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朝小公爺》第282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下)
 弘治皇帝顫抖著,幾乎是挪著走到了那舉起的羅傘前雙手微微發顫的伸出摩挲著這頂羅傘。

 它的形製真的看著很可笑,然而這裡卻無一人發笑。

 摩挲著羅傘上的一個個“福”字,它們歪歪扭扭的很醜、用的線很亂。

 縫製的很粗糙與宮中繡工完全沒法比,甚至很多字都繡錯了。

 然而在弘治皇帝的眼裡,它們卻比任何精美的繡工更讓他心悸。

 “這這是他們給朕的?!真的是給朕的?!”

 弘治皇帝的聲音都在顫抖著,他幾乎不敢置信的對著小公爺連問了數句。

 小公爺默默的雙膝下拜,這不是為了他自己。

 這是為了那十萬得救的百姓,是為了後面一並可以活下來的二十余萬災民!

 “老丈將此傘交予臣時,曾言之”

 “此傘為十萬苦命人,念陛下之恩澤所獻!唯求陛下萬年萬福,護佑苦命人!!”

 卻是此時小公爺恭敬無比的對著弘治皇帝大禮拜下,聲音低沉而肅穆。

 “臣!得天幸,遇明君!受重任而救災民,沿途艱辛、多番苦戰”

 “幸而未辱祖負恩,向陛下繳令!災民無恙!!”

 苦命人十萬苦命人,此語從未如此的沉重。

 從弘治皇帝再到這殿中眾臣皆盡默然,那一個個的“福”字、那一塊塊的碎布

 如今看來是那麽的沉重、那麽的刺眼,身在國朝內他們的每一條討論、每一次國策之訂

 牽涉的都將是這數萬、數十萬,乃至國朝數百萬人、上千萬人的生死存亡!!

 曾經他們都只是奏報上的數字,而如今卻隨著這把傘似乎實實在在的擺在了弘治皇帝的面前。

 “旻天疾威,敷於下土。謀猶回遹,何日斯沮?”

 看著那頂萬民傘,謝遷亦是渾身都在顫抖喃喃自語:“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李東陽等人知道,謝遷這背誦的乃是小雅小旻。35xs

 國事國朝何嘗不是如此?!一分一毫、一舉一動,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劉健望著那傘竟是有些失神,嘴裡呢喃著孟子離婁上章身軀在不住的顫抖著。

 這句出自於孟子離婁上的章句,意思是:

 要得到天下是有方法的,只需要得到民眾的支持就得到了天下。

 而要得到民眾支持亦是有方法的,只要得到了民心就得到了民眾的支持!

 此傘可不就是最好的詮釋麽?!

 李東陽則是愣愣的看著那把傘,看著傘上一個個看著簡陋甚至寒酸的“福”字低聲呢喃。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此句出自於論語為政第二,此句之意是:

 執政者如果執行的是德政,那麽就會如同北鬥星辰一般巍然不動,而眾臣、眾民自行圍繞拱衛!

 這一刻,三大學士、三部尚書愣愣望著這把傘

 那些朝堂上的齷齪、那些勾心鬥角、那些爭名奪利與在這傘下,顯得是那麽的蒼白、無力而可笑。

 弘治皇帝突然有了那麽一絲絲的明悟,

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情真的有那麽重要麽?! 爾虞我詐、君臣製衡、那些所謂的禦史清流

 三大學士、三部尚書震撼無比,弘治皇帝何嘗不是?!

 他輕柔而有些顫抖的摩挲著這把傘,雙手發顫著。

 這傘上的一針一線,顯得那麽的沉重、那麽的珍貴

 他的眼眶有些發紅、濕潤,所謂“帝王喜怒不露”的教育在這一刻似乎完全崩塌。35xs

 “諸卿家且來,且來看看”

 弘治皇帝的聲音沙啞而顫抖,對著幾位重臣道:“這這便是民心!這便是民意!!”

 “民心者,欺不得民意者辱不得啊!!”

 卻見弘治皇帝將這把傘從內官的手裡接過來,顫顫巍巍的招手讓三學士、尚書走來。

 “諸位愛卿都來,都來看看”

 弘治皇帝的聲音發顫,眼角已是濕潤了:“古之聖賢說民心,而今朕親見民心矣!!”

 “嘩啦啦”禦書房殿內,忽有罡風吹來。

 卻見這羅傘迎風而擺,亦乎如傲然聳立之松柏,又如那驚濤拍岸之怒礁!

 上面的一塊塊碎布上,一個個的“福”字似乎一下子活了過來迎風而立搖曳呐喊著

 “老臣等為陛下賀!此天下民心者也!!”

 這大殿內外眾臣內官皆盡向舉著羅傘的弘治皇帝慨然而拜,大禮參之。

 劉健俯身時更是淚流滿面:“臣等何其幸哉!得遇明君,效命禦前!”

 “此生無憾矣!!”

 什麽青史留名、什麽身後香火,突然間劉健等人明悟得古之聖賢們話語中的真意!

 學問一道,不為所謂“流芳百世”亦不求甚“青史留名”。

 留取者,唯有一事:爾為這天下萬民付出幾何、留得幾何?!

 君不見:祖龍香火早根絕,西蜀迄今祭李冰?!

 千年之下,都江堰收益百姓當李冰父子祭時多攜家帶口不辭艱辛遠遠來祭。

 每每祭祀時,多則數萬少則萬余。西蜀百姓從不曾忘其父子二人!

 他們著書否?!未曾也

 甚至其所立之碑文,亦是多言都江堰維護重任、維持之技。

 他們立傳否?!亦未曾也

 甚至史記河渠書僅記為“蜀守冰”姓氏全無,至漢書溝洫志方寥寥一筆曰“蜀守李冰”。

 史記和漢書僅簡載曰“鑿離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

 然史家、儒家不記,西蜀百姓卻不曾忘。

 大王、二王廟香火迄今不滅,受益百姓何不感念其恩哉!!

 “民心天下此方為帝國根基!國之重器!!”

 弘治皇帝怒目圓瞪,呼吸沉重抬手讓眾臣都起來:“來看看都來看看!”

 “看看這天下民心,看看這百姓民意!”

 劉健等人顫顫巍巍的起身,若身負千鈞般微顫而行。

 至傘前,雙手輕柔摩挲

 一時間幾位國朝重臣竟是老淚縱橫,他們仿佛看到了衣衫襤褸、面有菜色黑壓壓的百姓們

 在那帳營篝火下,一點點的裁下自己那本就襤褸的殘衣。

 仔仔細細的、認認真真的在那布上繡得這針腳歪斜、針線染色不一的“福”字。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念至此這些個熟讀聖賢之書的國朝重臣們忽然心生明悟,曾不通達的念頭頓感通達。

 那些晦澀的道理這一刻竟是如此的明晰,古之聖賢或許觀念有別

 但究其根底,哪個又不是以為天下百姓福祉而謀?!

 韓非子有度曰“法不阿貴,繩不撓曲”,豈非為百姓謀乎?

 墨子七患中多次提及“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凶饑”等。

 亦豈非是為天下百姓謀麽?!僅是讀聖賢書,僅以此奉若圭臬豈非有違聖賢之道乎?!

 學問一道有謂之為“知障”,“知障”者則是自困於一端之學內自知不足卻難得寸進。

 此障若得堪破則可自立一學、自成一說,為大成就者!

 輕柔而顫抖的摩挲這頂十萬苦命人之心,禦書房中從弘治皇帝再到這些國朝重臣頓生明悟。

 弘治皇帝明悟的乃是麒麟兒多次於他強調的,恩出於上、百姓為根。

 國朝之重不在於那朝堂、不在於清流、不在於讀書人,乃是在於這大明帝國之萬千百姓!

 民心猶在、民意猶存,何有可覆皇室者乎?!

 劉健、謝遷、李東陽等所明悟的,乃是古聖賢之言其根本在於“利民、利天下”而非學問之別。

 利於民者、利於天下者,源自於何學重要麽?!

 求以學問之辯, 卻不思聖賢所言根基處乃舍根求葉耳!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弘治皇帝昂首似乎是以此不讓自己淚落,緩緩將傘收起。

 雙手鄭重的交與身側蕭敬,蕭敬見狀慌忙下擺雙手將此傘捧起。

 “蕭敬!擬旨:此傘,將為帝國第一重寶!!”

 此言一出劉健、謝遷等人不由得目瞪口呆,第一重寶!這意思是比玉璽更為甚爾!

 “唯其隨駕,時刻提醒於朕、於後繼者:為君施政者,當以天下百姓、民心為根基!不可忘也!”

 弘治皇帝深深的吐出一口氣,雙目中盡然是一股柔意。

 摩挲著這頂傘,聲音卻極為堅定:“此傘朕往之處,他亦隨之!”

 “陛下聖明!!”劉健等顫然拜下,竟行大禮無不心服者。

 弘治皇帝這才轉過身來,沙啞著嗓子輕聲道:“都起來罷”

 說著,竟是親自去攙扶癡虎兒:“虎兒朕的癡虎兒,朕的螭虎!”

 “此番辛苦!”

 弘治皇帝雙手攙扶著他,目光堅定:“虎兒,朕絕不負於你!皇家亦絕不負於你!”

 “帝國亦絕不負於你!!”

 卻見癡虎兒被攙扶起來,後退兩步大禮參下聲音低沉而肅穆。

 “盡忠本分,何敢言功?!得遇明君,小子幸哉!”

 “臣隻敢言:未負陛下重托,災民無恙!!”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