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的嶽父是劉邦》第135章 趙國圖書館
對於邯鄲新城的建設張敖還是動了一番腦筋的,在漢朝建造城池完全按後世的格局肯定不行,最好有一個古代城市的模板,剛好張敖在穿越前有一部關於大唐長安的電視劇正有熱播,張敖好奇去查了一下唐朝時長安城的城市地圖,對古人的智慧印象深刻。

在設計邯鄲新城的時候乾脆將大唐長安的城市規劃拿了過來。又跟貫高等人商議著進行了一些修改,才有了今日之邯鄲城。

邯鄲新城以一條南北向的大街為中軸線,也就是最先修建的誰看誰奇怪,人們覺得街道兩邊的街坊想去串門都走半天的那條路。張敖連名字都借了過來還是叫朱雀大街,現在的邯鄲新城實際上就是長安幾百年後的樣子,城市建設方面張敖又走在了劉邦的前面。

在朱雀大街東西兩側整齊的排列著坊市,東西南北的道路相互交叉,把城市分成網格狀,每個網格就是一個坊裡。

城中的王城同樣也分成一個個網格,建立起不同的功能區。

在邯鄲城外,張敖還畫了一大片土地作為皇家園林,而且派兵把守,設為禁地,普通人禁止入內。

張敖簡單的一說讓孟鄉等人對新都城充滿了期待。

張敖王城搬遷到邯鄲的事並沒有弄的聲勢浩大,一來是為了安全,另外張敖至今也沒想明白出行時前呼後擁有什麽快感。

邯鄲城的百姓已經適應了每日裡都有新人到來,雖然知道大王也將到這個城市居住,卻沒人看到大王是什麽時候過來的。

張敖走到新的王城之內,感到十分滿意,在外人看來王城似乎有點兒冷靜,但張敖更願意有個能與劉樂獨處的環境。

在王城外張敖專門設計了一條街安排朝廷的各個部門。王城內雖然也建了大殿,朝會仍然會在那裡進行。張敖已經在想怎麽改進朝會的流程,提高議事的效率,讓各位大佬們更多的時間在自己的衙門辦公,而不是在大殿裡當著張敖的面扯皮。

張敖搬起家來十分輕松,朝廷的官員們拖家帶口的卻是一片雞飛狗跳。在張敖看來那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難,所以趙國朝廷在休假幾日後在邯鄲城開始了正常的工作。

第一次朝會進行的很順利,早早就結束了,張敖離開王城,他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辦。

在王城之外有著一棟比王宮大殿還要宏偉的建築,張敖一直未宣布這棟建築幹什麽用。

越是不說,人們的好奇心越強,都在猜測著這棟建築的用處。

張敖今天就是要給這棟建築舉行揭牌儀式。

各地的公告欄破天荒的提前公布了張敖的行程。許多人趕過來看這棟建築究竟掛的是什麽牌子,更多的人則是想一睹大王的風采。

雖然被隔離的遠遠的,人群仍然熱情高漲,伸長了脖子向張敖的方向張望。

張敖來到大門口,整整衣衫,十分莊重的走到被紅綢遮蓋的建築名牌下,輕輕拉動,紅綢飄落,趙國圖書館幾個大字顯現在人們面前。

張敖走到人群前面,大聲對眾人說道:“這裡將成為趙國的國家圖書館,從各地收集來的圖書都將存放在這裡。這裡不但珍藏圖書,而且還將抄錄副本供所有人借閱。趙國圖書館的書籍只要是趙國人就可以借閱,在圖書館內讀書是免費的。”

張敖的話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在場的讀書人馬上想到以前見不到的書籍自己也可以看了,許多不明白的事可以通過查閱相關書籍解決,在以前這是一輩子也辦不成的事。不識字的人也在想自己也有了用手摸一下書籍的權利,而且還是大王收集來的書。

書籍對於不識字的人更是神聖的,眾人覺得自己離成為高貴的人又近了一步。張敖作了簡短的講話,鼓勵所有的人全都讀書識字之後,走進了趙國圖書館。

張敖對圖書館的名字其實是十分糾結的,如果叫邯鄲圖書館顯得十分小氣,叫大漢圖書館劉邦八成不乾,張敖甚至想過叫敖樂圖書館,怎麽聽怎麽象是狼叫,為了突出趙國特點,隻好叫趙國圖書館了。

今天只是揭牌儀式,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前面的大廳內顯得有點兒空蕩蕩的。

幾個小吏帶路給張敖介紹著圖書館內的情況。

圖書館的總體設計方案雖然是張敖制定的,許多細節還是要這些具體辦事人員去完善。

“你們乾的很好, 辦事很用心。”張敖一邊走一邊誇獎著。

如今的張敖也會說一些這樣的話了,雖然這些誇獎沒有什麽實質性的作用,但從大王嘴裡說出來就不一樣了。張敖以前總覺得是上級在忽悠下級,還不如給點兒物質獎勵實惠,後來發現工作後被認可的快樂也是發自內心的。

小吏們的工作乾的是真的不錯,比如張敖注意到了一個細節,大廳內讀書的桌案有高有底,低的是為了適應有席地而坐習慣的人,而高的桌案配備了椅子,這也算是張敖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改變。坐在椅子上看書要舒服很多。

趙國圖書館的館長現在是由貫高兼任的,現在各處都缺人,貫高隻好能者多勞,貫高對此卻沒有怨言,想想自己管著那麽多的書籍,貫高自己就高興。

“你們要抓緊圖書的抄錄工作,爭取為來讀書的人提供更多的圖書。”張敖對圖書館的硬件很滿意,又提出了工作要求。

大王的要求當然是要堅決執行的,所有的人都在向張敖表達著好好工作的決心。

張敖覺得那些寫在竹簡上的字全都應該是文物,需要好好的保存,因此在讀書人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張敖還是抽調了一批人過來,把竹簡上的文件抄成紙質書。另外工匠營那邊對印刷用的油墨的研究也已經完成了,抄完的書可以成批的印刷了。答應皇后呂雉的一萬冊《胎產書》也就有了著落。張敖準備到時多印一些在趙國也要普及一下婦幼知識。

“你們準備一塊場地,過幾天將在這裡辦幾期培訓班。”參觀快要結束時張敖做了新安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