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好萊塢傳奇導演》第三百零五章 紐約行
萊曼構思的劇本創意自然是來自後世的那部韓國電影《釜山行》。

 這片是2016的作品,上映首日便以87萬多的觀影人次刷新韓國影視首日的最高觀影人次記錄。

 最終,市場累計1156萬人次、931億韓元成為韓國2016年年度最高票房記錄的保持者。

 此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放映亦有不俗之處。

 港島方面,票房總收6630多萬港幣,成為影史最賣座電影第16位、歷來亞洲電影票房第一位。

 灣省方面,票房總收3億4千萬台幣,也是影史最賣座的韓國電影。

 《釜山行》的最大出色之處,是設計了一個崩壞的、末日來臨前的社會大環境下,對人性的著重挖掘。

 人之所以為人,是出於對弱小者的庇護,對同類人的援手,對陌生人的信任,乃至對人類陰暗面的失望、以及一些人在危險面前的醜態,所有的所有構成了這部電影對人類本身的描繪面貌。

 辛辣入喉的黑色諷刺更是此作的最大特色:政府的無能。明明有所預警,卻選擇隱瞞事實的真相,以免引起社會的恐慌,卻恰恰是這種隱瞞,讓事故的突然爆發,交通系統的瞬間癱瘓,最終才導致了一系列悲劇的發生。

 社會問題與人性醜陋被一起擺在桌面上,呈現的那種意涵細膩,才是《釜山行》與其他喪屍電影最不同的一點。

 令人稱道的列車封閉空間設定,更是把喪屍的移動給予一種限制,也為電影裡的幸存者與喪屍抗爭的衝突性帶來一種升華,這樣的情節無疑會讓故事來的更加真實可信,也讓戲劇的突然衝突來的更符合情理。

 對抗手段的設定也是一樣,因為是火車上,大家都沒有火力武器,不然發生在其他地方,說不定很多美國人從家裡的彈藥庫拿出火力槍械,突突突就把喪屍乾倒了。

 這樣扎實的基礎設定,會讓故事的走向帶來更好的觀感體驗,也為後續的情節渲染氣氛。

 當然,這麽多的好處現在都變成《紐約行》了。

 也不知道韓國人以後還能不能拍出類似的佳作出來,不過,這關萊曼何事。

 反正,在和埃裡克-紐曼的商量下,這些情節的設計都成了《紐約行》的點子。

 結局也是男主角舍身與喪屍跳下列車,得以保全女兒和一位孕婦的性命,最終順利到達部隊布防的包圍圈。

 “如果男主不死會不會好點,這樣虐,真的好嗎?”埃裡克-紐曼記下情節後,忍不住問道。

 “這樣顯得主題更加震撼,懂嗎。他又不是白死,是為了自己的女兒。難道觀眾會因為這個責備什麽嗎?”

 埃裡克很想說是,但轉念一想,這廝拍的電影,就沒幾個好結局,主角被虐更是家常便飯。如《活埋》的保羅直接死在地下,《狂怒》的主角團也是無一人幸存,到了《壞家夥》,也是死了好幾個,主角還徹底的黑化,活成了他以前最不想活成的樣子,又何嘗不是一種折磨。

 既然有過先例,萊曼又是金主爸爸,他也不好再說什麽,虐就虐吧,反正他的任務是盡量把故事需要的劇情和台詞對話填充好就行,該怎麽拍,那是導演的事。

 至於,一旁的扎導還沉浸在構思的劇情中,想著用怎樣的鏡頭來表現呢。

 這廝也是運氣好。

 前一世,扎克-施耐德靠著《活死人黎明》成功試水,往外踏出自己的第一步,說實在的,影片根本沒能發揮他的才能,也就比較中規中矩吧。

 這一世,就不好說了。反正萊曼是打算把他對色彩的運用挖掘出來。這貨或許不是好萊塢最會講故事的導演,但一定會是影片色彩最有自己風格的導演。

 《紐約行》更是天然的適合扎導的發揮。第一部影片就如此貼切,這貨的影像風格一定能比前世更鋒利、濃鬱。

 想到這,萊曼也不由的期待起來。

 過了兩日後,迪奧的廣告片正式完成。

 除了剩下的報酬打入萊曼的帳戶,伊娃-格林也連忙趕去了《後天》的片場。

 萊曼待在公司裡,日常的處理一些事務外,就是與扎克-施耐德確定項目。

 劇本方面,埃裡克-紐曼還在編寫,但電影主題非常的明確,扎導又是人生中的第一部處女作,簡直乾勁十足,知道投資沒問題後,率先籌備起電影的前期工作。

 不過,為了一點噱頭,萊曼也買下了《活死人黎明》的版權,並讓版權的擁有方亞伯拉罕參與到了這個項目——沒辦法,這廝願意賣出版權的條件就是獲得《紐約行》的一部分投資份額。

 而且,他和扎克-施耐德、埃裡克-紐曼早就有過商量,直接以工作室的名義加入到了螢火蟲影業。

 至此,整個項目的大致拍攝預算為7千萬美金,其中的一千萬由他們幾人的工作室一起投資,只有收益分紅,不參與版權的後續運作。

 還有,萊曼又以公司的名義,注資5百萬放到幾人成立的工作室,佔股百分之51。

 這樣,大家各自歡喜,《紐約行》也正式立項。

 對於這樣的一部處女作,能拉來這麽多的投資,扎克-施耐德想都沒想過,高興之余,更多的是壓力。

 電影籌備的每個項目基本都是親自去把控,恨不得面面俱到,爭取一點差錯都不出。

 器材、場地、人工、道具、服裝、膠片以及演員。

 當然,也別看七千萬美金很多,但對於這樣的大場面和需要特效以及大量群演的電影來說,也沒有太多浪費的空間。

 一線明星就更不用想了,主創那麽多,群像電影不可能全把錢花在一兩個主要演員的身上。

 原本扎克-施耐德還想邀請萊曼當《紐約行》的製片人,還把選角的權力交給他,卻被萊曼以公司事務繁忙為理由拒絕了。

 隻說當個副製片還差不多,總製片就交給亞伯拉罕吧。嗯,這廝本就是製片人出身,還乾過場務。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