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真人的無回劍融合了天河真法,實是劍修中自成一脈。剛猛之中,蘊含著無數陰柔變化,又陰陽相生,水火相濟,細細拆分,那無窮劍氣,實則是無數自成內息的圓圈,一環套一環,無休無止,無始無終。
顧青接下那一劍艱難的緣故除了郭真人底蘊和境界遠在他之上外,亦是郭真人悟出陰陽之變,本質上堪敵顧青的生死大道。
只是郭真人悟出的劍法,雖然涉及陰陽玄妙,但對上雲青青,自又是班門弄斧,他勢必出那一劍的原因,亦是不願意僅是望洋興歎,而是要奮起直追。
雲青青的陰陽大道,渾然天成,妙自是極妙,但要領會精義,卻讓人容易一頭霧水,不知從何做起。
郭真人之道,自是不及雲青青高深,但勝在以水法拆分剛柔,悟出陰陽,脈絡有跡可循。
而且其中剛柔勁力的變化更是天下一等一的殺伐手段。
顧青對陰陽只是略微提及,重點還是在剛柔運勁的巧妙上。
說實話,他也未曾窺盡郭真人的劍法,只是依照自己的見識配合自身境界,講出一些運勁的道理。
這些道理並非任何實打實的神通道術,可是木清竹等人天資不凡,明了道理後,自能摻合入自身的神通道法,納為己用。
修道人的神通道術從無一成不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見解,而且要順應天時地利。上古一些大神通,可以移山倒海,摘星拿月,只是放在今世,未必就有上古時的威力。
因為天地有變,宇宙虛空亦有變,那運轉宇宙的大道也有變,不能靠著一個模子一直套下去。
其實僅是一條大道的變化,金仙道祖自能算到盡頭,但是多條大道變化交織,又生無窮變量,就遠非金仙道祖能夠算清楚,即使那些遁出宇宙的存在,亦不大可能弄清楚,因為他們的存在本身也是變量。
顧青講道之余,亦不禁心想那些無上存在。
愈發覺得修行一途,實是不可能有盡頭。
如同青陽大界一些古老的記載,虛空宇宙開辟之初,沒有人知曉有金仙道祖的境界,甚至沒有太乙、天仙。
乃是前賢篳路藍縷,一步步開辟出這些境界來,及到後來,有合後天之道的太乙金仙出現,及至後來有出世就合了一條先天大道的靈寶出現,世間方有太乙金仙以及金仙道祖,無論是靈寶出世,還是太乙金仙以及後來第一個非靈寶出身的金仙道祖出現,都有說不盡的艱辛,各有數之不盡的磨難。
那以後,千百個元會過去,陸陸續續出了好幾個金仙道祖,而最初成就金仙的道祖亦不見得比這些後來的金仙道祖強。連金仙道祖都以為他們處於了修行的盡頭,及到後來,某一位後起之秀破境入金仙道祖,最終遁破虛空宇宙,方才讓世人知曉,金仙道祖並非修行的止境。
顧青講道講得興起,越是體會到前賢篳路藍縷的心境,亦體會到郭真人修道的果毅之心。
祖宗不可法,天命不足畏,修行之人不信天,不信命,逆行成仙,永無終止,求道縱死,心志也絕不會有半分動搖。
這便是入上品金丹,成元神之路,亦是貫穿修行始終的要旨。
從真境到元神這一段過程,亦詮釋盡了修行的艱難與堅持。
他說到後來,一聲長嘯,層層疊疊,萬山回應。
隨即咳出好多血塊,心胸為之一暢。
那血塊落在地上,隨即長出許多靈芝仙草來。
顧青微微一頓,隨即吟道:“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余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顧青道歌聲未絕,人已經飄然遠去。
朱一鳴好一會回過神,說道:“顧師弟今天居然有點仙氣。”
顧少華和齊還真紛紛點頭,深以為然。
木清竹輕輕一笑道:“我看顧師弟給我們講道,自也有些收獲。咱們也不去攪擾他了,自己消化所得吧。”
朱一鳴淡然一笑,作詩道:“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顧少華和齊還真聽後,各自搖頭,卻也飄然下了山。
原來朱一鳴言外之意,要自己參玄悟道,讓他們自己去找地方,別打擾他。
這也是應有之理,因為他們雖然師出同門,但修行之道各不相同,在一起論道還行,若是悟道,自是各有妨礙。
不如雲在青天水在瓶,各歸其所,各安其道。
顧少華憑空消失,齊還真化作一條影子,隨即也不見。
朱一鳴目光落在木清竹身上。
木清竹微微一笑,輕聲道:“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清江月在天。”
朱一鳴拍手道:“此次收獲,木師妹當在我等之上。為兄避你一頭,這風水寶地便留給你。”
木清竹的詩乃是丹道妙理,直達元神長生之道。
在道家術語中,精為水,神為火,意為土。水火相濟為丹,以意調和,便是元神之道。
所謂入妄破妄,終究還是要憑借心中妄念,升華精氣神,破繭成蝶,成就元神之道。其中道理,妙不可言。
這也是朱一鳴誇讚木清竹的原因。
顧少華、齊還真雖有所得,卻不及朱一鳴深。畢竟朱一鳴本就有陰陽之道的基礎。但木清竹所悟又在朱一鳴之上。
朱一鳴哈哈一笑,飄然下山,卻也沒去遠山上的濁氣都給他引走,在那五雷正法下,由濁轉清,化入朱一鳴修為中。
木清竹周身少了濁氣,顯得愈發清麗脫俗,天青青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玉容模糊在煙雨中,飄渺難測,周遭煙氣滾動,自又妙不可言。
自這一日後,朱一鳴、木清竹、齊還真、顧少華俱自留在長生界參玄悟道,為鬥劍做最後的準備。
有了這次收獲後,他們才敢說即使沒了顧青,鬥劍時,也有不小把握奪魁。
說起來,如非跟顧青在同一時代,他們四個在往前許多代真傳弟子中,都能排在前列,甚至為諸弟子之冠。
但有顧青在,亦不得不退居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