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勝利之鋼蟻雄心》第23章 槍械訓練
  百余海歸正是熱血衝腦的時刻,哪怕要他們堵機槍,炸坦克,趟地雷都不在話下,何況是做好軍訓而已,頓時一諾千金。

  “各位的軍訓,只要一個月”,張文白乘熱打鐵,許下了重諾,“一個月後,蔣公就會從前線回來看望大家,待最後的檢閱一完,將由蔣公會親自授予諸位,陸軍大學軍訓生畢業證”。

  “那時,碩士者將加預備役上尉銜,博士者加少校銜,表現最好的五位,將再加授一級,得到蔣公親自接見,努力啊,同學們”。

  “轟”的一聲,將海歸們的軍訓典禮衝向頂點。

  從此以後,四十多歲的博士,三十多歲的碩士,都煥發了第二春,乾勁十足,根本不用教官督促,個個力爭上遊。

  那天在張文白發言後,由楊校長講解校訓,隨後就宣布解散,中午由招待所加餐,穿軍服的所長親自解釋,是張楊二位長官,私人掏的腰包,因長官們工作繁忙,沒能親自為各位接風,請他代為致歉,有些沒出息的東西,立馬被感動得哭了起來。

  在21世紀待過,劉鄖還是能理解張揚倆位長官,他們就算是在演戲,也是演得很成功的那種,主要還是海歸們自己觸景生情,不論他們是否有雄厚的背景,又或已有明確的工作去向。

  真正讓他們感動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居然知道他們的存在,還能站在他們的立場上,體諒他們的艱辛與苦楚,倆位長官能把他們當人看,真的很感激、很知足,當然在短時間內是這樣。

  至於校訓,就是黃埔軍校的校訓,源自孫中山先生的訓詞,諸如“為民前鋒,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以及“親愛精誠”之類,是很麻煩,楊校長自己都解釋不清楚,難怪讓學員們自習。

  按軍校守則要求,晚上宿營應輪流放哨值班,從晚上七點到第二天凌晨七點,一隊一輪,一輪三班,七人一班,每班四個小時,明暗哨崗各兩人,流動哨三人,盡管磕磕碰碰,總算似模似樣了。

  第二天,在基本的隊列訓練之後,就由正則班第十期的陸冼鋒,教大家唱校歌,居然又是黃埔軍校的校歌,“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澈,紀律莫放松”。

  真讓劉鄖懷疑,莫非這個陸軍大學就是黃埔軍校,仗著老相識的情誼,厚顏求教了陸師兄,才知道還真是以黃埔軍校為底子,收攬了北洋軍閥的陸軍大學師生,與馮玉祥等一起,合辦了今天的陸大。

  陸軍大學,是華夏目前最高等的軍事院校,專門培養高級軍事人才,進校資格非常嚴厲,海歸們能進來確實是僥幸,但是對於陸某人的話,劉鄖隻認可一半,海歸們不是有背景,就是有本事。

  讓這些海歸進陸大軍訓,是有利於他們今後的發展,但換個角度來看,老蔣如此寬容,何嘗沒有故意收攬人心之嫌,所以最多只能算是互利互惠,同時也令劉鄖暗暗驚惕前人的智慧。

  時間很快過去,海歸們對軍訓生活似乎有了感覺,雖然很艱苦,仍舊很勤奮,對於紀律與服從,也比普通士兵感悟更深刻,秦國洞為首的教官們,似乎對海歸們的訓練還比較滿意。

  觀摩了特別班與正則班的訓練,再對比軍訓班,劉鄖哪裡還不知道,這是教官們故意放水,而且,為了避免海歸被其他學員嘲笑,還嚴令禁止其他班的學員靠近,好在正則的第十期學員,

正在積極準備畢業演習,第十一、十二倆期,大多還在外面實習。  特別第二期也才剛進校,正是天天被教官們修理的時候,就算真對軍訓班訓練有想法,也不敢炸刺,早明白了“讓教官不痛快,就是讓自己不痛快”的真理,因此海歸們的軍訓生活,還算平穩。

  不過軍訓生大多都是文化人,還都是一副小身板,要不是老蔣發神經,根本沒人敢讓他們軍訓,萬一操練過量,就會死得很難看,倘若有個好歹,海歸的家人可都不好惹,教官們哪個不是老油條。

  何況善良的華夏老百姓對於讀書人,總有一種無理性的理解、寬容,甚至是崇拜,按秦國洞的說法,他們自己是粗坯子,海歸們是精貴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哪裡能與賤胚子的新兵一樣。

  所以這三天來,海歸們除了基本的隊列訓練、勤務訓練,以及簡單的體能訓練外,就是一些政治學習,畢竟都是文化人,悟性必然比一般新兵強,教官們要求又不高,自然皆大歡喜。

  隨後就是槍械訓練,教官是溫畢卿,從美國回來的華僑,打扮得很奇葩,一身筆挺的美軍上校服裝,腰間挎著兩把長管左輪手槍,若非他自己介紹畢業於西點軍校,劉鄖還以為這廝是西部牛仔。

  劉鄖對於這個教官還是很佩服的,記得溫.Sir對大家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手槍就是用來自殺的,衝鋒槍不用學習,步槍需要加瞄準器,至於各位學員,只要學會如何自殺就行了”。

  溫教官用事實說話,先用黑布蒙住自己的眼睛,叫人在周圍隨機扔了幾個玻璃瓶,只見閃電般的抽槍、開槍和收槍,槍響瓶碎,一氣呵成,簡直神乎其技,海歸們全驚呆了,劉鄖的口水流了一地。

  劉鄖在心中略略估算了一下,自己扔螞蟻過去的話,恐怕還沒到有效的0.5米之內,就會被溫教官的長管左輪打成篩子,不由慶幸那晚遇見的,幸好不是溫教官,否則那天死的就是自己了。

  溫教官才取下黑布,開始正式上課,手槍的一般有效射程是50米左右,但是真正需要用手槍的時候,往往都在20米之內,因此這個距離,0.1秒,就是生與死的區別,動手槍就意味著死亡,但是最後一顆子彈,一定要留給自己,不要期待敵人的仁慈與寬恕。

  隨後溫教官講了一個美國往事,幾十年前西部牛仔很盛行,政府為了土地,懸賞獵殺印第安人,然而牛仔們為了炫耀,喜歡割下人的頭皮,做成皮鞋或槍套,甚至不管印第安人是否還活著。

  還沒說完,海歸們就嘔聲一片,連隔夜的東西都吐了出來。

  溫教官繼續上課,說手槍是最好練的,但是最好不要用三點一線的方式瞄準,而是根據手感和習慣,首先要習慣手槍的重量,以及射擊時的後坐力,最好憑手感,就能估量出子彈的數量。

  換而言之,手槍是手臂的延續,它的喜怒、它的情緒、它的殺傷,都要了如指掌,這樣在大家使用時才會隨心所欲,百發百中。

  溫教官認為,像海歸這樣的初學者,最佳的瞄準方式是,心、兩眼間、鼻子和目標,成為一條天然的瞄準線。

  射擊時盡量讓身體、下肢和手臂自然放松,使手臂與身體的夾角,成為測量目標遠近大小的尺度,手臂與槍支要與瞄準線相協調,要堅信自己的直覺,在呼吸轉換的瞬間,就是射擊的最佳時機。

  為了培養手感,溫教官專門講解了各類手槍的差異,諸如勃朗寧M1900,柯爾特M103,勃朗寧M1910和德國袖珍手槍,以及西班牙“的三塊鐵”、日本的南部手槍,與民間修槍匠的自製手槍,不但在槍械室內,一一陳列,讓學員自己動手拆卸、清洗、維護與組裝。

  這時劉鄖精神力量,就展現了強大的威力,不但學習得很快,而且幾輪靶場射擊後,隱隱有幾分溫教官的氣勢,20米內發發命中,50米內不脫靶,連教官們都有些驚詫,問他以前是不是練過。

  三天的槍械訓練,手槍訓練佔了二天半,每個人都打了200多發,經教官暗示他們畢業時,陸大會每人贈送一支手槍,型號自選。

  海歸們頓時跟打了雞血一樣,都暗暗提前選擇好了槍型,劉鄖選擇的是柯爾特M1911A1手槍,長216mm,口徑11.43mm,重量1.13kg,子彈7發,原因無他,這廝剛好記起,美軍用此槍長達70年。

  最後半天才講衝鋒槍與步槍,衝鋒槍確實不用學,與手槍的用法差不多,頂多後坐力大一些, 射程遠一些,大約150米,二戰知名的突擊步槍還沒出來,現階段以芝加哥打字機為主要代表,又不要求精確殺傷,只要打上兩次基本都會了。

  至於步槍,從後坐力最小的三八式步槍開始試手,無論是國產的漢陽造,英國的恩菲爾德,蘇聯的莫辛納甘,還是德國的98K和華夏自產的中正式,都很難掌握,好不容易掌握了,又罕有不脫靶的。

  至於掉磚頭訓練法與三點一線法,都有些不著調,海歸們都有些叫苦連天,還是溫教官好,給大家帶來了單管瞄準鏡,只要瞄準鏡一卡,大家在50-200米內,不敢說百發百中,至少不脫靶了。

  溫教官解釋,不是海歸們的錯,而是像步槍這類玩意,本來就需要時間,一個新兵要想在300米內彈無虛發,至少要訓練2-3年,幾天就能掌握的,除非是傳說中的天才,至少他沒見過。

  在美國他曾經認識幾個神槍手,都是幾歲就開始訓練,幾十年如一日,才有神乎其神的技能,反正大家也不缺那幾個錢,一人買一個單管瞄準鏡,卡在毛瑟步槍上,改行當狙擊手吧。

  大家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槍械訓練,開始為期三天的50米拓展訓練,匍匐前進,翻越障礙,50米衝刺,躲避機槍,躲避炮襲,近身格鬥,投擲手榴彈和隱蔽射擊等等。

  教官正是秦國洞本人,又凶又狠,旁邊還有一群幫凶,拿著木棒,只要稍稍不如人意,就是一棒子敲來,不斷的爆吼,“快快,快,敵人就在前面,這麽慢,如果是在戰場上,老子馬上斃了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