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朝小公爺》第851章 遠道而來歐羅巴,老驥伏櫪錢公公(下)
老錢滿心都在哆嗦啊,這光宗耀祖啊!

 將來這青史所錄,他老錢能得是啥地位?!

 能讓陛下許乘輦同行,怕是那些個文官們都得嫉妒的眼珠子紅透了去。

 “老奴,愧受了!!”

 弘治皇帝一下船就要去查驗,其實也是為了打老錢能一個措手不及。

 主要是這糧食的產量,實在是超越常識的離譜。

 畝產五石以上啊,這啥概念?!

 大明上田的畝產,也才只有二石半。

 這都還是上田啊!

 中田、下田的畝產,很多僅有一石半甚至一石。

 這尼瑪……一下子,就是翻數倍的乾活。

 弘治皇帝過了最初的激動,接著就是懷疑:這玩意兒真的假的?!

 其實不止是弘治皇帝懷疑,來訪的元老院、內閣諸部司也在疑慮。

 畢竟這些個新糧食,那都是聞所未聞的。

 他們見到的只是收獲回來的,產量只是聽聞到的。

 但到底這個糧食如何,沒有親眼所見誰都心裡抱著一絲的疑慮。

 下船就馬上要去檢查,這不僅是弘治皇帝的想法。

 其實也是其他朝臣們嘴上不說,心裡何嘗不是這個想法?!

 老錢能作為宮裡出來的老人兒了,自然也猜到了這片心思。

 既然自己手上的東西是真的,那也不怕人家來查驗。

 當下便讓人在前頭開路,激動恭敬上了輦駕伺候著弘治皇帝向城外的田莊駛去。

 城外一大片的田莊,盡數收歸了國朝。

 這裡有一半是國朝歸屬的,另一半則是內庫歸屬的。

 兩邊的租子都一樣,都是什納一的租子。

 再算上國朝本身所納的租子,也就是二八租。

 且根據內閣新的規條,若是州府三司申報當年收成低於一石便可免納。

 國朝手裡有了糧,自然心不慌。

 災荒之年放百姓休養生息,這哪怕是傻子都知道。

 可從前實力他不允許啊!

 少收一分糧秣,國朝支應能力就降低幾分。

 其時大部分的田畝都在各地藩王,及當地鄉紳手裡。

 這導致的便是帳目上的田畝非常多,可實際上國朝掌握的田畝卻沒多少。

 於是只能是大量收租,才能夠支應國朝的開支。

 而租子和稅賦高了,百姓們沒奈何又只能是去投效各地鄉紳、藩王。

 各地鄉紳、藩王們勢力漸大,借由此又強佔國朝所屬的田畝。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國朝田畝越來越少、鄉紳藩王田畝越來越多。

 這種情況直至張小公爺給國朝提供了足夠的狠手,才慢慢的轉變過來。

 “隆隆隆……”車隊緩緩的前行,夷州首府周邊早已經鋪設了直道。

 反正放著那麽多勞工,不用白不用啊!

 測算一番,老錢回京送糧述職的時候順便找找路子。

 批複下來就來一群大匠,回頭就把這夷州大部分的直道給修好了。

 這也是夷州人極為欽敬老錢能的原因,那夷州給錢公公立的萬家生祠可不是白立的。

 城外的田莊很快的就到了,弘治皇帝在車上自然不忘了親切的勉勵了一番錢能。

 而輦駕緩緩的停下之後,車門被敲了敲。

 “陛下,已經到了地方了。”

 弘治皇帝嗯了一聲,隨即起身。

 車門則是從內向外被緩緩打開,錢能趕緊先下車。

 躬身在車側侯著,弘治皇帝走到車門前向外望去。

 頓時可見滿眼的蒼翠,一枚枚的玉米穗子就這麽明晃晃的掛在玉米杆上。

 隨著微風輕輕的擺動著,弘治皇帝頓時激動了。

 三兩下“當當當~”的踏下輦駕,撩起袍子便向著玉米地衝去。

 然而這玉米足足有著一人高,走進去那基本人就只能是滿眼看到玉米杆子。

 弘治皇帝試探性的走了一段兒,只能是歎氣退回來。

 倒是群臣興致勃勃的在玉米地裡行走著,弘治皇帝似乎還不甘心。

 抓起身邊最近的玉米杆子,對著老錢能露出一個詢問的眼神。

 “可以摘!陛下,這些是已可采摘的玉米!老奴特地流出來,給陛下與諸位大人的。”

 弘治皇帝激動的一擺手,頓時群臣們嘩啦啦的便開始采摘這些個玉米。

 可惜的是他們笨手笨腳的,哪裡能采摘好?!

 還是那些個糧戶們看不下去了,親自上手去幫忙采摘。

 本來這些糧食都熟了,大家就想趕緊摘下來曬乾。

 可錢公公說得等國朝的這些大人們,親自來查驗一番才行。

 於是大家左盼右盼,總算是把這些大人們都盼來了。

 “刷刷刷~”刀子一片片的砍下去,站在弘治皇帝身邊的玉螭虎恍惚間回到了自己從前。

 那會兒他的集團也持股農牧企業,在關外有著一大片的玉米地。

 只不過他們的種植和采收,全都是機械化操作了。

 機械化真是好東西啊!

 一大片的玉米地,若是人手得收上十天半個月。

 幾台大型收割機,只需數日就給采收完了。

 別看現在夷州的農戶們收割的慢,可在弘治皇帝等人的眼裡已經是極快的了。

 前面身強力壯的漢子不住的伐倒這些玉米,後面的老人孩子就開始掰玉米。

 小板框車在老牛的拉動下,將一車車的玉米送到了田邊陰涼處。

 弘治皇帝等人迫不及待的開始一個個的翻看,一群朝臣們也是激動的翻看著玉米。

 很快的,一畝地的玉米便被采收完畢。

 錢能還招呼幾個國朝的官員,去丈量是否達標。

 “這都不必稱量了,就這麽些玉米……必然五石以上!”

 劉健激動的胡子都在打顫,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啊!

 這是實實在在的、從地裡剛剛采收上來的玉米,就這麽擺在了他們的眼前。

 是當著他們的面兒親自下地采收的,甚至還有他們親手采收的。

 還有啥比這更實在的證據?!

 “晦庵公誤矣!”

 這個時候老錢能笑眯眯的對著劉健拱手作揖,輕聲道。

 “采收後還得晾曬,晾曬後能余下者便是大約五石一二鬥。”

 “據聞西夷所探查之大陸,其百姓多講玉米磨粉而食。”

 “此著將再損幾分,最終所得便是在五石上下了。”

 損耗沒有那麽大,老錢能這是往損耗最大了去說的。

 但即便是如此,那也比國朝上田的二石半產出要高一大截啊!

 “諸位大人,這裡查驗完畢否?!”

 見得這些個大人們的激動,老錢能倒是心氣兒高漲了一大截。

 笑眯眯的對著他們問道,弘治皇帝掃了一眼。

 “諸位愛卿,如何?!”

 那些個朝臣們如今是真傻眼了,雖然大家都做好了心理建設和準備。

 但沒有想到,居然真有如此之高的產出。

 而當他們看著地裡的玉米的時候,又覺著有這麽高的產出也屬正常。

 畢竟這玉米杆子,那都比人還高了。

 一大截的玉米杆子上,明晃晃的掛著一個個的玉米。

 剝開了綠色的外衣,裡面的玉米當即便露了出來。

 新鮮的,甚至摘下一粒放在嘴裡還有絲絲的甜味兒。

 好東西啊!能活人的好東西啊!

 “回陛下!臣等建議將此地玉米盡數采摘,再行稱重!”

 劉健到底還是謹慎,好在老錢能也趕緊附和。

 “內臣亦是讚同晦庵所言,畢竟百姓們早盤著收完這片地了。”

 弘治皇帝一瞅他倆建議都一致,也就擺手直接給了一個字。

 “準!”

 老錢能趕緊下令讓人去將莊戶們都喊來,一並采收玉米。

 很快的,便聽得那邊的莊子裡傳來了一陣歡呼聲。

 隨即便是大批的老老少少們,呼啦啦的都跑出來幫忙采收了。

 沒人比他們更知道,糧食就是命根子啊!

 他們是真餓過的,只有真正嘗試過饑餓、真正的體會到饑餓時的絕望。

 才會分外的去珍惜每一顆的糧食,也才會分外的去感激每一粒老天爺賜下的糧食。

 數百號人嘩啦啦的在天地裡忙活著,沒一會兒這邊上的玉米就堆積成山了。

 官員們忙的是滿頭大汗,在夷州下屬的衙差們的幫忙下開始稱重、計量。

 百畝玉米,足足忙活了一整個白天才堪堪采收完畢。

 計量稱重持續到了半夜,得出來的結果是讓人興奮的。

 “錢公還是往少了報啊!夷州這玉米畝產,即便是均算下來亦有六石三鬥之多!”

 劉健那是激動的面皮都漲紅了,仿佛看到了自己名垂千古。

 畢竟歷朝歷代,這糧食問題可都是根底問題、最大的問題。

 國之安,在於民。

 民之安,在於糧!

 華夏的老百姓們,其實是最好的一群百姓。

 他們最為堅韌,也最為頑強。

 只要給予他們希望、讓他們能夠掙著一口飯吃,那麽大家極少會做出離經叛道的事情。

 解決了糧食這個民安根本,他劉健怎能不青史留名?!

 “朕就不回夷州城裡了,就在這裡扎營!”

 弘治皇帝也很激動,一擺手整個車隊便開始扎營。

 這裡的百姓日子過得好,自然家裡蓄養的家禽家畜不少。

 “記住!所有用度,必須將銀子交付百姓!不得強索征要!”

 弘治皇帝這個時候還不忘了下令:“錢能,你且去盯著!照價買下,不得傷民!”

 “內臣遵旨!”

 老錢能趕緊躬身應是,弘治皇帝這個時候又加了一句。

 “這些莊戶今日亦辛苦了,讓人帶酒飯犒賞!每戶再賜絹一匹、銀二兩!”

 袋裡有錢就是好啊!弘治皇帝感歎著,朕現在說話都硬氣多了。

 從前哪裡敢這麽賞啊?!

 如今內庫財源滾滾而來,每月看著帳簿弘治皇帝都能笑的牙飛起來。

 口袋裡有錢了,弘治皇帝就看不上國朝那點兒家當了。

 本來內閣還商討,舊皇城內的修繕花銷問題。

 弘治皇帝撇嘴一擺手,朕的宮殿用爾等操心?!

 內庫全付了,爾等盡心國事便是。

 當時那話差點兒把楊一清給噎死,後來一琢磨:弘治皇帝這特麽太有錢了啊!

 內庫的帳簿從來諸部,甚至內閣都不得查閱審計的。

 但從每月運入內庫的錢糧算,弘治皇帝恐怕手上的盈余比國庫還豐厚。

 畢竟國朝還需支應各地開支,還得給各地官員們派發俸祿糧秣。

 雖然是佔了些許貨殖會的股子,可開銷巨大之下盈余也就能湊個應急之數。

 弘治皇帝可不一樣啊,他拿到的那都是扣除掉所有之後的盈余。

 那就是他純自己的錢糧了。

 他的開銷又不多,還有玉螭虎幫著他不時用些許手段抵消開支、創造盈利。

 兩廂對比下,國朝的銀子自然是沒有他弘治皇帝的豐厚了。

 當晚殺豬宰羊,各家各戶又領了賞賜。

 頓時這莊子上下對弘治皇帝是一片的感恩戴德,陛下真真滴大好人啊!

 誰給銀子誰好人啊!陛下給絹給銀子,誰特麽說他不是好人勞資剁了他!

 給了下面的莊戶,弘治皇帝自然也沒有忘了那些頭人們。

 讓老錢能把他們引來席間,在逐一拜見他後。

 也給賜予了不少好東西。

 每個頭人都獲得了一個舉薦自家子侄,入軍官學校就學的名額。

 並一個入國子監就學名額,還賜絹百匹、銀二百兩。

 若是從前,這些懵懂的頭人們可不明白這些意味著什麽。

 如今他們再非吳下阿蒙了,知道這倆名額可比金子都要貴啊!

 頓時一大群頭人呼啦啦拜倒,磕頭謝恩。

 第二天則是采摘繼續,只是滿心希望的弘治皇帝和群臣們到了田間就傻眼了。

 這……這地面上看起來,似乎沒長莊稼啊。

 “土豆、土豆,顧名思義是長在土裡的。”

 玉螭虎微微一笑,解釋了一番。

 老錢能這個時候也反映過來了,笑著對弘治皇帝拱手道:“內臣請開始采摘!”

 “準!”

 弘治皇帝就一句話,老錢能便一擺手帶著莊戶們開始呼啦啦的拔起了土豆。

 看著那些隨藤蔓而起“噗~”的一下,一大串被拉出來的土豆。

 頓時這些個朝臣們便發出了“哦~哦~”的感歎聲,這還真是奇景兒啊!

 一群朝臣們撩起袍子,興致勃勃的便要親自下田采摘一番。

 弘治皇帝倒也沒有阻止,笑眯眯的準了此事。

 而土豆的產量可比玉米多太多了,三兩下這田埂邊上便堆不下了。

 好在老錢能對此早有準備,邊上的一大片土豆地早已經被平整出來。

 專門用於堆積土豆。

 稱重計量的官員們忙的滿頭是汗,這回的活兒可比之前繁重多了。

 而弘治皇帝卻是目瞪口呆的看著那真·堆積如山的土豆,下巴都抬不起來了。

 尤其是地裡不斷“撲撲撲~”的聲音傳來,一車車的土豆不斷的被送來。

 弘治皇帝艱難的咽下一口唾液,感覺自己的嗓子都在發乾。

 “陛下,這些土豆回去後還需再行切割。”

 老錢能見狀,趕緊開口打圓場。

 “若是不加處理,便如此儲存亦可久放。”

 “只是若切片曬乾,再研磨成份放置時間則更久……”

 隨著老錢能的娓娓道來,弘治皇帝總算是了解了個大概。

 畢竟奏章上所寫,沒有實地老錢能如此解釋來的更加直觀。

 采摘回來十日左右,這些土豆都是可直接食用的。

 一旦過了十日,抑或是陰雨天它便會發芽。

 發芽的土豆就不能吃了,會有毒。

 而研磨成粉的話,那能保持的時間就非常久了。

 國朝的老家夥們這回徹底的沒話說了,隨即便開始投入到加工、儲存的研究中去。

 好在這些海因裡希都交代清楚了,夷州這邊又有了經驗。

 於是改晾曬的晾曬、該切片的切片,采收用的時間不多。

 可要完成後續工作,用的時間就不少了。

 弘治皇帝把些許朝臣們丟在夷州首府盯著此事,隨後便開始在夷州巡查起來。

 唔……主要是老錢能要帶著自家陛下,去泡泡溫泉、看看金礦。

 夷州的金礦給弘治皇帝掙了不少錢,可弘治皇帝還沒親眼看過呢。

 看了一圈金礦,倒是沒看到多少熟悉的面孔。

 弘治皇帝有些悵然若失,好在老錢能及時給弘治皇帝說明。

 第一批的苦囚基本死逑了泰半,剩下的如今在滇南修路。

 這總算讓弘治皇帝有了些許安慰,畢竟那些人本來該抄家砍頭的。

 如今能為國朝掙錢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此番寧賊叛逆,又送來三萬青壯……”

 老錢能頓了頓,躬身笑著道:“今年礦區產金,怕是能再翻一番。”

 弘治皇帝雲淡風輕的擺了擺手:“主要是修直道,回頭朕讓內閣與諸部議一議。”

 “將部分罪囚抽調往修直道,夷州直道不足啊!當多加修繕。”

 視察完金礦, 又到各地頭人部族探訪一番。

 該勉勵的勉勵、該嘉獎的嘉獎,整個夷州頓時傳頌著弘治皇帝的恩德。

 當弘治皇帝回到夷州首府的時候,一切的檢查早已經結束。

 只是這個時候,又傳來了另一個消息。

 “水師在海上遇到了歐羅巴使節團?!”

 弘治皇帝的眉頭緊緊的皺起,而“歐羅巴”這個名字也讓朝臣們心下一驚!

 好在此番前來,劉健這樣的老臣也跟著。

 於是弘治皇帝二話不說,便召集了朝臣們商議。

 “啟稟陛下!歐羅巴人艦船共計約七十余艘,其中戰船恐有五十余艘!”

 戚景通如今也算是把體統立起來了,接手水師後邊大刀闊斧的開始改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