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這是擺明在向他們官府索要好處。
不過,周順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尤其是按劉顯所說的,由別的地方官府來跟劉顯談救濟百姓的糧食問題,如此就可以將原本應該是巨鹿郡府方面背負的債務嫁接在那些地方官府的身上。這樣一來,卻也可以離郭典輕松一些,要不然,由郭典來背負這大大數千萬的債備,這壓力的確有點大。
並且,他並不認為劉顯現在的這個要求有什麽過分之處。
要知道,現在整個冀州之地,百業荒廢,加上的確也死了太多人的關系,許多城池有了許多無主產業。這些無主產業,亦可以當作是償還給劉顯的一部份債務,送給劉顯,這也等於是減輕他們官府的負擔。
周順想了想,覺得沒有太大的問題,便同意道:“既然如此,也好吧,我會向郭太守稟明劉公子所說的話。那麽一切就由劉公子你去跟他們談吧。不過,不管如何,郭太守的意思,就是不能再讓各地的百姓活活餓死了。所以,還請劉公子盡可能的滿足一下各地官府的糧食要求。現在我們巨鹿郡方面,也正在想辦法籌措糧食,相信再過一兩個月,糧食就會從各個地方運送到我們巨鹿郡,到時候,情況就會緩解了。”
“請周主薄放心,其實就算郭太守沒派你前來說項,本人也早就向各地官府放糧的打算。說到底,本公子也是巨鹿人,斷不能眼看著那麽多父老鄉親捱餓受凍。”
劉顯說著,想了想道:“另外,也可以告訴郭太守,讓他放心好了,我劉顯雖然是一個商人,可絕對不是黑心商人。跟各地官府商談的時候,也不會坐地起價,不會按這個世道的糧價出售給他們。我的意見,還是跟郭太守前段時間所談的那樣,我用糧食跟各地官府換取一些物資,如此以物換物,或許會更公道一些。”
“如此甚好。這樣的話,那麽不知道劉公子何時去跟各地官府商談這些事兒?”周順身為郭典的太守,他的確也有些替郭典著急。
他跟郭典是一家人,如果巨鹿出現什麽問題,朝廷要追究責任。恐怕郭典這個太守都得要被撒,如果郭典被撤了,那麽他這個主薄也等於是當到頭了。
巨鹿郡不能再出事了啊。
“各地官府派了人來楊氏縣。如果周主薄你沒來,我便要去楊氏縣跟他們商談這些事了。”
“哦?那正好,反正周某不來也來了。現在天色還早,不如周某就陪劉公子去見見各地官府的官吏?畢竟各地官府來的不是各地主官,這些官吏未必可以做得主。如果可以的話,周某可以從中乾旋一下,總之不會讓劉公子你吃虧就是了。”
“哈哈,這樣就最好不過了。那好,咱們就先用過午膳,然後就去楊氏縣,如此可好?”
“那就討擾了。”
“周主薄客氣。”
劉顯把黃忠以及村長裡正梁濟都叫來作陪,為周順接風洗塵。
這酒過三巡,商談頗歡。
這個也有可能是郭典特意交待了周順,所以周順對劉顯相當的客氣,沒有拿捏架子。
另外,劉顯也從周順的口中獲知一些外界的消息。
果如劉顯所知道的歷史那般。
朝廷官兵在曲陽打敗了張寶之後,官兵很快就轉進,分別到各處去肅清那些黃巾殘部。
但皇甫嵩身為冀州牧,便留了下來,重心轉移到治理已經被朝廷官兵收復的那些地方的政務上去。
而朱儁則率軍轉至南陽一帶。
而京城方面,自從當初十月份,那些義軍被召到了洛陽,在京師等待了一個多兩個月了,但朝廷方面一直都沒有給一個說法,連那些義軍原本所希冀的賞賜也沒有。
但也不是絕對,一些有關系的,懂得經營鑽營的,還有多少有些錢的義軍首領,他們打點了關系,倒是獲得了一官半職,走馬上任去了。
事實上,現時在京城,已經有了一些半公開的收受賄賂賣官買官的行為。如果那些義軍首領,他們想要獲得一官半職,而又沒有人為他們說項,那麽就只能送禮,給宮中的內侍送禮。
當然,也有一些義軍首領送了禮,卻沒有回復的。這也是朝中無人的結果。
事實上,現在宮中,基本上都是由十常侍說了算,給誰封官,也就是他們一句話的事,其中,十常侍,是以張讓為首。
聽周順所說的,說到了劉備跟關羽、張飛三兄弟的事。
因為劉顯送了些錢財給他們,所以他們在京城倒沒有如歷史上那般的窘迫,在京城的小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只是劉備卻沒有獲得朝廷的封賞。
有流言,劉備也給送了禮,當然,沒有什麽的證據,可是送了禮亦沒有獲得朝廷賜封。
這當中的原因,是因為盧植牽連的關系。
盧植太過剛烈,得罪了十常侍。所以,十常侍就特意為難劉備,就是不給封賞。至於送禮的事,亦是由宮中的人流傳出來的。
為了這些流言,關羽及張飛都詢問過劉備,問劉備是否有這樣的事。劉備自然是不會承認。
此後,就發生了歷史上一樣的一點小插曲。
劉備“偶遇”朝廷朗中張鈞,劉備向張鈞自陳功績。張鈞同樣是剛直之士,說朝見帝,直斥十常侍,並奏請皇帝斬殺十常侍,以正朝廷朝綱。但可惜皇帝寵信張讓等十常侍,被張讓等人反誣張鈞,皇帝把張讓逐出朝堂。
但經此事,十常侍也覺得自己的吃相有些難看了,擔心聚集在京城的那些義軍會作亂,所以就想出了讓義軍遣散歸家,等待朝廷封賞之計。
就這樣,劉備最終就被封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克日赴任。
如此,劉備的這支能征善戰,百戰余生的義軍,就此被解散。就只有關羽、張飛跟著劉備赴任。
劉顯估計一下時間,估計他們三兄弟也差不多從京城返回了。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其實就是曲陽城再往北面一些,他們回來前往安喜縣,會經過柳林村。
劉顯認為,他們一定會來柳林村找自己。
如果劉顯的身邊沒有黃忠,劉顯倒還真的有些擔心。但現在,劉顯卻不會擔心會再遭受到劉備的暗算了。反正劉備也不可能光明正大的來搶,如果來暗的,自己有黃忠護衛,劉備討不了好。
倒是劉顯有些期待跟關羽及張飛見面。這兩員超級猛將,劉顯做夢都想收歸帳下。只可惜,此兩將都是重情重義,忠義無雙之士,他們既然跟隨了劉備,且劉備又沒有做出什麽虧德的事,起碼表面就是一個仁人君子,如此,關羽、張飛也不可能會離棄劉備。
所以,劉顯對於關羽和張飛,是打著一種長期投資的打算。
從周順的口中知道這些情況,劉顯的心裡也就有些準備。
另外還有像孫堅、董卓等人的一些消息,劉顯一邊聽著記住,一邊跟自己所知道的歷史進行對比,看看是否跟歷史的一樣。
基本上,大致都沒有太多的分別,估計就是一些細節的地方不同。
歷史還是那個歷史,這也是劉顯所想見到的。起碼在自己還沒有那樣的勢力去掌控一切的時候,劉顯不想這個歷史因為自己這個蝴蝶翅膀的作用而有太大的改變。
此外,還有一些某某地方又有黃巾暴亂的消息。
看來這個周順做郭典的主薄還是比較稱職的,起碼對許多事時都有關注,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告訴劉顯。
午後,劉顯便和周順一起前往楊氏縣。
周順也有一隊五十人的官兵護衛,都一起去。
因為出了劉顯在河澤當中被伏襲的事,所以,不用劉顯安排,梁濟跟俞進就安排了暗營的人先開路,提防再有同樣的襲擊事件發生。
當然了,這些人馬也不會讓周順他們發現。
坐木筏到了楊氏縣。
早有人通知文申了,他帶著楊氏縣的一眾官員在城門迎接。單是劉顯來,自然不用如此,主要是周順一起來的關系。怎麽說周順都是上官,他這個縣令自然得要迎接。
不只是文申,就是附近的那些縣城派來的官吏,亦一起出來迎接。
雙方見面,一頓寒暄,然後就浩浩蕩蕩的到了楊氏縣官衙。
這隔段時間沒來楊氏縣,劉顯發現楊氏縣的面貌改變了許多。
首先就是衛生整治情況,現下楊氏縣內的街道相當的乾淨整潔,那些被破壞的房屋,要不就是已經被拆除了,要不就是正在重建。
另外還有一些店鋪,那些店鋪,原本大多都是楊傑他們這些地主土豪的,如今也恢復了正常的營業。
且街上也不再是那麽的冷清了,已經有了一些逛街的人。看那些人,臉色也都好了許多,不再是面帶菜色衣衫襤褸的樣子了。
當然,事實上大部份在街上的人都是在忙著一些事,並不是真正的在閑逛。
經過錢氏客棧,依然還沒有客人,不過,一眼望進去,似乎也已經正常營業了。裡面的布置也購置整齊,相信待百姓的經濟有所好轉後,肯定就會有人來光顧了。
民以食為天,劉顯弄了不少後世的菜式出來,會以錢氏客棧為試點,以後會做出更多色香味的菜。特別是酒,如今已經開始釀製了,待更好更烈的酒釀製出來後,劉顯相信肯定可以一舉打響名聲。
可以想象,這些客棧,不管是否起到為自己搜集消息情報的作用,但起碼一定會財源滾滾。
劉顯沒有理會錢氏客棧的事,到了楊氏縣官衙。
因為有周順在,所以劉顯自然不方便坐到主位上去。而周順卻也沒有逾越,還是由文申這個地方主官坐在主位,他跟劉顯在下首一左一右,然後就是各地方官吏。
包括文申在內,楊氏縣的各個官吏以及別縣來的官吏,都先正式拜見了周順,然後再給劉顯見禮。
文申讓他們都坐好後,開口對劉顯道:“劉顯公子,他們分別是趙州、南轡、任縣、平鄉、南和、廣乾、曲周、廣宗、廣年、斥章等等巨鹿郡各縣來的縣丞或縣令主薄。他們都是聽聞了劉顯公子你的義舉善舉,又獲知劉顯公子你新近獲得了一大批糧食。所以,他們都是想來拜見劉公子,想請劉公子對他們各縣的百姓施以援手,以解他們各縣百姓的糧食危機問題。”
“這位是趙州縣的主薄畢星,這位是南轡縣丞吳勝,這位是斥章縣梁飛……”
文申一口氣把這些各縣來的官吏都先給劉顯介紹了一遍。
劉顯對他們一一抱拳致意,且暗暗的記住他們,尤其是趙州縣主薄畢星,因為趙州縣就在楊氏縣之北,離得很近,如沒意外,趙州縣就是劉顯想要攻略的下一個縣城。
跟眾人認識過後,劉顯就道:“本公子在楊氏縣布施粥食的事只是小事一樁,也只是為父老鄉親略盡些人事。所以,不值得稱道。你們各縣,都隸屬巨鹿郡,都處於這一次黃巾暴亂的漩渦中心,相信你們各縣的情況,並不會比楊氏縣的情況好得到哪裡去。所以,陷入糧食危機,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
劉顯說著,搬出跟周順說過的話道:“現在可以明確告訴你們,你們的來意跟周順主薄的來意是一樣的。我也跟周主薄談過了,我最近得得到的這批糧食,的確可以先給你們緩解眼前的危機。但是本公子要說明的是,本公子是一個商人,你們需要糧食,我總不可能白白給你們吧?你們來之前,有沒有想過,想得到我的糧食,你們付出些什麽?”
“是拿錢來向我劉顯購買,還是拿東西來換?這些,都需要一個方案是吧?”
其實文申已經派人向劉顯報告過了,這些家夥,還真的沒有什麽的準備,他們就是來請求劉顯去他們的縣城布施,基本上就沒有想著要拿東西來跟劉顯交換糧食。
也就是就是早前所說的,他們陷入了一種慣性思維。都以為劉顯可以在楊氏縣布施粥食活人數萬,那麽現在劉顯手上又有了那麽多糧食,那麽為什麽就不能到他們的縣城去布施呢?
呵,他們不知道,劉顯在楊氏縣布施粥食之後,所獲得到了什麽。
如果他們知道,那麽就不會那麽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