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創造者》關於古代善惡報應思想
最新網址: 今天看到一位讀者問起房星這個人,順便說一下。

 《聊齋志異》第一卷第一篇就有提到這個問題。

 《考城隍》原文:予姊丈之祖宋公,諱燾,邑廩生。一日病臥,見吏人持牒,牽白顛馬來,雲:“請赴試。”公言:“文宗未臨,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馬從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時入府廨,宮室壯麗。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關壯繆可識。簷下設幾、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與連肩。幾上各有筆劄。俄題紙飛下,視之有八字,雲:“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雲:“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神傳讚不已。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公方悟,頓首泣曰:“辱膺寵命,何敢多辭?但老母七旬,奉養無人,請得終其天年,惟聽錄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壽籍。有長須吏捧冊翻閱一過,白:“有陽算九年。”共躊躇間,關帝曰:“不妨令張生攝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謂公:“應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給假九年。及期當複相召。”又勉勵秀才數語。二公稽首並下。秀才握手,送諸郊野,自言長山張某。以詩贈別,都忘其詞,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之句。

 公既騎,乃別而去,及抵裡,豁若夢寤。時卒已三日,母聞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語。問之長山,果有張生於是日死矣。後九年,母果卒,營葬既畢,浣濯入室而沒。其嶽家居城中西門裡,忽見公鏤膺朱幩,輿馬甚眾。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驚疑,不知其為神,奔詢鄉中,則已歿矣。公有自記小傳,惜亂後無存,此其略耳。

 大意是說,有個人晚上做夢被招去考試,他一看考題“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就知道怎麽答了,於是回答:“心懷功利故意行善,就算做了善事上天也不會獎賞;不想作惡,無意中做了壞事,上天也不會懲罰。”他的卷子被神靈傳閱,紛紛讚賞,於是邀請他擔任城隍。這人一聽慌了,城隍是陰間神職,讓他當城隍不就是讓他死。於是懇求先回去照顧母親,於是回去照顧了九年母親才死,當城隍去了。

 這個故事其實反映的應該是古代民間的一種很普遍的善惡報應觀點,認為為善不能刻意,否則就沒有效果,也即論心不論跡。這種觀點很明顯是窮人編出來的,因為世間但凡有因果報應之說,就會有人試圖通過多做善事來求得好結果,可是在做善事方面,當然是誰錢多誰效果大啊,更何況在古代,大部分人窮到自家都吃不飽飯,怎麽可能去接濟別人。因此,做起善事,窮人明顯比不過富人。

 這怎麽辦呢?於是就有了這種雞賊的說法。窮人沒本事幫人,富人花錢做善事積陰德,可是窮人不想讓富人佔據任何陰德,

所以就認為有心為善是對因果報應投機取巧的行為,沒有意義。和那些不做善事的窮人沒有兩樣。相反,窮人不想做壞事,但因為種種原因,比如太窮了,不懂法,不當心,做了壞事,他賠不起,就會辯解說我無心作惡, 不該罰我。

 編出這種理論的人,一來窮,二來無恥,多半是古代的流氓無產者。

 我們今天的人看了會覺得這又雙標又巨魔,因為我們是正常人啊,不是古代社會封建制度壓迫下變得扭曲的流氓無產者。

 這種現象並不是孤例,相反,我在蠻多民間傳說中看到過。

 以及,你看古代的話會發現巨多氣死人的情節。我至今還記得濟公傳的開頭,濟公他家行善積德很久很久,不知道做了多少好事,但一直沒孩子,鄉裡人就議論說,他家一定不是真善人,否則怎麽可能沒後代?

 那麽人間正義在哪?

 當然在古代文化的精華裡啊。

 比如諸子百家。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粗陋的看法。如有錯誤還請指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