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別樣戰國》第10章 初造火炕
  道路漸漸崎嶇,楊華卻開始緊張起來,翻過這個小丘,便要到家了。在這一刻,他完全明白了什麽叫近鄉情怯。在他心裡,既有著身為“冒牌者”的忐忑,又有著回歸傳統意義上的家庭的期待和畏懼。雖然真正算起來,他已經有兩百多歲了,但家這個字對他來說,真的是既熟悉又陌生。

  登上丘頂,一座村莊出現在眼前。村子坐落在澗河支脈兩條小溪交匯處的小丘上,依著山勢,稀稀落落的分布著四十來座土牆茅屋,村落外圍則是一圈稀稀落落的竹木籬笆。十幾塊被溪流衝積而成的零散土地便是整個村子主要的耕作之所。而這樣的一個村子,其實就是周室的一城了,偌大的周室便由王城和這樣的三十四座“城”組成。

  站在村口,楊華有些邁不動腳,雖然已經從刻嘴裡詳細了解了家裡的情況,而且昨晚已經在心裡預演了多次與家人相聚的情景,但現在他卻仍然心有忐忑。

  刻拽著楊華進了村,沿途不時碰見村民,熱絡的招呼之余,一個不漏地介紹開來。叔、伯、姨、侄……看著一張張陌生而淳樸友善的臉,楊華稍稍有了一些歸屬感。

  最終二人在一座有著三間茅屋的院子前停了下來,刻連拉幾下,楊華卻一動不動。無奈之下,隻好獨自一人進了院子。看著刻的身影進了中間的屋子,楊華這才慢慢挪步,仔細打量著自己的家。

  在他那個時代,家實在是個陌生又熟悉的事物。他在五個太空基地擁有住所,清楚地知道整個家族數百人的姓名、身份和住所,但他卻沒有家的感覺。

  “哥!”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和七八歲的兒童飛奔而出,競相擁住楊華。這便是自己的兩個弟弟了吧,大的叫林,小的叫壯。楊華微一遲疑,感受著二人對自己的親熱,動作有些生硬地摸著二人的頭。

  “華,我的兒。”一名婦人在刻的陪同下走了出來,年紀雖不過四十,卻已滿是風霜。粗糙的雙手,單薄的衣服,梳得還整齊的發際已現銀絲。

  楊華終於淚雨滂沱,跪在女人面前泣不成聲。五年前,老周王崩,詔令殉葬者一百余人,華的父親不幸名列其中。十四歲的華接替成為記錄星相的小吏,而他的母親則帶著兩個幼子獨自撐起這個家。

  人殉制度雖然漸漸開始在各國廢除,但周王室卻然堅守這個傳統,特別是天子喪葬,為了維護死後風光,無不將其嬪妃侍從乃至各屬小吏列入殉葬,以便讓其死後也能繼續之前的生活。王畿之民說起來,也就是天子私產,依附周王室而生存,自然也就要無條件地服從周王室的各種命令。

  每一次人殉之後,都會有大量的百姓逃離。周王室其實也意識到其中嚴重後果,但由誰來中止,卻需要極大的勇氣。傳統或許已經是周王室最後的遮羞布了,也只有堅守傳統才能讓他們感覺自己仍然是天下共主,而不是連一個普通諸侯國都不如的最弱角色。

  初次從刻那裡聽聞之時,楊華隻感氣憤,古時竟然有如此落後愚昧殘酷的制度。但此刻面對自己的母親時,才深深感覺其生活之艱辛。此番痛哭倒沒有絲毫作做,俱是真情而發。

  “不就是忘了些事麽,人也沒摔壞,那就好,那就好。”顯然已經從刻那裡知道了楊華的貪生怕死,母親將其拉起,好言寬慰。

  好一會兒,楊華才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心中默念:“華,你放心,我絕對會照顧好母親和弟弟,讓他們不再受苦。”

  進屋落座後,

兩個弟弟嘰嘰喳喳的問東問西,夾雜著講些村裡的趣聞,母親卻一邊紡著麻,偶爾向三人投以慈祥的目光。  約定好返城之時後,刻便告辭去與自己家人相聚了。楊華也正好享受一下家庭的溫暖,順便完善自己對村子的認識。這個時代的人生活范圍其實極其狹小,若不是參與出征,很多人一生的也就僅在方圓幾十裡的地方活動,甚至主要的活動場所就是自己的村子。

  雖然有不少遊學的士子遍歷諸國,不過那些可並非平常之人,能夠有資格學習知識的,基本都是貴族子弟。當然,一般來說,要四處遊學尋找出仕機會的,大多是庶出或別支,只是還沒有衰落到楊華這類小吏的地步,仍然能支撐起他們遊學的開銷。

  楊華一邊和兩個弟弟說話,一邊打量著自己的“家”。屋子比王城中的祖屋顯然要小了不少,關上門後,由於沒有窗戶,就只有兩個通氣孔洞透些微光,整個屋內極是昏暗。屋的正中有個火塘,不時爆出絲絲火星,散發著微弱的熱量。四周的陳設也極為簡單,一張幾案、一個木櫃、一個供台。牆角還有一個架子,上面放著幾策竹簡,顯示著這個家來源於貴族旁支。

  雖然東西都很舊,並沒有一絲雜亂,擺放整齊,擦試得乾乾淨淨。偷偷打量著紡麻的母親,恬靜地臉上刻滿了生活艱辛留下的痕跡,還不到四十的年紀就已經有了不少白發。說起來,他的母親也是貴族後裔,當然情況也和楊華家裡差不多,雖然還有些家學,但已經徹底沒落了。

  打量片刻,母親所用的紡織工具吸引了楊華的注意。商周之時,人們已經告別了手經指掛的原始紡織方式,效率更高的斜織機已經出現。由於當時的普通百姓,基本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所以織布便是很多家庭基本的技能。

  如果不能自己織布,那就意味著要從微薄的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來和別人交換,這是一個相當沉重的負擔。再加上布帛仍然是這個時代的流通物品,有著錢幣的作用,一家所需也多用紡織出來的布進行交換,家中的女主人如果不會紡織,整個家庭便無以周轉。正因為這樣,只要條件允許的家庭,都會想辦法置辦一台織機。

  只見母親一邊用足踩織機經線木棍,右手持打緯木刀在打緊緯線,左手不時投緯引線,動作嫻熟無比。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蹬式腰機,沒有機架,卷布軸的一端系於腰間,雙足蹬住另一端的經軸並張緊織物,用分經棍將經紗按奇偶數分成兩層,用提綜杆提起經紗形成梭口,以骨針引緯,打緯刀打緯。

  雖然原始,但它已經采用了提綜杆、分經棍和打緯刀,大大節省了人力,同時也保證了織出的布的質量。其結構在楊華看來當然是再簡單不過了,綜合利用了上下開啟織口、左右引緯、前後打緊三個方向的運動,即使和後世的織布機相比,其原理已經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默默地構築好其運行原理的草圖,楊華在心裡加上了一條改進織布機的應該類事項。雖然沒有了個人智腦,但他長久養成的生活習慣卻並沒有改變。不論什麽事,都要進行分類安排,隨時審視並思考解決方法,一旦時機成熟便可付諸實踐。

  繼續閑聊了一會兒,三人終於在母親的催促下出了門。沒辦法,誰讓他這當哥哥的“忘了”很多的事,隻好讓兩個弟弟帶路了。

  從溫暖的室內走出來,楊華才真切感受到深秋的寒冷,看著兩個和自己差不多微微發抖的弟弟,他也隻好暗自抱歉。由於沒有棉花,這個時代的禦寒手段相當有限。貴族倒不用擔心,他們可以選擇各種動物皮毛製成的裘袍或填充了蠶絲絮的綿衣禦寒。普通的平民用不起這些遙不可及的奢侈品,家境稍好點會用一些下等動物的毛皮製成短衫,一般點的則會在衣服被子裡填“縕”,也就是紡織時剩下的亂麻、舊絮;再差點的便只能填蘆絮等野外植物的產物了。

  可不管是縕還是蘆絮,以這個時代的縫紉技術,就算只是填充在被子裡,一覺下來,睡覺稍不老實點的人也能讓其亂成一團。而要製成衣服還能穿得出去,那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貧困的周地,能夠擁有一套體面的冬衣,差不多算是比較富裕的人家,這其中還有不少是“祖上也闊過”時傳下來的。每到冬季,一家人共用一套衣服,誰出門便由誰穿的現象在周地也並不罕見。

  在自己的計劃列表裡再加上一條改善保暖之後,三人便邁開大步向後山進發,以運動來抵禦寒冷。走出兩三裡,楊華才算是緩過來,得以仔細打量周圍的環境。

  這一帶其實也不算是山,只是邙山余脈的丘陵地帶。這個時代的農業水平還不能很好的開發除平原之外的土地,除了村子周圍的坡地上種了些桑麻果樹之外,其他地方仍然是樹林密布。

  沿著溪邊溯流而上,走了兩三裡後,三人來到了一處陡崖下的山洞口。看來這就是平時自己尋找水晶之地了,打量了一下周圍裸露的岩石,主要是以石灰岩為主,心中略微回憶了一下自己那點可憐的地質知識,便開始追逐已經進洞的兩個弟弟。

  等楊華進洞之時,林和壯已經用火鐮點起了簡易的火把。洞中的地面已經被踩踏得光溜溜的,看著二人一副輕車熟路的樣子,顯然這裡早就是村中孩子的樂園了。這個天然形成的石灰岩溶洞並不大,只能供三人並行,但高度卻有近十米,越往裡走就越窄,一直走了兩三百米,已是到了盡頭。

  在楊華疑惑的眼光中,林和壯像猴子一樣靈活地向上攀爬,不一會兒便消失在石縫之中。楊華無奈地搖了搖頭,恐怕也真的只有孩子們,才能發現洞中的奧秘。當下小心翼翼地沿著二人的足跡跟了上去。盡頭是一個僅容一人爬行的小洞,爬出十幾米後,便來到一個幾十米見方的空間。

  無心去關注周圍的石鍾乳,二人圍著的水晶石立即吸引了楊華的全部注意力。一般說來,水晶都是生長在熱液型的石英礦脈中,石灰岩中並不多見。不過這個水晶礦柱居然品質不錯,雖然已經被砸碎了大半,最下面還有一截尺許長的柱體保存完好。

  楊華一邊招呼兩個弟弟將周圍散碎一地的晶塊裝進袋子,一邊打量這塊完整的水晶。整塊水晶柱面平整,無色透明,直徑約有二十厘米。小心的用石塊從底部開鑿,心裡卻在思索著如何利用這塊水晶。

  在他那個時代,不要說水晶,就連鑽石、黃金這類的貴重礦物也極是尋常了。不過在學古代天文變化的過程中,他卻記得,最早的鏡片便是由水晶打磨而成的。雖然人類燒製玻璃從很早就開始了,但真正要燒製出無色透明的玻璃,卻並不容易。所以對於他來說,利用水晶來製作晶片,是目前最容易實現的途徑。有了鏡片,那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特別是天文學中的重器:望遠鏡。

  望遠鏡的出現,對於天文學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大大的開闊了人們對星空的認識。雖然古代夜空的能見度比較高,但僅憑肉眼,能觀測到的星星數量只是滄海一粟。

  這些原理他自然了然於胸,但知道並不代表能夠做到。科學的大廈必須一層層的搭建起來,五十年的強製學習中,最基礎的科學理論是必學部分。但都是注重理解而非實用的學習,真要讓他動手製作,卻還是個難題。畢竟在他們那個時代,很多需要體力的勞動都交給了智能機器,人所負責的大多是不確定的那部分。

  幸好幫助萇弘製作星廳的高石子和泰山還沒有離開,這二人可是墨子和魯班的高徒啊,這個時代工匠的巔峰存在。只要自己說清其中關節,做個望遠鏡還不是小事一樁麽。

  足足忙了半個時辰,楊華才總算完整的取下了那塊大水晶,已經是大汗淋漓,全身酸痛。不過望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卻是極為欣慰。剛才邊鑿邊想,他已經有了一個基本清晰的思路,以這塊水晶為始,解決任務列表中的幾個難題。

  將洞中的大小水晶殘片,搜刮一空之後,三人便踏上了歸途。臨出洞時,林和壯都意猶未盡,壯嘀咕了一句:“洞裡可比家裡暖和,還不如住在山洞裡,而且沒那股嗆人的味道。”為了取暖,幾乎每一家都會在屋裡用火塘取暖,不過由於通風性太差,所以燃燒產生的煙氣便難以排出,積累之下空氣自然渾濁不堪。

  “那是因為山洞裡幾乎是恆溫,和外界沒有多少熱量交換,所以才會冬暖夏涼。”楊華隨口一答,接著便呆住了。對啊,這麽簡單的道理,我怎麽還會為一個小小的保暖問題困住。

  興衝衝地帶著兩個弟弟趕回家裡,楊華便開始分派任務,準備完成自己到這個世界的第一件作品:火炕。

  一開始的時候,他把解決保暖問題的思路放在了衣物上面。可在他的記憶中,最適合用於普通民眾禦寒的棉花並不是華夏大地上的原生物種,出現的時間比較遲,推廣普及的時間就更晚了。他並不清楚此時哪裡有棉花,說不定遠在萬裡之外,自己連走出百裡都還成問題,所以想都不用再想。皮革倒是暖和,又太過昂貴,在養殖業幾近凋零的周地是別想了;毛紡織品的原料倒是便宜,但要用羊毛紡線,原料就算能找到,自己恐怕也要研究好一段時間才能解決其中的技術問題。如此,他便限入了思維的困局。

  不過山洞的保暖效應打開了他的思路,不就是熱能傳導麽,改變不了衣物,那就改變小范圍的局部溫度嘛。這樣一來,不需要什麽技術含量,對材料需要也不高的火坑,便進入了他的視線。

  在他那個時代,早就有了更安全、高效、智能的調節溫度方式,別說一間屋子,整個城市都在智能電腦的溫度調節范圍之內。不過那個實現起來,就太難了,想也不用想。

  兩個弟弟各自領命而去後,楊華就開始在院中的地上設計起草圖來。目前自己能用上的建築材料極為有限,也就只有石塊、泥土和木頭,所以設計方案也只能量體裁衣了。

  火炕只是個簡單的對熱量傳遞和儲存過程利用的產物,只要設計好煙道,不讓燃燒產生的氣體進入室內, 便絕對沒有危險。可惜材料實在有限,不然他大可設計一個集供暖、燒水、做飯為一體的熱能系統。要知道,對於這個時代的普通百姓來說,冬天洗個熱水澡,那可真是一種奢侈的舉動。冷水擦身的感覺,雖然只有一次,也讓他恐懼不已。

  等他設計好結構圖的時候,刻也依約而來了。簡單的向刻介紹了自己的想法,立即讓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下也不趕著回城了,立即加入了建築大軍。

  也幸好有刻的加入,林和壯畢竟年少,而且從小營養不良,身體也確實沒多少點力氣。楊華自己雖然稍好點,但乾起體力活來還有些吃不消。若真只有他們兄弟三人,怕是一天也完成不搬運任務。饒是如此,四個人也忙活了兩個時辰,才算把楊華需要的材料備齊。

  休息片刻之後,四人又開始忙碌起來。雖然看起來是個簡單的工程,但華和刻都沒有這類的經驗,林和壯就更不用說了,其間還塌了好幾次,除了中間吃了母親熬的粟米粥,幾乎一直沒有停歇。一直忙到大半夜,這個工程才算基本完成。

  看著眼前這個坑窪不平極是粗糙的火炕正熱氣蒸騰,楊華感慨不已:設計雖然已經極盡簡潔,但這與自己預想中的成品差別未免太大了吧,看來光有好的想法是遠遠不夠的,高超的技藝單從書本上是學不來的,那需要大量的實踐積累才行。想及此處,他不由擔憂起自己那幾個初步形成的構想起來,理論上都是可行的,在他看來甚至是非常簡單的,但如果真正付諸實施,不知道會遇到多少困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