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下》第212章 欽差大臣
開元二十一年分全國為十五道。;每道置采訪處置使,簡稱采訪使,掌管檢查刑獄和監察州縣官吏,在某種程度上,它並不算一種官職,在大唐職官表上也沒有它的品銜,它和邊疆節度使一樣,是大唐皇帝派往各地的欽差大臣。

河南道采訪治所位於汴州,汴州也就是今天的開封,位於水陸的要津,四通八達,北通魏搏、東入江淮、南接荊楚,為大唐的漕運中心,長安及洛陽通向東方的道路就是經過汴州,汴州人口眾多,漕運發達,自古便為中原重鎮,歷代王朝都在此逐鹿中原,再加上它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因此它在大唐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從天寶九第二百一十二章欽差大臣年年初開始。河南道的汴、宋、濮、陳、許、滑、曹等七州足足四個月滴雨未下,河床乾涸、冬麥枯死,災情已經開始初現,朝廷下旨,各州縣開倉放糧,正因為開倉放糧,天災引發了*,一個月前,旱情最嚴重的宋州谷熟縣爆發了饑民哄搶糧庫、殺死縣令的慘劇,三千饑民在宋城人楊志的率領下逃往宋州南面的磨山,佔山為王,與此同時,汴州漕運碼頭的數萬挑夫因連續三個月無工可做,開始聚眾鬧事,汴州轉運支使衙門被砸爛,漕運民夫的騷亂開始有向各地蔓延的趨勢。

一名退仕在家的老官員終於忍無可忍,上書朝廷,指出有官員貪汙賑災糧,四月下旬,大唐天子李隆基終於下旨,封原北庭節度使李慶安為河南道采訪使,前來巡查河南各地。

夜裡,汴州州治所在的開封縣內,大街上冷冷清清,一隊隊衙役三五成群地在大街上巡邏,但走來走去,巡邏范圍總是以幾家青樓為圓心打著圈兒。更夫懶精無神地敲打著竹筒,那快斷氣的聲音給睡眠中的人們平添了第二百一十二章欽差大臣幾個噩夢。

‘梆!梆!梆!注意火燭門窗關閉!’

這時一輛馬車奔馳而來,在州府衙門的後宅門前停下,一名官員從馬車上下來,敲了敲門,片刻,門開了一條縫,“你找誰?”一名老家人問道。

“請轉告吳太守,就說宋州司馬楊汝寧求見。”

“哦!是楊司馬,請先進來吧!”

官員閃身進了門,問道:“這麽晚來打擾,吳太守睡了嗎?”

“還沒有呢!在書房看書,楊司馬請在這裡稍候,我去通報老爺。”
汴州太守姓吳,叫吳清,五十余歲,開元七年進士,為官近三十年,他曾做過戶部郎中、門下給事中,宋州長史等職,天寶四年起出任汴州太守。至今已快五年。

吳清出身貧寒,但他很會鑽營,他妻子便是戶部尚書張筠之姐,有了張家這個靠山,吳清仕途一帆風順,去年底的朝廷擴相,他最終被張筠提名為候選人,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他卻躲過了太子黨的清洗風暴,吳清也不由感到一陣慶幸。

不過這次河南道的旱災又把他推到了大唐的熱點之中,他前幾天接到張筠的快信,聖上已經決定任命北庭節度使李慶安為河南道采訪使,提醒他注意。

此時,吳清並不在看書,而是在考慮如何應對李慶安可能的稽查,李慶安是太子黨中的唯一幸存者,太子已廢,太子黨被清洗一空,而他的後台高力士也被罷黜,可以說李慶安後台盡失,而自己卻有張筠為後台,從實力上他要高上一籌,而且天寶二年聖上下旨,嚴禁采訪使干涉地方政務,這樣一來,自己更有了對付他的手段。

“老爺,宋州楊司馬求見,說是奉崔太守之命來送一封信!”門外傳來管家的稟報聲。

吳清立刻想到了宋州太守崔廉,原來是相國黨人。不過現在已經不是了,他兄長崔翹成為楊黨,崔廉也改換了門庭。

朝中有人好做官,這是地方官們的至理名言,因此依附朝中高官成為地方官們前仆後繼的動力,有兒子的想著聯姻,有女兒的想著嫁女,或者拜作門生,或者轉彎抹角引為父親們舊日同窗,或者母親們的針線好友,種種理由,總之能想到的都要用到。

&nb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