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勝利之鋼蟻雄心》第116章 設計飛機
  令劉鄖頭痛的是,無論是煤礦,還是電力,都無法決解,鐵礦還好說,依據專家組的勘測,在縣城附近就有大鐵礦,水源也好說,周圍雖說沒有大江大河,季節性的小溝渠多如牛毛,而且附近的山頂上,盡是常年不化的冰雪,一化開就是最佳的水源。

  至於運輸也好辦,劉鄖有最好的礦工,外星版螞蟻機器人,一切艱難險阻,對它們來說都是小意思,當然前提是不能走得太遠,最後還是需要鐵路與公路的配套,否則就是煉出了鋼,也運不出去。

  對了,劉鄖又想起了一件要命的事,戰爭一旦爆發,飛機與坦克還需要油料,如果能找到煤礦,還可以搞什麽煤化油,只是有點麻煩而已,當然,如果能找到石油當然更好,就不知海拔2千多米的高原地帶,究竟有沒有石油了,所以必須馬上立刻勘察縣域。

  如何勘察呢,劉鄖有些傻眼了,從川西縣志上看,本縣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還是人跡罕至的區域,不是冰川就是高山,好在本縣的管轄區域比較大,足有4800多平方公裡,抵得上其他地方的二、三個縣域,理論上來講,應該埋藏了大量的珍稀資源。

  現在已經是十二月了,距離1935年的春節,也就二個月左右,正是川西高原最寒冷的時段,別說勘測野外的地形與資源,就是在縣城附近,以及各個區鄉之間走走,都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

  劉鄖在頭痛之際,不由想到如果是在21世紀,又有什麽好的辦法,首先是衛星遙感,這個時代哪來的衛星,連遠程火箭都製造不出來,其次是飛機航拍,這個還比較靠譜,問題是連質量稍好點的光學鏡頭,都造不出來的華夏,又哪裡來的高空照相技術。

  正準備放棄的時候,智腦卻告訴他,照相的問題交給它,劉鄖才記起智腦還具有掃描功能,心中大喜,如果火力全開的話,可以籠罩三十公裡,縣域也就4800平方公裡,再考慮到地形的曲折問題,按100公裡見方計算的話,也就相當於飛行400公裡而已。

  劉鄖連忙查詢智腦,現在的掃描半徑是多少,智腦很遺憾的告訴他,目前只有可憐的1.5公裡,簡直難以相信,記得沒晉升煉氣境界之前,掃描半徑好像就超過了3公裡,現在反而不如以前了。

  智腦沒有任何感情的回答,如果不是探測地下的礦藏,如果不是在空中探測,如果還有充足的能源支撐,十五公裡的探測半徑,還是能夠保證的,然而可惜的是,這些問題都是否定的,而且它還沒計入特殊天氣與特殊地形的問題,因此目前還是最樂觀的數據。

  “最樂觀的”,劉鄖膛目結舌,半天回不過神來,算了,還是重新計算一下,半徑1.5公裡,直徑就是3公裡,加入意外因素的話,恐怕還得保守考慮,換算成2.4—2.8公裡好了。

  那麽100公裡見方的話,也就是相當於飛機飛行,3600公裡到4200公裡,另外實際飛行,還不同於理論飛行,劉鄖痛苦的想到,因為還要考慮飛機在空中,上下調整或加速調整,以及轉展往返的問題等等,就是將總飛行歷程,估算為1萬公裡,都不足為過。

  另外,劉鄖的手中並無飛機,只有一架可短距離滑翔的機甲,最佳飛行速度每小時72公裡,航行時間70分鍾,實際的飛行半徑,只有40公裡還不到,要想完成航拍任務,就是最理想的狀態下,也要飛行200多個小時,一天飛八個小時,也要一個月左右。

  好在從武漢出發的時候,運輸船隊多帶了些汽油,沿途雖然用得七七八八了,如果仔細籌措一下的話,十來噸汽油還是有的,足以支撐蝙蝠機甲,將整個川西縣一一的航拍完畢。

  如果僅靠蝙蝠機甲探測地形,似乎有點不靠譜,劉鄖暗暗的計算後,才發現這玩意缺點一大堆,不但腿又短,飛行又慢,而且對於川西高原的山谷湍流,根本沒有半點抵禦能力。

  沒有飛機不要緊,智腦早已記錄了霍克Ⅲ的全套圖紙,大不了用點螞蟻合金,讓螞蟻機器人直接加工好了,劉鄖頓時腦洞大開,讓智腦直接模擬加工飛機,很快結果就出來了,沒有任何難度,只是缺少橡膠和非金屬的原料,所以飛機看上去會有點笨重,約2噸有余。

  雖然劉鄖是外行,還是小心的問了智腦一句,總體性能有什麽影響,他實在是被智腦的前科給嚇怕了,以古樹葉子加工為例,什麽藥效略有降低,搞到最後才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藥效。

  智腦就是這點好,只要你問清楚了,它也會回答清楚,果然不出劉鄖所料,答案有點出人意表,直讓他背上的冷汗直流。

  答案是否定的,影響後果有三個,一是飛行速度太低,時速將會低於280公裡,二是發動機的推力比太低,根本無法抵禦高地山區的湍流,飛行事故出現的幾率是100%,三是因飛機艙沒封閉,低溫氣流對人的影響尤為嚴重,飛行員根本無法長時間工作。

  劉鄖在21世紀時,連一般的軍事發燒友都算不上,但是對於美軍赫赫有名的F35與F22戰機,還是略有耳聞,這兩款戰機有個最顯著的特點,那就是高推重比,其中F22的推重比為1.0。

  當然,以一個文科生的水平來說,怎麽計算飛機的推重比,太專業了些,但是劉鄖知道一點,那就是發動機的推力越大越好,飛機自重越小越好,但是最好不要超過太多,因為與推力太大了,飛機飛行時,所產生的過載就會越大,飛行員就會受不了,甚至會休克或死亡之類的,據說推重比在1.2時,就可以垂直起降。

  還沒想清楚推重比怎麽計算,劉鄖已經頭昏眼花了,還好有智腦可以模擬飛行,直接將他放在某種飛行的狀態下,讓他自己去體驗,剛開始的時候,推力越大,飛行的速度就越快。

  然而,推重比一旦臨近0.8的時候,飛行速度很快就接近了音速,出現了劇烈的顛簸,劉鄖自己也非常難受,胸悶想吐,一會兒黑視,一會兒紅視,嚇得魂飛魄散,連忙叫智腦暫停。

  劉鄖好半天才恢復過來,一想到飛行就想吐,幸好還有初級治療液,一口服下,才喘過氣來,但是改進飛機的事情還得繼續,早一天搞完,就多一天發展,最後還是根據記憶來修正算了。

  對了,劉鄖突然記起一事,在穿越前的幾天,美軍好像重新裝備了100架P51野馬戰機,這款戰機最早產自寇蒂斯公司,還是華夏目前所用的主力戰機,霍克三的後繼型號,據說還是美軍,乃至盟軍在二戰後期的主力戰機,一度主宰著亞洲與歐洲的天空。

  當時劉鄖也是覺得好玩,也略略的翻閱了一下,現在只需要回憶一下就行,發現動力在2500馬力左右,自重約3.2—4.5噸,升空極限是1.2萬米,飛行時速是700公裡,作戰半徑2000公裡。

  劉鄖終於不頭痛了,終於找到大致的方向了,當然,無論飛機還是坦克,首先是生產發動機,有研發坦克發動機的經驗在,所以新的發動機,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略略放大處理就行了。

  先將各種參數設定好後,再由智腦一一進行模擬,將成熟的坦克發動機尺寸,放大到800×800×800毫米,最大功率輸出達到了600馬力,標準引擎由兩個模塊組成,功率輸出為1200馬力。

  連2500馬力的一半都不到,劉鄖也懵了,這怎麽辦,難道要再放大,說乾就乾,再次放大模塊到1000×1000×1000毫米,發動機功率輸出才1600馬力,不信邪再次放大,1200×1200×1200毫米,發動機功率輸出2200馬力,還要再放大麽。

  劉鄖也不敢再放大了,兩個標準模塊在串聯後的尺寸,已經比霍克三戰機上的發動機還大了,就是想放也放不進去了,如果實在想放大的話,也不是不可以,然而問題是即或達到了2500馬力,自重也會隨之增大,推重比反而呈下降趨勢,有點得不償失。

  劉鄖轉眼一想,反正都是改變飛機結構的布局,就乾脆重新設計一個飛機算了,要湊夠2500馬力的話, 800馬力的要安裝3個,三個引擎的飛機根本不常見,1200馬力的要安裝2個,雙引擎的轟炸機與運輸機比比皆是,自己反正也只是要一個地形偵查機,就它了。

  智腦很快將新的飛機設計出來了,原型還是霍克三戰機,只是由單引擎,變成了雙引擎,分布在兩翼,高3.0米,長7.9米,翼展10.2米,螺旋槳半徑0.6米,駕駛艙全封閉化,兩挺G34機槍,與一門20毫米機炮,總空重量2.2噸,可裝載油量和彈藥1.2噸,最大時速680公裡,最佳航速380公裡,理論航程是3800公裡。

  看到這個怪模怪樣的飛機,劉鄖也搞不清楚是戰鬥機,還是轟炸機,最後還是進入智腦的模擬狀態,效果很快就出來了,機翼容易散架,結構還不夠緊湊,飛行時候晃動較大,還有就是飛行時的阻力很大,導致耗油量驚人,根本達不到最大的理論航程。

  停停改改,改改停停,最後再模擬飛行,劉鄖在自己的家裡,足足搞整了兩三天,有時連吃飯都是龐語嫣,或尹沁蘭送進他的臥室。

  劉老爺子也看過他幾次,都乘興而來,敗興而去,又怕驚擾了他的修煉,隻好將心事藏在心裡,幾次都想拜托尹沁蘭,去星靈別院找倆位仙姑,看能不能將他醫好,只是又有些顧慮隻好作罷。

  有志者事竟成,幾番魔改之後,飛機的模樣終於改無可改了,就是與這個時代的主流造型,有些格格不入,大概只有劉鄖自己滿意,整個飛機呈大三角狀,因某人的惡趣味,有點像F22。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