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朝小公爺》第386章 釜底抽薪拔孽根,章趙皆立軍令狀
張小公爺說不管這些事情,他就真的沒有去管了。

 他現在正在監督的是鐵礦、煤礦的開掘,這對於整個鑄造分司乃至粵北的發展都是極為關鍵的。

 為何佛山鐵鍋能夠在當時稱雄於世,甚至遠銷海外?!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功勞,就是粵北所產的鐵礦、煤礦。

 正德十一年進士張淨峰在粵北為官時撰《粵北通志初稿》上,有載曰:

 “粵北之為鐵冶,於利固肥,而於害亦烈。凡韶、惠等處,系無主官山,產出鐵礦……”

 “先年節被本土無籍流徒,每年於秋收之際,糾集凶徒,百千成群,越境前來,分布各處山銅……”

 “創察住劄,每山起爐,少則五六座,多一二十座,每爐聚二三百人……”

 “在山掘礦,煽鐵取利。山主礦主利其租稅;地鬼、總小甲利其常例;土腳小民利其雇募……”

 這說明粵北的礦是極其之多的,甚至因為不讓采礦而多次爆發了民變。

 來這裡開礦的可都不是什麽良善人,幾乎都是本地的士紳豪強。

 譬如在鄂北麻地坡招工開采鐵礦的汪革,史載他:“邑有酤方在侖步白雲,革訟而擅其利……”

 “革在淮仍以武斷稱,如居嚴時出佩刀劍,盛騎從……”

 於是“糾合無籍之徒因山作炭,賣炭買鐵,就起個鐵冶,鑄成鐵器出市發賣……”

 “所用之人各有職掌、恩威並著、無不欽服,數年間發起個大家事來……”

 簡單說就是這些鐵礦、煤礦,已經成為了這些士紳豪強們中飽私囊的錢袋子。

 官方哪怕稍微靠近他們就敢舉旗造反,而且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是都是有功名的!

 這批人在清朝還打算這麽乾,以為大清還跟大明似的慣著他們這些個有功名的讀書人。

 然而大清根本就不跟你玩什麽招撫,直接該砍腦袋砍腦袋、該流徒流徒。

 被大清砍掉了一大堆腦袋、流徒了一大堆人後,他們這才明白了一個道理:

 原來不是我多厲害,是當年大待我好啊!

 可惜,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大明已經被他們折騰死了。

 張小公爺自然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麽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答案是:官辦的大規模開采企業。

 那些個豪強肯定要死摟錢,而且那些礦工多是“無籍之徒”。

 就是說,他們是沒有被登記戶籍的人。

 即便是被豪強們打殺了,官府也都不會管。

 所以怎麽可能會給他們很多錢?!自然是能摳則摳。

 張小公爺開官辦自然是不一樣的,銀子肯定給的足足的。

 再有根據古籍及軍械營造局製造的器械協助,開采量、安全系數直接就高出一大截。

 開采出來的鐵礦送至鑄造司那邊大批量的冶煉、鍛造,然後再出售。

 成本上就直接把這些小礦山給碾壓了,他們根本就競爭不了。

 “雇工這邊倒是有些許熟手,就是還需要熟悉章程、工具……”

 小周管家小心翼翼地跟在張小公爺身後,數百國防軍精銳就散布在四周警戒。

 還有姬武將、妙安足利鶴,全都身著甲胄警惕的看著四周。

 自從前段時間開始招募碼頭工人以來,他們就一直都是如此。

 沒轍啊,張小公爺那個戶籍登記實在是殺傷力太大了。

 戶部的官員們殺到粵北來做什麽?!那肯定不是來旅遊的啊!

 抽調的都是順天府有登記災民、計然之戰中,登記京師百姓戶籍經驗的那一批人。

 他們來這裡就是登記戶籍的,匯總之後這粵北羊城留一份、另一份則是送回京師備案。

 然而這一手拿出來頓時整個羊城地區的士紳豪商們,就蛋疼了。

 而且這特麽不僅是蛋疼,那簡直就是蛋碎啊!

 因為張小公爺有錢了,直接把這月銀開到了包吃住整個工期一兩銀子!

 臥槽尼瑪!這可是絕對的高薪啊!

 畢竟此時在粵北民匠除了“月糧四鬥”之外,每年主家給下的補貼也才一錢銀子。

 這裡可不是京師啊,京師這個價錢估計請不著人了。

 可在粵北這裡,這個價錢那可就得是絕對高薪了!

 礦山的工價更牛批了,長期的!包吃住一個月一錢銀子,一年下來基本純掙差不多一兩啊!

 據說礦山上還得考核,若是有本事考核過的最高可以拿到月銀五錢!

 這消息傳出去頓時無數“無籍之徒”們眼珠子都紅了,心裡無數的臥槽!

 原本還有些猶豫要不要去登記戶籍的流民們知道這工價月銀後,二話不說就開始打聽怎麽登記了。

 沒戶籍其實很淒慘啊,最重要的是“黑戶”哪怕死了報官幾乎都是不受理的。

 他們也不敢輕易進城,很多時候自己辛苦做出來的物件兒只能是在城外便宜賣了。

 可他們也不敢登記戶籍啊,為啥?!

 因為登記了就得面臨著“徭役”這個很神經病的規定,這真是自帶乾糧白乾活兒的事兒。

 長期的話可能還有些米糧,但基本也都是搜刮了好幾層到他們這裡根本就吃不飽。

 被征發一次徭役就意味著家裡失去了一個壯勞力,這哪怕是對小康之家都是致命的打擊。

 可這白花花的銀子誰能不愛啊, 修造碼頭、開挖礦山那都是吃死力氣的。

 大家一琢磨、再一算這筆帳,頓時覺著無比劃算。

 布政使章玄應、按察使趙栗夫他們早就摩拳擦掌了,一見這事兒公布了二話不說便找來各州府開會。

 會議上傳達的精神很直接,羊城新碼頭、礦山、水泥廠、鑄造分司……等等事宜!

 《帝國時報》特別刊載了此事,其曰:

 “章布政使大人特別強調的京師投資目標遠大、內涵豐富,與粵北互利互惠,是粵北發展之百年大計!”

 “……必須堅持以布政使司總責、州府抓落實,各縣一起抓,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不得懈怠!”

 “會議上章布政使大人、趙按察使不惜立下軍令狀!”

 “誰敢耽誤粵北發展一陣子,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就耽誤他一輩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