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好萊塢傳奇導演》第六百五十章 熱鬧
  “嗯......這事很難辦啊......嘶......”一位四十多歲,頭髮有些稀疏的中年人,皺著眉頭沉吟道。

  墨鏡王無所謂道:“他們都來找了,也不好拒絕——只是該怎麽分配,還需要好好琢磨。”

  這位跟墨鏡王談話的中年人叫陳輝中,澤東電影公司的財務高管,也是諸如《2046》等影片的監製。

  兩人的關系既包含上下級,也是處得來的朋友。

  陳輝中仰著頭思索一會,沉默良久才道:“前幾天,肯-洛奇導演不是也約你了嗎?他們都來試探,這事也就不好辦了......”

  接著無奈道:“那些人咱們都得罪不起,也不能拒絕親近的善意。所以,少不了要多拿獎項去做文章。”

  “嗯。”墨鏡王頭腦也不笨,要是不懂得與人逢迎、說些好話,早就被投資商打死了,“那麽,可以用表演獎項填補空缺,這是風險最小的。”

  “也只能這樣了。”陳輝中點頭,“另外,金棕櫚......你打算投誰?”

  “從兩部反戰題材中挑一部呼聲最高的。我看其他幾位評委也是這麽想的。隨大流總不會有錯。”

  “可行......”

  開幕式之後,戛納關於電影的氛圍才開始逐漸的熱鬧起來。

  城市各處的影院、沙灘、禮堂乃至電影宮裡面的廣場空地和許多自費推廣的獨立電影人所安排的影片,林林總總,每天就有數百場之多,可謂真正的電影盛會。

  當然,這其中,最受觀眾和媒體矚目的無疑還是電影節官方片單。

  而主辦方們對各競賽單元放映場次的安排也很有一套,基本規則都是根據電影導演的名氣和題材受眾進行排期,以便讓長達一周多的放映活動不至於太過平淡又不能錯漏一位。

  這日上午,萊曼得了空,便親自盯著非競賽單元的排期問題。

  按照制度和收受的人情,雖然弄得很麻煩但總歸沒出什麽差錯。

  才放出去影片,便吸引了一位位的電影愛好者走進。

  話說,戛納電影節期間,對於影迷來說選片的空間相當之自由。

  一天的影廳加路邊放映,數量極其可觀,愛去哪看去哪看,偶爾淘到一部喜愛的,也是能讓人心情愉悅的事。

  當然,這裡的絕大部分也只是連院線放映的門檻都夠不上,奇奇怪怪的敘事超多。

  但總歸這樣的氛圍是許多電影愛好者所喜歡的。

  而在另一邊,利亞姆也在帶著人到處趕場,分散著尋獲有沒有發行潛質的電影,好買下版權拿到北美市場賺點利潤。

  發行公司對於片源的數量要求還蠻高的,畢竟沒發行任務,照樣要支出工資,而且還浪費人力以及市場空間,是以,戛納這樣的交易平台還是藍蝶影業很需求的。

  ......

  電影宮,主競賽單元處。

  一個規模宏大、裝修精致的放映廳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大家熱情交流,等待著入場。

  而旁邊不遠,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先生滿意的看著這一幕的發生。

  今天上午,主競賽會場一共排了兩場電影,其中之一就是這位老先生執導的《風吹麥浪》。

  是的,老先生的名字叫肯-洛奇,英國導演,36年生人,畢業於牛津大學法律系。

  算起來,這已經是他第四次角逐戛納了。

  早年作為導演新秀,又沒什麽人脈大腿,所以經常陪跑——不止是戛納。

  這一跑,就是二十多年。

  從中年跑成老年,都沒能等來一座金棕櫚。

  這樣的遺憾,提名又錯過,早已經成為他的執念。

  所幸,到了這一屆,組委會總算是重視了他,開幕後的第一天就安排了他的電影,足以明白這背後的深意。

  只不過,微微不爽的是,離影廳不遠處的另一座展廳,佩德羅-阿莫多瓦執導的電影《回歸》也在吸引著不少觀眾的入場支持。

  肯-洛奇很明白,這一屆戛納電影節,對他奪得大獎最有威脅的就是此人。

  且無論是比較資歷還是別的什麽。

  ——從首日最先排班的兩部影片的選擇就能看出一點評審團的遲疑和猶豫。

  肯-洛奇略有深意的望了幾眼,瞧著隊伍漸漸消失,剩下沒進場的觀眾因為沒了位置又散掉,才收回視線,走進自家這邊的展廳。

  大約半個小時後,故事漸入佳境,而展廳裡的觀眾也沒什麽人離場,留存率相當不錯。

  這讓一直關注此事的肯-洛奇略微輕松。

  ——電影沒什麽打動觀眾的優勢,可是真的會大規模離席的。每年會發生類似反應的影片基本拿不到最終大獎。

  肯-洛奇畢竟年邁,精力有限,除了暗自欣慰一會,很快就投入心神放在自家辛苦拍攝的電影上。

  哪怕他已經非常熟悉了,也還是忍不住那種回味故事和過程的諸多念想。

  《風吹麥浪》的背景是圍繞愛爾蘭獨立戰爭中所發生的、戲劇加工之後的一些事情。

  主要通過三個普通年輕人在這之中的傷痛遭遇,以不同民眾的視角再現愛爾蘭人在這特殊時期下的歷史厚重,以及英國殖民所帶來的血腥篇章中的濃墨一筆。

  或者說,這是一個英國導演用正視歷史的姿態來展現那段歷史。

  難得的是,敘事屁股沒有坐歪。

  不批判、不讚同、不洗地。

  甚至因為這種對社會問題的闡述和對底層人民的一些關懷——主要是同情愛爾蘭人。

  還被好事娛記冠上有“涉嫌叛國”的帽子,而且主要是英國媒體在這麽說。

  當然,英國媒體的尿性,從來就是不怕事鬧大。

  這種曲解,只能算是小小日常手段。

  肯-洛奇本人都沒當回事。

  他已經70歲了,除了電影和一些對獎項上的執念,別無所求。

  哪怕太陽報公開批評,說《風吹麥浪》是一部支持愛爾蘭共和軍的電影,影片拍攝出來的目的是想將英國的名聲搞壞,他依舊不動搖的拿到戛納放映。

  正視歷史有錯嗎?

  肯-洛奇的目的只要想告訴人們不要發起不義之戰,而且只要是想與伊拉克戰爭進行比較。

  每當有內部矛盾,別老想著用外部戰爭來轉移,這才是他想表達的。

  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它不是目的,是手段。

  《風吹麥浪》以三位底層民眾的反抗講的就是這麽一出故事。

  且在內部放映裡,受到大部分評委的認可。

  裡面共和軍的鬥爭,迫使英軍簽訂條約,停止流血犧牲。

  然而,初步的勝利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很快就迎來內部清洗,內戰爆發,所謂的並肩作戰不過是爭權奪利的延續。

  影片風格嚴肅寫實, 拍得還是很不錯的。

  而且已經發生的都已經過去,肯-洛奇本人還是很有尊重歷史的態度的。

  哦,還有值得一提的是,主演陣容裡面,斯裡安-墨菲(《俠影之謎》裡的稻草人)有過出演。

  放映結束後,肯-洛奇見著觀眾們還在熱情討論,心裡像是吃了蜜糖一樣高興起來。

  對導演而言,還有什麽比受到觀眾喜愛更讓人滿意的。

  他懷著喜意起身,慢吞吞的故意往人群裡湊,偶爾還與幾個相熟的評委閑聊,話裡話外,都是人情示意。

  大家嘴上都是公義,內裡全是私心,其中人脈、交際往來不勝枚舉。

  肯-洛奇也是非常適應這樣的節奏了。

  而對其他人而言,頒獎與否的欲望遠沒有為自己撈好處、結交關系的欲望強烈。

  肯-洛奇內心歎息幾下,又非常自然的加入其中了。

  三番兩次錯失金棕櫚,對他來說,真的挺希望拿一次的。

  不為別的,隻為這一時的風光、滿足。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