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的嶽父是劉邦》第416章 正面對抗
  權力的爭奪輿論的爭奪也是重要的一方面。當吳王劉濞四處串聯反對推恩令時張敖卻在輿論上佔了先機,趙國的《邯鄲時報》發表了支持推恩令的文章。把分封製對於大漢帝國的危害說的一清二楚。
  吳王劉濞的第一反應就是找人寫文章進行批駁。此時吳王劉濞卻發現,他即便是寫了批駁文章怎麽讓天下人知道卻成了一個問題。因為他寫的文章無處刊登。
  現在全天下可以讓文章快速讓天下人知曉的唯一一個平台正是趙國的《邯鄲時報》,由趙王張敖主辦的報紙怎麽會刊登與趙王張敖意見不同的文章。
  吳王劉濞即便是沒辦過報紙,也明白拿誰的錢替誰說話的道理。
  以前許多諸侯還笑話趙王張敖亂花錢,美女不好嗎?珠玉不漂亮嗎?有錢不用在這上面,非要弄一堆亂紙有什麽用。
  直到今日吳王劉濞才看出報紙巨大的威力,很多時候並不在於你所說的話多麽有道理,關鍵是所說的話能讓更多的人聽到。現在就是張敖說一句話可以通過報紙傳遍大漢的每一個地方。而其他人的言論為人所知需要一個漫長歲月的過程,此時此夜難為情吳王劉濞在想,如果有自己的報紙多好。
  但這一切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先別說辦一張報紙所需要的人力財力。光是合適的紙和印刷技術,別人就沒有,現在張敖對報紙佔有壟斷地位。
  “天下的那些文人他們在幹什麽?他們就沒有一個人出聲反對推恩令?”此時吳王劉濞想起來那些喜歡對什麽事都要指手畫腳的讀書人心中就有氣。
  “他們都在觀望,趙王張敖推恩令的提議把天下讀書人都嚇到了。這個提議影響了朝廷的穩定,諸侯王的存亡,讀書人們一時看不清哪一方會在這場爭鬥中勝出,因此他們只能觀望,等到一方佔優勢時再來唱讚歌。現在形勢對我們很不利,齊王劉肥指望不上了,我們要不要忍忍,反正大王您還年青,按照推恩令王國也不會被分的太小,您的子孫還小,分開之後同樣要聽您的,吳國還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丞相茅京見歹勢不利,只能勸解吳王劉濞忍讓。
  “這件事上沒有妥協的余地,從太后同意實施推恩令那一刻起就不再把天下諸侯當成維護大漢穩定的盟友了,而是把天下諸侯看到需要剪出的敵人。趙王張敖實際上早就明白這一點。只不過先皇在位時針對的是異性諸侯王,作為僅存的兩個諸侯王之一,趙王張敖被剝奪王位是早晚的事,即便他是先皇的女婿也不行。正因為如此,趙王張敖才出了這麽一個惡毒的主意,拉全體諸侯王下水。太后和皇帝根本沒有看出趙王張敖的陰險之處,定然會引起大漢內亂。我們劉氏諸侯王才是大漢穩定的基石,如果皇帝和太后不能很好的穩定住局面,那長安皇宮之中換人好了。”吳王劉濞對太后呂雉以及皇帝劉盈越來越不滿了。
  “接下來我們怎麽辦?”茅京聽了吳王劉濞的話暗自心驚,不敢多言,只能請求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你再到各諸侯國走一趟,繼續聯絡各諸侯王,痛斥齊王劉肥收錢不辦事,同時約定全體諸侯王都不上報子孫情況,以表明我們的態度。我就不信太后呂雉敢逆天而行。”吳王劉濞現在已經顧不了許多了,再次起到了帶頭串連的作用。
  事已至此,丞相茅京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一條路走到黑,按照吳王劉濞的要求去聯絡諸侯王了。
  這一天到了諸侯王上報子孫情況最後的日子,太后呂雉親自到未央宮中與皇帝劉盈商議對策。
  未央宮內太后呂雉居中而坐,皇帝劉盈小心的在旁邊陪坐。太后呂雉不開口其他人都不敢做聲,未央宮內氣氛十分壓抑。
  “陛下要求諸侯王上報子孫情況的最後時限已過,他們都上報了嗎?”太后呂雉這也是明知故問。
  “除了趙王張敖上報了之外其他諸侯王全都沒有上報。”皇帝劉盈看著眼前孤零零的一份奏折,用無奈的聲音回答。
  “那皇帝你怎麽看?”太后呂雉強壓著怒火問道。現在各諸侯王對朝廷已經從陽奉陰違變成直接對抗了。如果不是趙王張敖上了一份奏折,太后呂雉這次的命令就沒人聽。更火上澆油的是趙王張敖實際上根本沒上奏折的必要,因為趙王張敖還沒有兒子,更別說孫子了。趙王張敖卻把女兒張嫣鄭重其事的報了上來,還特別聲名要將封地分給女兒。
  “各諸侯王對太后的意思好像不太理解,要不要再與他們溝通一下?”在辦事方式上皇帝劉盈還是比較傾向於以理服人, 遇事商量著辦。
  “諸侯王之中沒有一個傻子,他們會不明白推恩令的意思,他們隻關心自己的利益,從來也沒為大漢江山萬古長存考慮。他們就是認為我們母子無力收拾他們。”太后呂雉盡量保持著聲音的平穩,不讓自己的怒氣顯現出來。
  “我們應該怎麽辦?”皇帝劉盈完全沒了主意。自皇帝劉盈登基以來所作的決定和一些想法總是讓太后呂雉不滿意。太后呂雉不滿的結論讓劉盈更慌張,更不能以正常的思路解決問題,結果是太后呂雉覺得皇帝劉盈的想法越來越不正常,對皇帝劉盈的斥責越來越嚴厲。
  “陛下想過沒有,為什麽諸侯王會同時不按我們的旨意行事?”雖然對皇帝劉盈很是不滿,但劉盈是自己的親兒子,還需要慢慢教。
  “這裡邊肯定有人居中聯絡,想要一起給朝廷施加壓力。”皇帝劉盈覺得情況變得嚴重了起來。皇帝做為最高統治者,最忌諱的就是諸侯及大臣們私下的勾結。實際上皇帝希望大臣們互相猜忌,水火不容才好呢。
  “陛下這次說對了,居中聯絡確有其人,做為皇帝必須有自己的消息渠道,隨時掌握諸侯和大臣們的動態,以便及時作出應對。”太后呂雉還是希望兒子能夠獨立承擔起治理國家的責任。
  “太后準備怎樣應對此事?”皇帝劉盈還是不敢做主,一切都要請求太后呂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