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勝利之鋼蟻雄心》第334章 東條之膽
  土肥原賢二,是日軍情報界的王者。

  對於東條英機的話裡話外,他自然是一清二楚,對於關東軍的現狀與難處,也是門兒清得很。

  日本關東軍成立於1904年,是日俄戰爭的產物,它們真正的假想敵,正是北方的蘇俄紅軍,所以在整個日軍體系之中,該軍的待遇與訓練都高人一等,而且自視甚高,素有“大日本皇軍之花”的美譽。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華北平津一帶,雖然聚集了幾十萬日軍精銳,但是遲遲不敢南下逐鹿中原,究其原因的話,正是怕蘇俄大軍襲擊偽滿洲國,尤其在關東軍看來——“滿蒙才是皇國的生命線”。

  聽到東條的訴苦後,土肥原也隻好表態了。

  這廝畢竟是華北日軍的幕後老板,一發不可收拾的“七七事變”,還是他部下搞出來的好事,現在天皇陛下已經發怒了,而日本華族也紛紛怨聲載道,如果連石原與東條都袖手旁觀的話,一旦淞滬會戰失敗,他就別說什麽總軍司令、元帥軍銜,不被勒令剖腹就很不錯了。

  “強大的蘇聯紅軍,已經不足為慮”。

  “我們在蘇俄的內線,已經發回了新的情報——原克格勃統領,根裡克·雅戈達早已辭職,事實上,從去年1936年9月開始,就換成了尼古拉·葉若夫——在秘密主持工作,至今為止,肅反運動反而更加如火如荼了”。

  “現在不但蘇俄政府亂作一團,曾經不可一世的高官,諸如格裡格利·季諾維耶夫、卡爾·拉狄克、列夫·加米涅夫等重要首腦,被特殊部門秘密審判後,一一處決,甚至連整個紅色軍隊都亂了套”。

  “據可靠情報顯示,在今年(1937年)6月,連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已被克格勃秘密收押,與之同時,還波及了一大批的蘇俄將領,預計整個蘇聯將有二千萬人,遭到秘密的審判和殺害”。

  “圖哈切夫斯基?”

  東條英機也有些驚駭莫名,這可是蘇聯紅軍的創始人之一,而且才華橫溢、驍勇善戰,素有“紅色拿破侖”的雅號,如果連他都遭到了殺害的話,蘇聯還真是亂得可以,不過在他看來——蘇聯之所以這麽做,倒更像是照著戲本唱戲。

  這廝在兔死狐悲之余,有些失聲的問道,“一個小小的‘基洛夫事件’,怎會演變成今天的局面?會不會是蘇聯人在演戲而已,故意讓我們放松警惕,以便乘我們不備之時,發起突然的襲擊呢?”

  基洛夫事件,爆發於1934年12月1日,列寧格勒州(相當於華夏的上海)高官,謝爾蓋·基洛夫遇刺身亡,導致蘇俄的高層集體震驚莫名,斯大林等蘇俄領導人,在極端憤怒之下,發起了“肅反”運動,該運動從1934年底開始,到1939年二戰爆發前夕結束,前後歷時四五個年頭,後果簡直是災難性的。

  對於東條的質疑,土肥原也是一愣,有些苦笑的說,“這種可能性,也確實存在的,倘若真是在演戲,那只能說蘇俄太舍得下血本了”。

  “因為蘇俄的五位元帥,都遭到了秘密審查,除圖哈切夫斯基外,布留赫爾與葉戈羅夫倆位元帥,也即將遭到秘密處決,而布瓊尼和伏羅希洛夫倆位元帥,還在秘密的審查這中,估計也不死也要脫層皮”。

  “不僅蘇俄的高層的處境比較糟糕,我們的內線還接到了蘇俄中央的秘密文件,根據斯大林的秘密指示——在蘇俄紅軍中的四名一級指揮員(方面軍),將被處理掉三名,十二名二級集團軍司令員,將一個不剩,六十七名軍長將殺掉六十名,而一百九十九名師長,將殺掉一百三十六名”。

  這下,不但東條英機有些無語了,就連號稱“智慧無雙”的石原莞爾,都有些皺眉不展。

  蘇俄的“大清洗”就是大清洗,做起事來一點都不含糊,倘若只動了幾個元帥或首腦,還可說是政治鬥爭,又或是演戲給外人看,這下連軍、師級的指揮官,都被濫殺殆盡,恐怕很難用演戲來解釋了。

  石原莞爾略略沉吟之後,就想到了一個關鍵之處,“土肥原君,請問你們情報部的內線,究竟是什麽人?他的情報不知是否可靠?”

  土肥原賢二沉默了片刻,才從身上摸出一份秘密文件,示意大家不要聲張。

  畢竟華夏早有古訓在前,所謂“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

  他這個日本的情報總頭子,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通,還是日軍最大的情報頭子,自然深知其中之奧妙,因為有這根蘇俄的內線在,今後與蘇俄作戰時,可省去不少的事。

  石原與東條接過文件一看,赫然是某一蘇俄大將的簡歷和自述——“留希科夫,蘇俄三等政治大將”,這廝1937初出任克格勃遠東地區長官,目前是蘇俄遠東地區“肅反”的總負責人,情報來源還算可靠。

  在過去的半年之中,由留希科夫負責逮捕和審訊的人數,就早已超過了十萬人,而且已經秘密處決了數千人,但莫斯科方面仍舊不滿意,認為他也有右傾現象,因此他才不得不找一退路,這才聯系上了日本的情報人員。

  為人狡詐多疑的東條英機,直到此時才有點將信將疑。

  他略略的看了土肥原一眼之後,繼續查找他最關心的事情,那就是蘇俄在遠東的軍力部署,因為再虛假的情報,必然會夾雜一些真實可信的情報。

  留希科夫是政治大將,在軍事方面就有些外行了,因此在一堆情報之中,隻簡略的提到了些數據,蘇俄在整個遠東部署了——“70多萬紅軍,戰機一千六百架,BT7與T26等型號坦克八百輛,以及各型重炮若乾”。

  看到這個數據之後,石原與東條都有些傻眼了。

  以日軍目前部署在東北的兵力,滿打滿算,也不過六七個師團,即使加上滿洲國的偽軍,以及日本墾荒團等準軍事組織,也不過三四十萬人,哪怕日軍再能打,也不敢說視蘇俄近百萬大軍若無物,數以千計的坦克與大炮,也不是吃素的。

  這頭北極熊還真是不好惹啊。

  然而,出兵支援淞滬戰場,可是日本天皇親自下達的死命令,即使關東軍與華北日軍有任何的困難險阻,都得退居第二位,因此不存在討價還價的可能,唯有出兵多少的問題,以及如何選派精銳的問題。

  東條英機很是煩惱,倘若真將精兵強將,都派去了淞滬戰場,姑且不說折損問題,萬一這些部隊,被某些政敵瞄中了,來個一一拆分,從而組建若乾個新的師團,這些精銳部隊將會徹底的脫離他的掌控。

  他隻好一邊胡說敷衍,一邊飛速的開動大腦。

  “派兵多了,當然不行,蘇俄紅軍一旦南下,整個滿洲國將無兵可用,倘若皇國一旦失去了滿洲國的話,恐怕在華夏的帝國士兵都得的完蛋,光靠海軍的軍艦補給的話,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但是派少了的話,也根本無濟於事,只是將淞滬戰場的交戰規模,再擴大一些而已,而且從長期來看,對日本的損害無可估量”。

  這些話都是現實問題,土肥原也隻好點頭。

  在開戰之初,日軍大本營作了最壞的打算,認為無論戰況再怎麽樣激烈,日本國內的各類戰略物資儲備,應該能夠支撐半年以上,但是從七七事變至今,也就二個多月時間,石油、橡膠、鋼鐵等戰略物資,卻早已損耗一空。

  目前雪上加霜的是,歐美列強又進行了物資禁運。

  據日本大本營估算過,倘若日中大戰——再持續三五個月之後,連聯合艦隊都得一一遣散。

  因此很多日本政要認為,如果在未來二個月之內,不能徹底解決“日中事變”的話,建議“(侵華)日軍的所有軍事行動,還是就此打止為好,以免被歐美列強撿了便宜”。

  “就此打止”,根本是一個冷笑話。

  昭和13年(1938年)的擴軍計劃,早已經秘密出台,初步預計將擴充60個師團,可以讓好幾百個中佐與大佐,晉升成為將軍,這群無聊的政客們,又知道裡面牽扯了多少貴族?牽扯了多少利益?

  他們真敢就此打止,明天就會被“天誅國賊”。

  石原與東條是這個時代的寵兒,卻也隻敢順勢而為,“天誅國賊”可受不起。

  所謂的大勢,正是日本上上下下的利益需求——日本上層需要新的武勳,好擴充各個大家族的實力,日本中層需要殖民地,好壯大他們產業與資本,日本下層需要出人頭地的機會,不甘心永世為奴為仆。

  一切的一切,唯有戰爭才是解決之道。

  蘇俄的局勢既然這麽詭秘莫測,一貫號稱“膽大”的東條英機,也不敢賭了,隻好作了最壞的打算,打算命令剛剛返回本土休整的第二師團,重新秘密的調往到沈陽一帶,擔任遼東與南滿一帶的防禦。

  至於朝鮮與日本本土的防禦問題,將分別由第十九師團(駐地朝鮮羅南,又稱為羅南師團),與天皇的禦親兵——近衛師團負責。

  除此之外,新京(長春)、哈爾濱等,北滿一帶的防禦問題,將由第一、第四、第七師團負責,它們是防禦蘇軍南下的第一梯隊。

  原本配屬關東軍序列的第八、第十二師團,及若乾獨立的混成旅團,向長城以及山海關一帶進駐,在必要時,可以抽調一兩個旅團,組建精銳的機動支隊,配屬華北派遣軍的各師團南下,以支援華北各地的侵略作戰。

  石原等三人的商議結果是,將對淞滬戰場的支援作戰,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組建日軍第10軍。爭取在1937年10月24日,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從而開辟淞滬之第二戰場,直接援助吳淞口的登陸部隊,爭取從正面擊潰華夏之上海守軍,徹底結束曠世日久的淞滬會戰。

  第二步組建日軍第11軍。爭取11月4日,在華夏之杭州附近登陸,將在佔領浙江省會杭州之後,再反過頭來攻打太湖南走廊,即湖州—蕪湖等戰略要地,最後包抄南京戰略防禦圈的後路。

  他們不信到了此時,華夏還能不撤出上海戰區。

  與之同時,只要華夏軍隊一旦撤出了上海,日軍的重兵集群,將順勢直逼南京,到了那個局面,南京國民政府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屈辱的向日軍妥協投降,二是被百萬日軍攻佔南京。

  那時,華夏甚至有亡國滅種之危。

  為了不讓西方列強介入,又或現屆國民政府的“不識時務”的問題, 石原莞爾三人認為,應該可以考慮“另扶新的國民政府上台”,今後就由這個新的傀儡政府,簽署“具有和平意義”的中日和約。

  只要和約一旦簽署,這場損失慘重的“中日事變”,就算正式的結束了,那時幾百萬日軍,無論是“北進”攻打蘇聯,還是“南進”佔領東南亞,都可以從容的選擇,甚至製霸全球也未可知。

  至於現屆南京政府,想遷都武漢或重慶,都隨他們的便了,即使想繼續抵抗“大東亞共榮”都是徒勞。

  因為到了那時,老蔣等人已不再是華夏的合法代表,如果想再繼續作戰的話,也僅僅算是反抗南京新政府的統治而已,哼哼,華夏歷來不缺少地方軍閥的。

  東條的意思很明確,華北日軍將是支援淞滬的主力。

  土肥原賢二卻一臉苦澀,因為他手中的兵力,也有些過於緊張,華北方面軍看似兵強馬壯,滿打滿算,也只有八個師團拿得出手。

  一旦組建了第10、第11軍,南下支援淞滬戰場的話,整個華北日軍序列,就只剩下了二個師團,即使外加若乾不靠譜的混成旅團,以及德川好敏的“特別”航空兵團,也只有十萬人馬不到了。

  別看日軍上下一貫很驕狂,動輒吹噓自己“以一當十”,“一個小隊可以打垮華夏一個師”,那都是政治宣傳好不好?

  誰若當了真誰就是傻子。

  哪個部隊長真敢在作戰計劃中,也這麽估算敵我戰鬥力,根本不用大本營動手,其部下都會以“間諜罪”抓起來,實施人為的“天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