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朝小公爺》第787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玖)
“查!司設監太監張瑜、掌管太醫院事右通政施欽、院判劉文泰和禦醫高廷和……”

 “隨堂太監鹿鶴、禦馬監太監張昭、司禮監鄭禮……等,勾結匪類、圖謀叛逆、意圖弑君!罪大惡極!……”

 調查局張誠不知道什麽時候緩步站出,卻聽得他聲音冰冷。

 不帶著任何一絲的感情,對著下面的官宦們念出自己手上的本子。

 “查!刑部侍郎鍾會、禮部清吏司郎中周勝、禮部員外郎陳德……等勾結匪類、圖謀叛逆……”

 這一下,那些個原本就在殿前哆嗦的官宦們“撲通~”一聲翻倒在地。

 眼見他們翻倒在地上全然沒有了剛才的氣勢,滿地散亂的他們看著就像是一隻隻淒慘的癩皮狗。

 大殿前的塵土粘滿了他們的官袍,一部分的官宦甚至雙腿在地上不住的打顫。

 甚至好幾個還能看到胯下竟然湧出一汪水來,只是這一汪的水帶著的更多的是一股腥臊味兒……

 “陛下!臣冤枉啊!陛下!陛下!!”

 此時,贛州,豫章。

 寧王府內無數的官員在推杯換盞,一群人其樂融融。

 朱宸濠滿面紅光的帶著寧王世子,和這贛州官宦們推杯換盞。

 到底他是寧王面子是不能不給的,即便是贛州的鎮守太監們亦都到齊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肥碩的朱宸濠一看時辰都差不多了。

 便使了個眼色,寧王世子會意的去講自己的母妃攙扶回了後院兒。

 現場的侍女們也都撤離下去,默默的換上了一群人高馬大的侍衛、家丁。

 首先感覺到不對的是幾個武將,到底是有行伍經驗之人他們很快的發現了周邊氣氛不對。

 可眾目睽睽之下他們也不好做什麽,親兵也都在外頭呢。

 且兵刃亦沒有帶,於是只能是暗自防備卻不敢吱聲。

 說起來寧王這一系要造反,那不是沒有緣由的。

 當年永樂陛下起兵這事兒說到底,也是被迫為之。

 追溯上去的話他侄兒要削藩,削藩這事兒也就罷了。

 那會兒永樂帝雖說是諸王中最強,但也不太敢直接做反。

 畢竟當時大明開國不久,金陵方面那可謂是兵強馬壯。

 切各家諸王也都各懷心思,若是他們最終拿自己的腦袋邀功可就不好玩了。

 可惜方孝孺他們幾個似乎不這麽想啊,而偏偏永樂陛下他侄兒又非常聽這幾人的。

 削藩也就罷了,這位建文帝居然逼死了好幾個皇叔。

 這就乾的比較過頭了,可那會兒永樂帝也沒琢磨直接造反。

 畢竟差距太大,且資源不足。

 想要從貧瘠的京師拚死打到繁華的金陵去,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永樂帝後來起兵折騰了很多年。

 最終才憑借著一堆反骨仔,摸到了金陵的門檻上。

 那期間知道自己實力不足的永樂帝,不得不拉攏很多兄弟幫忙。

 這其中就有寧王一系,而且寧王一系當時收攏了一堆前朝潰兵。

 這批人都是沒個家的、沒了族的,屬於打仗不要命的那些。

 而且他們還是騎兵,永樂帝那會兒可是非常看重這一點。

 於是掏出來的好處有些大,野史記載永樂帝甚至許諾的“共天下”。

 寧王這一系也不知是真信了,還是迫於形勢。

 總之手上的兵是借出去了,徹徹底底的站在了建文帝的對面。

 結果打了好幾年永樂帝還真成了皇帝了,這下寧王系的就興奮了。

 這相當於你投資二十萬的股票漲了十倍到兩百萬,那你也興奮的不行啊。

 然而永樂帝似乎沒有兌付的打算,坐了龍椅意思就不一樣了。

 當時的寧王也聰明,那些韃靼騎兵能為了銀子跟他混。

 自然也能為了銀子跟永樂帝混啊,且永樂帝不僅能給銀子還能給爵位。

 於是當時的寧王就很憋屈的把這筆帳自己銷了,然後又被發配到了贛州來……

 這相當於你投資二十萬的股票漲到了兩百萬,可對方公司不兌付不說還搶了你北上廣的學區房。

 一腳把你踹到了贛州豫章,給你一套郊區房。

 那你肯定也恨的不行啊,這仇必然世世代代都記著。

 永樂陛下這一系自然也知道這事兒辦的不地道,於是歷代以來都是恩威並施。

 一方面削減寧王系的護衛,另一方面也多賜予錢財田畝。

 一方面對於禦史、地方的彈劾留中不問,另一方面多派鎮守太監監視寧王一系。

 一手連削帶打之下,到了這一代的寧王手上已經沒了護衛了。

 只不過這位寧王也被養傻了,他居然琢磨靠著結交匪類、山寨流寇來“養兵”。

 而且是真以為這幫人是有多能打的豪傑,準備在自己起兵的時候讓他們為主力。

 其實說到底卻也不能怪寧王,贛州的衛所兵卒很多時候確實連匪類的戰鬥力都不如。

 於是沒出過遠門的寧王認為,這些匪類可以讓他橫掃天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畢竟天下衛所皆如此的話,那他手上的那些個土匪們包打天下也不是不行的……

 “諸位!諸位!今日內子小事,竟勞動諸位良才親至!小王倍感榮幸啊!”

 肥碩的朱宸濠哈哈的笑著,對著這滿院的文武官宦們舉起了酒杯。

 見人家如此客氣,下面的官宦們自然是連道不敢。

 “相信諸位亦知如今陛下病重,按說小王不該如此操辦的……”

 朱宸濠說著,竟是生生擠出幾滴淚來。

 眼見他昂首挺胸,一副忠肝義膽的模樣。

 “只是前幾日,接到了陛下密旨!小王不由得心下痛哉!!”

 陛下?!密旨?!給寧王?!

 下面的文武官宦們全傻眼了,這特麽神馬操作?!

 陛下的密旨給他能做什麽?!

 不客氣的說一句,哪怕是給一個邊將也比給寧王有用啊。

 “陛下有旨!聽宣!!”

 劉養正這個時候竄出來了,眼見他渾身激動的不住打抖。

 手中的那封“密旨”倒是像模像樣的,畢竟宮內有張瑜他們在。

 模擬一封密旨,倒是問題不大的。

 “臣等接旨……”

 已經有人感覺到不對了,但畢竟這宣稱是弘治皇帝的密旨。

 依照著禮儀,他們還是得跪下聽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但隨著劉養正將這所謂的“密旨”讀出來的時候,下面的文武官員們便跟著顫栗了起來。

 這道密旨的形製是對的,但特麽內容傻缺不說,還特麽是造反啊!

 什麽“敕寧王朱宸濠,領天下兵馬大總管入京勤王”這種屁話都能編出來。

 特麽真當我等是傻子麽?!

 本來內容也是宮內的張瑜他們制定的,可惜寧王殿下的軍師劉養正公一瞅不舒坦。

 怎能你們搞呢?!這豈能凸顯我劉養正的本事?!

 於是拿過來改了,但形製到底是對的。

 好賴劉養正公那也是舉人,形製還是懂看的。

 架不住麻煩的是,他伺候的寧王殿下水平有限啊!

 要寫的太過半文不白的,這位寧王他看不懂啊。

 於是為了照顧這位寧王殿下,不得不把很多話弄白了說。

 “大膽!!寧王殿下,請斬此獠!!”

 到底是有人站出來說話的,此人便是如今的贛州布政使孫燧孫德成。

 孫德成乃弘治六年進士,十年授刑部黔州司主事。

 後來在張小公爺攪動下,一系列錯綜複雜的變化中調任到了這裡。

 這位原本正德十年才遷右副都禦史、贛州巡撫,如今莫名其妙的遷成了贛州布政使。

 “哼!陛下有旨,乃令我總領兵馬勤王清君側!孫燧!你莫非要抗旨不成!”

 眼見朱宸濠冷哼一聲,死死的盯住了孫德成。

 “寧王自重!安得此言?!請出詔示我,如詔書為真本官甘為前驅!”

 這話直接把寧王給問住了,特麽這道密旨是宮裡搞出來的。

 說到底那是不清不楚,誰也沒法證明的事兒啊!

 “且如今陛下只是患病,京師自有忠良在側!何須殿下領兵?!”

 孫燧得以不饒人,一字一句的直接逼問了上來。

 劉養正頓時被問的是啞口無言,朱宸濠更是氣的哆嗦。

 “毋多言,我往南京!汝當為扈駕!!”

 既然回答不了,那就乾脆不回答了。

 誰知這話直接把孫德成給點炸了,這家夥一個蹦達起來張口就罵。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吾忠良之士,豈從汝為逆哉!!”

 朱宸濠原本還琢磨自己登高一呼,能夠從者如雲呢。

 結果尼瑪剛開口就蹦達出來一個唱反調的,還特麽罵自己是逆賊!

 “來人!來人!捆下去,稍後砍了祭旗!壯我聲勢!!”

 惱羞成怒之下朱宸濠也乾脆不管這麽多了,勸解他個屁啊。

 直接不服的全都砍了,反正回頭自己做了皇帝讓人怎麽寫都行。

 “爾等敢!逆賊!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

 這回躍出者卻讓朱宸濠心下一凝,不敢妄動。

 跳出來的是弘治十五年進士許逵許汝登,豫南固始縣人。

 別看此人年紀不大、進士出身,卻生得身長巨口、猿臂燕頷!

 受吏部評曰:為人沈靜,有謀兼勇。

 初授黔州縣令,正逢張小公爺平黔州米魯之亂。

 時值流寇作亂,寇率數千之眾圍困兵丁僅百余之城池。

 這許逵當時臨危不亂,率眾埋伏開城緝敵。

 竟是以百余兵丁及三百壯勇,殲數千流寇於城中。

 後遷滇南僉事,又逢張小公爺大戰一路殺奔至安南。

 於是此番評定功績後,再遷贛州按察使司僉事。

 對於這樣的人,朱宸濠是極為想要收為己用的。

 其實他從心底裡知道,自己手上的人才太薄了。

 許逵這樣多番經歷大戰,且有勇有謀的將領太難得了。

 “陛下大辟!太子昏庸無能,吾欲奪而代之,許僉事尊下如何?”

 朱宸濠現在乾脆就毫不掩飾了,反正他們都知道自己要幹嘛了。

 那麽掩飾也沒有什麽卵用,不如攤開來說。

 跟著朕回頭便是開國功臣、封妻蔭子,膽敢嘴裡蹦出半個不字兒……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吾為王臣,唯有赤心耳!焉知其它!!”

 怎知許逵居然跟孫德成一個模樣,跳起來開口便罵。

 “逆賊!汝要殺便殺,許某豈是那等從逆求榮之人耶!”

 朱宸濠這下面皮可徹底漲紅了,眼見他“啷嗆~”抽出刀來便要親自去砍人。

 邊上的劉養正趕緊死死的拉住他,大聲叫道。

 “陛下!陛下!且莫著急,留著他們祭旗可壯我聲勢啊!”

 得~原本在後院心神不寧的李士實剛剛趕來,就聽到了劉養正這麽喊。

 頓時老家夥差點兒眼前一黑就摔地上了,哪怕你有這心思也不能這麽瞎喊啊!

 那封所謂的“密旨”上都小心翼翼的說是“勤王清君側”呢,你特麽腦子抽了說要造反啊!

 然而話都喊出來了,他還能說什麽?!

 “且將他二人押下去,抄其家資充做軍用!”

 李士實畢竟是相對靠譜點兒,老家夥過來就開始安排事務。

 隨即“咳咳咳……”的清咳了一下,掃向了這些個文武官員們。

 “老夫知曉諸位如今心頭疑慮,老夫亦不瞞著諸位!陛下確實大行矣!”

 這話一出口頓時下面的文武官員們“哄~”的炸開了,弘治皇帝重病他們其實也都知道的。

 甚至他們都做好弘治皇帝大行的準備了,畢竟這種事兒可說不清楚。

 “老夫京中同年密信, 陛下的確受人蒙蔽甚至大行之因皆難言明!”

 老李頭畢竟是混過大明高官的人物,好歹說話起來就比較讓下面的這些官宦們接受了。

 眼見他一番言語,話裡話外提到的就是名教、玉螭虎。

 如今太子又是玉螭虎的弟子,將來名教子弟下場可想而知……

 話鋒一轉,說到的乃是弘治皇帝受了風寒卻大行之蹊蹺。

 陛下正當壯年呢,小小風寒怎可能病重大行?!

 若是並非因病,誰又能打大內暗害於他?!

 話裡話外說的是玉螭虎勾結內閣所為,可實際上卻是在暗示他們有人能直通宮內。

 也就是說,這一次他們起兵乃是由宮內及朝內重臣支持的!

 “霸州鎮守中官張忠公公……亦得密旨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