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萬歷盛世》第一十六章 俞大猷
  福建晉江。

  “吼!”

  一聲虎嘯從竹林間傳來,俞大猷手中長棍迅如流線直掃竹根,竟使一掌粗的毛竹破裂,綠竹葉紛紛落下。

  “志輔棍法已臻化境,為師已然不及,只可惜如今東南已無倭患,也只能徒欺沙彌。”

  李良欽這時候手托白髯走了過來,笑著說道。

  俞大猷將長棍往小廝手裡一丟,就躬身行禮:“老師謬讚,若無老師,學生哪能有這般武藝。”

  李良欽只是笑了笑:“武道不盛,縱有武藝也不及文房四寶,當初你不該走此路,若如譚綸、唐順之一樣,也走舉業之路,也不用被擱置原籍待用。”

  “學生如今隻想如老師這般梅妻鶴子,功名利祿早已看淡,被閑置也無妨,朝中還有戚元敬,倒也可保無虞”。

  俞大猷雖然話是這麽說,但兩眼卻不自覺地望向北方。

  “你終究與我不一樣,你有報效朝廷的心,武藝不過是你傍身之技,而且,朝廷肯定要用你的,這天下只有武人不行,只有文人也不行,士大夫治了大宋三百載,先丟中原再丟江南,如今我大明若要社稷安穩,就必須文武並舉。”

  李良欽說了一句,就又建議道:“聽聞如今新帝登基,天下待治,你何不先派人進京走走路子!我倒是聽說有個叫邵大俠的,很有門路,當年就是他幫高拱回到內閣的。”

  “學生又不想入閣,需要找什麽邵大俠,再說,高拱現在都被貶到了月港,那邵大俠估計也會受牽連,如今江陵那位倒是春風得意,只可惜戚元敬已投了他,我再投過去,已不合適!這個戚元敬,每次運氣都比我好!”

  俞大猷笑說著後就歎了一口氣:“只可惜當今天子年幼,只怕已不知我俞大猷啊!”

  “所以,你還是得派人進京走走路子,就算不找張江陵,也得找找其他文官,如剛升了本兵的譚綸,不然,誰知道你,等天子長大後,你就廉頗老矣了!沒有銀子,我可以助你。”

  李良欽繼續勸道。

  “想我俞大猷為報效君王,竟也要孝敬那些貪官!”

  俞大猷苦笑起來。

  而就在這時候,一小廝急匆匆來報:“老爺,司禮監有傳奉官來傳旨,要你立刻領旨!”

  俞大猷大為驚愕,忙吩咐人擺香案,開中門。

  很快。

  俞大猷剛跪在中堂門外,就見一陣公鴨般的聲音喊道:“有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聖明之朝,當野無遺賢,朕雖衝齡即位,然亦聞俞龍戚虎之說,閩人俞大猷悍勇驍武,知兵善戰……念及為兩代帝王安定東南海疆之功,又逢新朝之際,特起複升為左軍都督府僉書,拜少傅,為帝王師,教習武藝兵事,以明天下武德,欽此!”

  傳奉官念完旨意後,俞大猷才接了旨,一時心中頗為驚訝,心想當今天子才十歲,如何知曉我的,難道是朝中諸公並沒有忘記我,可卻不是讓我帶兵打仗,而是讓我為帝王師傅,是何用意?

  “你隻管進京去,何必管那麽多,而且這明顯是好差事,為帝王師,這可是翰林儲相們才能有的資格,也不知道張江陵如何同意了的,此人既讓戚繼光總0理北方五鎮兵馬,如今又讓你教習君王,可見此人志向不小,胸襟非一般文官可比,我大明武事振興有望也!而且,如今天子年幼,良材可琢,你務必要讓天子明白自廢武功之害!”

  李良欽頗為興奮地勸道。

  俞大猷也意動起來,

眉宇間終於露出喜色:“老師,何不與學生一起進京!”  “我當慣了閑雲野鶴,又不知兵,進京也無益,我剛才算了算,下個月初六是出行的吉日!你到時候再走。”

  李良欽說道。

  “學生一身殺人無數,哪管黃道吉日,學生立刻進京!老師,告辭!”

  俞大猷說著就立即吩咐人準備行囊。

  兩個時辰後,在嶺南的山道上,一騎朝京城絕塵而來。

  ……

  轉眼已經是八月十三日。

  而在這一天,朱翊鈞來到宣治門視朝,張居正也在這時候向朱翊鈞遞上了《日講儀注》,把日前議定的日講事宜具體化下來。

  朱翊鈞的日講也正式開始,也就是說,他這個皇帝於這一天開始入學讀書。

  日講與經筵不同。

  經筵是大臣們向皇帝講讀學問的地方,乃是常例制度。

  而日講只是朱翊鈞作為年幼皇帝在東宮繼續進行的一項讀書過程。

  之所以是在東宮,是因為他太子時期便在這裡開日講,如今他登基為帝, 也依舊在這裡。

  只有等朱翊鈞親政成年後才會結束日講。

  這是張居正安排的,目的是為大明培養出一代明君。

  按照張居正的安排,朱翊鈞需在東宮講讀《大學》、《尚書》,於每日接續講讀,先讀《大學》十遍,次讀《尚書》十遍,講官隨即進講。

  講讀完後,朱翊鈞會去暖閣歇息一會兒。

  當然,這也不是說,朱翊鈞可以趁此機會放松活動一下,在這個時候,司禮監會進呈各衙門章奏進上禦覽。

  而大臣們則退在西廂房伺候,朱翊鈞可隨時召見這些大臣們到禦前詢問相應章奏中的事務。

  休息完後,朱翊鈞會上書法課。

  書法課結束後,朱翊鈞如果要休息可以休息一會兒,如果不休息可以讓大臣們直接進行午講。

  午講主要講《通鑒》即歷史興亡故事。

  講讀完後,朱翊鈞還有時間可以提問。

  因每個月的三、六、九日,按照張居正的安排,皇帝朱翊鈞要上更令人頭疼的早朝,所以不必參加講讀,但依舊有作業,要溫習經書,要寫一幅字。

  也就是說,朱翊鈞以後每日的上午都是沒空的,他不得不準備將來把和俞大猷習武的事放在下午,然後晚上再教潞王讀書半個時辰。

  張居正對朱翊鈞的教育抓的很嚴,和李太后一樣,所以,朱翊鈞也不能有半句異言,甚至連他自己都是同意了的,但他唯一遺憾的是,只能由他自己一人受罪,他目前甚至連找個伴讀都不行,只有他這個皇帝才能享受這種“待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