隻螞蟻一起加工,各項工程的進度堪稱神速,反正劉司令也沒打算修建“永不陷落”的堡壘,以至於秘密的重炮陣地很快修建成型。

  至於加工重炮與炮彈,則放到了最後。

  讓五十隻螞蟻機器人,加工一門182毫米口徑的重炮,通常只需要區區十分鍾,即使再加上海量的空氣壓縮型炮彈,整個加工過程也只需要一天的時間而已,將外星科技的逆天強悍屬性一展無遺。

  11月13日,老蔣向世人公布《告全體上海同胞書》時,劉鄖的九龍山重炮基地也基本完工了。

  在九龍山溶岩石洞之中,這廝一共建成了五六個秘密倉庫,以及七個炮兵陣地,理論上可以容納近百門重炮。

  由於隻準備了數千噸鋼鐵,因此隻製造了二十八門重炮,以及特製的炮彈二萬余枚,另外緣於螞蟻機器人的數量有限,即使生產出再多的重炮,也沒有足夠的“合格的炮兵”了。

  劉亦誠也算仔細過,即使再會集約、再會統籌,伺候一門182毫米重炮,至少需要二隻螞蟻機器人,一隻必須與智腦相聯通,以便及時的進行瞄準、上彈和發射,而另一隻則充當“運輸人員”。

  當重炮進行高強度的持續炮擊時,對炮彈的需求量非常大。

  幸好,“螞蟻”是天生的負重冠軍,平均每分鍾,足以搬來十多枚102公斤重的大口徑炮彈。

  然而,到位的螞蟻軍團只有50隻螞蟻,即使加上幻影機甲中的螞蟻,也只有56隻而已,因此最多只能操縱二十八門重炮,正好將182毫米重炮的威力,與“螞蟻炮兵”的輔助性,發揮到最完美的程度。

  為了彌補重炮數量不足的缺陷,劉少將竟然靈機乍現,想到了“三彈同時著地”。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喪心病狂”的炮擊技巧。

  三彈同時著地,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簡單的來說,就是讓一門大炮,先後發射三枚炮彈,但是這三枚炮彈,必須在同一時間(誤差小於3秒),落入一個指定的區域,形成三倍的殺傷效果。

  大炮的射擊方位與角度,一般是由炮兵們事先算好,當第一枚炮彈被激發後,由於角度和加藥問題,必定具有一定的滯空飛行時間,因此正好乘此時段,補發一枚,如果情況允許,可以補發第二枚。

  當然,只有那些射程較遠的大炮,才能做到這一點,而且要在效果最佳的情況下,就是三枚炮彈同時著地,以至一門重炮,能當成三門重炮用。

  以182毫米的重炮為例,它的正常射程高達30多公裡,而一枚該口徑的專用炮彈,自重為102公斤,出口初速度為935米/秒。

  從理論上來講,該炮彈被激發之後,只需32秒就能抵達目標,但是炮彈在飛行時,往往會受到空氣阻力和自身重力的影響,飛行軌跡呈拋物線狀,其頂點是近萬米的高空,而且飛行的速度呈急速減速的趨勢。

  因此導致該型炮彈,真正抵達目標的實際時間,通常要花五十多秒,甚至更多的時間。

  然而,根據每門大炮試射表上的記錄,想擊中某一具體區域,並不是只有一種射擊方式,而是隨著裝藥的多少,以及炮口角度的調整,可以找出多種的射擊方式,而且隨著這些細節的差異,就會出現炮彈滯空時間的差異,有的需要1分03秒,有的需要48秒。

  甚至有些炮彈發射技巧的差異,導致炮彈飛行過程僅僅只有1-2秒之隔。

  但是182毫米重炮的射速尚佳,由螞蟻機器人操縱時,每分鍾高達6—8發,發射間隔是7—8秒,為“三彈同時著地”提供了可能性。

  當然,三彈同時著地,本來就是理想化的炮擊技巧。

  想要做到這一點,不但要精確計算加藥量、方位角度,以及裝彈頻率,而且往往口徑越大的炮火,其射速就越低,根本無法實現三彈同時著地,若是炮火的口徑小了,射速倒是能跟上了,可惜炮彈的滯空時間又短了,最後仍然是徒勞無功,該技巧的難度可想而知了。

  但是對於劉少將而言,這些麻煩都不是什麽問題了,因為他有黑科技——智腦在手,計算區區二十多門重炮的射擊角度,以及加裝發射藥量的多寡,完全可以在0.01秒之內搞定。

  何況他還有五十多個——貼心的螞蟻機器人在手,只要制定好所攻擊的目標或區域,剩余事情就不用他再管了。

  當智腦、螞蟻機器人,以及182毫米重炮,完全整合在一起時,竟然發生了化學反應,原本射速為每分鍾6—8發的重炮,居然打出了每分鍾12發的成績,這可是105毫米山炮的射速,再結合“三彈同時著地”的射擊技巧,真不亞於上百門重炮集火的效果。

  而朝香宮鳩彥與笠原次雄,認為“超級重炮射速較快(每分鍾4發)”,完全是一種主觀上的臆想,他們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才知道這個秘密,到那時早已時過境遷了。

  11月14日凌晨,新的朝陽終於升了起來。

  徐徐升起的太陽,清除了種種迷霧和黑暗,尤其留下了無數傳說的杭州灣金山衛,更是迎來了新的一天,陽光將離海岸不遠處的三座金山,更是照射的分毫畢現,煙氣嫋繞宛若人間仙境一般。

  好在九龍山上的超級重炮群,也逐漸停止了咆哮,讓幸存的日軍得以苟延殘喘。

  在即將黎明的一個多小時,位於九龍山的182毫米重炮群,一共發射了一萬五千枚炮彈,將日軍的三十多艘艦艇留在了海裡,將數萬日軍堵在了登陸地區,究竟傷亡了多少,已經成了一個秘密。

  待胡璉師長與陳光中師長,率部抵達金山衛抗擊日軍登陸時,只看到了一片燃燒的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血水。

  陳光中的63師雖然精銳,卻是純粹的普通步兵師。

  至於胡璉所率領的201師,則是完全“嚴重脫離大眾”的產物,盡管只有一萬余人,但是坦克與裝甲車,卻有二百多輛,哪怕它們大多是些Ⅰ、Ⅱ型的德國坦克,卻也不是血肉之軀能抵擋的東西。

  面臨鋼鐵洪流,剛離開煉獄的日軍隻好紛紛投降了。

  讓胡師長與陳師長最鬱悶的是,這些日軍似乎都有些神智不清,哪怕有人咳聲嗽,都會即刻躺在地上等死,與其說是軍人,不如說是苟延殘喘的廢人,讓他們有種勝之不武的感覺。

  他們略略一審問,這些“廢人”還真是日軍中的精銳。

  不過南京方面的情報有誤,在日軍第十一軍的建制之中,根本沒有第十四與第二十師團。

  該軍是以第十五師團為核心,加入了第五師團的國崎登支隊,第六師團的牛島滿支隊,以及台灣步兵旅團、第1後備步兵團、偽靖安軍1旅、偽李春山旅、偽於芷山旅等等,亂七糟八的雜牌部隊。

  野心勃勃的金山衛登陸作戰,竟然打成了這個樣子,不但南京諸公沒想到,而且連日軍大本營也沒想到。

  當日軍軍部初次接到前線戰報時,還特意看了一下日歷,嚴重懷疑當天是“愚人節”,如火如荼的淞滬戰場,也陡然的冷了下來,雙方的指揮官們都需要時間——去消化這個很突兀的消息。

  從此日軍再也不提金山衛登陸之事。

  事後即使偶爾提到,日軍也會諱莫如深的亂說,甚至會裝出失憶的模樣,否認曾有這樣的一次登陸行動,而華夏軍隊也不願意提,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此次炮擊,是何方英雄所為,最後只能歸結為天譴。

  日軍通過秘密渠道,想引渡這萬余戰俘回國時,才赫然發現出發時的六萬多軍隊,卻只找到了二萬多人,其余的估計是被一一炮斃了。

  噩耗傳回了日本東京。

  正在吃早餐的石原莞爾,剛一看到前線戰報,兩隻眼睛頓時就圓了,差點沒被牛奶給嗆死,等他鎮定下來之後,即刻去皇宮前大禮參拜,跪請天皇召見,好在這廝不是“孤軍作戰”,在宮門前竟然跪一溜的高官政要,比如東條英機、近衛文磨、松岡洋右、山本五十六、平沼騏一郎等等,直令行人側目私語。

  這些政要聚集在一起時,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www.uukanshu.net連昭和天皇的近侍也扛不住這等恐怖的壓力,隻好向他們吐露實情——天皇陛下根本不在皇宮,早在二天前就去伊勢神宮靜修了。

  石原莞爾等人面面相覷,他們作為臣子,按說也不該打擾天皇的參拜,但是金山衛登陸失敗的消息,實在是太過重大了,萬一天皇震怒的話,他們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隻好一一登上東京灣的戰艦,盡快趕到三重縣的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位於日本本州的島中部,距離東京灣頗有些距離。

  一行人趕到伊勢神宮時,天上的太陽已然逐漸西去。

  還沒等這些政要們開口求見主子,伊勢神宮內就傳出了天皇的聖諭。

  聖諭寫在一冊玉碟上,玉碟古樸如新,而隨之一起出來的,竟然還有一柄溫潤質樸的玉劍。

  一眾神官生怕對政要們不敬,特意由大神官親自宣讀聖諭,“此劍名曰故劍,所謂一見如故、故劍情深、故土難舍,喻意似敵非敵”。

  “似敵非敵”,真是意味深遠,很符合腹語的要求。

  然而,意思卻簡單明了——“中日之戰,該結束了”。

  近衛文磨等人,卻隻覺得眼前一黑,仿佛整個世界都在垮塌,原本緊盯華夏的視線,怔然的向東南方轉移,難道英勇無畏的帝國皇軍,真要放棄大好的神州沃土,轉向東南亞或澳大利亞,去挑戰英美等歐美列強。

  (本書已完。本書是勝利三部曲的第一部,歡迎各位讀者與書友,繼續閱讀本書的後續部分,第二部《勝利之鋼蟻逐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