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勝利之鋼蟻雄心》第306章 平津失守
  劉湘等人發來電報,倒也不全是想找劉司令化緣。

  又或想是要些鐵幣與槍支之類的,而是李家鈺等人也在出征之列,將與鄧錫侯將軍一起北上,因為他們一旦出征,那麽涪城、廣元和隴南等地,就成了真空地帶。

  究竟讓誰來接替這些地方?

  川軍諸將卻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

  還是與會的另一大佬,西康王劉文輝的及時提議,認為應該趁著鄧錫侯等人還沒正式離川之際,看看川西專區是否能暫管這幾塊地盤。

  沒想到川軍諸將紛紛響應,因此才聯名拍來電報,想與劉司令細談此事。

  劉司令隻好草草的結束了內部會議,讓郭祺勳等人多注意炮兵訓練,尤其是122毫米重炮,以及重磅推出的152毫米重炮,隨後當他回到了書房時,又才再次拿出電報,眯著眼睛仔細思考,究竟讓誰接手為好。

  一陣左思右想,法子想了不少,卻無一條能用。

  恰好尹沁蘭就端著香茶,輕輕的走了進來,看到某人一副愁眉苦臉,在那裡冥思苦想,不禁有些好笑,“相公,做人不要太貪,有了大涼山難道還不夠麽?”

  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

  對啊,大涼山看似荒涼無比,卻是典型的地大人稀,而且地下礦藏無數,正是一塊真正的聚寶盆,尤其現在既修通了鐵路,還辦了兩個頂級大鋼鐵廠,若說沒人惦記,打死劉鄖都不信。

  現在還不好好的靜待發展,卻想吞佔涪城和隴南等地,確實是自討沒趣、自尋死路。

  家有賢妻真是興旺之相,劉司令情不自禁的吻了一下,讓尹沁蘭臉上一片紅潮,好在倆人知道大事要緊,這才沒向某些少兒不宜的情節演變。

  劉司令就即刻命人回電城都,自稱“年少無德,難當此任”。

  隨後幾天,劉鄖就開始閉關了。

  他重點琢磨如何借鑒182毫米重炮的經驗,改進122毫米與150毫米重炮,在智腦的虛擬幻境之中反覆實驗,很快這倆新型款榴彈炮被研製成功,交由螞蟻機器人即刻製造。

  新型122毫米榴彈炮,炮管長28倍徑,自重2.2噸,出膛初速720米/秒,最大射程21.6公裡,若使用底凹彈,可增加到26.8公裡,當采用空氣壓縮炮彈時,射程突破30公裡,射速8—12發/分。

  新型152毫米榴彈炮,炮管長32倍徑,自重4.2噸,出膛初速765米/秒,最大射程24.7公裡,若使用底凹彈時,可增加到29.6公裡,若采用空氣壓縮炮彈時,射程突破35公裡,射速6—8發/分。

  由於川西成了西南大後方的工業中心,各類科學技術人員,以及工業材料與機械設備都比較齊備,如果螞蟻機器人火力全開的話,生產500門重炮,也就是十來天的功夫。

  不過現在的情況有些特殊。

  重炮即使被生產出來了,也沒什麽用處。

  一是運輸問題,一列火車只能運二三十門。

  二是南京也沒那麽多的炮兵。

  如果加上飛機坦克與槍械彈藥,以及其他的軍備物資,川西鐵路就有得忙了,哪怕一天發五六個車次都不夠用,而且從川西運往南京或武漢的軍火,還需要用專門的軍列來運輸。

  坐過軍列的人都知道,這玩意為了保證安全,那個速度簡直慢得可以,往往一趟單邊就要四五天。

  然而,以老蔣為首的南京政府,對日本人總有一種莫名的幻想。

  總期望日本鬼子能善心突發,突然中止全面侵華的軍事行動。

  這種消極抗戰的心態,嚴重影響了華夏軍民的備戰,直到鬼子擴軍百萬,一一佔領平津,即將席卷整個神州大地時,老蔣才放棄了與日媾和的幻想,不得不倉促的發起淞滬會戰,希望能化被動為主動。

  7月16日,日軍在華北的兵力達到5個師團,總兵力十五萬。

  7月17日,日軍第三艦隊司令川谷清,在上海海軍駐地,向本土海軍司令部報告,“為置中國於死命,須以控制上海、南京是最要者”。

  同時,日軍參謀本部向天皇遞交奏報,“進攻上海使其喪失經濟中心的機能”,“在適當的時機果斷地實行對中國沿海的封鎖,以威脅中國國民及軍隊的生存,並切斷對外經濟活動”。

  南京政府的特務也確實厲害。

  老蔣在當日就收到了上述等情報,隻好在廬山發表抗戰演講,就盧溝橋事變通電全國,“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

  “唯有犧牲到底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

  “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會陷民族於萬劫不複之地”。

  “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

  “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老蔣的意圖也很明顯,重點是想警告日本鬼子,“你別欺人太甚,我們華夏是敢戰能戰的,我們將全民皆兵,你們怕不怕”。

  可惜蔣委座的一番苦心白費了,反而讓日軍上下讀解為,南京政府軟弱無能。

  7月26日,華北日軍總部,向駐守的平津二十九軍,發出了最後通牒,命令宋哲元部即刻撤出北平與天津。

  這種無恥的要求,被二十九軍上下斷然拒絕。

  隨後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坦克、大炮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和天津,以及鄰近的各個戰略要地,發起全面進攻,一時戰火紛飛,無數平民慘遭屠戮。

  7月28日,日軍向我北平近郊南苑、北苑等地發起總攻,華夏軍民誓死堅守陣地,拚死抗擊侵略者,在敵人的炮火、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殉國。

  7月29日,宋哲元率部退往河北保定,日軍佔領北平。

  7月30日,日軍從大沽口增兵天津,對我天津守軍(張自忠的第三十八師),形成了戰略合圍之勢,導致守軍不得不撤出戰鬥,是日天津淪陷。之後華北日軍集重兵南下,導致整個華北為之糜爛。

  7月31日,蔣介石再次發表抗日通電,號召全國軍民抗戰到底。

  8月初,日軍以北平、天津和東北三省為依托,分三路南下,對整個華北展開攻勢,其北路日軍沿平綏鐵路線西出南口(居庸關南),向晉察綏等地發起進攻,戰略目標是攫取的綏遠、山西和內蒙古。

  中路日軍則是從北平出發,順平漢鐵路線(從北平到漢口)南下,直指保定、正定(真定)和石家莊,戰略目的是攻取河南,合圍山西,佔領隴海鐵路線(從陝西到連雲港),進而威脅武漢三鎮。

  至於東路日軍,則是從天津出發,沿津浦鐵路線(從天津到南京浦口)南下,戰略目的是攻取濟南、山東、徐州,最終佔領南京浦口。

  南口是居庸關南側的險隘,是太行山山脈與燕山山脈的交匯處,更是扼守冀察和山西的咽喉所在,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西路日軍的戰略意圖,令南京國民政府和晉綏軍的高度警覺。

  8月5日,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湯恩伯率部進駐南口,趕築野戰防禦工事,意圖憑借南口的險隘,抗拒日軍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和第五師團。

  與此同時,山西閻錫山增派部隊趕赴集寧、豐鎮,與南口形成犄角之勢,與湯恩伯部共同抵禦日軍的進攻。

  8月8—14日,華夏的南口守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戰,在飛機大炮的轟擊之下,陣地上的工事幾乎夷為平地,華夏士兵在倒塌的工事裡,身陷焦土依然抵死相拚,誓死堅守陣地,與日寇殊死搏鬥。

  南京軍委為扭轉南口被動挨打的局面,命令晉綏騎兵秘密集結於察哈爾以北,意圖從側翼分散日軍對封南口的攻勢,當日軍感到來自察北的壓力之後,遂將主要的進攻方向,由南口改為了張家口。

  8月21日,張家口失陷。使南口處於腹背受敵之困境,而所增援的部隊又遲遲未到,導致防線漏洞越來越大,最終南口淪陷,察南屏障喪失,察哈爾全省迅速為日軍所控制,日寇的鐵蹄直指山西太原。

  當南口戰事一起,閻錫山等山西諸將都急了眼。

  之前對於中央軍和川軍的增援計劃,閻錫山等人還有些不以為然,盡各種敷衍拖遝之能事。

  如今日軍的兵鋒勢如破竹,頓時被嚇得哇哇的一通亂叫,不但希望中央軍和川軍盡快入晉,協助晉綏軍防守山西與綏遠,就連平日裡看不起的八路軍和陝軍,也是一日三請。

  鑒於華北日軍攻勢凶猛,而華北戰事危急萬分,川軍必須盡快出川參戰,南京軍委下令,正式啟動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兵力近十萬人。

  該集團軍由川軍老將,鄧錫侯出任總司令,下轄三個軍,其中第四十一軍,軍長是孫震將軍,下轄三個師,即122師(師長王銘章)、123師(師長曾憲棟)和124師(師長由孫震兼任)。

  第四十五軍,軍長鄧錫侯(兼),下轄三個師,即125師(師長陳鼎勳)、126師(師長黃隱)和127師(師長陳離)。

  以及第四十七軍,軍長李家鈺,下轄二個師,即第104師(師長李青廷)和178師(師長李宗舫)。

  接到川軍出川通報的劉亦誠司令,卻想起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在另一個時空,這支北上抗日的川軍,成了臭名昭彰的“匪軍”,該集團軍還沒出川,就想到了留守的問題。

  比如第四十一軍,就留下了123師看守涪城,後來又為了保證該軍北上抗日的補給問題,該師又派出了369旅,留駐陝西西鄉,成了西鄉兵站與運輸中轉站。

  而第四十五軍,也是有樣學樣,留下了126師看守廣元,另派獨立17、18兩旅,以及一些地方的民團,沿途設立兵站和後勤補給點。

  在另一個時空,李家鈺的四十七軍,本該駐防在大涼山的西昌一帶,然而由於某個小螞蟻的蝴蝶效益,導致該支軍隊一直留在了涪城,而原本該駐防於涪城的四十一軍,卻隨鄧錫侯將軍去了隴南縣。

  若按另一時空的演變,二十二集團軍的破事還沒完。

  一行七八萬人的川軍部隊,剛從四川跋涉到西安,正準備開赴山西時,李家鈺的第四十七軍,又被南京軍委以另有重用,從該集團軍拉了出來,留駐在長治一帶,導致該部川軍嚴重縮水,到了太原時只有五萬多人馬。

  真正讓劉司令受不了的是,這五萬多川軍將士,可算是丟臉丟到姥姥家了。

  他們在剛出川時就被謠言蠱惑了,居然相信“到西安補充裝備”,因此紛紛將槍支埋藏起來,作為日後“重起爐灶”的本錢,從而將破舊不堪的槍支帶走充數。

  然而,該部川軍到了西安後,又沒得到及時的補充,以至到了山西時兵不像兵、官不像官,直令人懷疑他們是土匪下山,閻錫山隻拿出20支衝鋒槍搪塞,導致川軍用極差的武器,與日軍打了一場遭遇戰。

  更離譜的是,該集團軍進入二戰區後,南京軍委發了一筆兵站費,但鄧錫侯用人不當,任高參劉精一為兵站分監,這廝待戰事一爆發就逃之夭夭,將這些軍費裝入他私人的腰包,導致前線官兵缺醫少藥,連糧食都無法保證。

  該部軍隊只能“就地征發”,如同土匪搶劫一般,讓川軍的名聲臭不可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