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勝利之鋼蟻雄心》第276章 謀取越Q
  當劉鄖看到越嶲縣的礦產資料時,兩隻眼睛頓時就圓了。

  此地的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各類鐵礦超過了2億噸,其中黃鐵礦0.6億噸,赤鐵礦1.3億噸。而且煤炭連同泥炭,也達到了2億噸,另外還有水電資源19萬千瓦,以及鉛鋅、鋁土和菱鎂等珍稀礦藏,各達數百萬噸,其中銅礦數千萬噸。

  萬事真不能看表面。

  銅這玩意,在古代是用來製造武器與銅錢的東西,而華夏的銅礦資源儲備並不多,因此歷來屬於稀缺物資,到了近現代的工業興起之後,銅的用途就更為廣泛了,尤其是軍工行業最為緊缺,比如最為常見的子彈,一粒或許不算什麽,但是一旦達到億萬的單位時,對銅的需求就不是個小數字了。

  隨著川西兵工廠的發展,劉三爺為了銅錠一事,連頭髮都急白了,這下可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看似貧瘠的越嶲自治區域,竟然有這麽富饒,實在是出人意表,對了,在21世紀時怎麽沒看到甘洛鋼鐵,或越西冶金之類呢,讓智腦再顯示清楚點,原來是多礦混雜冶煉不易所致。

  劉司令卻喜出望外,多礦混雜是很麻煩,對於普通鋼鐵廠來說,與雞肋差不多,在冶煉時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各種次級產品,以漢陽鋼鐵廠為例,在建廠之初,光是礦料偏酸的問題,就折騰了幾十年,還遲遲冶煉不出合格的炮鋼,更別說多礦混雜了,恐怕要嚇死一堆的鋼鐵專家。

  然而多礦混雜的問題,對螞蟻機器人卻不算什麽大事。

  這些外星高科技產物,本身就是一台台微型冶煉爐,還能兼顧找礦和挖礦,實在是恐怖而犀利,若非數量跟不上,所有鋼鐵廠都將面臨失業問題。

  不過再先進的機器,也得有人來用才行。

  因此想在越嶲縣開辦鋼鐵廠,首先要考慮人的因素,幸好,劉鄖有尹沁蘭這位“川康百曉生”,不但博聞強記,通曉許多古書與秘錄,還對越嶲縣的當地情況了如指掌。

  越嶲縣歷史悠久,最初是因越過嶲水設立郡縣而得名。

  在大禹治水之時,此地屬九州之一的梁州地域,先秦時屬西南夷地。到漢武帝時設越嶲郡,當然認真算來該縣的轄區,大多屬於相鄰的闌縣,北周改設邛部縣,宋為邛部川,明設越嶲衛,清為越嶲廳,民國改為越嶲縣。

  越嶲縣是“西南絲綢之路”的起點,地處於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的東北麓,位於四川西南部,又是涼山的北大門,經濟民生的發展還算昌盛,縣城擁有一萬多人口,縣域面積五千平方公裡。

  該縣境內屬於多山地形,主要以橫斷山脈為主,山川南北縱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普遍在1600米以上,最高可達4791米,屬於山地型亞熱帶氣候。

  自從辛亥革命以來,川軍上下連連內戰,導致四川省府對大涼山區域,及其各個州縣的控制名存實亡。

  即使“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但是越嶲等地的民間信仰,卻極為散亂複雜,信仰原始宗教的民眾,比比皆是,而信奉佛教、道教和天主教的人,也不在少數。

  當尹沁蘭說到這裡時,劉鄖也大為警惕而清醒,看來他事先的計劃,還是太過樂觀了。

  既然屬於當地居民自治,又盛行奴隸和原始宗教,那麽此地民間勢力的頑固,自是不問可知,他是準備去搞建設的,而不是搞什麽社會改革的,如何讓這些阻力變成助力,還真是個棘手的大問題。

  看到走來走去,愁眉不展的劉司令,尹沁蘭卻呵呵直笑,胸有成竹的給某人支招,“相公,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你當初才回川西縣時,不是做得很好麽,再來一次天仙飛降,保證全都搞定”。

  說到這個事情,劉鄖也有些尷尬。

  看來當初劉鄂北還真沒說錯,如此胡亂的顯示神跡,還真是“巧祭淫祀”,有故意蠱惑民心之嫌,只要是明眼人,就沒有看不出其中端倪的,看來這類糗事,今後要盡量少做才是。

  對於劉司令的顧慮和苦衷,尹沁蘭也頗為理解,隻好另想他法。

  尹二夫人不愧是女諸葛,站起身來略略走了幾步,只見秀眉一展,已經想到了妙計,“相公,妾身已想到了三條對策,你不妨三管齊下”。

  “開發越嶲縣有三大難題,一是地方土司的阻力,二是地方宗教的阻力,三是地方民眾的不理解”。

  “在沁蘭看來,一為三,三為一”。

  “因為當地民眾的思想意識,歷來是受傳統勢力的影響,各地的土司正是其核心代表,而土司們又受到當地宗教的影響,比如畢摩文化,就是越嶲縣原始宗教的核心之一,有點雷同西康的黑教寺廟,大多是父子相傳,或家族相傳”。

  “畢摩”,劉鄖也是一愣,他還真有些孤陋寡聞,他只聽說過西康的黑(本)教、白教、紅教和黃教,嗯,在西康和青海等地,好像目前正是黃教當家。

  尹沁蘭也知此事關系重大,於是靜下心來詳加解釋,“畢摩”是涼彝語的音譯詞匯,“畢”則為“念經”的意思,“摩”是指為“有知識的長者”。

  簡而言之,畢摩就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主管作畢、司祭、行醫和佔卜,歷來非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之人,無法勝任畢摩之職。

  劉鄖也苦笑不已,他終於算聽明白了。

  畢摩,就是涼山一帶掌握巫術的氏族長老,既掌管著神權,又把握著文化傳播,甚至能司通神鬼,還指導著俗世權力,在當地的老百姓的心目中,這些長老們才是真正的神聖者。

  看到劉司令愁眉不展,尹沁蘭以為這廝沒聽懂,於是進一步展開說明,“畢摩的地位神聖而崇高,是以祖靈、自然和家神為崇拜對象,為族人主持祭祀、編造典籍、醫治疾病,還擔任黑彝奴隸主的聖師”。

  劉鄖這下真的崩潰了。

  偌大的越嶲縣竟然是畢摩在當家,真是出人意表啊,這些神叨叨的東西,他根本搞不懂啊,若是與這些人打交道的話,他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萬一應對不妥的話,豈不是事倍功半。

  “相公,你根本不用懂什麽是畢摩”,尹沁蘭又樂了。

  “你現在可是川西王,又是川軍的三當家,只要你親自去了,就是最大的誠意和敬意。另外再找些懂畢摩文化的人,陪著你一起去,不就好辦了麽”。

  哈哈,還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尹沁蘭就是最佳的人選,劉鄖希望她能隨之同去越嶲縣。

  然而,尹秘書可不乾這個粗活,於是笑眯眯的建議道,“沁蘭有三條妙計,可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以助相公盡快平定越嶲之地”。

  “首先就是攻心之計。想與畢摩對話,就得請一些宗教人士出面,比如隱月寺的金輪法王與隱葉大師,就是此行最合適的人選”。

  “其次是示威之計。令一員上將統兵五千,對外號稱五萬,形成大軍壓境之勢,看那些土司和黑彝奴隸主,是否真的敢與大軍叫板”。

  “最後是懷柔之計。拿出一些金銀財貨、槍支彈藥,以及軍政的頭銜,示之以恩”。

  劉鄖不由鼓掌叫好,“攻之以心、示之以威,柔之以恩,真是計中有計,而且還是計計連環,如同大海波浪一般,一波接著一波”。

  尹沁蘭淺淺一欠,謙虛的打出謝謝誇獎的手勢,讓劉司令不要太興奮,要做好這些事還需從長計議。

  尹秘書笑道,“相公,可知辛亥革命以來,涼彝之地,一直是個老大難,就算劉文輝等人新建西康省,急切需要行政轄區,卻也不願意要此地”。

  “因為此地的民族情況複雜,物產也不多,即使想派兵進剿,少了,是瞎子點燈白費事,多了,又有些得不償失,想長期的有效管轄,還得駐扎軍隊進行守衛。何況川康是出了名的窮困,空費錢糧的事,誰都不想做”。

  劉鄖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又搖了搖頭。

  偌大一塊涼彝之地,豈會沒有利益,依他來看,劉湘等川軍諸將都有些挑肥揀瘦,專找那些油水豐碩的地方下手,劉文輝率部進軍西康,主要還是看上了當地的金礦。

  但是長期對涼山姑息不管的話,這些地方的百姓,恐怕隻知有土司,而不知有中央了。

  說起西康省,劉司令又想到了一個人,此人正是尹沁蘭的親生父親,現任川鐵總顧問的尹昌衡,曾出任過四川督軍,是辛亥革命的首義功臣,還領兵出征過涼山和西康等地,至今威名不衰,是對付土司最佳的人選。

  說到尹昌衡,尹沁蘭的感情也最複雜,不過歷來舉賢不避仇,舉能不避親,而且尹老總也確實合適,也就不反對了。

  尹秘書隻告誡一點,“相公,此地隸屬四川第十七行政督察專區,目前已有風傳,即將被劃撥給西康省”。

  劉鄖是個聰明人,對很多事情是一點就明。

  尹沁蘭的意思是說,別看涼彝之地以前很荒涼,就如同皮球一般,人人都想推開,但是現在川西想要的話,大家恐怕都會搶著要,因為劉三爺一開發,眨眼就會變成黃金之地。

  真是被盛名所累啊。

  不過劉司令倒也不怎麽怕事,這些熊孩子想過來搶食,也是好事,最終還不知道好了誰呢?何況開發此地的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工業與鐵路,若有接盤俠接盤,也是好事,哼哼,就怕他們不來。

  看到劉三爺陰笑不已,尹沁蘭也就不再多言了,隨後開始準備開發的前期工作了, 包括試探尹昌衡,看他是否願意出馬,畢竟此公離開軍政好些年了,能否震懾涼山當地的反對者,是否有那個雄心壯志,還未可知。

  尹昌衡現在也遇見了麻煩。

  由於成渝鐵路換修築隊的問題,劉湘對萬國顧問團與四川鐵路顧問團,已經失望透頂,正準備將這些顧問一一遣散,或者改組為鐵路營運公司,唯對尹老總有些難以安頓。

  好在劉鄖也沒真正閑著,直接聯系上了劉湘和劉文輝,很及時的召開了三巨頭的無線電會議,得知劉司令想要大涼山時,倆位劉主席並沒設置障礙,反而勸他親任四川第十七專區的專員,或說西康省第三政督察區的專員。

  這倆個老狐狸也沒安什麽好心。

  他們是想讓劉鄖當上專員後,從川西調撥出大量的錢糧,專門用於川軍出兵大涼山,這樣一來,川軍不用出一分錢,就收復了偌大的涼山專區,還鍛煉了大批的部隊,真是一舉多得啊。

  將整個涼山專區收入囊中,劉鄖也不是沒想過。

  可惜他的川西帝國,已經膨脹到極限了,而且隨著鐵路線路的不斷蔓延,其實川西每天都在虧錢,“坐擁涼山專區”,好聽、好看,卻不好用,距離川西實在太遠了。

  不過涼山專員的位子,卻不能假手於人,由於囊中無人,劉鄖隻得推薦尹昌衡。

  尹公倒是合適人選,在劉湘主政之初,曾三顧茅廬請他出山,目的正是讓他出任大涼山的專員,可惜當時尹老總的情緒低落,不要說擔任什麽專員,就算讓他出任川康倆地的主席,沒什麽興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