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勝利之鋼蟻雄心》第359章 海上升丸
  劉少將所薦之言,也確實合情合理。

  蔣委座略為琢磨後,即刻同意了劉鄖的計劃,不過他也向這廝明言,目前部署在太湖南的軍隊,只有二個警備旅而已,一旦全部駐扎在湖州,倘若再有什麽變故,太湖南走廊豈不是要唱空城計。

  劉亦誠也只有苦笑了,若是連湖州都保不住的話,太湖南走廊十有八九要完蛋。

  真的到那時,日軍可從容的進行多點進攻,那才是真的守無可守,與之相反的是,一旦我軍在湖州站穩了腳步,任憑日軍從杭州攻來也好,還是從上海攻來也好,其實都無大礙了,因為日軍繞不開湖州之地。

  好在老蔣同意了他的計劃,剩余的事情就好辦了,陳子良將即刻接手湖州防務,同時輔助南京的官員們疏散當地的百姓,因為這些地方即將變成戰場,普通百姓很難不被波及,因此早作準備,也是一番功德。

  為了彌補太湖南戰區的兵力空虛,老蔣不但將蕪湖機場交與劉司令指揮,還將賈璉以前留在淞滬戰場的川西兵,混合了中央教導隊的預備役,合編為川西野戰旅,旅長狼六,將作為劉亦誠的直屬部隊。

  11月12日,南下日軍的前鋒抵達淞滬海域。

  在聯合艦隊的護送下,日軍之第十軍、第十一軍,分別從台灣、日本本土、朝鮮、華夏東北,以及華北的平津等地,一一的聚集到了東海的舟山群島一帶,隨時準備實施兩棲登陸作戰。

  歷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日本的近衛內閣假惺惺的“為和平作最後之努力”,因此再次通過德國大使,向華夏的南京政府提交最後之通牒,希望能不戰而佔領淞滬等地。

  11月13日,蔣介石生怕前線的將士,因和談之事導致軍心受挫,於是乾脆借“最後通牒”之機,搞了一次戰前動員,是日正式向全國通電,以南京國民政府名義,發表《告全體上海同胞書》。

  其中指出“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複興之基礎”。

  該通電宣言一出,固然振奮了淞滬戰場的民心士氣,但是也讓日本鬼子集體暴走,他們實在不理解老蔣究竟想幹啥。

  世人皆知——“這20萬日軍精銳,一旦投入淞滬戰場,華夏軍隊必會全面潰敗”。

  老蔣為什麽就非要與大日本帝國為敵呢?

  只要向皇軍低一低頭,再簽一些“親善的條款”,曠世日久、耗資巨大的中日戰事,就體體面面的結束了——接受最後通牒,究竟有什麽不好呢?

  可能日本鬼子太善忘了。

  他們之前是如何欺騙北洋政府的,又是如何欺騙南京國民政府的,又是如何一步步的從遼東旅順,擴張到整個遼東,再從整個遼東擴張到整個東北,再從東北擴張到華北,再從山東與平津,擴張到現在的整個淞滬。

  如今國民政府,實在是無路可退了。

  通牒容易、人心難欺。

  老蔣的南京國民政府,是準備撤離淞滬,那是因為華夏的國力有限,對於淞滬會戰確實是難以為繼了,不得不全面退卻了,今後,華夏或許還要放棄上海、蘇州、杭州和湖州,甚至是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但是並不意味著華夏將放棄抵抗侵略。

  好在老蔣卻沒聽李宗仁的餿主意——“但凡自己得不到,讓敵人也得不到,將上海等地付之一炬、化為焦土”。

  11月14日凌晨,20萬日軍將兵分兩路,一部在杭州上虞登陸,一部在金山衛登陸。

  日軍的戰略意圖很明顯,一旦佔領了杭州,就意味著日本本土來援的陸軍和空軍,將能在杭州等地源源不斷的著陸,不但有利於日軍從側面威脅淞滬戰場,還有利於戰事的長期對峙,華夏軍隊將失去“地利”的優勢。

  至於從金山衛登陸的日軍,其戰略目標更為鮮明,想通過登陸作戰一舉打垮華夏淞滬軍隊的右翼,進而威脅淞滬守軍的側後,如果進展順利的話,就與杭州的日軍一起,會攻湖州等地,包抄蕪湖與南京,讓華夏政府不得不降。

  不得不說,日軍確實訓練有素,把握兩棲登陸的時機,確實很精準,因為劉建緒的第十集團軍,才剛剛退守杭州,而張發奎的第八集團軍,正在撤退和轉移之中,所以日軍確實有機會不費吹灰之力——登陸成功。

  此時在杭州灣北岸,從全公亭至乍浦,幾十公裡長的海岸線上,僅有陶廣第62師的2個步兵連、第2炮兵旅第6連,以及少數的地方武裝在防守,當日軍發起登陸之後不久,就迅速的被一一擊潰。

  凌晨3時左右,日軍打頭陣的國崎支隊,率先選擇金山衛城西側開始登陸。

  日本兵奮力劃動小船前進,雖然天空依舊繁星閃爍,卻因晨霧彌漫、水汽茫茫,只能模模糊糊望見登陸地點,同樣華夏軍隊的監視哨,也看不清海上日軍的活動情況,雙方只能靠盲射來嚇唬對手。

  當國崎支隊發出即將著陸的信號時,日軍軍艦即刻進行覆蓋性炮擊,目標正是海岸上的華夏守軍及其陣地。

  防守金山衛西南海月庵的,是62師一個連,見敵來襲急忙進入戰壕應戰,炮兵6連的4門山炮,在第一時間進行還擊,然而這點守備力量,實在是杯水車薪,62師的步兵連很快就抵擋不住了。

  第6炮兵連,反倒是十分勇敢,在郭文河連長指揮下,盡力遲緩了敵人的進攻步伐,掩護步兵連的撤退。

  谷口勝是當年日軍牛島滿支隊的士兵。

  多年之後,他回憶時說,“臨近海岸時小艇加速駛向海灘,突然轟的一聲,一道巨大的水柱顯現在眼前,隨後又有三道水柱出現在不遠處,同時頭上響起毛瑟步槍的聲音,我們都有些膽怯”。

  “但是我們也沒有選擇,在軍曹的指揮下向敵人衝去,到達敵方機槍掩體時,才發現那裡空無一人,地上散落著彈殼和水壺,隨後在掩體後方的不遠處,一小村莊裡,發現幾具敵人的屍體”。

  日軍第15師團一部,在金山衛城南側登陸,也同樣遭到了華夏軍隊的英勇阻擊,遲遲無法展開兵力,建立堅固的灘頭陣地。

  炮兵第15聯隊的士兵,石井宗逸後來回憶說,“凌晨5時,我們順著繩梯,踩著戰友的頭和手,緊隨步兵之後,向登陸艇移動,敵方炮彈源源不斷飛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把頭縮了起來,護航軍艦也向敵方發射炮彈,在第一場戰鬥時,我們都有些發懵”。

  與之同時,金絲娘橋鄉公所海防哨事務員,朱希文等10多人,發現日軍登陸後,即刻在迷霧中開槍抵禦,直至全部犧牲。

  62師另一個連,急忙從白沙灣奔赴東司城布陣,該城高約7米,守軍沉著應戰,待日軍進入有效射程之內,才機槍步槍齊發,給予日軍一定殺傷,該部奮戰到拂曉,終因寡不敵眾,大部分壯烈殉國。

  一眾日軍可能是覺得,自己幾十萬大軍,在華夏淞滬軍隊的側後登陸,已經是勝券在握,逐漸有些肆無忌憚了。

  日軍也不顧天色還沒亮,即刻命令已經登陸的部隊,不顧灘頭還沒設立臨時陣地,就在金山衛的鹽池中,放出一個大氣球,上面寫著“百萬日軍將在杭州灣登陸”,企圖打擊華夏軍隊的士氣。

  在軍艦上遠眺到氣球升起的朝香宮鳩彥,也不顧拂曉時海霧升騰之際,甚至看不清氣球上的標語,卻情不自禁的詩興大發。

  在金山衛附近之漕涇鎮、全公亭、金絲娘橋等處,進行兩棲登陸的皇軍主力,正是這廝的親衛隊,嗯,確切的說,是日軍第十五師團,也只有他這種文武雙全的的親王,才能想出如此奇葩的氣球攻心之計。

  鳩彥中將不顧自己的瘸樣,吟出了感人的俳句,“海上升一丸——”。

  第十五師團的的參謀長,笠原次雄大佐,卻突然拉住鳩彥親王的袖子,指著西方隱隱發紅的天空,有些驚慌失措的喊道,“親王殿下,你看,這恐怕是超級重炮群的炮擊,我們應趕快離開為好”。

  什麽是超級重炮?就是150毫米以上口徑的大炮。

  在1937年民國時空的遠東諸國之中,也只有日本陸軍正式裝備了——203毫米與240毫米兩款超級重炮。

  因為超級大炮的自重歷來很大,通常很難在公路上轉移或機動,因此日軍在很多時候,都是將它們部署在鐵路乾線上,日軍還真沒想到華夏軍隊會在金山衛部署這類武器。

  鳩彥中將眼睛一翻,想好好的教育一下笠原大佐,華夏軍隊那麽窮,連150毫米重炮都沒幾門,這裡又遠離鐵路乾線,又哪裡來的超級重炮,八嘎亞路,這麽膽小的乾活,真不配作一名帝國軍人。

  還沒等鳩彥親王罵出口,就猛然的愣住了,因為他隱隱的聽到了異常的聲音,如同多列火車正在隆隆開動一般,而且正是從西面的空中傳來,情不自禁的發出了一聲高分貝的尖叫。

  “還真是超級重炮,我的天照大神啊”。

  “怎麽辦?”

  還是笠原次雄大佐反應快,即刻命令他們所乘坐的驅逐艦,趕快跑路,這裡靠登陸場地太近了,萬一被超級重炮覆蓋,一千多噸的小小驅逐艦,真成“大膽一炮沉”了。

  然而,他們的反應還是慢了些。

  大約十秒鍾之後,為登陸士兵護航的日軍軍艦,就遭到了超級重炮群的覆蓋,整個海域與灘頭陣地,被打成了一片火海,大大小小的四十多艘軍艦,頓時亂作一團,一個個驚慌失措,爭相逃命去,在慌亂之間,相互碰撞的軍艦不在少數。

  至於還沒完全登陸的野戰日軍,卻沒有任何人在意鹵肉,他們是死是活就全看命了。

  還是鳩彥中將的膽子比較粗,在倉促的逃亡之際,居然還有閑心評估炮火的威力,口中念念有詞的胡謅道,“嘖嘖,威力,還是偏小了一些,口徑應該還低於203毫米,因為射速太快了”。

  “可惜啊可惜,如果早知華夏有這種重炮,說什麽也不會選擇這裡作為登陸地點,哎呀,柳川君(日軍第十軍軍長柳川平助)真是好命啊”。

  在旁的笠原大佐的臉色都白了,很想堵住這個浪漫親王的臭嘴,依他看來,還不如遭遇203或240毫米重炮呢。

  那些玩意兒射速超慢,驅逐艦之類的艦艇,至少還能憑借自身的高速逃離登陸場,遇見現在這款速射型超級重炮,可就要出大事了,論威力略弱於203毫米,論射速不低於150毫米,真的很要命了啊。

  笠原次雄的預見是對的,面對近百門182毫米重炮,任憑四十多艘軍艦如何躲閃,但是畢竟在杭州灣北部,是典型的近海區域,海水深度較淺不說,海面下的地形也極其複雜,大小軍艦轉圜起來很是痛苦。

  而且夜色半昏半明,想安全的逃離登陸場,還真要天照大神盡力保佑才行。

  炮擊十分鍾後,鳩彥親王的座駕“淺原號”驅逐艦,即被一枚近失彈所命中,艦體中部被拉開一大口子,湧進了大量的海水,軍艦瞬間減速。

  如同天災一般的炮擊下,幸運兒永遠是極少數。

  海水沸騰了二十多分鍾後,真正能逃離登陸區的日軍軍艦,已經一一的逃離了,整個登陸海域早被五千多枚——182毫米大口徑炮彈,打成了一片腥風血雨,幸存的人群與燃燒的艦船殘骸,在海水中半浮半沉。

  在茫茫的海面上,時而傳來彈藥殉爆的聲音。

  在淺水區的士兵最為幸運,還能即時的衝上登陸灘頭,盡管滔天的巨浪和慘烈的爆炸,隨時在他們的身邊徘徊,但是他們畢竟還有生還的概率。

  不過幸運也是相對的。

  因為能動彈的日軍艦艇,早已逃離了炮擊范圍,而華夏可能在登陸場也有炮兵觀察點,只見超級重炮的炮口紛紛一轉,很快調整了炮擊的目標——由護送登陸部隊的軍艦群,改為日軍的登陸場地與淺水區域。

  之前還在岸上看熱鬧的鬼子兵,現在就淒慘了。

  一發182毫米炮彈落下來,即刻地動山搖,仿佛發生了九級地震一般,海灘附近的鵝卵石也成幫凶,在爆炸氣浪的推動下,如同一顆顆炮彈一般,摧毀著日軍士兵的身體和靈魂。

  哪怕鬼子兵遠在爆炸點的百米之外,也會被震得瞬間失聰,至於落彈點的五六十米內,基本沒有任何人能幸存下來,他們即或沒被彈片擊中,也會被重磅炸彈爆炸時,所形成的次聲波給震碎了內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